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水务规划管理复习

水务规划管理复习

时间:2022-06-25 08:00:16 浏览次数:

  水务规划管理复习

  编制

 精选 管理方案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水务规划管理复习

 水资源: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该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能被利用。

 水资源特征:

 1、可以满足社会需求;2、可靠而稳定的水源; 3、可以人工调控;4、水质符合用水要求。

 城市水循环的基本特征

 1、自然水循环的人工特征明显,下垫面水文调节能力弱,产汇流历时短,地表产流系数大、地下水补给能力差; 2、社会水循环过程为区域主体水循环过程,供水主体源自区外或过境水; 3、用水高度集中,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高; 4、废、污水集中排放,污染负荷贡献大; 5、自然水生态人工化,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城市社会水循环的驱动机制

 社会学机制:人口、社会结构、价值趋向 经济学机制:水权配置、产出效益、价格调节 管理学机制:效率-公平;服务-管制 生态学机制:流域水生态约束、城市水生态建设 城市社会水循环演进的基本特征

 1、循环通量不断增大 2、循环路径不断延展 “ 取—用—排”过程延展为“取水—给水处理—配水—一次利用—重复利用—污水处理—再生—排水”。

 3、循环结构日趋复杂 内部包括若干个闭路循环子系统,如城市再生利用子系统、企业循环用水子系统以及社区中水利用子系统等。

 4、与自然水循环的分离特性日趋明显 管网改造减少了地下渗漏量,污水处理回用和循环利用减少了排放量。

 我国分级城市社会水循环系统

 小城镇模式:分散式、据点式水循环系统 大城市模式:集中分布式水循环系统

 都市区模式:集中分布复合式水循环系统 城市群模式:区域一体化的水循环系统

  主要水问题:1、水资源短缺;2、污染严重;3、水生态退化;4、洪涝风险。

 城市的水资源问题

 1、城市缺水严重;2、水质污染; 3、用水不合理,浪费突出;4、水资源管理混乱。

 水务规划

 概念:水务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涉及内容: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管理学以及水利工程经济学等多门科学,涉及到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切与水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

 水务规划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通过制定城市水务综合规划,查清水资源的现状,在分析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总体布

 局和实施方案。

 基本任务 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2、提出节水、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3、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4、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5、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

 水务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范的原则; 2、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3、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 4、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5、坚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治水的原则; 6、坚持科学治水,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原则; 7、坚持科学治水,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原则; 8、坚持实施的可行性原则。

 城市水务管理概念

 是实行在城市区划内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管理体制,即对城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地下水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城市水务管理首先要求对城市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其次是对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科学基础是水资源以流域管理为基础的系统管理思想,实现以流域为系统、以区域为单元,流域与区域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

 城市水务管理的历史

 1、1988 年颁布第一部《水法》: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2、1998 年国务院规定: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水资源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最早从深圳开始,于 1993年 7 月组建了水务局,对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3、2000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重点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提倡污水处理回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并纳入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4、2002 年《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5、到 2002 年,全国成立水务局 744 个;有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 265 个。

 城市水务管理体制的成效 1、有利于对水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2、有利于加快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转变; 3、有利于水利自身的协调发展。

 城市水务统一管理的意义

 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不仅考虑自然资源系统如何满足人类的水资源需求,而且要考虑如何调整人类的水资源需求,以谋求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务管理的内涵 1、水安全保障 2、水资源供给 3、水环境改善 4、水经济建设 5、水文化建设 6、水生态修复 城市水务管理的原则

 1、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 2、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3、政、事、企分开的原则 4、权责一致的原则 5、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原则 6、按水资源特点对涉水事务进行行业管理为主的原则 城市水务管理的目标

 1、统一管理水资源,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做好城市水资源规划,为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提供依据 3、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供水管理,加速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 5、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保证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 6、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 7、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市水务现代化水平 8、进一步加强各项防洪措施,确保城市安全 9、统筹规划,实施区域间调水,保证城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10、保护、改善水生态与环境,建设国际化标准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水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1、防洪 2、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3、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 4、供水输水、的保证 5、排水的保证 6、污染处理 7、水环境与生态保护 8、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工作 9、制定水价 10、制定法规 城市化: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商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和城区面积的扩张,这一过程称之为“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

