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丘陵山地生态果园建设技术措施

丘陵山地生态果园建设技术措施

时间:2022-03-28 10:12:17 浏览次数:

[摘要] 该文论述泉州市丘陵山地果园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造成丘陵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丘陵山地生态果园建设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丘陵山地 生态果园建设 技术措施

1 泉州丘陵山地果园建设情况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属沿海、丘陵、平原地貌,低山、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6.5%。泉州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5~21.0℃,年日照数1892~2131h,无霜期310d以上,年降雨量1000~2000mm,≥10℃积温6500~7300℃,这种优越的水热条件为泉州市发展龙眼、荔枝、枇杷、柑桔、杨梅、橄榄等水果生产创造了极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开发山地的积极性,丘陵山地果园开发迅猛。至2006年,全市果园面积7.3万hm2(80%种植于丘陵山地),其中,投产面积5.3万hm2,总产46.3万t,人均水果占有量71kg。泉州果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水果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 丘陵山地果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果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果园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系统内各物种之间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但目前我市丘陵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着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的不良现状。其主要原因:一是开发时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如毁林、陡坡、全坡开发种果等,很多果园没有配置防护林带和排蓄水工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二是果园物种单一,食物链简单化,尤其是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天敌种群因生态因子改变以及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而日益减少;三是传统清耕和不套种绿肥等耕作方法,这些因素导致果园生态环境的恶化。

2.2 果园土壤侵蚀,地力衰退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丘陵山地果园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及采用不合理的耕作措施,造成水土流失的果园面积达2.89万hm2,占果园总面积的38.8%。长期的水土流失使果园不仅下垫面被冲刷、根系裸露、土层变薄,而且随水土流失带走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致使土壤沙化、地力衰退。

2.3 果园能量输入发生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果园辅助能量输入以有机能为主,化肥、农药施用较少,而80年代以来,果园能量输入有了很大变化,以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无机能投入为主,辅之以有机能。这种能量输入变化,短期内虽能提高产量,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但从长远分析,却给果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如偏施化肥、滥用除草剂破坏了土壤良好的生态体系,不仅加重了果品污染,而且制约了果树生产力的充分发挥,成为果业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障碍。

2.4 环境污染问题

上世纪80-90年代,泉州市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砖瓦、水泥、造纸等发展很快,有的果园周边工厂林立,空气中煤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增加。此外,果园施用农药、化肥等也使果园受到严重的污染。这些外界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的甚至使整个果园报废。

3 建设丘陵山地生态果园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果业的发展方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向着无公害、绿色食品方向发展。丘陵山地果园生态建设,可促进果园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有利于增强果树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和防止果园生态灾难;果园采用生态栽培技术可减少中耕除草的用工支出及化肥农药施用量,从而可节省一定的成本支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果园投产比,提高丘陵山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经营效益;实施生态栽培有利于推动果园实现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促进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强化园地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效能,实现果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协调发展。

4 丘陵山地果园生态建设的技术措施

生态果园是指同一片果园上以果树为主要物种,并有良好的多样性物种的生态环境,使果树生长与生态系统和谐统一,是保持果树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模式。生态果园建设是一项复杂完整的系统工程,是人们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降水或灌溉,通过适地适栽、合理间作、病虫害生物防治、果园覆盖、果园养禽等现代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内部结构更趋于合理化,达到果类多样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它以生态工程技术为先导,走出一条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措施合理配置的果园生态新路子,营造一个生态良性发展的果园人工系统。针对我市丘陵山地果园存在的生态问题,以及总结多年的经验教训,丘陵山地果园生态建设的技术措施有:

4.1 科学进行果园规划和布局,合理选择果类及品种

合理规划和布局是丘陵山地果树栽培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规划的指导思想应突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实用综合,以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为目标。规划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合理配置山地资源,即山水园林路全盘考虑,果林竹牧渔合理布局,采用“山顶留林、山腰种果、山脚种菜、田间种养结台”的立体开发模式。果园规划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果园工程系统、防护林设置、排灌系统、道路系统、果类(品种)选择、绿肥基地、牧业配置、其他附属设施等。在300亩以上成片果园应绘制地形图和总体规划图,规划详细资料、质量标准及施工要求。

此外,生态果园建设必须与调整水果品种结构有机结合。各地必须根据当地果树生态区划,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名特优新稀果树良种,注意选择的果类必须符合当地果业发展要求,品种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或省级以上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列入当地果业品种结构调整重点推广的品种,并做到合理规划,发挥特色,择优发展,适地适种,并进行区域布局,形成规模等。

4.2 营建防护林

根据果园规模和立地条件,在园地周围配置防护林,以协调果园生态环境。一些果树如枇杷在花期、果期有霜冻、寒流等不良气候的威胁,龙眼、荔枝等在采收期常有台风风害发生,为防御这些自然灾害,果园所在园地顶部应该保留良好的自然生态林,不作全山坡开发;在园地迎风面需设置防风林带,以减轻强风对果园的侵害。防风林带与果树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隔断林木根系侵入果园。选择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枝叶繁茂,高宽度整齐,寿命长,根系深、适应性强,并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害的乡土树种;灌木则应选用再生性强、枝叶茂盛,且有早期经济效益的种类。可选择的防风林树种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柠檬桉、马尾松等,在山顶、路边或西北方向种植。通过采用防护林营建技术,可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园内空气湿度,缓和气温变幅,改善果园水分供应,减轻土壤冲刷,减缓地表径流,保持坡地养分,防止土壤塌方等等。

