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论文汇总

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论文汇总

时间:2022-07-09 19:50:07 浏览次数:

 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教育国际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进入 21 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未来发展的必定趋势。本文在阐述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现实状况,探讨了延边大学工商管理走专业教育国际化道路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工商管理专业;策略

  1674-9324(2013)37-0142-03

  Research on I 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 http://www.zbjy.cn 提供,转载请保留网址.nternationalization of Advanced Education at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 Yanbian University

  GAO Bin,SHI Qinghu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bian University,Yanji Jilin 133002 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enjoined a long history from ancient Greek Era.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future of all the universities is to internationalize advanced education. Firstly,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cepts,the history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 Yanbian University,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nternationalize advanced education in the department.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countermeasure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已经成为 21 世纪人们最关注的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但是,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国际化内涵的解释和理解各不相同。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命题,至今仍是一个边界难以界定的多元概念。笔者认为,要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必要构建一个包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培养目标、特征的理论框架。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有多种论述,但是每个定义都大同小异。通过对高等教育国家化概念的分类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

  1.结果说。国际化大学教育是一个动态、开放、先进又充满活力的体系,是学生为适应社会竞争、迎接未来不确定因素挑战而不断学习的大学教育模式。国际化高等教育具备三个特点:首先是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相当的教育素质,得到社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认可。其次是高等教育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科研能力要强,要有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在国际上有重要

 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后是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不仅仅在特定国家或区域内有影响力,还要向世界开放,与各国交流,吸收和学习各国长处,进行消化并融入到国际化教育中。

  2.发展趋势说。[1]该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或各地区在遵循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的前提下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对高等教育的必定要求,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科学、持续发展的方向,是追求高端、卓越教育体制的发展进程。它将使各国高等教育进行积极改革并寻求共同发展。各国高等教育都应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遵循这种发展趋势。例如,清华大学王大中说:“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大学教育的潮流,正如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一样。教育国际化会推动大学之间人员、学术、科技的交流和合作,一所大学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水平会影响其在 21 世纪的国际地位。教育国际化也将成为大学开放度的重要标志[2]。”

  3.过程说。该观点认为国际化是将国际的观念或维度融入到高等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过程。例如,奈特(Jane Knight)认为国际化是将“国际维度”融入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当中的过程,是一个将各种功能不断整合的过程。“国际维度”是指全球国际的、跨区域跨文化的观念。国际化是一个系统的、总体的过程,主要倾向于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由本国教育和国际教育不断接轨的过程。这是目前得到较广泛认可的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解说[3]。

  4.目的说。该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正如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综合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1]。

  5.策略说。该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界定要从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出发。包括了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人员的学术和研究的交流、技术和研究合作等。美国学者阿勒姆(Arum)和瓦特(Water)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3]。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了深思,可谓是见仁见智。但哪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我们更趋同于后三种。高等教育国家化是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开放的、面向世界的、具有国际性的,通过各种国际合作交流,目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一流的人才。(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各有不同。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内容为:加强教师国际化的交流,推进学生国外留学教育,积极开展高校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学习,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开放化、国际化,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学校要积极创造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环境和条件。还有人认为,国等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对教育内容的国际化,高校学生、学者等国际间的互访、互换,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技术、教育设施等资源的国际共享[1]。目前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容概述较为全面、系统、权威的学者是顾明远和薛理银,他们在《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一书中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容的概

 述是“主要包括人员、财务、结构和信息四个要素的国际化”。人员要素指高等教育主体各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活动,主要是指学者、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财务要素指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分配的国际化,教学基础设施、科研设施的国际化。结构要素指高等教育中各高校的学科结构,考核制度等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保障[4]。信息要素指,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目标和教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要素。

  (三)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综合型、通用型人才,即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具备国际素质、能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期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制订的《美国 2000 年教育目标法》中,提出培养目标是使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的标准。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2]。德国政府在 1998 年为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教学机构、学制和语言等理由通过新《高等教育总法》,目的是为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新《高等教育总法》强调高等教育的效率、竞争和国际发展原则,改法令为高校的国际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5]。