 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城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农村阶段:土地处在耕作和放牧状况。显然地球上大部分土地是处于这个阶段。

 2、早期城市阶段:土地利用特点是大量修建城市型房屋,但仍有相当部分土地被原有植被覆盖。

 3、中期城市阶段:住房、商贸中心、学校、工厂等建筑物大规模的发展和建设阶段,还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用于街道、人行道的铺设,在大城市的郊区多属于中期的城市发展阶段。

 4、后期城市:则是整个城市更大发展的结果,地面完全有人工建筑和一些其他设施所覆盖。

 城市化过程对当地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

 1、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城市地貌和排水系统的改变 3、水环境的改变 4、大气环境的改变

  构成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水环境等水文相关的问题 城市的水文问题 1、对水资源短缺认识不足,水资源浪费严重 2、城市雨洪灾害问题 3、水环境和水质污染 4、城市气候条件改变 城市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着重研究城市及周围地区的水分循环,水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与城市人群的相互关系。

 城市水文学的特征

 1、综合性

 一方面是城市地区空间和时间尺度都很小,其水文要素的响应过程十分敏感;另一方面是城市化使环境的改变十分显着。这两方面的原因要求城市水文学的研究更精细,并且要考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的模拟模型。而流域水文学中常用的,经验性的集总式的模型,在城市化的研究中不大适用。

  2、动态性 由于城市人口和物质的高度集中,加以近年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使水环境发生异常迅速的变化。一个自然流域的演变是缓慢的。而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水和环境都处在“动态”之中,分析研究城市地区的径流量、水质及雨洪径流过程都要考虑这种动态过程。具体来说,必须考虑这资料观测期间内城市环境已有的变化,及其对各种水要素响应过程的影响。

 城市化影响城市地区水文特性的因素

 1、城市地区的水文循环中包含的水量有相当部分是来自相邻流域,或来自地下含水层,或者是不经过河流而排泄。因此不仅是城市排水区参与了水文循环,而且,其他地区的水量也参与了本市区的水蓄循环。

 2、城市地区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上修建引水、排水系统,等,创造了一个新的径流形成条件,从而使天然径流流速加大。

 3、由于城市地貌的改变和空气的污染,造成降雨和蒸发趋势的变化。

 4、由于不透水面积的比例较大,又开采大量地下水,从而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5、非净化和部分净化的污水集中排入天然水体。

 6、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改变了天然水体。

 以上所有变化都取决于城市化面积、人口、工业发展水平、用水量和供水系统等条件。

 城市化影响降水的机理

 1 1 、城市热岛效应

  与周围乡村相比,城市气温明显偏高。其特征往往是城市中心气温最高,而向周围乡村逐步递减,在郊区递减速度较快。

  城市气温明显高于周围乡村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

  造成城市热岛的原因主要为:

 ①人为热源

 ②建筑材料的热容性

 ③建筑结构峡谷形式增加接受辐射的面积

 ④大气污染增强了吸收太阳辐射能力 城市热岛现象会对水汽蒸发、空气对流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影响到降雨特性。

 2 2 、城市阻碍效应

  城市因为有高低不一的建筑物,其粗糙度比附近郊区平原大。这不仅能引起湍流,而且对移动滞缓的降水系统静止锋、静止切变线、缓进冷锋等、有阻碍效应。使其移动速度更缓慢,在城区滞留时间加长。因而导致城区降水强度增大,降水时间延长。

 3 3 、城市凝结核效应

  城区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人们日常活动使得城市上空大气中尘埃比天然情况下高出几倍至几千倍,使得城市空气污染加重,为城区降水提供了更多的凝结核。城市化尤其使对流层气象活动增加,引起局部区域降水增大。

 城市化影响降水的机制,以产生热岛和城市阻碍效应最为重要。至于城市空气凝结核丰富对降水的影响,一般认为有促进降水增多的作用。城市降水量增多,很可能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化引发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后果,总的来说对城市经济生活是不利的。这种变化是难以控制的。

