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东北连环画的旗帜——王弘力

东北连环画的旗帜——王弘力

时间:2022-03-09 09:50:54 浏览次数:

zoޛ)j馟_viuuε]}۽}}߽}}_y_y_yiyuu5}_y_yiiuiim:iv计划出版六十册系列连环画《聊斋志异》,请王弘力画《青梅》,王弘力欣然接受,《聊斋志异》再次触动了王弘力。

王弘力创作《聊斋短篇六十则》开始时,并不顺利,后以“药僧”一篇为突破口,之后一口气画出了二十则。后来,又增绘四十则,完成了《聊斋短篇六十则》。

上海的连环画家贺友直这几年不再创作传统连环画了,但他用画连环画的方法画上海、画风俗画,他画的《老上海360行》系列连环画被制作成了公益广告,在上海地铁2号线的261号列车车厢内,以壁画和拉手的形式进行展示。贺友直创作线描巨作《申江风情录》,描绘上海街头小景。我认为,王弘力在北方与他遥相呼应,他以传统线描手法画《古代风俗百图》等作品,也在画风俗画,让我们在欣赏和回忆曾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继续享受大师的生花妙笔。

王弘力在为《于亚平国画作品》作序中曾这样说道:“道以艺为形,艺以道为神。艺术界都有一种通识,艺术修养越高,其审美追求的层次与情趣自然越高,艺术家在不断磨炼表现技巧之同时,也不断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关注和他理想的精神世界。”

王弘力恰恰是一位学者型画家,当年辅仁中学养成的学习习惯,使他受益终身。他博学多才,在历史、文物、服饰、少数民族文字及地方民俗都有独特的建树。他编著有《宗教美术丛话》《历代服饰资料》《黑白画理》《中外文学艺术名人肖像(首卷)》等书,编译有《包装外文美术字》《人体速写技巧》等。《黑白画理》一书,多次再版,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的必读书。

从1959年开始,王弘力在古代文字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曾发表《契丹小字墓志研究》《契丹小字宫殿考》《契丹小字中之契丹》等论文,这些论文填补了国内在这些方面研究的空白。

2014年初,王弘力托人带来一部厚厚的《古篆释源》。我知道王弘力先生的篆书功夫了得,但非常惊讶他对古篆的研究如此之深。《古篆释源》是一部梳理和探讨汉字源流的参考书。在20世纪90年代,年近七十岁的王弘力开始学习和运用电脑,用电脑写出《古篆释源》。他在《古篆释源》中纠正了包括《说文解字》在内的对几百个篆字的错误解释,引用了古文字源流的大量专业书。这部一千多页的巨著,1997年出版后,竟一版再版。

王弘力与我父亲林锴相识于1950年,王弘力小几岁。那年,林锴从杭州国立艺专毕业,分配到辽宁一个县里中学教美术。林锴曾向王弘力所在的《辽西画报》投稿,是记录农村动员农民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故事的连环画。王弘力认为这套稿子“农村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只是过于写实,将农村贫穷破旧的情状画得十分真切:农民不脱鞋即蹲在炕上开会,因为土炕上没有炕席:农民身上的衣裳补丁摞补丁,破烂不堪”。王弘力回信说:“画,必须表现事务的实质,即农民的生活有所提高。不然,这样破烂的穷家与翻身胜利的果实很不相称,提出‘保家卫国’的口号岂不矛盾?”林锴表示赞同。到了年底,林锴因为受不了东北的寒冷,要回去,临行,看望王弘力。林锴到了北京,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他们一直有朋友问的友好联系。“文革”期间,王弘力被下放到县工厂。“文革”结束后,林锴立即写信,推荐并担任责编再版《十五贯》。这是雪中送炭,王弘力立即着手重新设计封面,这个封面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连环画《十五贯》再次成为群众热捧的图书。

几年前,我出差沈阳,拜访了王弘力先生,老先生八十多岁,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缜密。他让我看了一部分新作,张张精彩。不幸的是,王弘力先生患了腿疾,行动不方便:幸运的是,他更多的时候,伏案作画,为社会、为我们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优秀的作品来。

推荐访问:连环画 旗帜 弘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