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中医理论基础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中医理论基础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时间:2022-07-15 12:30:03 浏览次数:

 中医理论基础试卷

 一、A 型题 (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具有“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的气是(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

 )。

 A.滋润 B.推动 C.气化 D.固摄 E.温煦

 3.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

 A.热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

 4.属于神经毒的是(

 )。

 A.风毒 B.火毒 C.风火毒 D.湿毒 E.疫毒

 5.一般不构成疠气致病源的因素是(

 )。

 A.空气 B.水源 C.食物 D.气候 E.体质

 6.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

 )。

 A.心 B.肺 C.脾

 D.肾 E.胆

 7.适用“泻子”法治疗的病证是(

 )。

 A.肝火犯胃 B.心火灼肺 C.肝脾不调 D.肝火犯肺 E.心肝火旺

 8.下列哪种治法为从治法(

 )。

 A.通因通用 B.寒者热之 C.用热远热 D.补泻兼施 E.祛邪兼扶正

 9.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辩》

 10.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是(

 )。

 A.脾 B.胃 C.肠 D.胆 E.三焦

 11.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

 A.脑 B.髓 C.骨 D.胆 E.小肠

 12.肝的经脉名称是(

 )。

 A.足厥阴 B.足太阳 C.手太阴 D.手厥阴 E.足少阳

  13.不属疾病转归的是(

 )。

 A.痊愈 B.死亡 C.迁延 D.后遗 E.不变

 14.《灵枢·本藏》:“(

 )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A.血脉 B.三焦 C.经脉 D.阳跷脉 E.阴跷脉

 15.病机理论源于(

 )。

 A.伤寒杂病论 B.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难经 E.小儿药证直诀

 16.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

 A.脑 B.心 C.胸中 D.经络 E.肾

 17.最早建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18.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

 A.胃 B.小肠 C.三焦 D.胆 E.膀胱

 1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依据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养气

 20.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肾精 D.水谷之精 E.生殖之精

 二、x 型题 (每题 1 分,共 20 分) 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

 )。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淡味

 2.寒因寒用的治法适用于(

 )。

 A.阳盛格阴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热厥证 E.阴盛格阳

 3.阴阳学说基本内容包括(

 )。

 A.阴阳对立制约 B.阳中求阴 C.阴阳交感 D.阴阳转化 E.阴阳消长平衡

 4.下列与湿浊内生关系密切的内脏是(

 )。

 A.肾 B.脾 C.肺 D.肝 E.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膝为筋之府 B.骨者髓之府 C.脑为元神之府 D.头者,精明之府 E.脉为血之府

 6.肺的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

 )。

 A.吸入自然界清气 B.排出汗液 C.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 D.生成宗气 E.促进清气、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7.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的外在表象是(

 )。

 A.面色 B.脉象 C.意识 D.舌色 E.心胸部感觉

 8.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有(

 )。

 A.感受阳邪伤阴 B.五志过极化火伤阴 C.久病耗伤 D.大吐大泻 E.大出血

 9.中医学中,把脾胃合称为(

 )。

 A.水谷之海 B.太仓 C.后天之本 D.受盛之官 E.气血生化之源

 10.以下属于阴偏衰病机特点的有(

 )。

 A.阴气不足 B.凉润、宁静功能减退 C.阳气相对亢盛 D.阳热偏盛而伤阴 E.机能虚性亢奋

 11.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

 )。

 A.部位

 B.原因 C.性质 D.邪正关系 E.治疗原则和方法

 12.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是(

 )。

 A.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 B.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 C.津液输送的途径 D.感应传导的途径 E.内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13.下列哪几项是任脉的循行部位?(

 )。

 A.胞中 B.会阴 C.胸正中线 D.咽喉 E.头顶

 14.下列属于调整阴阳治则的是(

 )。

 A.清热泻阳 B.损其有余 C.散寒除阴 D.补其不足 E.损益兼用

 15.下列哪几项是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

 ) A.正盛邪衰 B.邪正俱盛 C.诱发因素 D.正虚未复 E.余邪未尽

 16.脾在中医学中又称为(

 )。

 A.先天之本 B.仓廪之官 C.后天之本 D.气血生化之源 E.罢极之本

 17.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

 ) A.气 B.血 C.精

 D.津液 E.营气

 18.神的具体体现可以包括的内容有(

 )。

 A.言谈 B.眼神 C.应答 D.表情 E.精神

 19.陈无择将病因分为(

 )。

 A.内因 B.其他病因 C.外因 D.不内外因 E.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20.下列哪些属于医过?(

 ) A.操作不当 B.处方文字潦草 C.不熟悉药物的副作用 D.辨证不确,治法有误 E.不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

 三、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 1.人体的体温是依靠气的(

 )作用来维持恒定的。

 2.疾病的转归,取决于正的消长盛衰,(

 )胜(

 )退,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

 )胜(

 )衰,则疾病趋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

 3.气虚,系指(

 )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

 ),抗病能力(

 )的病理状态。

 4.心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和(

 )方面。

 四、论述题 (共 3 题,共 15 分) 1.试述肝主疏泄的概念及其生理病理意义。(5 分)

 2.何谓虚实错杂?虚实错杂的病机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5 分)

  3.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有何区别?(5 分)

  五、简答题 (共 3 题,共 15 分) 1.何谓“虚者补之”?试举例说明之。(5 分)

  2.心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5 分)

  3.人体之精的生成来源有哪几个方面?(5 分)

  六、名词解释 (共 3 题,共 15 分) 1.母病及子(5 分)

  2.通调水道(5 分)

 3.疫疠(5 分)

  七、B 型题 (共 1 题,共 5 分)

 1.(5 分)

 A.气滞血瘀 B.气不摄血 C.气随血脱 D.气血两虚 E.气血失和 (1).肝病日久,两胁胀满疼痛,并见舌质瘀斑、瘀点,其病机(

 )。(2 分)

 (2).产后大出血,继则冷汗淋漓,甚则晕厥,其病机是(

 )。(3 分)

 ------------------------------- 答案 -------------------------------

 一、A A 型题

 1.

