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毫针浅刺法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毫针浅刺法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时间:2022-05-18 11:50:0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12例妊娠期周围性面瘫患者, 均采用毫针浅刺法配合TDP照射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痊愈, 痊愈率为100%。其运动程度评分均为6分, 面神经麻痹并发症的程度评分均为0分。患者中最少治疗次数为11次, 最多20次。结论 毫针浅刺法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极佳, 无任何副作用。

【关键词】 妊娠期周围性面瘫;毫针浅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9.057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患病人群极其广泛, 不受年龄限制。该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治疗中发现妊娠期罹患面瘫的孕妇虽然发病率较低, 但孕妇患此病后考虑到胎儿情况, 一般不愿接受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治疗妊娠期面瘫, 针灸就成为首选。鉴于此, 作者将传统方法结合现代医学进行改良与创新, 采用毫针浅刺无痛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瘫, 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预约求诊的12例妊娠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34岁。其中早期妊娠12周内2例, 中期妊娠22~24周6例, 晚期妊娠32周后4例。经产妇2例, 初产妇10例。治疗前妊娠围生期保健检查均为正常, 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史。12例孕妇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后疼痛。

1. 2 诊断标准[1] 参照王维治《神经病学》第4版。症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 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变大, 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 显露白色巩膜, 称Bell征;患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或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使食物易留于病侧齿龈之间。

1. 3 治疗方法

1. 3. 1 针具选择 面部穴位针刺时选用中德合资的乐灸牌一次性无菌0.14 mm×7.00 mm特殊型号针灸针, 其他配穴针刺时选用同品牌0.18 mm×13.00 mm型号针灸针。

1. 3. 2 穴位选择 治疗上以患侧面部经穴为主。如地仓、颊車、承浆、颧髎、四白、阳明、丝竹空、人中, 配以风池, 翳风穴以达到疏通局部气血, 舒调经筋的目的。合谷是治疗面部疾病之要穴, 但其易导致宫缩, 诱发流产, 临床中不建议使用。

1. 3. 3 进针手法 针灸治疗本病无药物的任何毒副作用, 但由于妊娠期妇女的特殊生理, 因此在针刺手法上有一定要求。患者仰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 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分开轻压所选穴位, 右手持针快速刺入。因所选面部针灸针的针体非常短, 进针时可将针体全部刺入。手法一定轻柔尽可能做到无痛。为避免患者精神紧张, 影响胎气, 操作过程中嘱患者将手放于腹部轻轻给予胎儿抚摸, 同时注意胎动情况。

1. 3. 4 TDP照射 针刺结束后, 将TDP照射患侧面部20 min, 患侧耳后10 min, 温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 直至疾病痊愈。

1. 4 疗效标准

1. 4.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陶天遵的《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判定[2]。痊愈:面部表情自然, 眼睑能完全闭合, 鼻唇沟双侧对称, 口角无歪斜, 额纹完全恢复正常;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 眼睑闭合但不完全, 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对称, 口角基本无歪斜, 额纹恢复但不对称;有效:面部表情不自然, 眼睑能闭合一半, 鼻唇沟变浅不对称, 口角略歪斜, 额纹尚未完全恢复;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有明显的面肌瘫痪及外形损伤。

1. 4. 2 西医诊断标准 2009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面神经疾病委员会提出面神经分级会提出面神经分级2.0(FNGS2.0)[3]。FNGS2.0是对House-Brackmann分级法(HBGS)进行的改进[4]。HBGS其分为Ⅰ~Ⅵ六个级别, 但HBGS不能精确的区分不同级别间的面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是Ⅲ、Ⅳ级;不能反映疾病恢复过程中的细微变化;更不能反映最差部位的面部功能障碍。FNGS2.0可以相应的转换为HBGSⅠ~Ⅵ 级, 不但简单易操作, 而且更加精确。第一评估眉、眼、鼻唇沟、口角这四个区域的变化, 根据其运动程度评为1~6分;第二评估面神经麻痹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评为0~3分, 总分4~24分。

2 结果

2. 1 治疗结果 12例患者均痊愈, 痊愈率为100%。其运动程度评分均为6分, 面神经麻痹并发症的程度评分均为0分。患者中最少治疗次数为11次, 最多20次。

