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2019福建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2019福建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01-04 17:50:33 浏览次数:

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亘.gèn古桑梓.zǐ拈.niān轻怕重间不容发.fā

B.翘.qiáo首加冠.guān 杳.yǎo无消息人迹罕.hǎn至

C.荣膺.yīng 稽.jī首怏.yàng怏不乐哄.hōng堂大笑

D.嗔.chēn怪箴.zhēn言戛.jiá然而止锲.qì而不舍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笃志酝酿正襟危坐大相径庭

B.愧怍缄默摸肩接踵咄咄逼人

C.暄嚣摇曳矫揉造作摧枯拉朽

D.告磬踌躇心有灵犀坦荡如砥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

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

B.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

C.他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学习成绩日益提高,同学们都称赞他不耻下问

....。

D.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4.(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蓬勃发展并恢复生机,公众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中国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C.运﹣20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

D.读唐代魏征所写《述怀》中的诗句“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人们很难不被作者的情怀所感染。

5.(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

第1页(共30页)

观的人看得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B.学校对面五、六里处的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丝绸、陶瓷、茶叶因大运河流向八方,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也与大运河沿线有着不解之缘。

D.人们更愿意坚信,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二、文化积累(8分)

6.(8分)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1)“”,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5)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炼字精当,景象逼真,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6)我们知道,杜牧通晓军事,抱负远大,然不为执政者所用,他在《赤壁》中用“,”的诗句,从反面落笔,一吐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7)“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8)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光照史册,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壮烈誓言,谱写了一曲人生的赞歌。

三、阅读(共46分)

7.(6分)阅读下面名著《昆虫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

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

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

第2页(共30页)

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

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

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

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

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昆虫记》,有删改)

(1)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选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13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达子香

朱明东

①临近办公楼,一阵花香随风袭来,清新而亲切。我精神一振,下意识向楼前的花坛望

第3页(共30页)

去。昨日下班时还没开的达子香,一夜之间已次第绽放。

②初见达子香是随父母到大兴安岭落户后的第二年。大兴安岭的春天比内地来得晚。家在县城边。不远处的山坡上除了斑斑点点尚未消融的雪,就是灰秃秃的林木。见我在门前怅然,母亲走过来说:“这里有山有水有树,还有花儿,咋还不高兴?”我说:“这里除了雪花,哪还有别的花儿呀?”母亲笑了:“会有的,这么多的山,哪能没有花儿?”没过几天,山坡上果真开起了大片大片粉红色的花儿。这些花儿就像大兴安岭新生的婴儿,努力睁开眼睛,新奇地打量这个世界。

③达子香是大兴安岭普通却耐看的花儿。枝短叶小,花多为五瓣,粉红淡雅,花蕊细长。在苍茫的群岭中,她就像位女神,静美端庄,朴素大方。那几年,全家七口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生活艰难可想而知。母亲向来勤俭,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我理解母亲,她这不是小气,而是在帮家里减轻负担,哪怕这负担微乎其微。在对孩子们的学业上,她却毫不吝惜花钱。我刚上初中时,心里老想买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可因定价相当于父亲一天的工资,就没敢说。细心的母亲得知我的想法后,二话不说,领我走五里多路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硬是把词典买回来。母亲说,只要是学习用的,家里就是再吃紧也要供你。邻居张老太太粮食不够吃,母亲狠狠心,硬是把家里节余的半袋白面送过去。母亲总是鼓励孩子们一心向善一心向上,要像达子香般朴素而纯美。

④春末夏初,群岭依然萧瑟,达子香却率先绽放。遍及山岭盛开的达子香默默展现自己的美。她不畏寒冷,也不张扬芬芳。短暂的生命里她甘于寂寞,把生命全部献给山岭、树木。每当达子香盛开时,母亲就经常向山岭眺望,视线里,一定有漫山遍野的达子香。达子香名不见经传,她不似牡丹富贵,也不似玫瑰娇媚。开发建设以来,达子香把所有朴素的美都回馈给大兴安岭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种回馈,无疑是一种恩泽,她让大兴安岭不再寂寞。

