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渔业发展模式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渔业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28 13:40:03 浏览次数:

摘 要渔业一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9年末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省政府于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改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提高渔民生活水平。但现实却是渔民生活水平与环境状况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基于此,本文试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渔民生存现状与周边渔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其应逐步向现代渔业模式进行转型,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于鄱阳湖环境如何改善与如何达到周边渔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现代渔业转型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省重要经济特区,其核心为江西省鄱阳湖,依托鄱阳湖城市圈,将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作为重要战略构想。国务院于2009年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其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建设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与生态经济示范区。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状

2010年至今,一方面,有机食品业发展迅速,众多特色产品达到省优、部优的免检标准,部分优质产品甚至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然而,在人口迅猛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加之部分组织和个人以资源滥用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与优质农产品层出不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鄱阳湖生态环境近年来正在遭受着严重衰退的窘境。而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周边的各地方政府往往没有足够的财政实力,对生态农业进行足以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范围和额度上的补贴,造成众多生态农业建设项目难以为继,部分优质农产品仍依靠着政府的补助,产量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与集群化。

(二)鄱阳湖现存渔业模式的主要特点

1.使用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淡水养殖主要还是以投饵、施肥的方式为主,在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装置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有些方面甚至还没有涉足。污染防范、废物利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积累等同样不够,限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另一方面生态经济区内缺乏必要基础配套设施,农机装备的水平与普及度也不够,部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修建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

2.产业化水平不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运行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效益普遍较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小,部分县(市)没有足够的热情开展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出台政策难以得到完全的落实。在生产模式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当前以分散经营为主要模式,影响了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进程,阻碍其形成产业化规模。

二、基于鄱阳湖现状的渔业发展模式深层次探究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存渔业模式的主要问题

1.禁渔制度失灵:渔民们在捕鱼期的补偿性的疯狂捕捞

鄱阳湖区有多达5万多渔业人口以捕鱼为生,实行禁渔制度后,捕鱼时间受到限制,导致捕鱼数量的下降。但出于较大生活压力,在禁渔期结束后渔民们往往将进行代偿性的疯狂捕鱼。反而让鄱阳湖的渔业资源不增反减,禁渔制度完全失灵,甚至起着反作用,这种结局上演了“公地悲剧”——鄱阳湖渔业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在禁渔期之外,每個渔民都可以自由从事渔业生产,而这种自由竞争最终变相成为争夺渔业资源的破坏型恶性竞争。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渔民们不惜采用非法的电网等工具来捕捞。这种近乎破坏式的捕捞使鄱阳湖的渔业资源急剧减少,这样,禁渔制度不仅没有达到缓冲期保护渔业资源的效果,还使渔业资源进一步的减少,以至于枯竭。综上仅依靠周期性禁渔制度是无法完全解决鱼类枯竭的问题。

2.渔民缺乏与之配套的保险制度

首先渔业需要购置渔船和水域承包的相关费用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其次渔业资源季节性的丰缺也决定了其高风险的产业特点。上文也说到渔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量往往在禁渔期结束后进行代偿性的疯狂捕鱼,所以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保险制度保障渔民的生活,就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鄱阳湖目前缺乏配套的保险制度,每年,因为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导致的损失巨大,这对于目前处境困难的渔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鄱阳湖的渔业发展也存在巨大的影响。

3.渔业产业分散化且集聚和规模效应低

根据调查发现:鄱阳湖的渔业产业总类包括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水产物流业,以及渔业休闲业等相互关联的各个产业。鄱阳湖的渔业产业虽然在数量上与总类上和其他湖区相比占绝对优势,各个相关产业之间却在空间是分布十分松散忽视了产业链接,产业分散,无法形成地方特色品牌,难以形成有效的渔业发展产业链,规模效应也难以达成。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渔业发展的趋势

1.捕捞量趋于稳定,养殖产量逐步增长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为了对已经处于严重衰退的鄱阳湖内湖渔业资源进行生态修复,禁渔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不断健全,另一方面随着渔民平均素质与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渔民保障体系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渔民出于生存压力和规避风险而在非禁渔期代偿性滥捕的情况将逐步减少。综上,捕捞量逐渐下降将稳定于环境可承载范围内的某一合适区间。但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养殖产量逐步增长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

2.强调技术特征与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渔业未来的发展将必然走向渔业电气化、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信息化等,从而替代以人力为主的手工劳作方式进行传统的投饲和捕捞模式,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将得到大幅提高。其次,除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革新投饲方式及捕捞方式外,应用现代管理论方法经营渔业向个体企业化产业集群化转型。

3.逐步实现区域化、产业化与集群化

突破内部生产经营各环节相互分割的局限,在传统的捕捞、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业环节基础之上,涵盖水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及其他相关服务等众多与渔业相关的产业。最终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构建一个庞大的以渔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形成地方特色品牌,有效的渔业发展产业链,达成规模效应。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现代渔业模式的阻碍因素分析