2. 2 随访结果 对12例妊娠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结束后尽可能跟踪随访。其中有4例治愈后在妊娠28周时并发妊娠高血压。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剖宫产的女婴患有特发性癫痫;2例经产妇妊娠22周患面瘫, 治疗结束后在妊娠28周并发妊娠糖尿病, 剖宫产婴儿健康;1例妊娠早期面瘫的患者失去联系, 1例目前尚未生产, 剩余均产下健康婴儿。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 面瘫多由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迟缓不收而发病。孕妇受孕后冲任二脉气血偏盛, 阳血下聚冲任以养胎元, 经血藏而不泄, 以致阳明经气相应不足。当孕妇劳倦或体虚时, 风邪乘虚入侵, 脉络空虚, 正气无以抗邪患此病。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参与了面神经炎发生发展的机制[5]。构成本病的重要诱因是怀孕期间受妊娠激素的影响, 孕妇循环皮质类固醇增加引起免疫抑制, 孕妇的免疫功能低下, 局部抵抗力减弱, 对单纯疱疹病毒或其他病毒的易感性增加。另外妊娠期间水分增多, 尤其妊娠后期3个月内细胞外液的明显增加, 全身性高血压也可使面神经管内压力增加, 导致面瘫。

应用毫针浅刺法治疗妊娠面瘫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两个方面予以体现。毫针浅刺疗法就是采用普通毫针, 在人体内或皮下进行浅刺以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针刺方法。毫针浅刺法类似于古文献《灵枢·官针》中记载的“毛刺、浮刺”, 所刺部位为皮部。皮部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经络气血相通, 是经脉及其络脉之气的散布部位,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脏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反映于体表皮部。所以皮部既具有传递人体中各种信息反映病症的作用, 又具有卫外固表, 保护机体的作用。毫针浅刺皮部即可避免“疾浅针深, 内伤良肉”而误伤正气, 引邪深入;又能激发并温养人体卫气, 提高抗病能力, 祛除病邪。现代医学理论中与毫针浅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神经分布, 有学者发现在体表分肉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富集带区[6], 含有较多的组织液的气化物质, 有了外周神经与中枢神经的感觉物质基础, 所以才有卫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现象。毫针浅刺疗法的良性刺激很弱, 能有效的改善面部血液循环, 增进新陈代谢, 使面部较浅表处的神经产生兴奋, 增强肌纤维的收缩, 又使炎症渗出物得以吸收, 从而改善神经冲动的传递, 会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使支配面部肌肉收缩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面部穴位的采用既遵循解剖学理论里神经分布与肌肉走形的特点又符合中医经络理论中的循经取穴原则, 配穴中的风池, 翳风穴[7]在面瘫中具有重要地位。翳风穴位于耳后, 是面部神经出茎乳孔处, 其深部为面部神经干, 针灸可促进消除茎乳孔局部水肿, 解除面神经压迫,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众所周知, 妊娠早期药物对胎儿器官形成有较大影响;妊娠中晚期胎儿发育成熟, 藥物致畸性下降, 但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因此妊娠各个时期的周围性面瘫的孕妇需谨慎用药, 只给与适量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患病的孕妇精神容易紧张, 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可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8, 9]。其次嘱孕妇要做面部热敷和轻手法面部按摩, 同时在面部神经修复的时期必须进行常规肌肉功能恢复训练。患病后的孕妇要充分休息, 防感冒, 膳食中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素。所有这些对于妊娠期面瘫的恢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0]。

毫针浅刺疗法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针刺方法。毫针浅刺疗法最鲜明的特色是刺入很浅, 故而进针极少疼痛。易于接受, 同时对胎儿无任何影响。随访中患者出现的其他疾病应与妊娠期免疫平衡失常和代谢紊乱有关, 将在今后临床治疗中给予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1.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98-99.

[3]Vrabec JT, Backous DD, Djalilian HR, et al.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2.0.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9, 140(4):445-450.

[4]House JW, Brackmann DE.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85, 93(2):146-147.

[5]张彤, 戴国华. 重灸翳风穴治疗青少年面瘫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00, 20(10):587-588.

[6]谢浩然. 人体经络的实质研究. 中医文献杂志, 2000, 20(4):603-605.

[7]陈兴良. 试论翳风穴在面瘫治疗中的地位. 中医外治杂志, 2009, 18(5):58-59.

[8]郭俊明. 多针浅刺法治疗急性期与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对比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

[9]王菲. 浅刺法并TDP照射治疗急性期与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对照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2013.

[10]王成虎. 面部多针浅刺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30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1):72.

[收稿日期:2017-03-31]

推荐访问:毫针 面瘫 法治 临床研究 妊娠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