⑤越是艰苦,达子香就越美越香。开发建设者们正如达子香,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达子香。多少年来,万千英雄儿女投入到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中,战胜各种困难,不仅站稳了脚跟,为共和国建设提供无数优质木材,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寒时,达子香不见美,一到春回大地,达子香就把美显现。美了山,美了岭,美了所有人的心。莫道达子香只惜春,其实早在严寒时节,她就踏上奉献的征程。任风虐雪饕,她坚强地站立着,坚强地积蓄美的能量。哪怕风一阵强似一阵,

雪一次比一次狂,也囚不住她生命的灿烂。一绽放,她就全身心去把生命点燃

..。在点燃生命的过程中,她迎来无限的春色,还有群岭上丰沛的光。而这,不正是大兴安岭建设

第4页(共30页)

者们生命的写照吗?

⑥寂寞的不再寂寞,荒凉的不再荒凉。大兴安岭是宝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哪怕风料峭了山岭,达子香依然闪动着明亮的眼,把大兴安岭扮靓。我热爱达子香,那大兴安岭特有的芳香。这种热爱,是对大兴安岭精神最朴实的颂扬。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想一想:文章以“达子香”为标题有哪些妙处?请阅读全文后作答。

(2)第③段画线句写了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体现了母亲,的形象特点。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结合第⑤段段意,理解加点词“点燃”的含义。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大兴安岭精神”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9.(11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

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

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

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

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

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

第5页(共30页)

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

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______.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

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第4 版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

(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0.(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句

第6页(共30页)

(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11.(10分)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

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

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

②休.祲降于天

③秦御史前.书曰

第7页(共30页)

④秦王怒,不许

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6分)

12.(6分)班级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两幅漫画):

材料二:

百年义渡,只为守护一个承诺。140多年前,万其珍的祖父举家逃难来到大沙河村,当地百姓热情接纳了作为外乡人的他们,并给予他们帮助救济,使他们得以在大沙河村落地生根。大沙河水流湍急,当时,村民们靠简陋的木筏来往于两岸,万家人利用他们的特长,造船摆渡,不收分文。几代人一直传承下来,如今76岁的万其珍已义务摆渡23年,他的儿子万芳权又准备接过父亲的船桨。

(1)任务一:请你任选材料一中的一幅漫画,简要描述漫画内容。

(2)任务二: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补写下联。

第8页(共30页)

上联:跪乳反哺常怀感恩善念

下联:

(3)任务三:结合你对上面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谈谈“学会感恩”要做到哪些方面。

五、写作(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3.(50分)半命题作文

请以“记忆,为停留”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14.材料作文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

﹣﹣余光中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9页(共30页)

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亘.gèn古桑梓.zǐ拈.niān轻怕重间不容发.fā

B.翘.qiáo首加冠.guān 杳.yǎo无消息人迹罕.hǎn至

C.荣膺.yīng 稽.jī首怏.yàng怏不乐哄.hōng堂大笑

D.嗔.chēn怪箴.zhēn言戛.jiá然而止锲.qì而不舍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间不容发”中“发”应读“fà”;

B.正确。

C.“稽首”中“稽”应读“qǐ”;,

D.“锲而不舍”中“锲”应读“qiè”。

故选:B。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笃志酝酿正襟危坐大相径庭

B.愧怍缄默摸肩接踵咄咄逼人

C.暄嚣摇曳矫揉造作摧枯拉朽

D.告磬踌躇心有灵犀坦荡如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正确;

B.有误,“摸肩接踵”中的“摸”应为“摩”;

第10页(共30页)

C.有误,“暄嚣”中的“暄”应为“喧”;

