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关系紧密型社区”退休人员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关系紧密型社区”退休人员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5-19 09:35:07 浏览次数: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退休人员不会普遍地满足于基本生活层面的需求,养老服务需求会呈现层级式差异。从需求侧面研究特定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有益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质量。而对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如何更好地满足其养老服务需求从而顺利实现从“单位养老”到“社区养老”,需要更有针对性、来自需求侧面的研究。本文尝试提出“关系紧密型社区”来概括这类依托事业单位而形成的同质化居民聚集的特殊社区,并以H大学作为实证调研对象,探究其退休人员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系紧密型社区”退休人员养老服务的需求层级较高,但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较低;同时“传统家庭养老”观念淡弱,但有着独特的“单位情结”;性别、年龄、代际关系以及社区供给对其养老服务需求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关系紧密型社区;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养老服务;养老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 D66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7)05-0084-12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705009

[JZ][HT4ZDX]

一、问题提出

[HJ5mm][HJ][HT]

养老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1]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相较于2014年增长451%,其中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占比105%,相较于2014年增长459%。[2]而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机构养老的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294亿人,流动人口247亿人;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10人/户,小户家庭①户数占比高达6485%。对比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现代化以后才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即“先富后老”,我国在经济总体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使得“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矛盾凸显。2015年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1765万个,养老服务床位数仅6727万张,相较于我国22200万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以说杯水车薪,我国每千个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仅为3030张。[2]38-39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机构养老不足的背景下, “社区养老”成为有效应对“银发浪潮”的现实方案。

根据国家民政部的界定:“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见,“社区”主要指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但是作为“人群聚居地”的社区,会因聚居的人不同而产生特定特征。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015年我国事业法人单位数823615个,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由“单位养老”转向“社区养老”,是当今中国所面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事业单位中为数不少的单位因为创办历史及规模等因素,依托办公场所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职工生活小区,这其中又以历史较为悠久的公办大学和科研院所最为典型。如大学的教工生活小区,一方面居住人群以在职或退休教工及家属为主,居民的同质化程度高、相互关系较为紧密;另一方面教工生活小区与学校密不可分甚至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大学围墙里的社区”。这类社区环境中的地域性因素较弱而单位因素较强,生活其中的退休人员与单位仍旧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本研究把焦点放在这些依托事业单位而形成的较为特殊的社区及生活其中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上,意图更为精准地从需求侧面研究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本文尝试提出“关系紧密型社区”来概括这类社区,此类社区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其居住人群的相似度高,其中大部分属于“知识型、科技型、自我实现型”[3]人员,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自主性强;二是其社区环境特殊,社区与单位关系紧密,退休人员之间及其与单位之间均关系紧密。考虑到样本选取的可行性,本文选取地属华南地区教育部直属H大学的退休教工作为调查对象。H大学建校65年,占地面积294多万平方米,校园分为老校区和大学城校区。教工生活区集中于老校区,围绕老校区中心校园在学校的东南西北各个方位形成了教工宿舍区。而考虑到中国公办大学及科研单位的体制,与H大学教工社区具有相似性的教、科类事业单位生活社区相当普遍,尽管中国居民收入以及退休人员的社保福利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但因为体制的相似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所享有的退休待遇在其所在地区的相对水平也大致相似。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对H大学退休教工的调研,来探究类似这样依托事业单位而形成的“关系紧密型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更好地实现从“单位制”养老到“社区”养老的转变提供一个样本和参考。

我国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零星出现一些研究,2000年后围绕养老服务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逐年增长,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更是大量增长。根据需求侧面的研究意图,笔者下面主要对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两个主题进行文献回顾,为研究假设寻求依据。

[BT4](一)养老服务需求

中国的养老问题面临着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日渐弱化而机构养老又严重不足的困难,因此“社区养老”成为实践领域积极探索的热点。关于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是学界关注重点,尽管“关于老年人需求内容的划分仍未达成一致”[4],但大部分学者主要还是从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照料状况、精神支持状况、医疗保健状况以及社会参与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4-8]按照这种内容划分,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各类养老服务需要的比例,并对老年人最需要的养老服务进行排序。[9-12]例如田北海、王彩云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对“老有所医”“老有所伴”“老有所依(即生活照料)”“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服务的需求水平呈现出渐次降低的态势,其对医疗护理与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相对强烈。[9]宋宝安则提出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需求大多集中在供应饮食、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活动、老年心理咨询等,其中医疗护理是最为迫切的需求,应根据需求顺序适当做出安排调整,向老年人提供最为急迫的需求。[10]马润生、焦丽娟的研究结论是:医疗护理是老年人的最主要养老服务;除了共有的养老服务需求外,老年人对其他养老服务也有需求等。[11]这类研究为了解一定区域内总体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这种划分较适合一般对象,比如某省、某市、某区镇退休人员普遍性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针对特定人群的研究则有不足;有学者在进行文献综述后总结出已有研究存在“社区养老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忽视老年人的异质性”等问题。[13]

推荐访问:养老 紧密 退休人员 特征 因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