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江南地区园林诗画意境塑造的类型与方法

江南地区园林诗画意境塑造的类型与方法

时间:2022-05-27 08:55:04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主要从江南地区造园历史及其主要特点、江南园林诗画意境塑造传统的形成原因及江南地区园林诗画意境塑造的类型与方法3个方面,探讨了诗画意境作为江南地区建筑文化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江南园林中的表达类型与产生的方式,并以此为江南园林诗画意境的研究作补充。

关键词:江南地区;造园传统;诗画意境

1江南地区造园历史及其主要特点概述

江南园林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起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文人的隐逸观发生了变化,过去文人常把荒野自然作为“退隐”之地,而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则被宅旁的人工山水所取代。同时,有关山水的各个艺术门类相继兴起,包括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思想解放和艺术领域的开拓,给予园林很大影响,加之庄园经济发展和“士族”的形成,使得造园活动由宫廷逐渐普及于民间,自此江南文人园林迈出了它的第一步,走上一条模拟自然山水的道路。

江南园林盛于两宋时期,该时期园林及其造园艺术的发展完全成熟,在叠山、理水、植物、建屋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同时文人广泛参与造园活动,促成了私家园林中的“文人园林”的兴起。同时江南文人园林在两宋时形成了其主要的特征:简明、疏朗、雅致、天然,这4个特征是文人意趣在江南地区园林中的集中表现,与宋代兴起的文人画的风格特点颇为相似。

江南园林成熟于明清时期,该时期文人私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数量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明清园林在继承两宋文人造园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当时城市人口增加和土地日渐减少,而创造出适于当时的园林风格,并以天然景观趣味为主。同时,该时期出现了很多园理论著作,如明末出现的《园冶》一书,标志着明代江南文人园林的兴盛和其理论与实践的成就,并促使清代江南文人园林进一步繁荣。

江南地区造园历史脉络显示出园林诗画意境的塑造贯穿了江南文人园林发展的整个过程,并最终使江南园林形成了“以诗入园,因画成景”的特点。因而,园林诗画意境既是江南园林核心所在,也是江南地域建筑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2江南地区园林诗画意境塑造传统的形成原因

江南地区园林诗画意境塑造传统的形成受到人文背景、自然因素和人文传统的制约和影响。

2.1 人文背景

江南园林诗画意境的形成在人文背景方面是由于文人在意识形态上受到了儒、道、佛3家学说的影响。儒家学说倡导“君、臣、父、子”的大义名分、“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和入世的人生观。其理念表现为自然生态美与人文生态美之并重,以及风景式的自由布局所含蕴着的一种井然的秩序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氛和园林整体呈现一种和谐的意境。道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旨,强调阴与阳,虚与实,有与无对立统一关系,对宇宙的宏观和微观空间的形成做出虚实相符的辩证诠释,在江南园林中凡是与造园立意、构思方面的情调意境和园林规划的叠山理水布局都与道家学说相关。佛教学说则倡导顿悟之说,众生可不必经累世长年的修炼,只要能够开悟而直指本心,当下即可成佛。其理念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并对后期的江南园林很有影响,特别是在意境与物境关系的处理上尤为明显。

2.2自然因素

自然山水风景之美对江南园林诗画意境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自然山水风景历来是文人品玩对象,并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成为社会风尚。文人为官,不论失意或得意都以游览山水风景为赏心乐事,祖国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以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一个没有去过任何名山大川之人,社会也很难确认其文人名流的地位。由此看来,在古代文人造园中,大自然风景之美为兴造风景园林之利用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极为多样的摹拟对象,同时为园林诗画意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因而,在当今的江南园林中,我们常常能够透过园林之景感受到自然山水之意境。