D.有误,“告磬”中“磬”应为“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

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

B.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

C.他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学习成绩日益提高,同学们都称赞他不耻下问

....。

D.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耻下问”意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此语境不当。

故选:C。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

4.(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蓬勃发展并恢复生机,公众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中国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C.运﹣20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

D.读唐代魏征所写《述怀》中的诗句“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人们很难不被作者

第11页(共30页)

的情怀所感染。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蓬勃发展”与“恢复生机”应交换位置;

B.有误,关联词运用不当,应在“是中国经济”前加上“也”字;语序不当,正确顺序应为“不仅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有误,成分残缺,“执行”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结尾加上“任务”一词。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5.(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B.学校对面五、六里处的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丝绸、陶瓷、茶叶因大运河流向八方,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也与大运河沿线有着不解之缘。

D.人们更愿意坚信,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五、六里”是概数,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

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第12页(共30页)

二、文化积累(8分)

6.(8分)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1)“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炼字精当,景象逼真,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6)我们知道,杜牧通晓军事,抱负远大,然不为执政者所用,他在《赤壁》中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从反面落笔,一吐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7)“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8)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光照史册,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壮烈誓言,谱写了一曲人生的赞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一年之计在于春

(2)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注意“涡”的写法)

(3)零落成泥碾作尘(注意“碾”的写法)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注意“清”不要写成“青”)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注意“长河”不要写成“黄河”)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意“郎”的写法)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畏”和“自”的写法)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不要写成“汉”)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第13页(共30页)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阅读(共46分)

7.(6分)阅读下面名著《昆虫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

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

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

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

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

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

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

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

第14页(共30页)

开始美餐。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昆虫记》,有删改)

(1)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选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这篇说明文生动的记录了螳螂捕食蝗虫的过程,螳螂首先张开鞘翅,张开双翼,腹端蜷成曲棍状,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紧张地戒备着,然后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最后,螳螂猛然出击,杀死猎物,享受美食。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文章的第一、二、三段具体写螳螂在气势上震慑对方的做法:“螳螂痉挛似的一颤”“鞘翅随即张开”“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第六段主要写螳螂从行动上“迅猛”“利落”地解决猎物,据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划线语句分析其所运用的修辞,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要指出其本体、喻体,再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把螳螂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螳螂双翼展开后的形态特点。

(3)本题考查作品评价。先知道啥叫科学精神,再结合阅读材料分析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等。

答案:

(1)①震慑对方,凶恶可怕,盛气凌人;②出击迅猛,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2)比喻,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螳螂双翼展开后的特点。

(3)①充满好奇,勇于探索;②注重观察和实验;③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第15页(共30页)

【点评】

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步骤:

(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合理地概括信息;

(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8.(13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达子香

朱明东

①临近办公楼,一阵花香随风袭来,清新而亲切。我精神一振,下意识向楼前的花坛望

去。昨日下班时还没开的达子香,一夜之间已次第绽放。

②初见达子香是随父母到大兴安岭落户后的第二年。大兴安岭的春天比内地来得晚。家

在县城边。不远处的山坡上除了斑斑点点尚未消融的雪,就是灰秃秃的林木。见我在门前怅然,母亲走过来说:“这里有山有水有树,还有花儿,咋还不高兴?”我说:“这里除了雪花,哪还有别的花儿呀?”母亲笑了:“会有的,这么多的山,哪能没有花儿?”