 城市化对蒸发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条件下,蒸发的变化相当复杂。这时由于较大的受热量蒸发面积造成了蒸发能力的提高约高(5~20%)。然而,由于汇流迅速,城区可供蒸发的水量减少。作为粗略的近似,可假定城市与乡村蒸散发量之差别不超过蒸散发观测误差。当然也可能有例外,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修建水库和增加植被,有可能造成蒸发量的提高。

 城市化对径流的影响

 1、对径流形成的影响

  在自然流域内,部分降水通过植物截流、甜洼、下渗后形成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终通过河川径流流出。汇流时间较长,洪峰流量偏低。

  而完全城市化的流域,只有部分降雨耗于填洼蓄存,完全以地表径流汇入河道,流量过程较尖瘦,峰高量大,汇流时间大大缩短。

 2、对径流水量平衡的影响

 城市地区的年径流比同一地区天然条件下的年径流要大。

 如果水循环不包括从外流域的引水量,那么,现代工业化发达的大城市,年径流量的增加量为 10~15%。

 一般在年径流和水流情势主要取决于降雨量的地区,城市的的年径流可能是天然流域的 2~倍。

 城市化对流域年径流的影响可用下式表达:R2=R0(A1-A2)+A2R1 R2——城市化条件下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R0——非城市化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区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R1——城市化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A1——流域总面积(视为一个单位); A2——城市化面积,是流域总面积的一部分。

 城市化对小流域的影响可能比大流域大得多。

 城市化对水文影响的分析

 1 1 、 统计检验方法

 一般,城市化对水位和流量资料影响较为明显,可以采用水文统计中的t检验和F检验方法对水文样本系列的均值和方差进行显着性检验。

 2 2 、 经验分析方法

 ①水文系列分析 对水位、流量、雨量系统的时间滑动平均分析,分析水文变量是否受到城市化影响。

 ②降雨径流关系分析 城市化不同阶段年或次降雨径流关系的差别可以分析城市化的影响程度。

 ③峰量关系比较分析 城市化会引起洪峰~洪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对不同时期峰量关系的比较可以分析城市化的影响。

 ④相邻流域间同一水文变量比较 如果参证流域水文变量(R1)未受城市化影响,则两流域间不同时期水文变量关系变化可以反映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性

 1、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富集中,一旦发生洪灾,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等损失将会远远超过非城市地区。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洪灾更为严重,城市洪涝灾害损失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3、洪水灾害甚至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进程。

 4、城市洪水灾害不仅对城市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对整个社会发展造成较长时期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城市洪涝特点

  城市洪涝灾害显着的特点是内涝,即外河洪水位抬升,城区雨洪内水难以有效排除而致涝灾;外洪破城而入并非普遍现象。

 “洪涝不分”是城市防洪治涝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一个地区内洪涝水相互干扰,而且在一个城市中,外洪阻碍内涝排水,从而酿成涝灾。

  城市防洪特点 1、城市防洪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扩大。

 2、城市分布由分散的点向线和面发展。

 3、城市化水文效应的不断增强。

 4、城市现代化对交通、供水、能源、通讯、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5、城市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为密切。

 城市防洪的主要任务 1、制定城市防洪规划。

 2、进行城市防洪排涝建设。

 3、开展防洪工程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全国性的防洪预警、预报系统。

 5、做好城市防汛、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城市排涝标准及其确定

 1、除涝标准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内排除。它是设计排水系统的主要依据。

 2、应综合考虑排涝系统的净效益、地区经济条件和发展,依据国家和地方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城市防洪排涝的规划编制 原则

 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水环境治理,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工程设施,在加强工程措施规划的同时,兼顾非工程措施规划。

 1、必须服从流域、区域总体防洪要求 2、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3、要与治涝规划相结合 4、工程措施要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5、要与交通、城建、环保、旅游等相结合 6、要规划与现状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内容及方法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就是在研究城市洪涝特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防洪排涝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方案,从而确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防洪排涝规划设计的任务是

 1、分析计算城区各河段现有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及加高提防和河道控制水位时的防洪能力,分析城市洪水出路及现有排涝能力。

 2、调查研究洪涝灾害的历史、现状及其成因,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结合考虑现实可能性,选定适当的防洪设计标准和排涝标准。

