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北京市10个重大科技工程

北京市10个重大科技工程

时间:2022-05-16 09:40:02 浏览次数:

2008年底,北京市科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贯彻实施《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针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中集中力量实施10个重大科技工程。这些工程的“竣工”之日大多在2009年底。因此,这十大工程将成为北京科技界2009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工程一:紧急救援

全称:首都紧急医学救援科技促进工程

背景: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呼吸、心跳骤停后的4-6分钟,时间是挽救伤员生命的最关键因素。因此,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是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民生、民心工程。目前,国际上紧急医学救援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美国EMS模式”,特点为简单现场处置,快速后方转运、依赖医院急诊救治能力,二是“法国SAMU”模式,特点是重装救护车和高素质急救医护人员随车急救。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市、以“120”和“999”为龙头,以众多二。三级医疗机构为主体的紧急医学救援格局,但也存在紧急医疗呼叫反应时间过长、院前和院内衔接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北京市科委“首都紧急医学救援科技工程建设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已初步形成了继“美国模式”、“法国模式”之后,适合我国国情的“院前一院内抢救一体化”的第三种急救模式。

目标:该工程将在“首都紧急医学救援科技工程建设研究”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急救“院前一院内”衔接的各项规范和标准,进一步优化“急救信息平台”的软硬件系统,通过示范应用为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未到信息先行”、适合中国国情的“院前一院内抢救一体化”创新模式,缩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抢救质量,为北京城市平安运行保驾护航。

工程二:空间信息

全称:服务首都城市运行管理,创建空间信息服务业工程

背景:“北京一号”小卫星是北京市科委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863”计划联合支持的重大科技成果,已成功服务于政府管理,资源环境监测等多领域,在20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特大地震抗灾救灾、2008北京奥运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一号”小卫星的成功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市企业在业内的龙头地位。但北京市空间信息服务业还存在龙头企业稀缺,没有形成市场框架下的多源空间数据获取和整合模式、手段和商业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目标: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到2009年10月。实现多源空间数据初步完成整合,获取整合多颗国内外卫星资源,开展全市森林火情按日监测+全市五大水系及两大水库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保护监测等四大政府管理突出难点热点应用,以龙头企业促进空间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初步形成北京市空间信息服务产业群。到2010年,建设多源空间信息整合服务能力,具有获取、整合20颗以上国内外卫星资源的能力。建成“空间信息柔性生产及快速服务平台”,处理能力由100亿次/秒提升到500亿次/秒,提升5倍,数据处理效率提高1倍,空间信息的综合储存能力由4TB提高到100TB,提高25倍,形成面向全球开展空间信息产品服务的能力。

工程三:院所研究服务业

全称:科研院所研发服务业培育工程

背景:科研院所和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专业队”,是北京发展研发服务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业的重要支撑。然而,近年来北京市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开展研发服务方面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技术市场的情况看,北京高校输出技术在全国不占优势,科研院所(含转制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收入在技术市场各类主体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实施“科研院所研发服务引导”工程,目的是将研发服务理念导入科研院所,引导科研院所向研发服务转型,带动北京研发服务业发展。

目标:工程以推动科研院所研发服务市场化为主线,以典型带动,示范引导为手段,通过深化市场体制机制创新和科研院所机制改革,引导科研院所转变观念,实现向为首都乃至全国提供行业技术服务转型。工程的重点任务一是组织20家左右大型科研院所召开研发服务座谈会,二是确定10-20家科研院所开展研发服务试点,三是2009年上半年争取出台“科研院所研发服务业培育”专项政策。

通过工程的实施,在材料、冶金、钢铁,化工、能源等领域内示范支持10-20家以上科研院所向研发服务转型,培育中国恩菲工程技术公司、中冶京城工程技术公司等3-5家明星骨干研发机构,实现试点科研院所研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技术服务收入总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带动北京市重点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一批龙头研发服务转型科研院所,使科研院所成为北京发展研发服务业的骨干带动力量。

工程四:籽种产业

全称:籽种产业科技支撑工程

背景:北京地区资源禀赋的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多,自然资源少,这一特点决定了北京的现代农业必须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自然资源短缺的压力和科技资源丰富的动力相互作用在北京形成了发展籽种产业的合力。北京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籽种产业的发展为核心,带动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目标。

今后,北京市科委将围绕籽种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科技需求,研发、生产、交易并进,以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为基础,开展种业创新,为籽种产业发展提供新品种和技术储备,并通过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的建设,为种业研发提供实验、展示基地,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载体,带动相关区县开展制种基地建设:通过种业交易中心的建设,为籽种产业的研发环节,提供种质资源、新品种,实用技术等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为生产环节提供种子交易、品种权交易,吸引国内外种业企业落户北京,促进种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研发、生产,交易三位一体的籽种产业体系。

目标:到2009年底,培育出适合北京栽培(饲养)的作物及畜禽优良品种(品系)30个以上, 发展籽种(种苗)产业基地1万多公顷,建成全国种业企业交易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其中,种业企业交易创新中心具有交易,展示、网络服务,信息服务等功能,将引入科研单位10家,企业20家,种业交易额由35亿元增长到60亿元,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将具有孵化和展示两大服务功能,形成“优质品种、优势技术、优秀企业”三优集聚的社会效果,将吸引4家以上国内企业或院所、2家跨国公司入驻。

工程五:出租车减排

全称:出租汽车减排技术更新工程

背景:2007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机动车污染排放是首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出租车是行驶频率最高的机动车,减少出租车的