没过几天,山坡上果真开起了大片大片粉红色的花儿。这些花儿就像大兴安岭新生的婴儿,努力睁开眼睛,新奇地打量这个世界。

③达子香是大兴安岭普通却耐看的花儿。枝短叶小,花多为五瓣,粉红淡雅,花蕊细长。

在苍茫的群岭中,她就像位女神,静美端庄,朴素大方。那几年,全家七口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生活艰难可想而知。母亲向来勤俭,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我理解母亲,她这不是小气,而是在帮家里减轻负担,哪怕这负担微乎其微。在对孩子们的学业上,她却毫不吝惜花钱。我刚上初中时,心里老想买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可因定价相当于父亲一天的工资,就没敢说。细心的母亲得知我的想法后,二话不说,领我走五里多路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硬是把词典买回来。母亲说,只要是学习用的,家里

就是再吃紧也要供你。邻居张老太太粮食不够吃,母亲狠狠心,硬是把家里节余的半袋

第16页(共30页)

白面送过去。母亲总是鼓励孩子们一心向善一心向上,要像达子香般朴素而纯美。

④春末夏初,群岭依然萧瑟,达子香却率先绽放。遍及山岭盛开的达子香默默展现自己的美。她不畏寒冷,也不张扬芬芳。短暂的生命里她甘于寂寞,把生命全部献给山岭、树木。每当达子香盛开时,母亲就经常向山岭眺望,视线里,一定有漫山遍野的达子香。达子香名不见经传,她不似牡丹富贵,也不似玫瑰娇媚。开发建设以来,达子香把所有朴素的美都回馈给大兴安岭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种回馈,无疑是一种恩泽,她让大兴安岭不再寂寞。

⑤越是艰苦,达子香就越美越香。开发建设者们正如达子香,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达子香。多少年来,万千英雄儿女投入到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中,战胜各种困难,不仅站稳了脚跟,为共和国建设提供无数优质木材,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寒时,达子香不见美,一到春回大地,达子香就把美显现。美了山,美了岭,美了所有人的心。莫道达子香只惜春,其实早在严寒时节,她就踏上奉献的征程。任风虐雪饕,她坚强地站立着,坚强地积蓄美的能量。哪怕风一阵强似一阵,

雪一次比一次狂,也囚不住她生命的灿烂。一绽放,她就全身心去把生命点燃

..。在点燃生命的过程中,她迎来无限的春色,还有群岭上丰沛的光。而这,不正是大兴安岭建设者们生命的写照吗?

⑥寂寞的不再寂寞,荒凉的不再荒凉。大兴安岭是宝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哪怕风料峭了山岭,达子香依然闪动着明亮的眼,把大兴安岭扮靓。我热爱达子香,那大兴安岭特有的芳香。这种热爱,是对大兴安岭精神最朴实的颂扬。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1)想一想:文章以“达子香”为标题有哪些妙处?请阅读全文后作答。

(2)第③段画线句写了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给“我”买词典,给邻居送白面,体现了母亲关爱子女,乐于助人的形象特点。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结合第⑤段段意,理解加点词“点燃”的含义。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大兴安岭精神”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分析】本文是一篇散文。“我”随父母到大兴安岭落户,但是心里却不开心,后来因为一种普通却耐看的花﹣﹣达子香而喜欢上这里,母亲像达子香一样朴素纯美,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也如同达子香一样无私向上。

第17页(共30页)

【解答】(1)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在结构方面,全文虽然介绍描写许多内容,但是全部围绕达子香进行描写,所以,达子香在结构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在内容方面,达子香不仅是一种花,还代指着和它具有一样精神的人,代表着无私善良、积极向上的大兴安岭精神。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事件概括。第三段的划线部分讲述了母亲做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在对孩子们的学业上,她却毫不吝惜花钱。我刚上初中时,心里老想买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可因定价相当于父亲一天的工资,就没敢说。细心的母亲得知我的想法后,二话不说,领我走五里多路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硬是把词典买回来。母亲说,只要是学习用的,家里就是再吃紧也要供你”母亲毫不犹豫给“我”买词典。第二件事是“张老太太粮食不够吃,母亲狠狠心,硬是把家里节余的半袋白面送过去”,母亲给邻居送白面。即使家里困难也要支持“我”读书的梦想,看出母亲对“我”的关爱。帮助邻居家没有粮食的老太太,说明母亲乐于助人。

