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消费资本化:一种新的促销方式

消费资本化:一种新的促销方式

时间:2022-04-07 11:22:12 浏览次数:

21世纪初,陈瑜教授的“消费资本化”理论作为中国原创的经济理论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消费资本化理论将消费列为继货币资本、知识资本之后的第三种资本形态,为新经济时代、消费紧缩时代,企业如何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和采取何种有效促销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消费资本化理论之诠释

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主流经济学仅承认货币是资本,只有货币资本可以带来剩余。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了知识资本作为第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产品相对过剩的年代,长期被淡化、被忽视的消费资本的作用被揭示出来,成为与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并驾齐驱的第三资本形态。

1.消费资本化的理论依据

消费资本化理论基础是消费主权理论。消费主权论强调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消费者与生产者一样拥有对扩大再生产和再消费的剩余的所取权。但消费主权论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是对立的,没有回答生产者在“消费者主权”下,如何获得消费者支持。消费资本化理论突破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束缚以及哈耶克理论的局限,针对通货紧缩和消费紧缩的新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各种类型的市场制度使两者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共赢”的目的提供了理论基础。

2.消费资本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规模经济效应。消费资本化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经营理念和促销方式,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极大共鸣,在新经济时代将产生强大“眼球经济学”效应。消费者勇于尝试的心理以及愿意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使企业建立一个尊重消费者主权和重视消费者利益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扩大其产品范围和市场覆盖。由此可言,消费资本化可以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其次,是消费聚拢效应。消费资本化使消费者不仅仅消费,而且作为投资者可以分享企业的长期利益,因此消费者比以往更要关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企业通过提供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并通过消费资本化加强与之互动关系,同时利用畅通完整的信息沟通,逐渐培养消费者忠诚,形成企业发展的聚拢效应。

第三,是资本沉淀效应。消费资本化具有为企业创造巨大资本的功能。创造资本的功能体现在企业可以利用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时间差和货币的时间价值。以消费资本化的最基本的形式——“消费者投资”为例,当企业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消费额的一定比例,以记账形式记入消费者在本企业的个人投资账户,在一段时间后,企业才开始按账户余额和企业盈利情况按比例以资金或产品的形式分期返还给消费者,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这就使得企业完全可以靠后加入的消费者的投入来支付先加入的消费者应当获得的回报,而且企业偿付给消费者的投资额在偿还期后,货币的时间价值并没有完全返还给消费者,支付给消费者的投资回报要小于企业的资产回报,这样企业自始至终都保留了一个资本存量,而随着消费规模的扩大,这个沉淀下来的资本存量将以算术或几何级数递增,企业的发展因此而得到了另一个渠道的资金支持。

第四,是社会资本效应。社会资本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普特南在其著作《让民主运作》中阐明,社会资本诞生并且体现于民众交往网络之中,由于民众对社会经济的参与,社会资本逐渐演进成一种能够使人们互相信赖并且相互回报的经济资源,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相互合作。普特南还认为,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一个企业社会资本量的大小,受经济结构和企业家能动性两大要素影响。消费资本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可以丰富企业的社会资本量,整合市场资源,形成强势市场。

第五,是市场压力效应。消费者的购买从单纯的消费向长期投资的转化,使企业之间为争夺一个顾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顾客理念、质量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成本意识,以及更广泛、更深入地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来自市场的压力将使企业在满足顾客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和改善。

此外,消费资本化将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消费市场,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从消费资本化同一般促销方式之比较中可知其解。

二、消费资本化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提出,给生产者如何长期留住消费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但在实践应用中会不断碰到新问题。

1.消费资本化的广泛性问题

实施消费资本化,首先需要企业具备一些基本条件。(1)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客户电子信息交换系统。(2)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服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互动式的信息网络。(3)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客户服务制度。

其次,最适合、最有可能实施消费资本化的企业是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对手与日俱增,企业的平均寿命和品牌的平均寿命在缩短。排名《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50年;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岁,只有2%的企业寿命能达到50岁。中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只有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只有2.9年,品牌的生命力平均不足2年。 对企业未来不确定性的判断,决定了今天的消费者对于生产者的长期承诺的信任度在下降,他们更愿意相信眼前看到的和眼前能够实现的利益。相比之下,知名企业或者著名品牌拥有企业由于其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获得消费者信任和支持方面更具有优势。

第三,从行业来看,消费资本化最适合耐用消费品的上产企业。陈瑜教授认为消费资本化理论适合所有行业、所有企业,但鉴于消费者对消费金额较少,消费行为持续较短的商品的消费,对其跟踪记录等的交易成本可能较高,实现消费资本化存在一定难度。而消费者对房地产、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往往消费金额较大,消费行为持续较长,可以将其每一次购买作为消费资本。因此,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企业最适合消费资本化。

2.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分配问题

消费资本化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忠诚顾客,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一个理论创新,消费资本化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实践。在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就是企业与消费者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而在这种利益关系中,还有可能涉及到与企业股东的关系,在实际操作时,须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消费者的投资额、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报期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分配。

首先是消费者获得的投资额问题。按照消费资本化理论,企业返还给消费者的投资额并非来自通过加价方式的价格溢出或摊薄的企业利润,而是来自消费资本化给企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资本沉淀效应、广告宣传效应以及市场竞争优势。具体操作时,消费者的投资额是通过财务模型计算出来的,原则上是选择财务模型预测结果中,使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利益同时最大化的消费返还比例。但是,财务模型的计算很复杂,所考虑因素较多,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分散问题,消费者不能完全了解掌握其中的关系。

其次,是投资回报率如何确定的问题。消费者的投资回报应考虑企业当期的盈利状况和发展前景、当期市场战略以及技术、固定资产投入等因素。鉴于企业是用税前利润支付债权融资利息,而用税后利润支付消费者的投资回报,一般企业设定的投资回报率应使用税后短期债权融资的回报率,而且为保持与保险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不应低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寿险最高预定利率。

再次,是投资回报期限的问题。投资回报期长些,有利于企业利用消费者投资的时间价值和由此带来的沉淀资本,但是太长可能会引起消费者对企业偿还投资的能力的疑虑或者将其视为欺骗行为。如果投资回报期太短,企业不能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有时可能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确定合理合适的投资回报期不仅要考虑行业状况、企业的当前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也要考虑消费者对企业声誉的感知。企业的信任的时间极限,一般设计3-5年比较合适。

3.行业监管与法制问题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即变成一个投资者。由消费到资本的转变,是在一个完整的法制市场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运作得以实现的。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广泛运用,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挑战。消费者不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而且要买到合格的、高质量的商品或得到良好的服务。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相对分散,消费者无法有效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与企业的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场,消费资本化向法律和监管部门提出更高层次的法律问题。

第一,立法、执行以及相关部门等法律部门在观念和认识上必须彻底重看消费者,即承认消费者所具有的消费者+投资者的双重身份。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权利,已经不能涵盖消费资本化理论所提出的消费者应有的权利,应加速对其修改、补充和完善,用立法的形式对消费者的概念、范围、法律地位以及权利加以界定。

第三,以契约形式确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法律形式规定对双方的契约形式、具体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争议的解决等内容。

第四,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参与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应以立法形式对双方的利益分配形式、投资回报期限、投资回报率等进行确定,以及中介组织的成立条件等法律问题加以细化,予以明确规定。

推荐访问:资本 促销 方式 消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