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包世臣《行书松涛法语题辞屏》

包世臣《行书松涛法语题辞屏》

时间:2022-05-16 12:35:04 浏览次数:

zoޛ)j^_9_4_7~Z评价,如李兆洛云“慎伯所写,真能导源元常,合分隶而一之,以六朝门户开迪后来,不朽之业也。”何绍基云:“包慎翁之写北碑,盖先于我二十年,功力既深,书法甚重于江南,从学者相矜以包派。”杨守敬云:“慎伯以侧峰为宗,所著《艺舟双楫》,遂以风靡天下。”可以说,包世臣是继阮元之后的又一位碑学大师,是清代碑学的奠基者之一。

包世臣名满江淮,和古城淮安有较深的渊源。明清时期,淮安是黄淮重地,漕运枢纽,是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的驻节之地,亦是淮北盐业的重要集散地。为此,包世臣曾数次到淮安考察,来到黄淮运交汇的清口一带(今淮阴区码头镇),实地考察了黄河、淮河、大运河和洪泽湖等水文堤防状况,吸取历代治河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见解。如嘉庆十三年(1808年)游袁浦(今淮安清江浦),劝说当局撤除了徐扬六府州摊征三百六十万白银的决定。嘉庆十六年(1811年),佐两江总督百龄治理河坝,使袁浦、板闸、淮安一带百万居民免于水灾。道光十年(1830年),佐两江总督陶澍办理两淮盐政,极力推行票盐取代纲盐制度,使淮阴西坝成为淮北盐业集散中心。在其垂暮之年,为避战乱来到淮安,据《续纂山阳县志》载:“咸丰初,江东兵燹,泾包世臣流转至淮,以其用笔之法号召后进,淮人士翕然从之,谓之包体。……包殁后,为其重刊《艺舟双辑》六卷。”包世臣和淮安结缘很早,渊源很深,故在淮安留下了不少作品,也培养了不少书法人才。今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其《行书松涛法语题辞屏》,就是其中的一件。

《行书松涛法语题辞屏》,纸本,共四幅,每幅纵163厘米,横35厘米,上书“苏州宝莲寺主松涛法语题辞”,其文日:“‘如是我闻’,于法果无所说乎?愿解如来真实义,于法果无所得乎?章句积八万四千,而宗旨在不立语言文字。无上微妙之法,故非口舌所能形容,翰墨所能名状者矣。灵鹫一公尝举此义以难余,余曰:‘不立语言文字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章句积八万四千者,善以譬喻而晓喻人也,无所住而生心,故于法无所得,善以譬喻而晓喻人,故于法无所说。’一公曰:‘善哉!落言诠。宝莲松上人者。’一公座下之龙象也,示余以法语若干卷。善哉!不落言诠矣。余既乐大乘有担荷者,而又吾故人之弟子也。爰欢喜赞叹而题其卷首,以诰读者。”此题辞共二百余字,蕴含佛教哲理,意义深刻。原是道光十四年(1834年)旧作,收入《艺舟双辑》。对此旧作,包氏心领神会,濡墨疾书,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颇有颜真卿争座位帖的遗韵,亦融进北碑浑穆厚重的金石气,这对于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此书结体微斜而宽博,字形稍丰而健劲,既有苏字之意态,又有颜柳之痕迹,故貌丰骨劲,字字珠玑。此书落笔泼辣,笔画饱满,墨色丰润,酣畅淋漓。笔与笔之间揖让顾盼,字与字之间气势贯通,构成鲜明的个人特色。此书虽篇幅较长,字数较多,却沉着浑厚,严肃认真,屏中诸字及最后的落款,均使转灵活,提按得当,横画三折而过,转折圆劲有力,心手交融,自然生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落款为:“苏州宝莲寺主松涛法语题辞,道光十四年旧作也,咸丰纪年为灿珠大和尚书于袁浦,即请喝政,江东布衣包世臣。”落款点明了此书的时间和地点,以此书赠“灿珠大和尚”。因年代久远,其受书者已不可考,推测是当时淮安的佛教界人士。此“咸丰纪年”当为咸丰三年(1853年)之后,此时作者因避战乱来到淮安。是时作者已七十九岁高龄,故书风老辣,道逸苍劲。此后不久,作者即驾鹤西去,因此,此书可能是作者现存最后的作品,故而有重要意义。此落款中“袁浦”是指淮安市淮阴县,因东汉末年袁术曾据此地,故有袁浦、公路浦之称。此屏右上角钤“倦翁”赤文卷首章,左下钤“世臣私印”白文印、“包氏慎伯”赤文印、“白门倦游阁外史七十岁后书”赤文印。其印雕工精湛,印色鲜红明亮,不愧为治印之高手,当为包氏亲手所刻。因此,此屏书美、文美、印亦美,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包氏晚年之力作,弥足珍贵。

推荐访问:松涛 法语 行书 题辞 包世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