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汇报

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22-07-04 09:25:04 浏览次数:

 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汇报

  20xx 年,全区文化旅游工作将以党的**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省、市、区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扎实推进紫金花城大景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旅游品牌,努力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一、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全力推动区域文化建设 总体思路是:全面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紧紧围绕“一项系统工程”(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开展“两项品牌活动”(活力 xx·百姓文化大舞台、紫金家园广场舞展演),继续深化“三个引领”(以“四个 xx”引领群众文化活动、以数字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乡村舞台”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全面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主体建设。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做好博物馆历史文物、民俗、非遗展厅的布展工作和免费开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公共文化服务和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不断健全和完善区、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争取农村文化建设项目,指导和帮助各村文艺社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一村一特色”文化品牌模式。认真抓好基层服务点常态化运行管理,不断搜集、整理和分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一站式”平台资源建设,不断创新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完善对两镇、xx 个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常态化考核,促进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

 (二)不断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 xx时代精神相结合,继续开展以“四个 xx”为统领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继续推进“唱响 xx”系列活动。以各类节假日、集会为契机,组织开展好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成立 xx 区紫金家园广场舞协会,定期举办广场舞展演活动,实现广场舞协会的自我发展。继续开展“活力 xx·百姓文化大舞台”活动,组织社区、社会团体、民间培训机构、农村

 小戏小曲表演队及文艺爱好者参与,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提升活动影响力。开展魅力乡村·“乡村舞台”系列活动,动员农村文化能人和“乡村舞台”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及帮扶结对活动,开展基层培训指导工作,将“送文化”办成“种文化”。大力实施“书香 xx”系列活动。以 xx 区文化馆为依托,以我区特有的工业文化、沙井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文学创作采风活动,鼓励域内作家积极创作优秀文学作品。以 xx 区图书馆为主阵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学经典举办青少年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区直各中小学校学生、两镇文化服务中心、各社区工作人员及辖区居民,开展“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演讲比赛。结合旅游节会节点,创新活动形式,开展“邂逅花海·抒意 xx”诗歌朗诵暨花田音乐会、“美丽乡村·花漾岁月”赏花、吟诗、文学摄影采风等活动。积极开展“翰墨 xx”系列活动。以 xx 区美术馆、文化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结合传统节日,通过送春联、办展览等形式,举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迎新春送春联送书画活动。举办中青年画家中国画作品展,展示我区书画艺术发展成果。开展“绘 xx盛景图”·名家走进 xx 画 xx 写生采风活动,以绘画艺术的形式展现 xx 历史风貌及人文特色。探索创新“古韵 xx”系列活动。依托 xx 区博物馆(美术馆)和农村固定放映点,征集辖区内民间民俗作品等,举办“花漫金昌·花艺人生”xx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展示暨 20xx 年 xx 区第二届民间手工艺作品展。开展“xx 非遗”进社区活动,邀请剪纸、皮影、面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到社区,为居民群众演示和传授传统手工技艺。举办沙井文化馆藏文物陈列展,向广大市民和参观者展示独特的沙井文化历史和具有本地文化传统的 xx 人文历史。

 (三)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根据区图书馆及各村、社区农家书屋需求配置相应图书,不断提升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和服务档次。继续发挥农民工文化服务点文化传播作用,在已建成的 14 个农民工文化服务点组织开展电影放映、图书借阅、集中送文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点建设水平。全面完成“乡村舞台”后续建设任务,积极发挥其在农村地区的文化引领作用,指导和帮助各村成立的文艺社团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协调做好 xx 区农村“户户通”运营维护监管工作,扎实做好“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继续在城市社区小花园、人民文化广场等人群密集处开展城市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四)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协调完成沙井文化文物划拨,力争完成 xx 区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厅布展。推进三角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做好田野文物日常巡查工作。继续做好馆藏文物数据录入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水平。按照《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全力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深入挖掘 xx区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消费习俗等项目,积极申报区、市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非遗传习所建设,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传习所作用,培养非遗传承人,传习民间技艺。

 (五)不断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法规的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引导和扶持文化企业向品牌化、集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培育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园区。进一步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策划和开发新的文化产业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区文化产业项目库。同时,协同相关部门做好规模较大、增加值较高的文化产业个体工商户转为法人单位,做好新注册文化企业纳入 xx 区文化产业名录库工作,力争完成全年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