(3)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第五段之前更多的描写是母亲与“我”,第五段之后重点描写开发建设者们的无私精神,所以第五段的划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理解。“点燃”一词的原意是“燃烧”这里用“点燃”代指达子香绽放时候的绚烂美丽与壮烈,为了装点世界而点燃自己。同时在这片土地上点燃的还有建设开发者,他们用他们的生命与青春“装点”了贫瘠的大兴安岭。

(5)本题考查主旨梳理。从文中“像达子香般朴素而纯美”“短暂的生命里她甘于寂寞,把生命全部献给山岭”“为共和国建设提供无数优质木材,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春末夏初,群岭依然萧瑟,达子香却率先绽放”能够提取出“大兴安岭精神”是指坚强、朴素善良、无私奉献、甘于寂寞的伟大精神。答案:

(1)结构上:“达子香”是本文的线索;内容上:由物及人,写了达子香和达子香一样的人;主题上:“达子香”象征了大兴安岭精神。

(2)两件事:给“我”买词典,给邻居送白面。形象特点:关爱子女,乐于助人。(3)过渡(承上启下)。

(4)指达子香一到春天就尽情绽放,用最美的姿态去装点春色和大兴安岭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5)不畏艰难/勇敢坚强、朴素善良、无私奉献、甘于寂寞。

【点评】标题的作用(妙处):①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③

第18页(共30页)

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吸引读者注意;⑤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另外

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

9.(11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

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

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

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

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

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______.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

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

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

第19页(共30页)

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第4 版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分析】本文开头列举不同人的表现,引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从“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等方面具体论述;然后从反面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最后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深化论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或第一段的结尾句。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三段内容可知,“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是道理论证,“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是举例论证,都论述首句“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运用,注意要有力地论证观点“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以上观点即可。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本段内容做具体的分析。结合第六段内容可知,主要论述了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是对中心论点“让语言释放智慧和力量”的补充,使论证更严密、更全面。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答案:

(1)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名言,并举开会发言的例子,

第20页(共30页)

证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示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4)①内容上:本段从“善用语言”讲到要重视行动、“言行并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是论点的升华。②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点评】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

①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一般地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

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阅读开篇,捉住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

③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与结论合并在一起。

④理清脉络,抓住中心论点。我们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探寻它的内在联系,抓住

中心论点。

⑤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把握中心论点比

较困难,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

10.(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③句(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第21页(共30页)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意象内涵。“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是代表着思念(思乡)。第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月”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其余表达的都是亲人、友人等是思念,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一致。(2)本题考查描写角度分析。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以“戍鼓”写战争背景,以“雁声”写亲人离散,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点明“月夜”的背景。

(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从而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这样的结尾含蓄蕴藉,具有无限深情。

答案:

(1)③

(2)首联中,从听觉角度,以“戍鼓”写战争背景,以“雁声”写亲人离散,描绘了一幅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作铺垫。

(3)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

第22页(共30页)

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11.(10分)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

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

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碰,撞

②休.祲降于天吉祥

③秦御史前.书曰上前(走上前)

第23页(共30页)

④秦王怒,不许.答应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分析】【参考译文】

【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乙】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

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

第24页(共30页)

情况。

①句意: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碰,撞;

②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吉祥;

③句意: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前:上前(走上前);

④句意:秦王发怒,不答应。许:答应。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故句子断为: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尝,曾经。闻,听说。句意: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②重点词:窃,私下。好,喜欢。句意:我(寡人)私下听说赵王爱好(喜欢)音乐,请弹奏瑟!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甲】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机智;【乙】蔺相如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缶,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机智。他们二人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爱国之情可见一斑。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两文都有人物与秦王的对话,属于语言描写;“挺剑而起”则是对唐雎的动作描写;“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也是对蔺相如的动作描写。不同点:【乙】文“相如张目叱之”是对蔺相如的神态描写,文中对众武士的描写则属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甲】文没有。

答案:

(1)①碰,撞;②吉祥;③上前(走上前);④答应。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①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②我(寡人)私下听说赵王爱好(喜欢)音乐,请弹奏瑟!