 3、分析研究各种可能的防范措施方案,提出城市防洪排涝整体规划方案,并拟定工程设计的任务。

 防洪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

 1、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防洪标准的选定及现有河段防洪能力的计算(根据控制水位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定河段安全泄量;根据各控制断面的流量频率曲线,确定现有防洪能力)

 3、防洪规划设计方案的拟定、比较与选定(计算各方案工程量、投资、淹没、效益等指标;然后通过政治、经济、技术综合分析比较予以确定)

 排涝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

 1、收集资料 2、确定标准 3、分析计算 4、筛选方案 5、上级审批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报告编制

 1、前言:包括规划的缘由,工作分工等 2、城市概况:包括自然概况,城市社会经济概况 3、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历史洪涝灾害,防洪、治涝现状,存在问题等 4、规划目标和原则:规划的依据、目标、原则 5、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包括设计暴雨、设计洪水和治涝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及成果 6、防洪工程设施规划:防洪规划方案、防洪工程设施 7、治涝工程设施规划:治涝规划方案、治涝工程设施 8、非工程措施规划:包括防洪、治涝指挥系统,防洪、治涝预案,防灾减灾,清障规划及分、滞洪区管理等 9、环境影响分析 10、投资估算:包括依据及方法,规划方案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 11、经济评价:费用、效益、经济评价 12、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13、相应的附表及附图 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用水量和水源规划、 水质处理工艺和水厂位置规划以及 输配水工程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供水 管网的合理布置

 在进行管网布置时,根据供水区对安全程度的要求,可选择不同的管网形式(树枝网或环状网),不管选择哪种形式的管网,一般都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进行可比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求选出最佳方案。在进行方案比较时,不仅应充分考虑到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应充分考虑到发展和分期建设的可能。

 在总体规划阶段,干管间距不宜过密,尽量控制得松散一些。可根据城市用地规划的大小及用户的分布特点,采用间距灵活的布置。用水量大、用水地点明确且集中的地管网可适当布置密些,用水量小且分散的地区,可适当布置松散些;小城市的

 管网应布置密些。按以上的原则,并考虑到路网干线的布置特点,干管间距一般可控制在 800-1200cm 或更大些。

 管网布置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大用水户和水流方向判断的正确性。因而在进行管网布置时,首先应对大用户、用水重心和水流方向有明确的认识。输水管的布置主要是定线和管道数量的确定。输水管定线应首先考虑布置在有利于重力流且适宜于管道建设的线路上。如果必须压力输水,应合理设计水泵的加压级数。

 输水管的根数,应以管网的形式、供水的安全程度和分期建设的要求等因素而定。如果对供水的安全程度要求较高,输水管至少应布置两根,而且尽量使两根输水管离开一定距离。

 对于山区城市,由于其地形特点,城市供水管网规划及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地形高差大,增大了供水管网的敷设及供水调度的技术难度。在进行城市供水管网规划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地形、城区布局及水源分布情况等采取合理的输配水方式,以节能降耗,保证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投资的大小及其可行性,而且要考虑工程所在地周边水体的水质要求,计算出设计年限的总降雨量、各种降雨强度的分布、能混合排放的污水达到允许排放要求的降雨强度临界值,以及临界降雨强度在设计年限内的保证率等,做到按气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有 分流制、 合流制两种。合理选择排水体制是确定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一个城市中,通常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这就形成了混合制排水系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都是既有合流制又有分流制的混合排水体制。

 在卫生条件方面,分流制系统优于合流制,而在建设投资方面,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管道长度大大小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前者一般比后者低 20%-40%。

 排水管线的布局

  排水管网的平面布局包括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经济地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也是污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已有的研究表明,城市排水系统的最佳布局是将小流量路径减至最小,并将整个排水系统的总埋深 减至最低,且不增加管线泵站。在选取排水系统布局时考虑水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由布局优化得到的施工成本节省可能比只优化给定布局的设计要大得多。

