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化工”新学科

“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化工”新学科

时间:2022-03-30 09:43:21 浏览次数:

摘 要:当今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与生态灾难,只因在庞大的工业社会生产力系统内,未形成相对独立的物质闭路循环流,致使"工业文明"不可持续。能否真正实现工业物质流人工闭路循环?如何实现?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切实可行?本文就刚刚诞生的"生态化工"(Eco-Chemical Engineering)新分支学科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化工;化学循环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与外界只有辐射(静质量为零)能交换,无质量交换(陨石略去不计),故地球上的一切物质流,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都呈有序闭路循环。例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无机物-有机物-生物三界之间的物质闭路单向循环流,孕育了地球生命与智慧人类,已持续了数亿年。在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与生态灾难面前,能否真正实现工业物质流人工闭路循环?如何实现?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切实可行?就成为刚诞生的"生态化工"(Eco-Chemical Engineering)新分支学科要回答的问题。

一、物质闭路化学循环的理论依据

在出现生命之前,地球上的无机物就在太阳能、火山、地热、闪电等的作用下,进行着物理与化学闭路循环,称地质化学循环。那时大气组成呈还原性,在还原性气氛下的无机化学循环中,会偶然合成出有机物,并聚集为局域性的"原始(有机)汤"。"汤"中有机聚集体会偶然在结构上成为质粒体,可促进(自催化)光合作用,称"化学进化"阶段。"光合作用"是生命起源的首要条件,使"汤"中有机质快速增殖,不再依靠无机反应偶然合成途径了。从此开始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直至智慧人类的出现,称"生物进化"阶段,大气由还原性变化为氧化性,海洋变蓝,大地变绿,生命体主导了地球表层的性质与外貌,称"生物圈",这就是盖亚假说。人类至今还未发现宇宙中还有第二个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

人类为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用智慧创造了社会生产力,又称人类文明,已历经了数万年原始文明、数千年农业文明、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演进。在工业文明之前,社会生产力完全寄生在自然生产力(又称自然承载力)之中,偶有不规范行为,如战争等,都还在自然生产力修复能力范围内。但工业文明以地下矿产与古生物化石为其产生与发展条件,超出了生物圈常规活动范围,社会生产力与人口两者竞相呈指数增长。然而这两类不可再生资源很快就会枯竭,怎么办?这就是工业文明不可持续性问题。

工业文明的这种不可持续性是由它的开放线性生产方式引起的

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最终都变成了废弃物,必然后果是:1)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后,社会生产力该如何继续发展?2)这些废弃物已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开始动摇人类的生存基础。这是一个事件的双重表现。唯一出路是社会生产力也要像自然生产力那样,实行内部的"物质闭路循环",摆脱对地下矿产资源的依赖;并创建工业能源人工可持续供给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前者称"循环经济",后者称"低碳技术"。两者是统一的,循环流动必须有动力保证源,故"低碳技术"应包含在"循环经济"之中。"循环经济"的关键是"废弃物资源化",如图(二)所示,形成封闭循环系统。

循环经济要求社会生产与消费的每个环节都要"节能减排",最后的废弃物必须资源化。低碳技术应包括:1)节能技术;2)可再生能源技术(实属太阳能);3)地热利用技术;4)核能技术,包括裂变能与聚变能,后者称"人造太阳"。核能遵循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即质量(m)与能量(E)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超出了化学范围。可以猜想,质能转换也应呈闭路循环,因为有质能守恒定律,只是循环周期可能比地球年龄还长,属宇宙学研究对象。

用化学热力学理论证明"物质闭路化学循环"的可行性,并不困难。可以说在自然界与化学加工过程中随处可见,只因单个具体的人为生产目标与反向循环均背道而驰,从而被人们完全忽视了。尤其是"废弃物资源化"问题,被工业资本的利润法则阻吓在人们常规思维范围之外了。

通常将蒸汽机的发明当作工业文明的开端。然而制造蒸汽机必须以金属材料为前提。金属氧化物高温碳还原技术在"炼金术"之前就相当成熟了,是"火"的产物。所以"火"与高温氧化还原技术才是工业的最早源头,属高能耗过程。炼金术士们的功劳是发现了酸与碱,才有了后来的工业酸碱制造技术,再加上高温能源,分离出了各种纯物质,包括元素单质。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现代化学科学,证明了自然界及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都由门捷列夫周期表中94种自然元素组成。元素原子的核外价电子相互配对,构成了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物质形态与功能。这就意味着价电子属性是物质其它一切功能属性的本源。94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22种,金属元素72种,在价电子配对时,前者呈阴性,后者呈阳性,或者说前者偏酸性,后者偏碱性,阴阳互补才成其为常态。有机物(包括生物)以非金属元素碳氢化合物为骨架,呈还原性,也偏酸性,无机物以金属氧化物为骨架,呈氧化性,偏碱性。

可以将化学反应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反应前后原子价态不变,以离子反应最典型,酸与碱往往是推动力。可以证明"酸-碱-盐人工闭路化学循环"是构建"无机物人工闭路化学循环"的最基础技术范式:

(1)

另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原子价态有变化,内能变化大,是生物反应的主体,"光合作用"是其推动力。无机反应中也有氧化还原反应,但一般要有氧化剂与还原剂存在,最常见的是空气中的O2与古生物化石碳。例如炼铁工业的物质闭路化学循环流如图(三)所示。

初看是一个最典型也是最古老的纯无机化学反应过程。但上天赐给的O2与C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与生命过程有关。如果进一步考察工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生产工艺,会发现氧化剂的源头就是空气中的O2,还原剂的源头是生物质。此外还有电化学方法,即H2O电解,属高耗能工艺。

推荐访问:循环经济 生态 理论 化工 新学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