 二、夯实基础,强化宣传,深入推进区域旅游提档升级 总体思路是:以叫响“紫金家园·西部花城;中国镍都·活力 xx”城市旅游主体形象为目标,继续做大做强“紫金家园、工矿探奇、美丽乡村、文化遗迹”四大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六大发展板块”(紫金花城板块、婚庆经济板块、乡村旅游板块、香草美食板块、特色赛事板块、本土文化板块),坚持全域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将 xx 区打造成紫金飘香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成为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和世界沙漠地质公园的客源集散地。

 工作重点是:组建“一个中心”(xx 区旅游集散中心),推进“两项建设”(紫金花城核心景区和花文化博览馆建设),办好“两项主题活动”(第二届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和国际花园艺术节)。

 (一)创新方式,不断强化宣传促销工作。强化 xx 旅游资讯网、xx 文化旅游政务网、“纵横 xx”微信公众平台营销推广,不断提高网站、微信关注度和点

 击率。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开发“掌上金昌”app。及时更新各类旅游宣传彩页和影像资料,并在域内各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办事大厅等人群密集场所投放,不断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紧盯国内新兴的婚庆产业发展趋向,采取邀请采风、定位推介、口碑传播、节会吸引、媒体助推等多种手段开展有效推介,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文化旅游交易会,精准定位婚庆产业和婚纱摄影市场,走差异化旅游发展路子,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持续升温。

 (二)加快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做好紫金花城核心景区和金水湖两个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的后续建设和管理运行工作,完善紫金花城核心景区和金水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停车场、导览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成紫金花城核心景区火车餐厅、集装箱宾馆、木屋别墅、手印墙广场等景观建设,启动玫瑰谷、国家画院金昌创作基地等续建项目。完成花文化博览馆建设、布展工作,使其成为展示我市花卉产业、旅游转型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继续推进 xx 国家矿山公园 aaa 级景区创建以及九墩湾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在北部绿色生态景观区开辟“漠上花”、“原上草”观赏园、百草园、百果园等项目建设,实现 3a 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游交通工具和其他游客活动场所的无线网络免费全覆盖,打造“互联网+旅游”的行业新生态。建成 xx 区旅游集散中心,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企业,鼓励开展“落地自驾、异地交车”等跨区域旅游汽车租赁业务。

 (三)有序规划,不断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按照旅游全域化推进、一体化发展理念,立足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十里花海”车窗景观带,开发建设独具特色的花海水景区,使田园和花海更具观赏价值。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扶持措施,开展薰衣草、琉璃苣、向日葵等观花经济作物和中草药的规模化种植,开发观光农业、田园采摘、农事体验、养生度假等项目,并依托双湾镇陈家沟附近中草药花卉种植基地规划建设中医花苑项目。做好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观景平台、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标识标牌、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建设,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开展农家乐评星定级,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客栈和家庭旅馆建设,完成对 xx 区园

 艺场和文昌园乡村客栈的改造。充分利用我区“中国羊肉美食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打造“羊肉系列”地方特色精品菜系,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中的饮食文化内涵。

 (四)突出特色,不断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地市的联动协作,逐步将我区的工矿探奇、紫金赏花、乡村旅游、沙漠探险等旅游线路打造成具有一定市场辐射力的知名精品线路,将我区旅游线路融入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把培育和发展婚庆产业作为提升特色景区品味、推出特色旅游品牌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加大婚庆主题特色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继续高质量办好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力争将紫金花城景区打造成西北婚庆主题特色旅游基地和全国婚纱摄影基地。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创意策划的引导扶持,围绕香草产业、现代工业、沙井文化、大漠风情等文化元素,挖掘开发一批有较高品位、富含科技含量、独具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同时,举办 xx 区旅游商品设计、征集大赛,将优秀参赛作品转化为旅游商品,进一步提升旅游商品设计、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水平。

 (五)加强监管,不断健全旅游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发展旅游交通,开通金昌市区至南北两线的旅游客运班线,解决旅游交通保障不足的问题。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及《金昌市鼓励游客来金旅游优惠补贴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奖励政策等,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积极鼓励旅行社组织招徕游客来金旅游。进一步健全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加强旅游安全综合监管,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加大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定期对域内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安全、服务质量、行风建设检查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落实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

 关于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旗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 7 种史前考古学文化,其中以旗域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有 4 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处,无论从总量、分布还是从可持续利用都独具优势。近几年,依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