2.3 人文传统

园林诗画意境的塑造离不开山水诗画的影响。首先,文人造园是在山水画的指导下追求诗画意境的。中国古代造园理论寥寥无几,而山水画理论则连篇累牍,这些理论事实上便是指导文人造园追求诗画意境的基础。古代画家之所以能够参与造园,也是因为园中各种景物的安排必须具有画家的眼光。何处设山置水,何处建屋栽树,都作通盘考虑,有如作画的经营布局。其次,园林诗画意境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山水诗的影响,造园者在园林理景中不仅经常引古人诗文中的美妙场景作为园林造景的题材,还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且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园林的规划设计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3江南地区园林诗画意境塑造的类型与方法

诗画意境从概念上讲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说来,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诗画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1]。在园林中,诗画意境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通过文字信号并借景物的塑造来直接表达意境的内涵。因此,笔者对江南园林诗画意境塑造的研究是通过对现有江南园林及相关文献记载的园名、景名、楹联、匾额等文字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江南园林中诗画意境的类型,并通过分析对江南园林调研成果,探讨江南园林不同类型诗画意境的表达方式。

3.1 体现隐逸特征的诗画意境

诗画意境隐逸特征的产生是由于造园者的抱负不见重于当政者等,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品格和自由精神,避开现实生活的社会现状,形成的一种精神寄托。如苏州留园的“五峰仙馆”(图3-1),庭院内堆一数耸立的假山,象征庐山五老峰,庭院以石板铺地,象征山的余脉。馆后有清泉,加强山的意象。结合庭院理景,借李白《望五老峰》之意:“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暗喻园主隐遁山林,不为宦官的心态。又如留园“小桃坞”(图3-2),阴翳成林,与小溪呼应构成壁世的世外桃源,其寓意借陶渊明作品《桃花源记》引桃花源意境:“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音缤纷”。小桃坞是文人隐居的理想与理景结合的典型案例,寓文人隐居的心态。

3.2 体现佛教信仰的禅诗意境

佛教信仰的禅诗意境是园主对人生的自我反思,对入世无望无可奈何的情感表达。如留园的“自在处”,“自在处”种植了很多蔷薇花,每逢花季,无数花朵依藤蔓狂放,布满整个花坛,其理景取意《法华经·序总》:“尽渚有结,心得自在。”象征文人不受拘束,任情自在地性情。又借蔷薇花,暗示人获得心灵自由的途径。又如苏州狮子林“问梅阁”,阁中桌、椅、井藻、地花都用梅花形;窗纹为冰梅纹;八联槅扇的书画内容也是梅花,其布置原意为禅宗故事“马祖问梅”:“一天,禅师马祖道一派人去余姚大梅山测试弟子法常,说道:‘大师近来佛法有变,以前即心即佛,现在说非心非佛,不知你怎么想?’法常当即回道:‘这老汉在迷惑人,他说他的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听后认为法常禅心坚定,可承衣钵,便对众人说:‘大众,梅子熟了。’”“问梅阁”以“问梅”题名,以法常故事暗喻园主学习马祖,保持佛心坚定。

3.3体现文人修养的诗画意境

体现文人修养意境的形式有两种:自我标榜和自我嘲讽。

3.3.1 自我标榜体现文人孤高傲世、洁身自好风骨的士大夫情调。如拙政园东部“归园田居”的“兰雪堂”,取意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句,寓意园主品行高洁,独立天地不随污浊。又如拙政园的“远香堂”,“远香堂”为拙政园主厅堂,客人入门即见远香堂,面对一池荷花。其意取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借荷花在污浊环境中保持高洁的情操,标榜园主洁身自好。

3.3.2 自我解嘲指官场失意的园主自我嘲讽。如拙政园园主王献臣失意回乡,他自比西晋潘岳,借《闲居赋》诗意:“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给园取名“拙政园”。“拙”字指不善在官场周旋之意,与陶渊明“守拙归园田”句中的“拙”字意思相同,他自认官场斡旋之技拙劣,取园名自嘲,以消解受仗遭贬的羞愧。又如网师园,清乾隆时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倦游归来”修筑而成。梁章钜《浪迹丛谈》写道:“盖其筑园之初心,即藉以避大官之舆从也。”官至光禄寺少卿的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园名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湖中渔翁,其中亦含自嘲意味。