1.管理权力的分散与地方政府既存的利益链条

一方面,鄱阳湖管理局属于江西省农业厅下属的渔政管理局,鄱阳湖管理局职责局限于对渔业资源的管理,而对其他如环境,资源,等未明确义务权力的问题,需要和其他部门共同解决。造成了责任分配与利益归属的问题,一旦部门之间协调与配合不利将导致反公地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鄱阳湖非法挖沙的治理,虽然由水利局负责,但该行为的背后推动者却是地方政府,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将土地承包或转租出去,以期攫取利益,因此水利部门常常无力进行有效管理,无法彻底根治这一非法行为。所以,政府的狭义利益链条成为阻碍鄱阳湖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投保率与鄱阳湖渔业生产形式不相适应,国家扶持力度偏小

鄱阳湖的水产养殖的产量每年的数额巨大,而由于水产养殖的高风险性,导致保险公司不愿意为鄱阳湖的渔业生产建立保险制度,且国家对于我国的渔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我国的许多地区的渔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的鄱阳湖渔业的发展存在高风险性,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落后

鄱阳湖当地的渔区基础设施落后,部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成年代久远且缺乏保养,年久失修,难以维持原有职能。出于配套基础设施的落后与未得到较好的修缮和养护水产养殖用地、用水、用电问题仍然突出,这严重制约着渔业养殖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抑制了渔民增收,造成渔民出于生存压力而在禁渔期结束后进行代偿性的疯狂捕鱼使渔业资源进一步的减少,以至于枯竭。基础设施的缺陷也对鄱阳湖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造成阻碍。

4.渔民教育程度低,养殖技术落后

目前的大多数渔民的文化程度都普遍偏低,对于渔业资源及环境的保护漠视未培养起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观念仍困于小农思维,这种思想观念往往将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而在另一方面当地渔业生产缺乏资金投入,导致养殖业的养殖技术落后,再加上缺乏专业人士的养殖培训指导,在当地无法形成科学的养鱼体系。

5.鄱阳湖渔业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

鄱阳湖渔业水产品发展以养殖数量取胜,渔业产品常规性产品多,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导致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形成高端企业与地方品牌,更不符合现代渔业的产业结构的构成。产品的低附加值与低加工程度使得其利潤率的低下,渔业加工企业不得不通过粗放的增加原料的投入而增加产量,从而刺激了渔民捕捞量的猛增。

三、对于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现代渔业的对策分析

(一)设立一个超越单纯关注渔业管理的管理局

一个超越单纯关注渔业管理的管理局以统一管理职能协调湖泊流域的各种关系,治理酷渔滥捕、开挖湖沙、生活污水和工农业污水造成的水污染以及大型的工程建筑和湖泊盲目围垦等各种危害渔业资源的问题。而且在职能统一之后,将不再是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甚至互相妨碍的,而是包容各利益关系的复合治理,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不会过分强调国家利益而忽略渔民的利益,而是将各种利益关系综合考虑,具体而言,要建立一个利益共享,责任明确统一的平台,该平台能够包容并调节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共赢。

(二)建立渔业权划分到组的永久渔业权

将集体所有权的或国家所有集体使用的水域像土地一样承包到渔民的村民小组,或由几个村民合作承包。再在承包的国家所有权的水域基础上,创设渔民的类似于佃农性质永佃权(他物权)的永久渔业权。参照英美法系国家对水域划分采取对水域地下土地的划分方法再结合鄱阳湖的枯丰水期导致的水域面积的周期变化给不同水域一年实际有效捕捞期建立指标来实施。

(三)建立个人捕捞额自由转让的自律性调节机制

可以克服捕捞额分配不均至使有的渔民捕的鱼供不应求,有的渔民供过于求的恶习循环,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通过这种市场调节方式,可以使渔民自发式的把价格与数量调整渔民和消费者都愿意长期保持下去的均衡点,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要比政府强制性措施的调节方式要有效率的多,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四)建立鄱阳湖渔业互助保险制度

首先对于鄱阳湖渔业保险的管理体制进行地方立法予以保证并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其次通过渔民共同参与的互助以及政府资金扶持的形式对鄱阳湖渔业保险的发展资金进行立法予以保证。再次对于渔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的权利义务加以规范最后地方政府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进入渔业保险。

(五)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前的渔业产业结构仍是传统的渔业产业结构,即仍是以第一二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面向现代渔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确切的说,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步上升,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基于此发展方向的具体措施如下;当地可以以示范基地领头,发展到户,着眼于休闲渔业的市场前景,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搭建以渔业文化、休闲垂钓、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主的休闲渔业综合平台。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转化,培植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带动水产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的发展,将渔业的各领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此来打造地区品牌拉动外来投资,并把投资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方面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渔业模式现状分析了其的局限及其不足,并对此提其应向现代化渔业转型作为其发展方向,并给出了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且,我们还得出在渔业逐步发展的同时,对与其相关的配套产业也具有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对于整个区域的促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渔业构建出现代化与集群化的现代渔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芳,王慧芳,张利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的现状、困境及发展思路[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 (09):140-142+146.

[2]吴斌,甘江英.关于打造鄱阳湖生态休闲渔业基地的思考[J].渔业致富指南,2013,(06):14-16

[3]陶国根.鄱阳湖渔业资源管理困境及控制策略——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1, (03):167-170

[4]张真真.我国渔业风险及保险制度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3.12: 16-25

课题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渔业发展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xskt17208

江西财经大学第十二届学生科研课题

推荐访问:鄱阳湖 经济区 渔业 生态 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