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城市建设中戏剧文化的应用

城市建设中戏剧文化的应用

时间:2022-05-22 12:50:04 浏览次数:

【摘 要】戏剧艺术之所以可以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是因为戏剧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传播特点。本文通过对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戏剧艺术在面临多元化的娱乐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潜力等方面来分析戏剧文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戏剧;城市文化;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J8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37-01

一、内在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推动力

一个城市的发展可以透过戏剧艺术的发展史来观测。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宋元之时,勾栏、瓦肆等活动场所得以产生并发展。与此同时,杂剧也在这个阶段出现,这意味着戏剧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杂剧的繁荣,大批来自市民的戏剧作品问世并流传至今。明清以后的北京、南京、苏州等大都市经济蓬勃发展,城市也迅速兴起,这使得戏剧文化向着繁盛期迈进,靠着南戏、传奇的繁荣,独特的都市消费文化景观得以产生。随后,在大都市的戏剧消费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市民阶层与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博弈——花雅之争。在此之后,中国古典戏剧史上的重要品类——京剧终于产生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戏剧是一个城市物质进步和精神成长的见证,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多元娱乐化市场下戏剧文化的经济潜力

数目庞大、网络众多的城市戏剧爱好者组织也是戏剧与城市的结合点之一。戏剧成就文化共同体意识、增强城市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就是数目庞大的戏剧爱好者组织。

调查数据显示,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各种类型戏剧的爱好者组织少则数十个,多则近千个。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戏剧氛围较为浓厚,很多社区几乎每周都会有戏剧爱好者组织的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京剧爱好者集会,每个专业的剧院经常会有戏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这些戏剧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听戏、评戏、演戏,一个个城市的文化事件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通过这些文化事件,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得以不断强化。

上海在2003年这一年中实现了社会和经济双效益,“现代戏剧谷”的“四大平台——推广、资助、演技、演出”的全方位建设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功臣。在2009年这一年中,话剧中心制作了33台新戏,而上海市仅话剧演出就有3000场次;20余家民营剧社迅速扑向上海这个竞争市场,大力推动了上海这一戏剧园区的形成;以上这些現象导致上海出现《杜拉拉》、《鹿鼎记》、《武林外传》、《茶花女》、《漂移》等5部作品同时在外巡演的盛况,这使得上海话剧在全国演出市场树立起响亮的品牌。

不仅仅是上海、北京这样的繁华大都市,剧场文化建设在武汉等戏剧氛围浓厚的城市也同样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在2009年12月,武汉人艺乔迁新居之后,建立了由话剧剧场、儿童剧场、D5空间、亲子剧场、COFFEE沙龙和画廊这六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组合剧场群落,名为“1001戏剧沙龙”。

这些城市在构建戏剧文化圈时还积极采用和媒体合作这一方式,针对不同观众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例如“戏剧工作坊”就比较适合成年观众观看,而“小演员俱乐部”就比较适合儿童观众欣赏。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现有的“大学生戏剧节”平台,与各大高校的戏剧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加强政府与高校的戏剧合作,这样做不仅可以为高校戏剧团体培养专业人才,也可以使更多大学生中的戏剧精英加入“戏剧沙龙”,为其添加新鲜的血液,促进戏剧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微信、QQ、微博等不同形式的社交软件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这意味着传统艺术终于可以打破陈规,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去适应当今市场的变化,并使得“亚文化模式”下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得以满足,由此孕育出新的城市价值观以及戏剧市场经济,进一步密切了戏剧文化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联系。

三、总结

对一个城市的文化认同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想营造对一个城市的文化认同,必须通过了解这个城市的各种文化事件来产生“共同体”意识,而戏剧则是产生文化事件的重要形式之一。积极参与当前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戏剧活动,努力配合城市管理者的工作,这些都是通过戏剧这个渠道来提升城市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法。

当代戏剧在建国前三十年到现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现代转型,在体制和艺术上有了充足的准备,从而促进了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潮流的出现和发展。城市各阶层民众积极参与本地戏剧的各种活动,有利于他们产生关于城市的“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进他们对自己所居住城市的文化认同。戏剧艺术可以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重用,增强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得益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群体性与仪式性等特点。戏剧本身的蓬勃发展决定了城市对当代戏剧的重要作用,城市理所应当地成为当代戏剧安身立命的地方,这是因为城市不仅为其提供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具有较高欣赏能力和消费能力的观众群体,更为戏剧提供了良好的各种形式的载体,使其艺术价值及影响力得以提升。总而言之,让当代戏剧与当今城市紧密联系,使彼此互利共赢,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扬.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1952年11月14日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的总结报告[R].中国戏曲志北京卷,1360.

[2]林琳.城市发展与戏曲文化的传承[J].四川戏剧,2010(8).

推荐访问:戏剧 城市 文化 建设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