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网络组织演化分析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网络组织演化分析

时间:2022-03-05 09:57:36 浏览次数:

[摘要]现有企业网络组织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等问题的探讨,缺乏对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的分析。本文借鉴复杂系统理论的相关成果,研究发现企业组织经历了从M型到网络组织的非线性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网络组织间非线性的协同作用,构成了企业网络组织这一自系统的多样性,这为组织不断的进化创造了条件。网络组织的产生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是市场与企业这两种治理机制相互渗透促成了网络组织这一特殊形态,而且这种渗透力决定了网络组织的发展路径与方向。本文的结论对于企业网络组织的演化过程和网络组织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网络组织;演化;复杂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3—0013—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网络机制及其动态演化研究”(批准号:10yja630222);浙江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企业多层次自主创新网络体系构建研究”(批准号:0905830-Y)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技术革命等力量的推动下,企业不断地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企业的结构日益复杂化和网络化,出现了一大批虚拟企业和战略联盟等形式的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网络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问题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有关网络组织及其治理机制方面的相关文献。但对企业网络的演化过程、社会资本对网络企业的嵌入作用以及传统等级模式对企业网络治理的渗透等问题,现有研究还不够深入。为此,我们认为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应当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组织理论和博弈论等多种学科理论,以系统的观点,在企业网络组织演化规律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交叉研究。本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借助其中的系统演化思想,结合其中的非线性理论、自组织理论和协同性原理对企业网络组织的演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

所谓复杂性系统理论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综合集成式理论,包括了开放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和不确定性系统理论三大门类,其中心内容是组织与自组织原理。复杂系统是区别于具有微观还原性的简单系统的,它是具有非线性相干作用的开放系统,通常它还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其状态是介于完全有序和完全无序的中间。企业网络组织则是一个由众多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企业和机构联结在一起的系统,它的运作和发展是由其内部成员根据外界环境的挑战自发应对的。企业网络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是用简单线性相关系统可以描述的,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市场(熵最大、序最小)和纵向一体化企业(熵最小、序最大)之间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所以企业网络组织也是一种介于完全有序和完全无序之间的系统。因此,企业网络组织完全符合复杂系统的特征,用复杂系统理论来分析其演化是完全可行的(吴国林,2001)。为了更好地表述这一思想,本文以非线性理论、自组织理论和协同原理来描述企业网络组织的演化。

二、企业网络组织的非线性演化

1、从U型到M型。U型结构一般称作职能型组织,职能部门的聚集避免了固定成本的重复,这种组织类型可以被看成是挖掘潜在规模经济的一种做法。钱德勒(chandler,1977)认为当管理协调的单位成本较低时,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取代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管理协调使生产过程通过在数量和速度上的大幅度提高而实现速度经济,它所导致的节约要大于来自现代信息和交易成本的节约,正是这种因素导致科层组织对市场的替代。由此可见,管理协调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而这又意味着管理部门服务“市场”的扩张,从而带来了其职能的进一步分化。但是,规模的报酬总是有其限度的,与两个生产单元都相关的机器或职能部门,只有在没有物尽其用时,它们才能够被优化在一起。另外,流程协调只能应付较为稳定的需求环境,随着需求环境的复杂化和产品的多样化,U型结构导致协调成本的上升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客观上需要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来替代原有的结构,M型企业适应了这一要求。M型企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主流。M型结构是由一组多样化的事业部门所组成的分权结构(类似由多个“小规模的专门化U型”准企业组成),这些部门是根据产品、品牌或者地理脉络确定的。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把M型企业看成是“微型资本市场”。他认为,内部市场化,即引入分散决策与竞争机制是M型成功的重要原因,这种“有组织市场”是一种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他又强调,分工基础上的协作是M型存在的基础。

2、从M型到网络组织。根据米尔格罗姆(Milgrom,1992)和罗伯茨(Roberts)的研究,现代制造业有三大趋势:(1)从传统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向多样化、柔性生产转变;(2)随着生产的多样化和柔性化,产品在供应、生产、销售之间广泛存在的互补性,要求在传统上被分割的部门之间进行更多的协调;(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使得交易效率提高,降低了对纵向一体化的需求。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积累取代原来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自然需要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来保证新的核心要素的有效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指数化增长使得原先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型组织这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本文用若干条Logistic曲线来描述企业组织的演变过程。

Logistic方程为:

dx/dt=ax(L-X)

式中x为企业组织现实水平;L为x的极限水平;a为常数。这是一个假设系统不受外部影响的系统自我演化自治方程,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组织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下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x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是指综合效益指标,代表企业组织的当前发展状况,这一指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含义。根据企业组织的发展过程分为职能型、事业部型和网络组织分别占主导地位的三个阶段,这是根据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来定的,无论在社会的哪个发展阶段,总是综合效益高的企业组织占据主导地位。L是X发展的极限,这是由于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制约,一种企业组织不可能无限度地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将会趋向于稳定。a代表了企业组织变化的快慢与企业组织现实水平x与极限水平差距(L-X)的乘积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不同的企业组织来说有不同的数值。

