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新知

新知

时间:2022-05-22 08:20:05 浏览次数:

zoޛ)jiu~6m计划的“起点”。

我国的航天计划有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1999年载人飞船神五成功发射并返回,第一步实现了。2005年起,神六、神七相继发射,而天宫一号的则将完成第二步后半部分的任务,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这个名字,2006年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时就已经确定了。《大闹天宫》的故事家喻户晓,“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另外,天宫也有“天空宫殿”的意思,它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由于今后的空间站因为要进行长时间的载人空间活动,因此采用的是再生式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所需氧气和水要在站内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地面补给。

苏轼笔下的“不知天上宫阙”指月亮上的广寒宫,是人们的想象,而天宫一号真正成为了遨游太空的宫殿。

(以上内容排在第一页,不分栏)

免疫、准晶、超新星

2011年诺贝尔奖的得主,从10月3日起陆续揭晓。

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卢森堡的三名科学家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3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揭示免疫反应的激活机制,使人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发生“革命性变化”,进而为免疫系统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并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物理奖同样是被三位科学家共享,旨在表彰他们对超新星研究和对宇宙加速扩张研究的贡献。据悉,这项研究在1998年公布,当时波尔马特、施密特和里斯分别领导的团队得出了惊人一致的结论。这一结论表明了如果宇宙扩张加速,最后整个宇宙将变为冰。

超新星遗迹

化学奖授予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其在晶体学研究中的突破。准晶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具有完全有序的结构,然而又不具有晶体所应有的平移对称性,因而可以具有晶体所不允许的宏观对称性。

搞笑诺贝尔奖

每年在全世界关注诺贝尔奖的同时,“搞笑诺贝尔奖”也会悄然颁布。分为十个奖项,“奖励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复制的发现”。今年获奖的研究成果令人捧腹不已,这里摘选一部分:

生理学奖关于“没有明显证据证明红腿陆龟打哈欠会传染”的研究。

化学奖确定了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为了唤醒睡着的人而喷在空中的芥末粉的理想密度,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发明芥末火警报警器。

医学奖证明了人们在憋尿的情况下,能为某些事情做出更好的决策,也能为某些事情做出更坏的决策。

和平奖授予立陶宛市长,奖励他成功解决了道路乱停车的问题,方法是驾驶一辆装甲车去压碎它们。

文学奖结构化拖延症理论,这个理论指出:想要得到较高的成就,就得做一些重要的事,这样就可以避免做某些更重要的事。

物理学奖讨论了为什么铁饼运动员会晕,而链球运动员不晕的问题。

数学奖若干预言世界毁灭的人,获奖理由是警告大家做数学假设和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谨慎。

公共安全奖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安全驾驶精确实验,研究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遮阳帽每隔多久遮住司机的脸,会对安全产生多大的影响 ?

中微子速度挑战相对论

欧洲核子中心前不久的一则“超光速中微子”新闻在全球科学界引发广泛争议。据报道,该中心从位于日内瓦附近的实验室发送中微子束至730公里之外的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结果发现,中微子比光早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到达目的地,而实验误差不会超过10纳秒。

作为当前科学界了解最晚、最少的基本粒子,中微子不带电,可以穿透任何物质。它难以捕捉和探测,因而也被称为宇宙的“隐身人”。爱因斯坦相对论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理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欧洲核子中心的上述发现无疑将挑战现代物理学的权威理论。

该中心称,已经考虑到可以导致误差的所有可能,几百名科学家一起经过数月的反复试验仍然得出相同的结论。消息一出,全球科学界立即产生强烈反响、甚至部分质疑。主要疑点集中在实验是否存在“计算错误”和“系统误差”上。

爱因斯坦错了吗?

太空垃圾何处去

美国报废卫星失控砸地球,引发了公众对太空垃圾的担忧。目前在地球周围,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已有22000多个。一般而言,大于10厘米的碎片,在地面上用光学望远镜和雷达可以跟踪,而小于10厘米的碎片只能到太空才能看到。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无论其撞击到哪个航天器上都是灭顶之灾。”

目前各国失控的大型卫星很少,高轨道卫星不会坠落,比较危险的是低轨道大型航空器,最有效办法是采用人为降落到南太平洋。小型卫星在穿越大气层时就分解了,基本上不会对地面产生危险。

北京大学焦维新教授介绍,有四种方式可以防止和治理太空垃圾。一是“主动坠毁”,比如一个卫星设计6年,到5年左右的时候,还有燃料能控制卫星,可提前主动降低轨道,到大气层烧毁。二是“升高轨道”,即那些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还有动力的话,加速提高到远离地球的同步轨道。三是激光烧毁法,利用飞船所携带的激光素,烧毁大的碎片。四是太空回收法,在太空展开一种装置,将所经过空间的垃圾扫除得一干二净。

推荐访问:新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