3.4 体现文人情趣的书画意境

文人情趣的书画意境是指造园者将喜好之趣融入园林理景中所体现的意境类型。其意境具体包括3种表现形式:自然山水意趣,田园山居意趣和民俗意趣。

(1)自然山水意趣产生于文人对于自然山水风景美的热爱,在造园中常运用移山缩水写意手法,把大自然的真山真水浓缩于江南园林之中。如文人喜石,在苏州怡园的“拜石轩”题名就取自北宋米芾拜石的故事,传说米芾爱石成癖,一次将喜好的怪石刚移至城中,马上设席,并拜于庭下,说:“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后来称此“米颠拜石”。拜石轩天井布置怪石,再现“米颠拜石”场景。

(2)田园山居意趣源于文人对于田园山居之热爱与归隐之向往。如谢灵运会稽始宁县的别墅,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描述其庄园,有优美的自然山水、林木、田畴,有可以眺望的远山近岭,为僧人修建的讲台、讲堂和禅室等,至于庄园主人的宅邸,则仅占庄园的一小块土地。其庄园四面环水、东西有山,打开南窗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岭,打开东窗能看到近处的田地,其勾画出一幅大自然生态的情景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的图像,同时也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相融糅的天人谐和的田园山居意境。

(3)民俗意趣是指古代文人对于民俗文化的兴趣爱好,表现了文人对于吉祥、富贵等美好愿望的企盼。如拙政园“远香堂”上刻有狮子和麒麟的脊饰(图3-3),狮子是兽中之王,因其威猛,被当做镇邪的吉祥物。其另外一层意思是民间喜欢狮子滚绣球的表演,表现为节庆欢乐气氛的寓意。而麒麟则象征仁德,在民间被看作送子的征兆。

3.5体现阴阳相合的道家意蕴

阴阳相合的道家意蕴源于古代文人观察到大自然景观中各种对立而又相联的大自然观象,如天地、日月、昼夜等,并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观念。其在江南园林中体现在山水、布局、植物、造园手法等方面。如苏州耦园布局(图3-4)分东花园和西花园两部分,根据阳大阴小的原理,东花园面积大西花园面积小。园门南向,东花园为左,西花园为西,符合左阳右阴之制。东西两园之间有一条轴线,门厅之后是轿厅,再后是大厅和楼厅。这条中轴线略微偏西,形成东花园大西花园小的格局。大厅居中央名“载酒堂”,是主人宴请宾客之所,其中轴线的布置是依据《易纬?乾凿度》:“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其“十五”代表“道”,“道”为根本,中轴线象征“道”。大厅“载酒堂”位于耦园中央象征“五”,体现主建筑地位。

3.6 象征祈求长生寿愿的诗画意境

象征求长生寿愿望的诗画意境象征古代文人对于长生的渴望。如拙政园以一高一低两座山岛(图3-7),一座平地岛和三座亭表现一池三岛。一池三岛布置源出自帝王求仙长生思想,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权利的魅力使帝王惧怕死亡,希冀长生不老,永坐王位。秦始皇听信东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山上有长生不老药的传说,求仙心切,多次派人甚至亲临东海寻觅仙踪,回都后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三岛,象征东海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从此,“一池三岛”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的一种经典模式,以象征帝王求长生寿。

4结语

江南园林诗画意境是江南地区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受到人文、自然、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并且渗透到了江南园林选址、布局、营建、装修等方方面面。同时,诗画意境在园林中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匾额、楹联、园名、景名等文字信息来直观体现园林意境内涵,寓意园主的感情和理念,从而引发鉴赏者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因而,从继承江南地区建筑文化传统于江南地区建筑设计中这个角度来看,园林诗画意境作为江南地区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其塑造方式可以为现代建筑中表达地域性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风景·园林·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芝)

推荐访问:江南地区 画意 塑造 园林 类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