4.3 注重水土保持措施建设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改变地形状态,提高水分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生物措施是指在种植区域内广种林木果草、绿肥等,改善大地植被,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滞缓雨水流速和削弱冲刷力;农耕措施是指结合农耕技术,包括修剪、间作套种和平衡施肥技术等。

4.3.1 完善工程措施建设

新果园的建设,老果园的改造都必须注重工程措施建设,完善等高水平梯田(台)、鱼鳞坑、排蓄水系统及护坡等工程措施建设。如在果园中上坡段开设防洪沟;梯台内侧开竹节蓄水沟,前筑埂,后筑岸,并按一定面积修建小型蓄水池,最大程度地蓄积利用天然降雨,提高果园的抗旱能力。

4.3.2 采用植被覆盖、生草技术等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

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侵蚀最主要的因素。在保护丘陵山地原有天然林的基础上,于果园周边种植乔木类绿化树木,果园梯壁留草种草或在幼龄果园套种绿肥、牧草,可涵养水源、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园地温湿度,促进果园园地生态良性循环和早结丰产。实践证明,果园套种绿肥及果园梯壁留草、种草(优良益草)可稳定土壤耕作层,提供天敌栖息地,避免大量使用除草剂,破坏果园土壤的理化结构,可显著提高果园保土、保肥、保水能力。春夏季果园,可推广的绿肥有:印度豇豆、乌豇豆、竹豆、猪屎豆类、日本菁、草决明、园叶决明、无刺含羞草、藿香蓟等;秋季可推广箭舌豌豆、苕子类、蚕豆、肥田萝卜等。据测定,套种绿肥(牧草)地块比一般作物坡地的地表径流减少50%以上,土壤冲刷减少83%。此外,也要采用园面覆草保墒耕作技术。覆草可就地取材,利用稻草和杂草覆盖,在秋冬季进行,厚度以15~20cm为宜,尤其在高温季节利用山地杂草进行土壤覆盖,或冬季结合施肥深翻松土,上层覆草,以降低来年的土壤高温危害和土壤水份蒸发。一般投产果园宜采用全园覆草,幼龄果园宜采用树盘覆草。有条件的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也可有效地抑制蒸发,蓄水保墒,反光膜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果实的着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危害,提高果实质量。农耕措施是指果树要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阴蔽枝等,可以防止或减轻果树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防治次数;科学施肥以防止土壤肥力衰退和污染,利用种草及套种绿肥增加有机肥,重施基肥,减少化肥的投放量,有利于果园的生态栽培。

4.3.3 应用省力化栽培技术

应用传统的地面大水漫灌、畦灌、沟灌等,易造成灌溉水的浪费,并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应用喷灌节水技术,具有节约用水、节省劳力、保持水土等优点。喷灌还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增加近地表层的湿度,在高温季节起到降温的作用,而且能够冲掉作物茎叶上的尘土,有利于光合作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永春县岵山镇助满场龙眼种植于海拔200米的丘陵山地,该场注重节水技术的应用,规划和设计了节水排灌系统,在高处挖蓄水池,粪水发酵池,然后利用自然落差,通过管道实行自流喷灌,施肥,省水达50%以上,节约了生产成本、用工成本20%,同时,龙眼增产达15%-20%。

4.4 果园生态防治

果园生态防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有以下一些措施:利用植物的抗害性自然控制害虫,培育抗虫抗病品种常可减少施药次数,有利于保护天敌;利用害虫的天敌自然控制害虫,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种间信息物质自然控制害虫;利用植物性杀虫剂控制害虫:如可用除虫菊、松脂合剂、肥皂水、洗涤剂水等植物性物质或制剂防治蚜虫、螨虫等;利用农业技术方法防治害虫,如调节土壤、田间小气候,控制有害生物的天敌消长:合理施肥,提高果树的抗病虫能力;发展无公害农药,如各种农用抗菌素。进行果园生态防治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只作为一种突防预备措施,而且只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4.5 采用果树-牧草-家畜禽复合生态模式

山地生态果园建设与畜牧业等有机结合,可充分利用果场(园)空地、附近坡地的牧草,或者利用园地中各种禾本科草类发展草食类家禽、家畜,是一种较好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养猪、养禽、养兔、养鱼等,利用果园及杂地种植优良牧草和绿肥作畜禽料,畜禽生产又为果园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通过禽畜对青草进行能源转换,又促进植物蛋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利用畜禽粪便开发沼气农村能源,沼气渣提供作果树肥料,形成果业—草业—牧业—农村能源—有机肥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丘陵 果园 山地 生态 措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