  澳大利亚联邦议院在二战后批准了一个针对亚洲的教育培训援助计划,此计划通过《科伦坡计划》的实施,建立与国外合作伙伴长久的联系。1969 年,通过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几十所高校建立了“高等院校国际开发机会”,主要目的是推进高等教育的援助计划的有效实施。此后澳大利亚不断推迟新的高等教育政策,包括“创新计划”、“知识国家”战略等,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供的保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成为决定其在经济走向全球化、建立知识经济的重要砝码[5]。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1.综合性,即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论从内容、范围还是结构都更加的丰富、全面,空间更宽,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度更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2.个性化,即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学习国际高等教育办学结构体系,并融合国外文化,在坚持中发展、创新,力求个性化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

  3.民族化,即高等教育更要强调本民族的特色,立足于为本国、本民族长远人才需求考虑,即具有自己民族化的特点。

  4.组织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织机构不断涌现,功能不断增强,大大推动了各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传播与交流[6]。

  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框架的构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可以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实际,更好地推动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陈学飞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2002 年)一书中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所出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不过当时的国际交流是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的[7]。”这个时期的高等

 教育国际化特征随着新兴宗教教派的出现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而有所减弱。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知识普及到大学课程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比如德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哈勒大学及柏林大学已经成为德国高等院校的典范和代表,最早开始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二战以后,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范围和规模逐渐的扩大,教学 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 http://www.zbjy.cn 提供,转载请保留网址.内容和形式也多样化发展起来,几乎覆盖了高等教学的每一个领域,逐渐朝着教育贸易的方向发展[8]。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竞争从军事较量转向为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技术、人才和科技是最为关键的竞争。高等教育办学由传统的模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模式,以前高校对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经济、科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要打破格局,走出去,吸收和学习国际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参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和合作,融入到国际发展环境中。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竞争都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合作,国际间的文化、语言、知识等的交流和学习都推动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各种国际组织也都从各个方面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6]。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变革日新月异,出现了一些新的走向。

  1.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发生变化。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政府是高等教育交流的主体,是主导者,高等院校的作用和角色是按照政府的指示在发展,是被动的,依附性强,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在 80 年代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高校之间的交流增加,而且外国留学生的增加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高校开始对办学模式变革,日益加大高校的国际交流。此时,政府则通过颁布政策、法律对高等教育给以支持和帮助。通过高校内部的重视和外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主体。2.交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高等教育国际化随着各个国家之间贸易、旅游、交流等业务的往来,交流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高校的学生、老师和学者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还有高校之间信息资源、教学设备、教育理念等的共享。从教学内容、学术探讨到人员交流等逐渐的多样化起来。现在包括学位制度在内的各种相互兼容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等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9]。

  3.课程国际化趋势加强。2000 年 5 月,澳大利亚课程组织第七届全国大会提出了“全球化课程”这一崭新的课程概念,并指出这不是新增一门具体课程,而是提出一种教育和课程的新理念、一种新的课程系统设计思想,强调的是课程的全球观,强调世界各民族和各国家人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民的相互认识与理解[10]。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也正在努力拓展课程的国际视野,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关注课程的国际化理由。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发展到了实质性阶段。

  4.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空间更加广阔。关于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各国高校校长们都在统筹、商议研究策略。包括美国的密执安大学、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诺丁翰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

 大学、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我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共 16 所研究型高校在 1997 年成立了 21 世纪大学的“U21”,为了现实 U21 成员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鼓励学生跨国界的流动[2]。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未来的发展开阔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5.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向着市场化和教育贸易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要跟上或超前于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在二战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无偿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由于国际大环境开始变了,发达国家逐渐停止大部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或者变为其他的计划,很多开始转变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援助和合作。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取消了很多教育优惠政策,转变为盈利性的政策,后来,法国、德国也采取了高等教育盈利性政策,并且这种政策有时会带来很大的利润。1993 年,美国以外国研究生学费为主的教育出口净收入多大 55 亿美元[11]。这说明高等教育市场化和教育贸易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一种新现象和新趋势。

