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一场泥泞中的“童话”

一场泥泞中的“童话”

时间:2022-05-15 17:55:02 浏览次数:

[摘 要]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叙事性影片,它以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少年的成长经历为独特视角,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切的再现印度贫民式的悲惨命运。同时,影片着力展现了人在逆境中如何执著追逐梦想,保持希望。其中,对人性的善与恶、愚昧与智慧、心灵的救赎加以深化,引人深思。

[关键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叙事;印度

由英国导演丹尼·保尔执导的低成本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第81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囊括了8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这是导演丹尼·保尔继影片《猜火车》之后的又一次辉煌成就。

一、叙事特色

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主要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故事的三个线索以倒叙和插叙的手法穿插于故事其中。而这三个线索分别为贾迈尔在警署受讯、贾迈尔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现场作答、贾迈尔与舍利姆和拉提卡的成长经历以及贾迈尔与拉提卡的爱情。影片在开头以倒叙的手法拉开帷幕,为观众制造悬念,为何贾迈尔能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中成为幸运女神眷顾的佼佼者。而后,影片在余下的两个小时里,分别将故事的三个线索以共同推进式的插叙方式贯穿其中,解开其中谜底。由于影片的叙事性强、后期剪辑到位,使整个故事在放映的过程中节奏鲜明、自然流畅。

二、环境营造特色

1.追逐

影片最大的看点,无疑是缓缓相扣的故事情节与错落有致的紧张感分布。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导演安排的追逐戏。幼年时期的贾迈尔与舍利姆在私人机场打棒球,而被警察追逐;贾迈尔与舍利姆因躲避穆斯林的追杀,而在街道被其追逐;贾迈尔与舍利姆为了躲避普努斯的迫害,在树林中被追逐;拉提卡为了可以和贾迈尔一同坐火车逃走,而被坏人追逐,以及后面拉提卡从恶棍贾伟德处逃脱,与贾迈尔回合时又被其恶势力追逐等等。影片多次运用这种视觉感强烈的追逐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紧张、动人心魄的气氛,让观众为之动容。从而使原本平白如纸的情节加上错落有致的符号,吸引观众眼球。

2.色彩基调

顾名思义,大多数影片拍摄的色彩基调奠定了一定的故事背景。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无疑再次中招。从贾迈尔、舍利姆和拉提卡幼年时候的生活环境,到贾迈尔一行人险些遭普姆斯迫害的过程,再到当年因惨遭迫害的失明男孩在天桥底下吟唱,

最后到充满情欲的红灯区,大都是采用了偏暗的色调,给人营造了一种压抑灰暗的氛围。即便是些许出现过的较亮的色调,也没能让内心中的压抑被激起波浪,反倒引人探究。想必导演的用意,本就是要营造出一种底层的幽暗气氛,将观众带入情节,从而更深刻的体会那些生活在最底层,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心境。

三、思想特色

1.贫穷——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

我们常常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谓“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宗教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从哲学的角度讲,便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指物质的基础、“上层建筑”则是指精神层面的获得。直白的看,便是说一个国家没有经济基础作为依托,是谈不了精神的。

那么,让我们再次回归至影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以印度贫民底层生活为大背景而展开的故事情节。印度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并不足以雄厚,加之人口过多,工业化水平过于落后,使“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发展更为缓慢,就连为数不多的核心电子产业也只集中分布于少数的个人与企业手中,而这一系列的现象,最终导致的结果,无疑是拉大贫富差距。

导演丹尼·保尔在影片着力展现的同样是这个阴暗面十足的社会问题。影片中镜头曾多次运用重复蒙太奇,将低矮简陋的房子、狭长拥挤的街道、肮脏的垃圾堆,浑浊不清的小河多次放映于观众的视线,几个看似简单又具有代表性的特写,将贫民窟的形象塑造的呼之欲出。而这些重复镜头背后讲述的只有一个硬道理——贫穷是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贫穷意味着伤痛、贫穷意味着没有人权、贫穷还意味着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因为贫穷,奔波于生计的母亲无法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几个瘦小黝黑的孩子在私人机场打球,却没有意识自己随时可能被飞机撞到的危险;因为贫穷,他们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即便是母亲因宗教冲突惨死,他们为了生计仍必须带着拉提卡四处流浪;因为贫穷,他们不能接受教育,只能躲匿于垃圾堆里维持生活;因为贫穷,他们险些受到恶势力的迫害,惨遭瞎眼;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在火车上偷别人的东西,却差点以此丢掉性命;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在泰姬陵欺骗旅客并偷取他们的鞋子;因为贫穷,即便是长大仍然无法摆脱恶棍贾伟德,救出自己心爱多年的女子。同样因为贫穷,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还要遭到现场观众的蔑视与主持人的调侃,甚至被引导选择错误答案。正是因为这些贫穷,所以处在底层的人民必须承受这些不公正且本不该他们承受的沉重。

