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时间:2022-03-09 10:12:11 浏览次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自2004年9月开始承办新疆区内初中班,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多个民族的师生,少数民族师生约占全校师生总数的50%。学校高度重视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特别是注重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明确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思路。

举办新疆区内初中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学校全体教职工深知肩負的责任重大。几年来,学校坚持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育人目标,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中,为内地新疆高中班和自治区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校确立了“保持、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营造和谐共融的校园特色文化,为民族团结强本固基”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理念,制定了《关于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把“和谐共融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贯穿到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使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有章可循。

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部分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缺乏认识和了解。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教师以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

2.挖掘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一是通过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关注、让全国各族人民振奋,学校抓住契机,对各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后,学校各族学生为同胞蒙难感到悲痛,发起募捐、悼念活动,培养了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认同感。西藏拉萨“3·14”事件和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中,民族分裂势力的罪恶本质暴露无遗,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这样的突发事件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认清民族分裂势力本质的鲜活教材。二是通过民族团结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学习维吾尔族青年艾尼·居买尔勇救汉族女青年王丽、汉族女青年王燕娜捐献肾脏挽救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的感人事迹,感受各民族之间情同手足的情感。邀请扎根边疆、服务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学生作报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学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为学科教学设置了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内容。如在历史课的教学中,要重点加强新疆民族史和宗教史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着重介绍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要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4.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一是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少先队、班委会和学生社团的优势,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为团支部、学生会、少先队、学生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和必要的活动场地,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国庆节朗诵爱国主义诗歌、讲述爱国主义故事,清明节为革命烈士扫墓等活动已形成传统,并且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创作和表演课本剧、生活剧,引导各族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幸福的生活。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各族学生深化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学校提出了“六十六中人”的概念,积极引导各族师生树立“六十六中人”的意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师生同是“六十六中人”的平等地位。如学生会、班委会、国旗护卫队由各族学生组成,校园、教室、宿舍的清扫由各族学生共同承担。学校对各族学生进行平等的教育,教职工给予各族学生平等的关爱,让各族学生在学校都有家的感觉。各民族学生“歌舞同台、睡觉同舍、进餐同桌、娱乐同享、语言同学、学习同步、节日同庆、校园同护、困难同度”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途径和内容。这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也是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对于促进不同民族的学生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从举办区内初中班起,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春节、中秋节等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要依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搭建了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族学生经常参加少数民族学生的节日庆典,少数民族学生也同汉族学生一起欢度汉族的传统节日。各族学生在热烈的场景、欢乐的气氛中,互致问候,共享节日的快乐,感受多样的民族文化。例如,在古尔邦节的庆祝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融,既有汉族学生演唱维吾尔族歌曲,也有维吾尔族学生演唱京剧。

学校开展了以“放飞快乐,共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快乐星期天”活动,每逢星期天,学生组织的读书社、三人篮球社、乒乓球社、陶艺制作社、民族舞蹈队、景物素描社、手工制作社、电影放映社等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发展特长,在各族学生的交流中,体验着快乐。学生在陶艺制作中触摸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欢快的民族舞蹈中享受轻松、愉悦,在古代典籍的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

学校创办了“爱心屋”,各族师生在这里捐献书籍、文具、服装,提供给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爱心屋”已经成为帮助生活困难学生的平台,生活困难的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学校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和谐共融的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共融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四、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1.学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前提。学校不应把民族团结教育囿于校园的小环境内,而是要站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把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人才作为育人目标的重要内容,肩负起学校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责任。

2.理论联系实际是民族团结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民族团结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还要根据学校特点,密切结合实际,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保持、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营造和谐共融的校园特色文化,为民族团结强本固基”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在“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内班学生离不开学区内学生,学区内学生离不开区内班学生”的内涵,形成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五个离不开”的思想。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教育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例如,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认识你、我、他”活动,比如说说自己属于哪个民族、这个民族有哪些主要特征、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风俗习惯,说说自己有哪些其他民族的同学朋友、在他们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在初二、初三年级学生中进一步开展“我说中华民族”活动,比如说说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说说本民族的形成过程等。这样,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加深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4.民族团结教育中要发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在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也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平等对待各民族学生的态度、对各民族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爱,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会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获得第五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2008年,分别被国务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乌鲁木齐市委和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榮誉称号。学校将继续扎扎实实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更多人才。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

推荐访问:民族团结 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