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从无到有的乌托邦

从无到有的乌托邦

时间:2022-03-04 09:58:22 浏览次数:

在今天的日常语言用法里,乌托邦大概是“耽于空想、逃避现实”的代名词。比方说,我们如果发现别人的思路太过理想化,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就会反驳说:“乌托邦里才会有这样的好事儿。”但讲起典故渊源,乌托邦还跟旅行有不小的关系。500多年前最早创立这个概念的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本来就是在出使荷兰的旅程中写出《乌托邦》这部不朽名著的。而全书的主题,也是借一个周游世界的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的口吻,描绘一个虚构岛国“Utopia”的风俗与制度。所以今天我们在论辩中援引乌托邦概念的时候,其实不觉中是在向经典传统里真实或想象中的旅行者们致敬。

再进一步说,乌托邦与旅行的关系更能从字面分析出来:希腊文“topos”有“地点”的意思,前缀“OU-”则表否定。学者之所以把那个理想中的小岛称为“Utopia”,也就是“无地点之地点,烏有之地”,其中隐含着对当下此地的否定和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旅行者每时每刻都身处他乡异土,可谓是乌托邦的临时居民。当我们身处旅程中——甚至当我们想象自己正在旅行时——身心往往会充溢着某种引人超越、使人解放的能量。从一个出离现实、高于故土的位置重新审视原本的生活世界,这是乌托邦与旅行能够为我们打开的全新视野。

这也正是本期杂志专题报道《一人一个乌托邦》的策划主旨。今天的“乌托邦主义者”,不必是500多年前托马斯·莫尔爵士那样刚正不阿的社会批判家:在我们的报道中,恰恰是一群身为古生物学专家、民宿主人或有机园艺倡导者的旅行者,从“乌托邦”这个看似过时、略带贬义的概念中汲取了异乎寻常的能量。从几位旅行者的自述中读者会发现,他们从远赴异域的旅行中收获了杰出的想象力、视野与超越精神。那位虚构的葡萄牙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如果读到这些后辈的游记,想必也会为其中别开生面的趣味而称许、赞叹吧。

但还不止于此。与500多年前的那部经典著作相比,我们的报道最大的新意不在于主人公游历地域更广阔、见闻更奇特,而在于他们事迹中的另一重力量:这几位当今的“乌托邦主义者”远非世俗眼中的空想家,反倒都着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化,将得自旅行的珍贵收获,转化成了扎实的研究成果、令人惊艳的民宿建筑、乃至都市里异彩纷呈的屋顶植物园。在援引典故时致敬先辈的惯例之外,本篇报道中连通异域与本土、空想与现实的独特视野,或许代表着当代旅行者对“乌托邦”理念的全新诠释。

推荐访问:乌托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