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喜相逢”纹样艺术符号溯源研究

“喜相逢”纹样艺术符号溯源研究

时间:2022-04-10 12:12:29 浏览次数:

zoޛ)j馟i']4m5n]tiR_o駏i报告,屈家岭彩陶纺轮中的胎色多为白黄,施以极浅的橙黄色陶衣,彩绘用红褐色,在单面和周边上绘纹饰。⑥纺轮上“喜相逢”纹样中的两条鱼,一条为红褐色,另一条为陶衣的颜色。屈家岭先民为何要用这两种颜色来绘制这两条鱼呢?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指出:红褐色和浅橙黄色实际上象征着男女交媾。⑦《孟子》说:“食、色,性也。”性即本能、本性。“喜相逢”纹样作为我们先民的一种活动结果,也是和这两种本能联系着,在母系社会,曾将鱼比作为女阴标志,在新石器时期曾遍及整个中国,并以各种具象与抽象的纹样予以表现。在父系社会,“男性被突出,男性生殖器开始被当作家庭创造者父亲的权威和力量的象征,最终被当作造物主本人的象征。”(魏勒《性崇拜》)。无论是崇拜女阴,抑或是崇拜男根,“喜相逢”纹样体现出的是对两性结合的肯定和赞美。随着性生活体验的积累,性感知超越了原始的粗俗观念,向广义、多元的方向发展,导致性象形物、符号、象征物的产生⑧。双鱼“喜相逢”纹样中的鱼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多子的象征,在希伯来语中,“鱼”字被解释为“生殖”、“萌芽”、“增殖”等。在先民的眼中,鱼无疑是一种具有较高生殖能力的动物,人们选择了鱼作为动物图腾崇拜从而寄托对种的繁衍和渴望。从考古学上的研究表明,我国母系社会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诸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处出土的陶器上都绘有鱼纹或变形鱼纹,应该就是当时对种的繁衍的反映。联系原始艺术中大量出现的有关生殖崇拜的作品,以及前辈学者的论证,可以大胆推测,双鱼“喜相逢”纹样之产生与生殖崇拜也有较大关联。原始人类起初茫然不知性行为与生殖的关系,及至后来才明白性交是因,生殖是果,有因未必有果,有果必须有因的因果关系。原始人从自然的性行为、自然的性意识发展为生殖器崇拜和生殖崇拜,在本质上,是为了繁殖与丰收。

三、结语

在彩陶纺轮中被发现的“双鱼”架构,是一个充满运动张力而又和谐美满的“喜相逢”纹样,双鱼“喜相逢”纹样集艺术性与象征性于一身,其起源和发展受到自然万象和内部感官体验的影响。纹样中两条鱼形永无休止地运动,象征着兩个生命在旋转中追逐与融合,永无止境地交流和碰撞而产生情感,是对本能欲望的歌颂和生命繁衍的追求。其纹样产生的动因是来自于先民对生命产生与延续奥秘的寻求,也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崇拜。实质上也是在表达企求子孙后代生生不已、连绵不绝的愿望。正是因为这一神圣的渴望,使先民在非常严酷的生存条件下,避免精神世界的崩溃,而不停地劳作,顽强地生存。因此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就成为人类发展的基本文化意识,作为一种简单的纹样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关键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停留于形态上的偶然或者必然的吻合,而在于它和人类思想观念、崇拜信仰以及审美体验的吻合。这种吻合不仅仅表现在“喜相逢”纹样的源头之上,还将继续体现在各历史朝代中“喜相逢”纹样的发展和演变中。

注释:

①雷圭元.中国图案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06).

②(日)海野弘.装饰与人类文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17).

③管仲.管子·水地.管子·度地.

④(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90.

⑤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88:528.

⑥中科院考古所.京山屈家岭[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⑦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五、七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⑧傅小平.“喜相逢”与生殖崇拜[J].文史杂志,1996(06).

推荐访问:纹样 溯源 符号 艺术 喜相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