  三、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

  1.变革观念,加强教育改革研究。传统的教育理念缺乏充足的国际意识,缺乏世界范围的合作与竞争观念,主要以满足于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与国际教育发展的脱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走教育国际化道路的第一步。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利于高等教育在理念上和实践上大胆行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变革观念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教育改革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学习研究国内外著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员交流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保持专业地域、文化独特性等鲜明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采纳其他高校的科学的策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2.加大专业教师和学生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编教师 11位,其中有国外留学访问经历的有 10 位,分别来自于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师资队伍来源丰富,具有实施教育国际化的基础。伴随着延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继续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首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派出专业老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访问。其 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 http://www.zbjy.cn提供,转载请保留网址.次,鼓励老师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加强国际间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第三,利用学校和专业特色,总结“2009 东北亚企业管理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经验,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到校参加学术会议,并为学生做学术报告。第四,加强学生间的国际交流。1998 年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已派出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去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交流。目前我专业有 9 名韩国留学生。2007年,专业开设中外合作办学班,这是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的重要一步,也是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民想了解中国,必将有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由于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语言环境优势,为发展国际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条件。因此,专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继续大量派出学生出国学习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留学生的招生力度,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不断扩大我校和专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3.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专业目前的培养方案从 2007 年开始经历了 4 次修改调整,其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分配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并表现出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然而,近两年高等教育领域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力度、广度都迅速增加,专业的培养方案也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并调整。首先在培养目标方面,要重点强调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球观”、“跨文化管理”能力、秉承“求真、至善、融合”校训的通晓多种语言的管理人才。其次,课程设置既要为培养目标服务,也要发挥专业教师的研究优势,除少数课程外,必修课统一调整为 48 学时,选修课为 32 学时,增加选修课的数量,保证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实行课程的优胜劣汰制度。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目前专业已经和延吉市 27 个实习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关系,供学生在第三个短学期深入企业进行课程实习,教学效果显著。由于本专业实践性较强,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要继续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争取使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能够随着专业课的开展,同步进入企业实践实习。第四,在教学管理中,要给予任课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对于有能力的教师,允许其打破以教科书内容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以“自设计讲义”为主的形式,最终使课程内容是教师的研究理念、研究成果和学术界的前沿。第五,加强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专业于 2007 年开设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双语教学实践,并同时承担了学校双语教学的重点教研课题,2008年“生产运作管理”开始双语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2008 年我专业建立了一周一次的“英语角”学习基地,2013 年建设了“教师英语沙龙”。今后,在继续坚持“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实践环节之外,争取增设双语教学课程。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专业教师也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双语教学的课堂授课策略,从教材的选取、授课语言、考核方式等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寿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理由[J].大学教育科学,2003,3(83):15.

  [2]赵丽萍,刘平.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J].继续教育研究,2005,(6)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延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之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1):17.

 方红,周鸿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江西社会科学,2007,(2):218.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斌(1973-),女,吉林图们井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石庆华(1965-),女,吉林龙井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上 :106.

  [3]方红,周鸿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7,(2):215.

  [4]黄晓红.9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2000,(3):37.

  [5]赵丽.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及启迪[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4,(2):55.

  [6]徐继宁.9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

 2006,25(4):2.

  [7]徐海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视角分析[J].江苏高教,2006,(2):51.

  [8]张寿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理由[J].大学教育科学,2003,3(83):16.

  [9]方红,周鸿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7,(2):217.

  [10]黎琳,吴志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概念与新走向[J].江苏高教,2004,(1):17.

  [11]方红,周鸿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7,(2):218.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斌(1973-),女,吉林图们井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石庆华(1965-),女,吉林龙井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推荐访问:延边 之路 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