让我们再次回忆下影片的开头,贾迈尔被捕,是因为老道的主持人不相信一个生活在贫民窟没有文化的混混可以获得百万奖金;在警署受讯,贾迈尔惨遭殴打,甚至被警官私用电刑,而当他晕倒的时候,警官担心的并不是他的生死,而是人权组织和法律监督委员会会找上门来。试问如果贾迈尔的化身不是贫民窟里的穷小子,而是一名医生、律师、教授,那么,他获得百万奖金,受到的待遇还会是这样吗?答案,当然都是我们知晓的。而影片也早在开头,就给观众四个选项:A.是作弊? B.是运气? C.他是天才? D.是命中注定?这样暗讽的选项穿插于三条故事主线,无疑是最有利的回击——命中注定。

2.关于人性善与恶的探讨

影片主角贾迈尔的性格是决定整部影片发展走势的最大亮点。他没有个人主义英雄式的大智慧,大勇敢,他身上唯一具备的发光点都是小人物的“不平凡”。他善良、执著、从不言弃,即便身无分文,也敢于追求他想要的爱情。他没有文化,却凭着他幼年时期的遭遇成为《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最大的赢家。或许对于观众而言,他是幸运的,因为在印度,还有太多像他一样无助、面对生计做垂死挣扎的人。导演只是选定一个角色,将其身上人性的善良、真挚、执着无限的放大,成为一个典型的模板,让一样生活境遇的人们更加相信希望的存在。

与之相对比,是人性的丑陋。不得不提的,便是影片中备受争议的角色——舍利姆。年幼的他敢于与流氓普努斯的手下厮打,而后成为恶势力管制贫苦孩子的工具;年少的他无论是服饰衣着,还是性格使然均是一派放荡不羁的形象;成年后的他,刺杀坏人普努斯、逼走贾迈尔占有拉提卡甚至将其献给恶棍贾伟德,以求在他生存小圈子里得到更高的地位。可以说,舍利姆是一个十足的混蛋,他无恶不作,人性的丑陋经过导演的处理在他身上演绎的可谓是淋漓尽致。然而又是这样一个角色,他本该一黑到底,导演却最终选择放过了他,对其赋予人性的救赎。影片最后,舍利姆终于被弟弟的执著所打动,选择了赎罪而放走了拉提卡,让其与弟弟团聚。自己则最终选择在浴缸中死去,也许他是想在临终前洗去生前的罪恶,但是镜头并没有这样简单的饶恕他,他在枪击前将把所有钱拿出来放在自己身上,寓意着对贫穷的抗拒,对金钱的追求,命运没有给予他幸福与安逸,所以他将希望堵在了转世的轮回,这才是最刺痛着这一角色的安排。导演这样的处理,无疑让舍利姆这一角色由黑转灰,我猜,他最终的用意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这世界没有绝对的黑白明暗,只要相信希望,坚守信念,不言放弃,便会打动黑暗,赢得重生与光明。

被誉为银幕界的欧·享利的美国著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曾说过“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是爱的故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故事,它充斥人性的阴暗面,却没有遗漏爱的本质,影片最终以童话式的大团圆结尾收场,便将这场以贫富差距、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的泥泞洗涤。虽然这些存在于社会、人性的阴暗面依然存在,但是影片却以它独特的叙事方式赋予苦于挣扎的人们希望。

那么,恳请更多真实生活着的“贾迈尔”“舍利姆”“拉提卡”相信潘多拉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希望。

(编辑/丹桔)

推荐访问:泥泞 童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