三、企业网络组织的协同机制分析

复杂系统理论中非线性的作用也可能导致混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协同性的非线性作用才能导致自组织。

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网络组织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人、部门和企业为了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的,通过密集的多边联系、互利和交互式的合作来完成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构成的社会“生态群落”。企业网络组织的演化具有类似于生物群落演化的生态学特征,为了更好地说明企业网络组织的演化,这里以生物进化为背景来描述企业网络组织演化的协同学原理。基因之间的协同性不断创造出新的高适合度的生物群落。企业组织网络中的非线性协同关系是非常多的,但网络组织内的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应是这些非线性协同关系的核心,因为众多的研究都认为它是网络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是企业/机构之间的非线性协同是不是越强越好呢?当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完全不相关时,对于有着许多不相关部分的生物体来说,改变单个部分的效应是很少的,于是邻近态有着几乎同样的适合度,适合度景貌就如同一个宽的驼峰。如果突变很强,那么自然选择也许就不能使物种保持在宽适应性的顶点,这种情况就类似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市场中的各个参与者是独立地开展其经济活动的,虽然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推导出最佳的生产曲线和供需平衡曲线,但在实际中各种扰动使得所谓的最优态很少能达到。随着相互关联性的加强,其他峰出现了。生物体的每一个部分只与少数其他部分相关,根据Kauffman(1993)的随机NK布尔网络,这时系统中会产生一些吸引子,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实现自组织,它认为这种状态是最有利于系统的进化,企业网络对应的就是这种状态。企业网络内通过竞争合作形成一些类似于吸引子的网络,但这些网络是有限的,同时它们之间一般不存在着控制关系,这使得企业网络内存在着不同心智模式的参与者,它们构成了企业网络组织这一自组织系统的多样性,为进一步进化创造了条件。当生物体相关性不断增强时,峰的个数增加,但它们的高度由于冲突约束而缩小,由于所有部分都是相关的,这时所有的峰值趋向于平均适合度的值,这就如同一个纵向一体化的大企业,整个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合度是各个部分组合后的平均值。众多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这些企业网络组织中有限的不同心智模式的存在对企业网络组织进化有重要作用。

四、企业网络组织的自组织机理

企业网络组织具有自组织产生的条件: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周围自然环境系统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自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系统内部的矛盾和竞争所推动的协同发展,企业网络组织形成主要来自于内部经济动因,主要有:(1)专业化分工使生产效率更高;(2)能在企业规模不大的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3)有利于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4)能有效地扩展市场等。企业网络组织能成为制度化安排,企业间的“战略效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网络组织的巨大收益产生的示范效应,在同产业或其产业中产生了扩散效应,Nohria等学者认为这是构成联盟并形成企业网络组织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政府的引导也是某些国家企业网络组织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出于资源配置的需要,主要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可能也会对现存企业进行重组和调整,引导相关企业的联姻,这在客观上也能促进网络组织的普及和应用。

网络组织的产生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其演进带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因为企业间关系不仅塑造了个别企业的行为,个别企业反过来又对网络的集体行动产生影响,网络组织中的个别企业行为不能逃脱它自己过去发展所创造的网络约束,因而网络既是企业实施战略规划及其调整的工具,同时又是它深陷其中的牢笼。网络组织中的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选择权,但又可能在其他方面锁定于现存的网络之中。遵循这一分析思路,拉松建议用市场、组织间协调和科层的三级制度框架替代传统的市场与科层两级制度框架,遵循亚当·斯密和钱德勒把市场和企业科层分别称作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隐喻,他形象地把组织间协调(网络组织)称作是“握手”。事实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不只是基于价格机制等市场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组织原则为基础的,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市场”,市场本身也是一种网络构造。反之,企业内的资源配置除了基于科层组织原则之外,市场原则也在发挥作用,即市场本身在企业的构成中也具有基本的渗透力。因此,无论是在市场中,还是企业内,市场原则和组织原则都共存,也就是市场与企业相互渗透:正是市场与企业的相互渗透才产生了企业间复杂多样制度安排的网络组织形态。因此,网络组织的演变是由这种渗透力决定的。

参考文献:

[1]任锦鸾,顾培亮,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技术演化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毛凯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集群进化动力研究[J],科研管理,2004,(4)

[3]吴国林,中小企业网络的方法论意义:基于复杂系统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1)

[4]欧志明,张建华,企业网络组织的演进及类型研究[J],决策借鉴,2002,(2)

[5]吴延兵,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J],决策借鉴,2002,(8)

[6]郑兴山,王莉,企业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综述【J],学术月刊,2004,(6)

[7]周晓燕,何海燕,管理学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分析[J],价值工程,2002,(6)

[责任编辑:李小玉]

推荐访问:演化 理论 组织 分析 系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