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时间:2022-05-16 19:55:02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艺术史的国家之一,中国艺术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献史料。中国艺术史学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书法史意识萌动最早,由书法史带动绘画史;在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过程中,早期以论、品带史,中后期以史传包含品、论,并且将史传和作品记述、著录、鉴赏、辨伪相结合;中国艺术史学文本写作常常表现出史、论、评(品)相统一的特征,形成以史传为中心旁涉论评、收藏、著录、装裱、题跋、考辨的综合性文本;中国艺术史学的核心史观是将书画艺术看成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兴成教化、鉴戒贤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事业。在开掘中国艺术史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注重借鉴西方国家艺术史研究的积极成果,力争创建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史观念和方法,推进现代形态新的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艺术史学;艺术学;艺术史;史学特征;观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

艺术史是记录、叙述和研究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问。艺术史学则是以艺术史籍或艺术史文献为对象,探讨有关艺术史的观念、理论以及艺术史的发展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学问。在中外艺术史的研究历史过程中,艺术史家以及部分研究艺术的历史学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都曾分别提出过有关艺术发展历史的理论思想和观念方法,是艺术史学史和艺术史学理论的宝贵资料,并由他们建立起艺术史学科。中国艺术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献史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开掘。

一、中国艺术史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艺术史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中就记载孔子有关“绘事后素”的言论,《庄子》载有宋元君将画图有一被认为是真画者的画师“解衣般礴”的故事,《考工记》则有“画缋之事杂五色”对绘画与色彩的记载。在汉魏六朝由于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对文字书法发展历史的记载和研究成为现实需要,而在书品画品、书论画论中也记载了书画家及作品,中国美术史学在汉魏六朝已经萌芽和产生。在唐代出现了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建立起系统性很强的绘画史体系,在宋代又有郭若虚续接《历代名画记》而写作的《图画见闻志》,以及邓椿续接《历代名画记》和《图画见闻志》而写作的《画继》,由此可见中国绘画史家记录和叙述中国绘画历史的意识是何等强烈。在唐宋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科(主要包括绘画史和书法史)已经成熟,在元明清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后,中国现代形态的美术史学科又得到新的发展。这说明中国美术史学渊源流长,从先秦到当代从未中断,这在世界上也是鲜见的。

汉魏六朝艺术创作的繁荣刺激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品评和艺术史学的产生与发展。汉魏六朝书画创作取得巨大成就,西汉秉承秦朝,通行文字为小篆,隶书在东汉已高度完善,并出现草书,到两晋行书大盛。这一时期著名书法家有崔瑗、张芝、蔡邕、钟繇、索靖、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等。同时总结书法创作理论、品评书家作品及记录书家的书法理论、书法品评及书法史得以产生,取得一批成果,如许慎《说文解字序(叙)》,蔡邕的《笔论》、《九势》,钟繇《用笔法》,卫恒《四体书势》,卫铄《笔阵图》,王僧虔《论书》和庾肩吾的《书品》。在中国的视觉艺术中,绘画、书法与文字紧密相关。中国的美术史学观念首先在书法与文字领域中萌动,虽然唐以后,绘画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但在汉魏六朝书法似乎更为重要。汉魏六朝书法创作发展很快,涌现出不少书法家,所以在南朝时记录书法家成为一件要事,甚至皇帝也需要了解古今书家。王僧虔就受皇上圣诏而著《答(采)古来能书人名》,袁昂亦奉粱武帝萧衍之诏而撰《古今书评》,而梁武帝萧衍则自作《古今书人优劣评》,此外还有王愔《古今文字志目》。南朝梁代虞和的《论书表》、和北朝后魏江式的《论书表》,这二表都是以“表”的形式上书皇上,论述和品评历史上书法家和作品,也包括作者对时下书法创作的看法。帝王的重视无疑极大地推动了书法创作和书法史论的研究。在绘画方面,则有后魏孙畅之的《述画》、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南齐谢赫的《画品》和南陈姚最的《续画品》。在南北朝时期,对书画史的记录,主要表现在“论”、“表”、“评”、“品”、“述”、“叙”这些文体中,还没有直接将书画和“史”直接联系的著述,但在这些关于书画的“论”、“表”、“评”、“品”、“述”、“叙”中,则有大量关于书画史料的记录,是美术史的重要资料。综观上述关于书画的史籍材料,我们认为,在汉魏六朝中国美术史学已经萌芽和产生。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艺术史学建立的标志是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实际上《历代名画记》应视为我国艺术史学科成熟的一个代表,因为它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绘画史学体系。但我们认为中国艺术史学的萌芽和创立应在汉魏六朝。即使在唐代,在张彦远之前也有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彦悰的《后画录》等。在唐代关于书画的品评在南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张彦远之前,出现了李嗣真的《书后品》、《画后品》和张怀瓘的《书断》、《画断》。李嗣真的《书后品》在庾肩吾的《书品》“大等而三,小列而九”(即上、中、下三品,每品之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级)的基础上,新增“逸品”,共分十等,其《画后品》虽然遗失,但体例应与《书后品》基本相同。张怀瓘的《书断》在品评历史上的书法家时,将南朝庾肩吾的《书品》中的上、中、下三等改为神、妙、能三品,使每品的特征及优点更为明晰。其《画断》虽然也遗失,但体例也应与《书断》基本相同,因为这两本著述是姊妹篇。和张彦远同时代或稍前的朱景玄著我国第一本当代绘画史或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记述唐代的画家,在张怀瓘神、妙、能三品的基础上又加逸品,用神、妙、能、逸四品分别对唐代画家进行分析品评。