(4)勇敢、机智、善辩、爱国。

(5)相同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不同点:【乙】文有神态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第25页(共30页)

【甲】文没有。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6分)

12.(6分)班级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两幅漫画):

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材料二:

百年义渡,只为守护一个承诺。140多年前,万其珍的祖父举家逃难来到大沙河村,当地百姓热情接纳了作为外乡人的他们,并给予他们帮助救济,使他们得以在大沙河村落地生根。大沙河水流湍急,当时,村民们靠简陋的木筏来往于两岸,万家人利用他们的特长,造船摆渡,不收分文。几代人一直传承下来,如今76岁的万其珍已义务摆渡23年,他的儿子万芳权又准备接过父亲的船桨。

(1)任务一:请你任选材料一中的一幅漫画,简要描述漫画内容。

(2)任务二: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跪乳反哺常怀感恩善念

第26页(共30页)

下联:撑船摆渡永传中华美德

(3)任务三:结合你对上面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谈谈“学会感恩”要做到哪些方面。

【分析】本题是材料阅读题,分别考查了学生阅读概括能力、补写对联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阐述观点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读懂出题者的意图,而后按照要求完成作答。

【解答】(1)材料一中的第一幅漫画中,画的是一只小羊羔在跪着吃奶。第二幅漫画画的是小乌鸦给老乌鸦捕食。在描述漫画内容时,注意要把主要的事讲明白,还要注意采用描写的方法,使语言生动有画面感。

(2)补写对联时,要注意将材料二中撑船摆渡分文不收的故事融入进去,并且突出其精神品质。而后注意字数要和上联相同,并且语句对仗。

(3)两则材料都以感恩为主题,学会感恩,要在接受别人帮助、恩惠时谦恭、礼貌。更要将恩惠铭记于心,想着回报、传播。

答案:

(1)示例漫画一:在这幅名为《羔跪受乳》的漫画中,一只站立的母羊正在给羊羔喂奶,羊羔后腿弯曲坐在地上,前腿下跪,正在吮吸乳汁。

漫画二:在这幅名为《乌鸦反哺》的漫画中,枝叶茂密的大树上,有一个鸟巢,巢内有一只母乌鸦。一只小乌鸦衔着食物飞来,准备把食物喂进巢内母鸦张开的嘴中。

(2)示例:撑船摆渡永传中华美德

(3)①谦恭地接受恩惠。②切实地回报恩情。③持续广泛地传承这种美德。

【点评】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

五、写作(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3.(50分)半命题作文

请以“记忆,为爱停留”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分析】“记忆,为停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审题与补题是成功的关键。文题中“记忆”一词,指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停留”表明这段生活经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首先要选取自己记忆最深的人、事、景、物,把题目补充完整。写

人叙事、状物写景均可。写人的要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叙事的要叙述清晰完整,

第27页(共30页)

突出细节;写景状物要突出特点。扣住“停留”作文,要突出人、事、景、物对“我”

的深刻影响,如让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感触颇深等,突出“记忆”为什么让“我”印象深刻,挥之不去。比如,可以母爱为表现的主旨,从生活中选取一些能表现出母爱的一个或一些细节,表现自己对母爱记忆的渴望,表达自己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宜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自然烘托出母爱的大主题来。同时,细节描写的运用也应注意,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应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感情。【解答】

记忆,为爱停留

打开记忆的相册,翻开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便勾起了那甜蜜的回忆……

有一次,我躺在床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上和脸上都在发热,红彤彤的像细嫩的小红苹果。我便大声叫了起来:“妈妈我好热。”妈妈跑过来摸了摸我的额头,皱了皱眉说:“快跟我去医院!”我伸了伸那无力的双手说:“妈妈我好没力气啊!”妈妈二话不说就把衣服披在我身上,之后就把我背了起来。