 排水管网一般是设置在市政道路下,同时设在市政道路下的还有电信、电力、煤气、供水管等其他市政管线。由于排水管常为重力流管道,管径较大,因此,当管线埋置发生矛盾时,原则上其他管线要避让排水管让排水管先行,但不等于弃其他管线于不顾。相对排水管管径而言,其他市政管线的管径较小,通常情况下,尽量安排从排水管上通过,这样可以减少其他管线的投资。同时,要求在进行排水管网设计时,在满足道路坡度的情况下,不仅要满足排水管道的敷土要求,还要考虑与其他管线交叉埋置时支管的管径及安全敷土的要求。从设计上与各管线专业之间协调配合,做到平面不相互矛盾、高程上不相互冲突,便于雨、污水主干管能顺利直铺,而不被占压和截断。

 雨水的资源化

  我国在进行城市排水规划时,没有确立雨水是资源以及“先利用,再排放”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紧缺,但另一方面却花巨资把大量雨水排走,使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流失。缺少雨水资源化的相应技术研究,城市排水规划与市政规划缺少有效的协调、缺少关于雨水利用的政策法规。

 国外十分重视雨水的利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的 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在城市排水规划中一直把它作为重要内容来加以研究规划。发达国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首先确立雨水是资源,要“先利用,后排放”,然后制定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并在城市排水规划中,加强雨水利用规划和相应的技术研究。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城市特别是对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排水规划很有借鉴意义。

 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雨水利用设备产业。其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并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便可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另外,德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在做排水规划时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从许多国家雨水资源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及水资源状况看,城市雨水的利用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及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把我国的城市排水规划和雨水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合理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并使之作为城市排水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用水特点

 1、城市取水量占总的取水量的比例越来越大 2、工业用水量所占比例趋于减少,生活用水的比例相对增加 城镇生活用水特点

 1、用水量增长较快。其增长率大于工业用水增长率。

 2、用水量时程变化较大。

 3、供水保证率要求高。

 4、对水质要求高。

 5、水量浪费严重。

 6、生活废水水质污染程度小于工业废水,但污水排放量却呈逐年增长。

 工业用水特点

 1、随着科技进步及节水技术的应用,工业行业单位产品用水量逐年减少。

 2、各行业用水对水量、水质要求相差较大 。

 用水定额 概念:在一定期限内、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核算单元所规定的用水水量限额。

 分类:工业用水定额;城市生活或居住区生活用水定额;公共建筑用水定额;市政用水定额等。

 城市用水定额制定的原则

 1、科学性、先进性、法规性和经济合理性; 2、简便易行; 3、适合当地实际情况。

 用水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

 1 1 、 经验法(直观判断法)

 经验法,是运用人们的经验和判断能力,通过逻辑思维,综合相关信息、资料或数据,提出定量估计值的方法的统称。

 可分为:

 ①主观概率值法②调查法③“专家会议”法④特尔菲法。

 经验法的主要特点:

 优点:简单易行,省时省事,耗费较少,便于调整定额。

 缺点:具有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结果不准确 适用条件:采用经验法时,对工作的设计组织者及“专家”素质要求较高。还需要有一定的客观基础(资料、信息、数据等)

 其中调查法步骤:经调查专家得出先进估计值(a)、最大可能估计值(m)和保守估计值(b),据此计算用水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假定用水量满足正态分布,计算不同定额水平下的用水量。

 2 2 、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把过去同类产品生产用水的统计资料,与当前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以制定工业用水定额的方法。

 包括:二次平均法、概率测算法、统计趋势分析法

 ①二次平均法的基本思想:过去统计资料的平均值反映的是已经达到的用水水平(偏保守),二次平均值比较先进。

 ②概率测算法的基本思想:用“二次平均法”求得的定额需要经统计检验后判定是否为先进水平。概率测算法,即先知实现定额的可能性后,求定额值的统计分析方法。

 ③统计趋势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用水量是动态变化的,若其变化趋势可定量预测,则可确定未来指定年限内某实现概率相应的定额值。(首先还是要确定未来指定年限用水量的均值和均方差)

 适用条件是:

 ①制定具有大量统计数据的生产用水定额(企业或行业生产用水定额); ②统计趋势分析,需收集到按时间(年份)序列变化的生产用水资料;