 四大旅游资源,我旗加速文化旅游发展步伐,现对我旗文化旅游整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此报告,供领导参阅。

 一、我旗文化旅游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旗历史悠久,全旗共发现各个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4000 余处,居全国县级之冠,涵盖了 7 种史前考古学文化:**600 余处,拥有距今 1 万年到 3000年自成体系、没有缺环的史前文化。**文化是以我旗境内地名发掘命名的,突显了我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我旗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五个定位上:我旗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中国旱作农业起源地、中国龙文化起源地、中国玉文化起源地、中国祖先崇拜的发端地,因此,学术界认为我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被有关专家誉为“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把文化旅游产业上升为旗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成立了以旗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国内知名学者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旗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共建了“**史前考古研究基地”,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实践基地”,成立了“**史前文化研究会”,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与**博物院联合成立了“**红山文化博物院”;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作物协会粟类专业委员会等有关科研院所联合举办了三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等国家级大型学术研讨活动。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政协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社科报等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赤峰学院签订了加强文化旅游领域项目合作协议,为我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和媒体支持。

 (二)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近年来,我旗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史前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品牌、以**温泉城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品牌和以“**小米”为代表的农业文化产品品牌,小河沿文化旅游区等 11 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15 亿元。积极协调交通、电力、林业、通讯等部门,加大基础投入,解决了小河沿文化旅游区、青泉谷景区、黄羊洼景区、温泉城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征占土地、道路维修、宣传标识、电力供

 应、信号覆盖等具体问题。从 2014 年开始,旗财政每年设置 1000 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软硬件建设。

 (三)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以**史前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的文化产业迅速成长。重点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史前文化产业园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 2.4 亿元,**史前文化博物馆累计完成投资 4000 万元;远古文化创意产业城完成投资 6000万元,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新州博物馆开馆;**第一村民俗博物馆完成投资 7000 万元,博物馆已投入使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览馆完成投资 8742 万元,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各项文化产业均衡发展,重点培养古玩玉石加工销售特色产业,文艺演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等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进一步助推旅游业发展。

 以**温泉城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初具雏形。积极引导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点的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温泉城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景区,总投资 4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3.5 亿元,主体酒店、药浴理疗中心、蒙古大营、文化景观亭等均已建成投入使用,成立了**温泉蒙医康复医院和**温泉医疗研究所并投入使用;小河沿文化旅游区总投资 12 亿元,完成投资 2.3 亿元,完成了佛祖寺、藏经阁主体工程及西侧护法亭公园建设;龙源文化旅游区总投资 1.6 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龙源博物馆、玉石加工体验区和龙源宾馆、商业一条街等,2014 年竣工开业;青泉谷景区总投资 1 亿元,完成投资 1500 万元,4.3 公里景区水泥路全线贯通;黄羊洼文冠果生态产业园总投资 5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1.4 亿元,文冠果研发中心办公大楼主体已经完工;大漠响水民族文化旅游区项目,总投资 2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5600 万元。龙泽湖旅游区,总投资 2.4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00 万元。

 以**小米为品牌的农业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连续举办三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进一步挖掘了**旱作农业系统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全面展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独特魅力,推动了以**小米为代表的农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传统种植业、养殖业项目也都打上了文化的标签,如金沟农业、八千粟、牛力皋川荞麦、万年猪等农业文化品牌已形成一定市场优势。

 (四)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利用主流媒体提升宣传效果。反映**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型专题纪录片“**问祖”、“旱作之源”、“**旱作农业探源”,专题纪录片“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美丽中国乡村行·**三宝”等相继在央视播出;与新华社合作编写发行了《中国名牌·美丽**》专刊;编辑出版了《**文物精华》、《**文化系列丛书》等书籍;编写了《赤峰画报》**专刊、《魅力**》画册、旅游地图等宣传资料。依托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近年来,先后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赤峰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联合举办了世界小米大会、纪念红山文化命名 60 周年座谈会、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专家座谈会、第二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家级大型学术研讨活动;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兴隆洼文化节、三届中国·**温泉文化旅游节,多次举办农牧民文化艺术节、杜鹃花节及荞麦花节等节庆活动;与大众摄影携手举办“禾为贵”杯“**好风光”摄影大赛,与赤峰市摄影家协会联合组织举办了“文化**、绿色**”摄影大赛;与赤峰作家协会举办“新州访古、**撷绿”文学创作笔会。

