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小尾寒羊焦虫病的诊治

小尾寒羊焦虫病的诊治

时间:2022-04-06 09:48:28 浏览次数:

羊焦虫病是由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寄生在羊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发病羊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007年以来,迁西县小尾寒羊饲养已成规模,大部分以舍饲为主,但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开支,在4月份左右开始放牧,造成了小尾寒羊焦虫病的流行,其死亡率在30%以上,给养羊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羊焦虫病的防治总结如下,供参考。

1流行情况

从临床诊治情况来看,主要以放牧为主的羊只发病较多,常年舍饲的羊发病较少。该病主要通过蜱传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与蜱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北方该病从5月份开始出现,在6~8月份发病率最高。发病期的早晚与当年的气候有关,特别是较长时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下透雨后,有利于蜱的活动和病原体的传播,在闷热潮湿的草地放牧极易感染该病。以1~6个月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羊次之。从外地新引进的羊群对该病较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地羊大多有带虫免疫现象。

2临床症状

该病病程多呈急性经过,1月龄以上的羔羊及1~2岁的幼羊发病后病情较重,病程在1周左右,个别病羊突然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左右,呈稽留热4~7d;呼吸加快,60~80次/min,呻吟不断;心跳加快,120~180次/min,心率不齐;精神沉郁,眼结膜开始潮红,继而苍白,并有轻度黄染,眼睑水肿、流泪或有黏性分泌物,口腔和鼻孔黏液较多,重病者可见脓性或铁锈色鼻汁;病羊采食减少以至废绝,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减少或停止;发病初期粪便干燥,后期拉稀,粪便混有血样黏液,死前排出恶臭咖啡色血便,少数羊只有血尿;体表淋巴结肿大,肩前淋巴结最为明显。病羊迅速消瘦,精神萎顿,放牧时离群,低头耷耳,步态强拘,步伐不稳;后期虚弱,卧地不起,最后衰竭而死。

3病理剖检

病死羊只极度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脂肪有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尤以肩前、肠系膜、肝、肺等处较为显著,切面多汁、充血、出血,肝、脾及胆囊肿大。肝脏呈黄棕色,胆汁浓稠,肾脏呈土黄色,表面有出血点。有的病羊真胃黏膜上有溃疡,肠黏膜脱落、肠壁变薄或呈血肠状。

4诊断

采用直接涂片染色法检查病原体。取洁净载玻片,病羊耳静脉针刺采血,取第一滴血液滴于载玻片上,制片,晾干。采用姬姆萨染色法,吸取2~3滴无水甲醇于血膜上,固定2~3min,而后置于稀释的姬氏染色液中染色30~60min;用缓冲液冲洗后晾干,在油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圆形、梨形等形态的病原体。淋巴组织液涂片,经染色后发现有蓝色的石榴体。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剖检,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焦虫病。

5防治

(1)采取消灭病原体、对症治疗及辅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国产贝尼尔对羊焦虫病有较好的疗效,按每千克体重5mg配成5%~7%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症状较轻者注射1次即可,病情严重者1次/d,连用2~3d。

(2)对症治疗。对病情较重的羊只应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采用强心、补液、补血、健胃、清肝、利胆等相结合。用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5mL,静注。强心可用10%安钠加5mL或10%樟脑注射液5~10mL肌肉注射。严重贫血的病羊补给维生素B12和硫酸亚铁等抗贫血药物。

(3)配合中药治疗。畜体火毒内蕴,表现高热,热入营血,血热伤络,表现血尿。本着驱虫解毒,调节营卫,辅以补气和中、滋阴补血。贯众20g,槟榔25g,木通20g,泽泻20g,茯苓15g,龙胆草15g,鹤虱20g,厚朴15g,甘草10g,水煎,口服,1次/d,连服2d;后再辅以黄连、黄芩、知母、生地、双花、连翘、蒲公英、柴胡、熟地、玄参、大枣各100g,丹皮、侧柏、地榆、炙黄芪各60g,党参、酒当归、常山各80g,炙甘草30g,煎熬,全群饮水,以调节羊群的免疫力。

6小结

(1)羊焦虫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密切相关,应掌握草场及圈舍蜱的生活习性,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灭蜱是防治该病的首要任务之一,切断其传播途径,发现羊体寄生蜱应及时摘除处死。定期用3%敌百虫溶液(现用现配)对羊体、运动场、墙壁等彻底喷雾,隔3~7d喷1次。在6~8月蜱活动频繁期尽可能不到低洼地带及潮湿场地放牧。

(2)用药物进行预防,贝尼尔按每千克体重3mg肌肉注射,隔15d注射1次。

(3)加强检疫,购入或外运羊只必须进行检疫,避免将病原带入或传出,发现病羊及早采血检查,及时治疗。建议羊只实行圈养或舍饲。

推荐访问:诊治 小尾寒羊 虫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