 ③要求较高的传统产品或大批量产品的生产用水定额。

 3 3 、 类比法 类比法是以同类型或相类似的产品或工序及典型定额项目的定额为基准,经过分析比较,类比出相邻或相似项目定额的方法,故也称为“典型定额法”。

 根据类比参数的确定方法又可分为:①比例数示法②曲线图示法 ①比例数示法:是以某些执行时间较长、资料较多、定额水平比较稳定的产品用水定额项目为基础,通过经验法、技术测定法、理论计算法或根据统计分析法求得相邻项目或者类似项目的比例关系或差数制定用水定额的方法。实质是已知某产品用水定额,根据与其同类或相似产品的比例关系推算用水定额的方法。

 4 4 、 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操作工艺、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对某种产品全部生产过程用水水量及其产量进行实际测算,并分析各种因素对产品生产用水的影响,以确定产品生产用水定额的方法。

 城市生活用水的分类

 1、城市生活用水 2、城市居民住宅用水 3、公共建筑用水 4、市政、环境、景观和娱乐用水 5、公共市政用水 城市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我猜可能考计算)

 1 1 、 趋势法(用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来推算未来工业用水量。

 2 2 、 产值相关法

 把产值作为横轴,单耗或增长率作为纵轴,归分析描绘上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有一下四种形式:

 lg lg1 exp( lg )y a x by ax by aayb c a   其中 y—单位用水量(增长率);x—产值;a、b、c—常数。

 3 3 、 用水增长系数法

 用 Z1、Z2、„、Zn 表示各行业历史上相邻的工业产值; 用 Vt1、Vt2、„、Vtn 表示各行业历史上相邻的工业产值; 则增长系数 r 为 4 4 、 万元产值用水量

 5 5 、 城市人均综合取水量指标法

 6 6 、 分块预测法

 分块预测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原有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要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城市(或地区)。

 ②电力工业和其他一般工业分块预测。

 ③特殊工业用水需分别预测。

 水价政策

 我国的用水水价长期偏低和征收不全不利于水工业的良胜发展。制定水价管理政策时,应当兼顾到以下几点:

 1、合理划分不同行业的水价标准 2、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 3、采用累进制水价 水价改革

 水价改革总体指导思想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事业发展,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染防治的水价机制和管理体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基本原则:

 1、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充分体现供水的商品价格,使水价达到合理水平; 3、将水价改革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造供水设施、推行科学节水制度结合实施; 4、综合考虑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的需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的承载能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内容:

 1、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 2、完善水利工程供水折旧、维修费的使用方法 3、改革城市供水管理体制 4、改革农村供水管理体制 5、强化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6、建立健全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和办法 7、为了优化水源结构 取水许可制度 概念:指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的,取水单位和个人只有在获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并遵守取水许可所规定的条件,才能使用水资源的一项制度。《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 所称取水,是指利用水工程或者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

 取水许可程序

 申请取水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取水许可申请书 2、取水许可申请所依据的有关文件 3、取水许可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 取水许可论证

 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取水水源论证 3、用水合理性论证 4、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5、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 6、其他事项 论证内容:一是具体技术论证,需要论证建设项目用水量的合理性。二是要为组织论证报告书审查及管理提供评价和决策参照。

 节水宣传教育与政策法规

 1、节水——节约用水。

 2、城市节水——分为工业生产节水和居民生活节水。

 3、城市节水管理——执行节水政策法规,推行和推广节水技术,实行节水的经济管理。

 与水有关的重要纪念日

 “世界水日”每年 3 月 22 日 “中国水周”每年 3 月 22~28 日 198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并确定每年 7 月第一周为“水法宣传周”。

 从 1991 年起,我国还将每年 5 月的第二周作为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节水管理的政策法规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城市供水条例》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城市用水定额管理办法》 节水器具设备的节水方法

 1、限定水量

 2、限定(水箱、水池)水位或水位适时传感、显示 3 防漏 、限制水流量或减压 4、限时 5、定时控制 6、改进操作或提高操作控制的灵敏性 7、提高用水效率 8、适时调节供水水压或流量 节水的设备