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雷电交加。我用嘶哑的嗓音对妈妈说:“妈妈,外面下这么打的雨,要不,明天再去吧!”妈妈用一副严厉的眼神就打消了我的这个念头。

接着,妈妈对我说:“我们去附近的医院看病吧!”我答应了。妈妈连睡衣都没换就打着伞,穿着拖鞋,大步流星地向医院跑去。

不一会儿,医院到了。妈妈赶紧抱我到检查处,陪我做检查。医生说:“37度,幸好及时赶到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妈妈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下了。接过单子,就让护士给我开药。护士说:“今天有时间吗?如果有时间就可以打针。”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问:“那麻烦护士小姐轻一点,我女儿怕疼。”我听到这句话时感觉心中有一股暖流流过一样。淘气的眼泪不自觉地掉了下来。就这样妈妈一直陪伴我,直到针打完。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也让我在成长中明白妈妈对我的爱,不管是严厉的爱,还是慈祥的爱,都温存在我的心房。

此时,我只想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点评】这是一篇以歌颂母爱为主旨的记叙文。首段由照片引入对往事的回忆,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文本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生活中取材,事件真实可感,细节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末段直接抒情,表达

了对母亲的感激。全文结构完整,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是一篇不错的考文。

第28页(共30页)

14.材料作文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

﹣﹣余光中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就本则材料来看,材料为两段名人名言,审题时要抓住两段材料的共同点来立意,两段名言的中心意思是:通往理想或幸福的路上往往充满了挫折、苦难,只有不怕吃苦、不懈奋斗,才能成为不平庸的人、幸福的人。立意角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磨难是成功的垫脚石;逆境出人才;磨难助人成长;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安逸少伟男等。可写人记事,也可抒情议论,但都要紧扣材料主题立意。

【解答】【范文

逆境出人才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唯有经得起逆境的考验,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人上之人。

巢穴里的鹰雏,无法傲视大地;不经脱茧的蝴蝶,只能仰望苍穹。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逆境对人才的磨砺作用。其实人生好比水中泛舟,但凡顺顺利利,顺风顺水的,都飞快地朝着下流而去;唯有那些搏击风浪,不惧艰险,逆流而上的人,才能力争人生的上游。

盛唐时期的李白,是天降奇才,然而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豪笔一挥,书就千般壮丽,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到心高气傲的他,有怎能同流合污,摧眉折腰而事

权贵呢?故得连遭贬迁。然而身处逆境的李白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仰天大笑出门去。

第29页(共30页)

他没有惧怕困难,却把困难踩在脚下,放情于山水之间,书就了千般壮丽篇章。试想李白若是留在宫廷贪福享乐,人世间无非多了一个肥头大耳之辈。所幸李白被砭在外,才有了千年传奇的浪漫诗仙。

相比之下,西楚霸王项羽一生则顺顺利利。从起兵到将军,从将军到霸王,他几乎百战百胜,无一败绩。“力拔山兮气盖世。”表面上看视平平静静,实则早已风起云涌。不经逆境的坚强,在逆境面前迅速退化成脆弱,土崩瓦解。垓下一战,四面楚歌,美人自刎,霸王也意气将尽了。滚滚的乌江水里传来项羽千年不息的声音,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天?天!或许确实是天,没有让项羽遭遇更多的逆境。

而今,历史长河依旧奔流不息,岁月早已铭记了各种风流倜傥之人。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唯有经过风雨的天空,才能出现彩虹;唯有破茧化蝶,才能翩翩起舞;也唯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才能成为人上之人。

【点评】这篇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了“逆境出人才”的观点,接着引用孟子的名言从道理上进行论证,然后运用李白的事例从正面进行论述,用项羽的事例从反面论述,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论据丰富、典型,论述深刻、发人深省。

第30页(共30页)

推荐访问:恩施州巡察表态发言 湖北省 中考 解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