公元850年左右,唐会昌年间,张彦远写作我国第一本系统性强、体系周全且有深刻简介的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此书标志着我国绘画史或艺术史已经成熟,并标志着我国的绘画史与艺术史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张彦远在前人有关绘画品评与著述的基础上,对绘画史的框架进行总体构思,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绘画史体系,以史传为经,以品评为纬,编织出《历代名画记》宏大的艺术史体系。谢赫、李嗣真、张怀瓘的画品画断,是以品带史,品评作品及区分品次高低是其主要任务,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史品结合,增加了叙述画家故事与画家小传的内容,向独立的艺术史迈进了一大步,但全书仍限制在神妙能逸的品第框架内。《历代名画记》则以史传为主,兼及品评鉴藏,近人余绍宋将其归类为史传类应是正确的。从书名来看,“历代”即各历史朝代,或朝代之历史发展,也就是各历史朝代的绘画发展,“记”为记录叙述,也即记录叙述历代绘画发展史。所以《历代名画记》从标题看已与谢赫、李嗣真、张怀瓘的《画品》、《画断》有明显差别,艺术史意识已是自觉而强烈的。《历代名画记》共分十卷,第一至三卷,编入十四篇文章,另加一篇画人名录,共十五篇,从第四卷至第十卷为历代画家评传。第一卷收录四文加一篇人名录,顺序为《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叙自古画人姓名》、《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第二卷收录五文,即《论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体工用拓写》、《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第三卷也收录五文,即《叙自古跋尾押署》、《叙自古公私印记》、《论装背褾轴》、《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述古之秘画珍图》。第四卷至第十卷共评记自轩辕至唐会昌时期能画者和画家总共三百七十二人。从以上内容看,《历代名画记》涉及到画史、画法、画鉴、画工、画传等方面,可以看成是当时画学大全。画史部分当然是该书最重要的部分,或者说是主干部分,也是该书价值的主要体现方面。张彦远经过周密考虑,建立起中国绘画史的体系。除考虑以画史画家传记为中心,将寺观壁画、古之秘画珍图作为专史以作画史补充外,另将重要的绘画理论和杰出画家技法列成专篇即《论画六法》、《论顾陆张吴用笔》。然后将绘画作品的装裱、收藏、鉴赏、印记题跋等内容进行记录叙述,而这些内容是同绘史研究紧密相连的。他以七卷的篇幅来为历代画家作传,勾勒出历代名画发展的轨迹,使一部绘画史通过按时间顺序所列的画家小传得到清晰地展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包含有丰富的画史思想和史学理论,《历代名画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周全的艺术史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史学价值。

推荐访问:史学 发展历程 基本特征 中国艺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