 1、限量水表 具有水量控制功能的旋翼式水表,投“水币”后方按量供水,量到水止,兼有计量、限量双重功能。

 2、水位控制装置 水位控制装置是各类水箱、水池和水塔等常用的限制水位、控制流量的设备。水位控制装置分为两类:水位控制阀、水位传感控制装置。

 3、冲洗与洗涤的节水器具 ①节流水龙头:节流水龙头设有“节水阀心”、“节流塞”、“节流短管”的普通水龙头,可减少人们无意识浪费水量 ②节水型大便器 4、淋浴的节水器具 ①冷、热水混合器具(水温调节器):事先调好水温,只要冷、热水管路水压稳定可随时启闭,不必再调水温。

 ②淋浴用脚踏开关:节水效果显着,但是使用不很方便、卫生条件差、易损坏。

 ③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这种淋浴节水装置克服了脚踏开关的缺点,其节水效果更加显着。

 据统计,其节水效率约在 48 %左右 中水回用:中水回用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内部冲洗厕所和其他杂用水的一种方式。

 中水水源集流的三种方式

 1、全集流全回用方式 即建筑物排放的污水全部集流,经处理达到水质标准后全部回用。

 2、部分集流和部分回用方式 即优先集流不含厕所污水或不含厕所和厨房污水的集流方式。

 3、全集流、部分处理和回用方式 这种方式是把建筑物污水全部集流。但分批、分期修建回用工程。

 中水处理系统的三种形式

 1、建筑物自身处理回收利用方式 将洗涤水和冲洗用水等优质生活杂用水集中后经预处理然后流人再生水的蓄水池,供建筑厕所冲洗水等用。

 2、集中的楼群小区,集中处理回收利用方式 生活污水被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后,再经过滤、消毒等深度处理,通过中水道系统的干管接到各楼层的厕所大便器水箱,供冲厕用。

 3、城市地区性的回收利用方式 把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水,送到城市净水厂,经处理后,送到中水道系统,供工业区或住宅做非饮用水。

 城市雨水利用和农村雨水利用的区别

 与缺水地区农村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不同,现代城市雨水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轻城区雨水洪涝和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作用。

 城市雨水的利用

 1、城市雨水渗透(间接)

 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的倒灌等多种效益。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具体措施有:渗透地面、渗透管沟、渗透井、渗透池(塘)、综合渗透设施。

 2、雨水集蓄利用(直接)

 包括: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3、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生态园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利用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原理,通过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结合,雨水集蓄利用、渗透与园艺水景观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园林、景观和水系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海水淡化的方法 和特点

 海水利用主要有 3 3 个方面

 1、是海水代替淡水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杂用水 2、是海水经淡化后,供高压锅炉使用,淡化水经矿化处理作饮用水 3、是海水综合利用 工业节水的途径

 1 1 、系统节水

 也就是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用水效率,即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程度。

 主要包括改变生产用水方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 2 、工艺节水

 ①采用新工艺方法、流程和设备。

 ②少水、无水生产工艺。这些工艺已在制革、纸浆工业中应用。

 ③清洁生产 ④发挥经济规模效应 ⑤产品结构、工业布局及其他因素 3 3 、管理节水

 通过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和其他途径以减少水的损失,减少淡水或冷却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等组成,是一项多学科、高技术、跨部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都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另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还包括知识。

 S GIS 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GIS 迅速地发展变化着。同时,随着人类需求的增长,GIS 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1、从总的系统角度看 GIS 的发展方向 ①GIS 标准化 ②GIS 网络化

  ③GIS 全球化 ④GIS 大众化 ⑤GIS 数据商业化 2、从系统内部的角度看 GIS 的发展趋势 ①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 ②数据自动输入技术

  ③与遥感技术的进一步结合

 ④GIS 的智能化

 ⑤GIS 应用模型开发

 ⑥加强 GIS 教育

 S GIS 的功能 1、数据输入、预处理 2、数据编辑 3、数据存储与管理 4、数据查询与检索 5、数据分析 6、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 7、数据更新 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取、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GIS 的硬件设备 2、GIS 的软件 ①计算机系统软件 ②GIS 系统软件 ③应用分析程序 ④其他支持软件 3、数据

  ①GIS 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②空间数据特征:几何、属性、时间;

 ③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4、GIS 人员

  信息管理、管理、咨询、数据整理

推荐访问:水务 复习 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