排放,对北京市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京市高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机液混合动力变速集成装置专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城市工况下节油20%以上,对北京拥堵路况下车辆的节能减排效果尤为显著。该技术不仅可以在新车上使用,还可以对老车型进行改装,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前景。

目标:该工程将对现有机液混合动力变速集成装置进行实用化开发并实现工程化应用,通过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测试,对北京现有出租车的主流车型进行批量改造,形成一整套工程化技术解决方案

2009年初完成20辆工程化北京出租车用主流车型(伊兰特)自动变速装置小批量改装,并进行定型,实现动力可靠性达到3万公里无大故障,噪声低于68分贝,安全性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环保指标达标,城市工况下降低油耗20%,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降低20%以上等目标。实现2009年60年国庆前机液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在北京出租车上应用的目标。

工程六:生态修复

全称:京西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科技应用工程

背景:自2005年以来,投入科技经费超过1亿元以上,支持京西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截至到目前,完成生态修复面积约10平方公里。在密云进行清洁小流域示范32平方公里。门头沟示范汇集美、日、英,德等国家经验,获得科技部在全国命名的第一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丰台将北宫、千灵山生态破坏地修复为森林公园。带动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投入3亿元,丰台区投入2亿元。

今后,北京市科委将按照“生态修复和土地利用并重”的思路,在门头沟、丰台和房山等三个区县连片开展科技应用工程,取得区域性的集中示范效果,并向大兴,昌平、怀柔和密云辐射与扩散。

目标:到2009年底,科技应用工程在京西地区全面铺开,京西地区国道两侧、旅游景点周边、裸露山体、废弃矿山,污染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破坏得到很大改观,经修复的土地总面积累计400公顷,占当地污染土地面积2。%,具有集中、全面、综合的示范效果,利用京西地区的沙化土地,废弃矿洞,闲置林地及空地,建立玫瑰、百合、中药材、仿野生菌,食用菌等种植业品种和蛋鸡、肉鸭等养殖业品种的产业化开发示范区,总面积累计近1600公顷。吸引生态修复和产业开发企业50家,农民合作组织30-50个,培养农村科技协调员近1000名,带动农户1.5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

工程七:科普社区

全称: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工程

背景:北京市科委于2007年开展“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两年来完成两届创新型科普社区的申报和评选工作,共评出分布于18个区县的63个创新型科普社区。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兴办科普,两年来新增科普场所33个,新展厅面积6,6万平方米,仅“索尼探梦”2500平方米科普场所引导企业资金投入8000万美元。

目标:到2009年底,完成100个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工作,新建成50家北京市科普基地,建立科普基地联盟,依托科普基地联盟完善150个科普基地为社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服务的能力,打造8个15分钟社区科普服务圈,完成5个社区服务科技应用示范区建设,引导10家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为示范街道开展科技服务,推动15-20项先进适用技术在示范街道的研发和应用;完成一个市级社区科普资源中心的建设,创作10部适于社区阅读的科普读物,研发10个(套)适于社区使用的科普产品;建立5个社区科学商店,培育400名社区科普工作人员,开展2000人次的培训,培育18个特色社区科普活动。

工程八: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全称: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工程

背景:近年来,北京技术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站稳全国龙头位置。2008年,北京技术市场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27.22亿元,同比增长了16.39%,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达到38.47%。但也存在对技术市场发展的主动组织和引导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实施“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工程,目的是扩大北京技术市场的领先优势,打造北京作为全国技术交易中心的品牌。

工程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全国技术交易大厦,实现聚集资源、发布信息、对接需求、推介项目等功能,二是开展北京研发服务业和技术转移服务业全国路演,拓展全国市场,三是实施“科技奥运成果推广计划”,推动一批科技奥运成果在全国实现应用,四是召开全国技术研发与转移服务业大会,将大会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全国性的高端技术研发与转移服务交易大会,五是出台促进技术交易的专项政策,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发展。

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带动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2012年突破2000亿元,辐射到外省市的技术交易额超过1200亿元,占当年技术交易额总量的60%以上。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公认的技术交易中心。

工程九:科技创业

全称:首都科技创业服务工程

背景:近年来,北京市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深受欢迎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及做法,通过建设20家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聚集了近50亿元科技仪器设备资源,通过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使专业孵化器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原来不到10%增长到30%,通过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首都创新创业环境的极大改善,使得北京市科技创业企业持续大量涌现,全民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科技创新活动十分活跃,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和营造创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标:2009年实施四项工作,包括深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专业孵化器试点建设,按领域推动科技条件与专业孵化服务联盟建设、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和推动全民科技创业预孵化科普计划。向超过10万人次首都市民传播创业孵化知识,为包括毕业大学生在内的创业人群搭建配套服务平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率达到50%,为10000家(次)企业或项目提供深层次服务,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探索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等服务形式,为更多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

工程十:前沿实验室

全称:前沿技术实验室建设工程

背景: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有了国际一流人才,才会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研成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建立,运行和取得的成功表明,通过团队式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建设包括理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内的管理体系,采取包括专家负责制,稳定持续的科研经费投入等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行机制,营造宽松的、开放式的科研环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通过以稳定持续的科研经费支持,使科研人员避免在科研项目申报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够专注于科学研究,提高了科研效率。

目标:北京市将借鉴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功经验,着眼于首都发展的长远需要,在信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前沿技术实验室,面向全球招聘,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组建科研团队,开发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5-7年时间内取得能够实际应用的科研成果。工程2009年将启动实验室人才的全球招聘工作

推荐访问:北京市 工程 科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