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文字演进、规范中的文字现象

文字演进、规范中的文字现象

时间:2022-05-24 10:40:07 浏览次数:

zoޛ)j馟iiiyNyi材料中更多。通假字的大量存在,成为当下读古书的一大障碍。其原因归结大致有二:首先是由于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行,而且通假字大多是常用字,他们形音义均较熟悉,而他们所表示的却不是人们熟悉的那个意义,这容易使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其次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大多是不固定的,情况又复杂,维系他们仅是音同或音近而已。对于通假字的研究,自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已经非常重视通假字的考释与研究,其中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除此,朱骏声的《说文解字通训定声》是讲通假字的集大成者。另外,近现代王辉先生《古文字通假字典》和冯其庸、邓安生先生的《通假字汇释》都是不错的参考、研究书目。

五、繁、简关系

在文字发展过程中,一字多形现象普遍,在多种形体中,势必有笔画多少的区别。笔画多寡,被看做为文字的繁简关系。文字出现后,繁体与简体相伴,人们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往往趋简弃繁,便于记忆和使用。繁与简是相对而言,一个字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此种形体或有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而这几个形体的笔画有多有少,笔画多的叫做繁体字,而笔画少的则叫简体字。古代的繁简关系是根据笔画多少来判定的。早期的汉字形体很不固定,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就有不少字体现为繁简变易。甚至追溯文字演变历史,繁简关系变易比较复杂,但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的过程。对繁简的概念古今略有不同,尤其是解放以来,简化字方案推行之后。早期的简体字范围比较大,当今所谓简体是建国后,国家为整理、统一、规范文字的使用而逐步颁布的一些措施,简化方案实施之后的一系列文字,范围略小。现在推行的简化字,既有当今新造的,也有古时流传下来的。无论是新造还是旧有,只要符合文字构成的原理或这种规律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有许多字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运用。简体字的运用也是文字改革或规范整理汉字中所考虑的问题。简化字的过程早在上世纪初,陆费达、钱玄同、黎锦熙等已经关注及讨论。而真正对简化字方案作出实施的则是在解放后,中央政府重视文字改革,一方面重视汉字拼音化,二是推行汉字简化字表,精简异体字的文字整理工作。也正由于此,自1950年开始到1956年,亦步亦趋地推进文字改革、规范整理工作,并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至1955年,由文改会整理成《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两个文件,《简化字总表》则是《汉字简化方案》的具体实施。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进一步对文字进行简化,也就是第二批简化汉字,但是后来由于意见较多,并且许多文字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文字构形原理,因此未被得到使用。直至1986年国务院批准废止“二简”草案。对于文字的简化也随之告一段落。

六、释后语

总而言之,对于正俗、异体、古今、通假、繁简等问题,都是文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同时也是整理、规范文字时必然要做的工作。文字的发展是约定俗成“自然趋同”或“法于趋同”的过程。对于后者的措施多表现为,一是官方,如太史籀所著《史籀篇》十五篇,秦始皇“书同文”的措施等。二是私人,如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成书,唐颜元孙《干禄字书》的成书等。这些无疑对文字的整理及处理繁简、正俗、异形等文字现象作出一定贡献。尤其是在古代印刷出版业、文献交流不便的条件下,文字异形现象十分普遍,即使文字官方整理十分到位,也会因为流通不便,从而产生更多的文字异形现象。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达及交通的便利,对国家文字整理推行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于文字正俗、异体、古今、通假、繁简等现象的形成,则多发生在乱世之际,如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交通不便,各国之间“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现象十分普遍。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局动荡,字体自身处于变革时期(隶书、楷书、行书形成期),文字写法更加混乱,翻阅一下“碑别字”一类书籍即可了解其情况。唐末五代十国政权又处于混乱局面,辽、金、夏等国纷纷兴起,自造文字,好在字体(楷书)构形原理及形体己固定,没从根本上改变。后来随着宋代印刷业的发达及科举考试的原因,对文字的写法更加严格化,字形不断趋向稳定,到近现代印刷业及新式教育的兴起与普及对文字趋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几者,虽现象均表现为形体不同,但是追踪溯源形成原因、判定则均不相同。大致归纳如下:正俗的形成是根据官方与民间所使用的文字来决定的;异体字则为造型变易,构形不同;古今字则为衍仲生义,使用时间不同;通假字出于音同形混,通假字代替本字而言;繁简字则为书写求简,笔画众寡而言。

国家对文字的整理,甚至对正俗、异体、古今、通假、繁简的整理改革无疑是积极有利的。首先,有利于文字的记忆与书写;其次,有利于国家文字规范的统一和运用;最后,解决了许多一字多形的问题。然而,在对文字进行整理、规范中,尤其是简化字推行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在《简体字总表》中,即有许多简化字是人为的对其进行简笔,盲目地去简化,对构形原理以及字义有其破坏。这种现象直接产生不良影响:其一,古文献资料的阅读,古文献全是繁体字书写,推行简体字后,影响了古文献的阅读,考证问题;其二、破坏了以象形,会意,形声,指事为主的中国汉字特点,试图将汉字符号化,破坏了汉字构形原理。其三,使文字的使用更加混乱,其中有些字简体、繁体,古代并存,然用法字义不同,简体字中合二为一,从而影响到文字的表现性及特点。如后、台等字。其四,影响到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因此,整理文字以及推行规范文字,应该从基础、根本着眼,在学校加强文字教育,向社会普及文字知识,同时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法令监督措施,使文字切实如需。同时在简化汉字中应该注意到正俗、异体、古今、通假的元素。并将古代不同形体并存且意义不同的字分别开来,以更好的表现汉字特点,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

推荐访问:文字 演进 现象 规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