 二、我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文化资源与相关产业连接不够紧密,文化产业除了与农业有了初步融合而外,主要集中在玉石、古玩行业,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熟的产业体系。旅游产品开发水平较低,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旅游的兴趣和重游率不高。

 (二)部分重点项目投资额度大,后续投入资金不足。**史前文化博物馆、小河沿文化旅游区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三)史前文化资源开发难度大。史前遗址类资源地面遗存少,有说头,没看头,开发利用难。再因受政策制约,以保护为主,很难将史前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更多的史前文化资源尚未完全得到开发、展示和利用,需深入研究。

 (四)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和文化旅游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文化旅游规划、营销、外语、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不足,从而造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导致景区景点指导、自身营销、公众服务三个

 不到位。

 (五)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我旗的旅游业基础设施薄弱,硬件不足、软件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如重点景区(景点)的道路、标识系统,供水、供电、通信、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旅游目的地环境卫生建设和服务建设,景区服务中心职责及向游客提供旅游宣传资料、旅游咨询、旅游投诉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三、加快我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就全国全区的宏观环境来看,“文化兴国”战略深入人心,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投资新热点,旅游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井喷式增长。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和国务院关于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 515 战略的推出以及自治区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的推进,为我旗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就区域经济协作来看,我旗周边地区均推出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投入,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因此,我旗须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精准定位,突出特色,把我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蒙东辽西乃至环渤海地区文化旅游区域战略布局。就我旗的资源独特性来看,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而旅游则是最佳的展示方式。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把握机遇,突出重点,合理摆布,将资源潜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群式、品牌化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旗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合理规划布局,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以**史前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史前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继续推进古玩玉石加工销售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民间古玩藏品展示交流,大力开发文艺演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等文化产业项目,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要加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就全旗古村落、古树、古建筑、老民居、老物件、老民俗等展开深入细致调查,进行保护和开发。

 着力打造以**温泉城为代表的旅游产业集群。依托黄羊洼、佛祖寺、史前文化产业园、温泉城、青泉谷等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进**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区、小河沿文化旅游区、青泉谷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全球五百佳”品牌效应,开发以黄羊洼、三十二连山、大青山为代表的大地生态景观游;

 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开发以**小米、牛力皋川荞面为代表的生态农业观光游;发挥产金大旗的优势,积极探索工业旅游。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积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把握旅游市场新趋势,加速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互联网”和“旅游+休闲度假+新型养老+健康养生+美丽乡村”等旅游新模式,拓展旅游新空间。

 (二)加强宣传营销,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把文化旅游宣传工作纳入全旗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明确宣传目标和主体,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或集团投资开发。建立项目库,精心包装一批高质量的文化旅游项目,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通过参加区内外各种文化旅游交流会,邀请各级宣传部门、各大旅行社来**观光,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城区及交通干道上设立大型文化旅游宣传及旅游线路导示牌,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提高我旗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度,加强投资环境建设,挖掘、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投资开发,提升我旗文化旅游的市场份额。

 (三)加强文物保护,尽早实现开发利用 按照“准确定位,精心创意,把握重点,持续打造”的原则,做好编制规划。切实落实文物保护各项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积极推进史前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在发展思路上,努力实现 “三个转变”,即文物保护理念由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文物保护方法由单一实体保护向以实体保护为主、兼顾数字化保护和环境保护转变;文物保护资金筹措由单一财政投入为主向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的多元机制转变。坚决防止建设性、开发性、保护性和经营性“四种破坏”。力争把每一处文物保护工程、每一家博物馆都打造成文化旅游的景点。

 (四)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在规划设计、景区管理、文化创意、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人才,为我旗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注入活力。加强文化旅游管理与服务精品意识,做好 A 级景区和星级宾馆创建工作。

 (五)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力 逐年增大财政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把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融资纳

 入年度计划,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旅游项目。认真研究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机制,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破解资金困局。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赤峰市的项目,不断改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文化旅游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关减免政策。把旅游交通纳入全旗交通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建设和改造通往旅游景区公路。景区景点要建设标准化公共服务设施,通讯部门要加大力度,使景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升级。

 积极开发文化旅游商品。重点扶持文化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精心设计开发具有史前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佛教文化特色以及具有民俗特征的文化旅游商品,在全旗各个旅游景区、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建立文化旅游商品集中销售区。

推荐访问:工作汇报 建设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