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奥运雕塑

奥运雕塑

时间:2022-05-22 19:05:02 浏览次数:

在全球化的今天,“奥运”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符号。“奥运”从一个体育活动的代名词,演变为展示国家实力。融合各族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国际平台。因此。今天的奥运会更象一场持续近两个月的PR(公共关系)show。而如今树立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森林公园,场馆及北京各城市节点的百件奥运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无疑已成为08中国奥运体系中表现自身形象,表达文化态度的重要砝码。

借助2008年奥运会的广泛影响,中国政府无疑在通过各种途径和载体努力提高中国和北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北京奥运会的良好形象。这场对国家综合素质与文化实力的考验,使得城市文化成为了其中一颗极为重要的砝码。然而新的时代打造北京的国际新形象,找寻北京的历史新定位仅靠建筑、市政设施改造、园林绿化已显得不足。文明的传输、魅力的彰显更需要一个具有表现力的媒介,这就是奥运雕塑。

奥运雕塑与文化传播

在当下的国际交往中,各国纷纷把注意力和重心从军事和经济领域转向文化领域。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的传播能力则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美国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将人类的传播活动概括为who(传播者)、say what(传播的讯息内容)、through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to whom(受传者)、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五个环节。这使我们得以清楚地认识到传播过程中的要素,并给予准确的定位和果断的出击。下面这幅图有助于我们形象的理解人类的传播活动。

传播的接受者不是一个被动的生物反应体,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共同的心理和一定的客观规律。在传播中。受众者看问题、作决定时需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过滤,并不是“我传播什么,受众就接受什么”。因此,只有兼顾到受众主观因素的传播,才能达到传播的最好效果,即传播对象最终与传播者拥有相同的文化主张。因此,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在奥运空间中成为一种传播媒介时,雕塑本身是否能有效地传播作者及奥运主张成为其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如今,奥运之风已将全球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希望向世界展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之国,一个科技发达的现代之国,一个活跃开放的先进之国。国家形象的宣传需要采用相宜的媒介,而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在奥运的传播媒材中间恰恰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凭借自身的多维优势和传播功能,创造了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塑造了新型的奥运城市形象。可以说奥运雕塑不仅是一个饱含着强烈人文色彩的视觉标识符号,也是一个蕴涵着深层情感意义的文化符号。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在信息间的传递中,它能更形象、更无障碍地实现不同文化系统下人们的交融,能更直观、更有效地将我们的奥运理念,北京的城市形象,中国的国家实力传输给每一个想要了解中国的朋友。

在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同时,世界也在以积极的心态回应着中国,来自国际雕塑大师们精心打造的奥运雕塑就是最好的体现。因为雕塑艺术同奥运精神一样,都是无国界、无功利性的,正是这种人性中最闪光的东西,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凝聚到一起。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家纷纷投入到对中国历史内涵、文化精神与哲学理念的探索中来,他们的作品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了解与融入。

其实,雕塑与传播的关系可以上溯到很遥远的时代。那时文字尚未成为概念表达的专属符号,更谈不上今日随处可见的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凭借着自身的表现力,雕塑成为与语言并驾齐驱的传播方式。原始雕刻传达了古代先民对超自然以及生命力的崇拜,巨石栏和母神雕像正是这种敬畏与憧憬的写照。中世纪的教堂和神像表现了人们对神学的崇拜,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灌输教权至上观念的重要手段。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彰显了人性的释放,而现代雕塑诠释的则是情感的宣泄,是束缚挣脱后的天马行空。在中国历史上,雕塑同绘画一样被视为是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这在古代文献中被多次提及,《左传》中就曾言“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可见,雕塑作为一种传播载体的历史由来已久,而它在某些时候之所以能够超越文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形式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其内容。这种视觉的形象性以及寓于其中的审美愉悦大大降低了信息读取的困难程度,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易读性和感染力。我们可以感受、辨认和联想,也可以推理、阐释和移情。它激发美感,也唤醒心智,总而言之,经得起我们全身心的体验。此外,雕塑还具有穿越时间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它使信息有了牢靠而坚实的承担者和跨越时间的传递者。几千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获知前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正是归功于这些饱含了丰富情感和信息的金石雕刻。

奥运雕塑与国家公关

国家公关是公共关系中动用资源最多,系统最为复杂的一种。以奥运为核心的国家公关无疑是更具挑战性的。从申奥成功到筹备赛事,各种形式国家形象的宣传始终都是公关活动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还要将中国·北京塑造为一个具有美誉度的符号,借着奥运的律动,让全世界惊叹它的文明,迷恋它的魅力。良好的国家与城市形象需要丰富的文化遗产、殷实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信息实力,同时也需要优雅的城市环境、全面的居民素养、舒适的生活品质。在奥运的契机下,作为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物质要素和公共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已经成为衡量奥运城市文化与艺术水平的标志,成为城市居民审美素养的反映。它能有效提高城市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蕴含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因此也就成为北京丰富、生动、且具有人文价值的城建元素,成为普及大众审美,加强文化宣传,营建奥运氛围的有效工具。

奥运雕塑属于场所艺术,它与公共环境紧密联系,具有公共性的基本属性。公共性是民主、开放的,是可舆论、可参与的。因此,它也就拥有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这要求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应对城市中所居住的群体展开人文关怀,对社会系统中的相关环节积极介入。奥运雕塑是奥运形象整合后的有力传播因素,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它能够刻写博大精深的传统脉络,雕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塑造开放包容的国家姿态。这些优势使得雕塑成为北京奥运公共关系运作下的—个重要内容。

早在2005年北京就面向全球征得奥运雕塑设计方案两千多件,经专家评委会多次评审,从中精选出作品三百余件。2007年,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入选的三百余件作品中最终选出了8l件精品进行制作,并邀请了19位国际大师加盟,共计百件。目前,这些雕塑已经分别安放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朝阳公园、国家大剧院以及北京市重要文化节点处。它们或将中华的传统文化融以抽象的表现语言,或在钢筋铁骨之中彰显运动的飞驰与力量,又或在贯通中西的艺术塑造中诉说和平与自由的神圣。《映日》用抽象的墨迹挥写出中国的符号,巨大的环形架构起光明的意象。《圣火接力》则以强烈的动势,激扬的情绪,饱满的理想主义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火种由古代希腊传递到现代中国。《生命树》将无数小人的钢板剪影构成了生命的寓言——我们来源于同一颗种子,我们生长在同一块土地,我们是同一棵树的枝叶,我们应该彼此关爱,共同成长……

奥运雕塑的进驻不仅丰富了奥运场馆和城市空间的艺术氛围,更直观地体现出北京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开放姿态。当下,新的时代内容赋予公共艺术以新的意义。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一种孕育着生机的城市文化现象逐渐蔓延开来,那就是具有奥运气息的城市雕塑。这种无国界且具有张力的文化符号一经塑造,便在全世界的信息碰撞和交流中体现出了广泛的影响力。

奥运给了北京展示城市魅力的机会,北京给了世界展示华夏文明的舞台,而当奥运雕塑与国家公关联手成为国家形象的又一标志时,它即拥有了一份超出艺术的力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文化砝码。

推荐访问:雕塑 奥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