 C

 2.

 A

 3.

 B

 4.

 A

 5.

 E

 6.

 D

 7.

 E

 8.

 A

 9.

 C

 10.

 B

 11.

 E

 12.

 A

 13.

 E

 14.

 C

 15.

 B

 16.

 B

 17.

 C

 18.

 D

 19.

 D

 20.

 A

 二、x x 型题

 1.

 ACE

 2.

 AC

 3.

 ACDE

 4.

 ABCD

 5.

 ABCDE

 6.

 ACE

 7.

 ABCE

 8.

 ABCDE

 9.

 CE

 10.

 ABCE

 11.

 ABCD

 12.

 ABE

 13.

 ABCD

 14.

 BDE

 15.

 CDE

 16.

 BCD

 17.

 ABD

 18.

 ABCDE

 19.

 ACD

 20.

 ABD

 三、填空题

 1.

 空(1):

 温煦

 2.

 空(1):

 正

 空(2):

 邪

 空(3):

 邪

 空(4):

 正

 3.

 空(1):

 元气

 空(2):

 衰退

  空(3):

 下降

 4.

 空(1):

 血液的生成

 空(2):

 运行

 四、论述题

 1.

 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疏,有疏导、开通之义;泄,有发泄、宣泄之义。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宣畅全身气机,使其保持畅达的生理作用。

 肝主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就调畅,气血就调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就正常调和。反之,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可能出现气机阻滞或气的升、降、出、入异常的病理表现,并由此可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运行、脾胃的升清降浊、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以及情志活动等。可见,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生理活动中最为主要的表现。

 二是调畅情志:情志活动,既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又与肝主疏泄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以人体气机调畅、气血调和为基本条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情志就易于开朗畅达。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情志亦易出现异常变化。

 三是调畅脾胃升降:饮食物的受纳和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输布、食物糟粕的下行和排出等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脾主升清和胃主降浊的协调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通畅调和,脾升胃降也就得到了保障。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可影响脾的运化和升清、胃的受纳和降浊,而形成肝气犯脾和肝气犯胃的病理变化。

 四是分泌疏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积聚而成,亦即由肝所分泌。胆汁的排泄,也赖于肝气的疏泄调畅。可见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均受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若因湿热阻滞或情志所伤等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使之不畅,从而出现胁痛胀满、人食不化、呕吐苦水、甚则黄疸等症。

 五是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男子能正常排精,女子月经按时来潮,取决于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的相互制约协调平衡。一般来说,肝的疏泄功能正常,男子则能正常排精,女子则能按时行经。

 肾的封藏功能正常,男子不致遗精滑泄,女子不致月经先期量多。

 若肝的疏泄异常,也容易出现男子排精、女子月事功能的异常。

 2.

 所谓虚实错杂,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既有正气虚损,又有邪气亢盛或某些病理产物蓄积的病理状态。

 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或由于先天察赋差异,或由于后天调养不同,或由于感邪轻重有别,或由于治疗是否及时、得当,诸多因素均可影响到邪正的盛衰变化。所以临床上绝对的虚证和实证并不多见,而更多地则表现为虚实错杂。临床上必须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并分清主次缓急,才能获得更佳的疗效。

 (1)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虚为主,又兼杂有实邪积滞于体内的病理状态。

 此病理变化多由于正气虚损,脏腑功能减退或障碍,导致瘀血、痰、食等病理产物蓄积于体内所致。如脾气虚,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水湿停滞于体内,出现皮肤水肿。证治则应扶正祛邪兼施,但应以扶正为主,施以健脾为主,佐以利水之法。

 (2)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实为主,又兼有正气不足的病理状态。

 此病机变化可见于外感热病中期之后,由于邪热亢盛,耗气伤津,虽然实热未退,但气阴已伤。临床除见高热外,还可兼见口渴、尿短赤、倦怠气短等症。证治则应是祛邪扶正兼施,以清热泻火为主,佐以养阴益气。

 此外,虚实错杂的病机还可表现为虚实并重,难以分清主次,治疗时应攻补兼施,灵活运用。

 3.

 “六淫”属于外邪。内生五邪,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五种病理反应,属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机范畴。虽然内生“五邪”与六淫在证候表现上亦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仍有区别。“六淫”属于病因范畴,六淫致病,可统称为外感疾病;内生“五邪”属于病机范畴。两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多有本质区别。

  五、简答题

 1.

 虚者补之,亦即以补治虚,是指用补益的方法治疗虚性证候的一种治疗原则。因虚证的范畴颇为广泛,故补益的方法亦各个不一。如气虚者补气为主,血虚者养血为主,阴虚者滋阴为主,阳虚者温阳为主,治疗时尚需注意气血互用、阴阳互根之理。

 2.

 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中医理论认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即“水火相济”。

 3.

 人体之精,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组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为生命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即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可以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二者相辅,使人体之精逐渐充盛。

  六、名词解释

 1.

 是指疾病的传变,由母脏及子赃。如肾病及肝等。

 2.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是水液运行的通道。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3.

 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七、B B 型题

 1.

 (1)

 A

 (2)

 C

推荐访问:真题 理论基础 试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