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25年【完整版】

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25年【完整版】

时间:2023-05-06 19:45:04 浏览次数:

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23-2025年)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保障儿童充分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25年【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25年【完整版】

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保障儿童充分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将儿童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儿童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婴幼儿及5岁以下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完善适度普惠儿童福利体系,明显提升儿童福利水平,为国家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帮扶机制贡献了XX样板;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更加全面有力;儿童成长环境更加优化,儿童保护法律和法规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尤其是专设“儿童与安全保护”领域,做到安全保护的领导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立法保护“四个到位”,为国家层面制度设计提供了参考。

受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较薄弱等因素制约,我省儿童事业发展还不能适应XX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儿童及其家庭的新期盼。保障儿童权利的法治建设需持续推进,儿童公共服务资源需进一步扩容,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需进一步缩小,儿童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儿童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未来五年,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五年。“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为XX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XX新未来注入强大动力,也为XX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对儿童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XX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XX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省儿童发展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和***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儿童事业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最有利于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XX新未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儿童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儿童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2.坚持优先保障儿童发展。制定法规和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公共设施、配置公共资源和供给公共服务、作出决策和部署工作时优先考虑、照顾儿童的权益和发展需求。

3.坚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坚持保障儿童平等发展。创造公平社会环境,消除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歧视,保障所有儿童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和发展机会。

5.坚持鼓励儿童参与。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畅通儿童表达意见的渠道,鼓励、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校园、公共体育文化生活。

(三)总体目标

保障儿童权利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儿童享有更加优质、均等、可及的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普惠、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文明友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25年,儿童优先原则得到更为全面的贯彻,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儿童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儿童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进展,总体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

1.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3.0‰、4.0‰和6.0‰以下,区域和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3.改善儿童营养状况,5岁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10%和5%以下,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现象。

4.健全覆盖城乡、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

5.有效防治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

6.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达到90%以上。

7.儿童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小学生近视率控制在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5%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76%以下。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

8.促进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供给,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9.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达标优良率达到30%以上。

10.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水平。

11.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以上。

12.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

(二)儿童与安全

主要目标:

1.健全完善儿童遭受意外及暴力伤害的监测报告干预机制。

2.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20年数据为基数下降18%。

3.有效保障儿童出行安全,普遍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

4.排查消除溺水隐患,儿童溺水死亡率持续下降。

5.减少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和中毒等伤害的发生、致残和死亡。

6.儿童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7.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

8.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

9.提高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能力,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欺凌。

10.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效治理不良信息、泄露隐私等问题。

(三)儿童与教育

主要目标: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不断缩小。

3.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应建尽建。

4.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

5.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

6.加快中职教育发展,努力实现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愿读尽读”,全省中职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保持合理比例。

7.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农村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根本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

8.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友善、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10.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

(四)儿童与福利

主要目标:

1.提高儿童福利水平,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

2.进一步提高面向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加公平地满足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儿童公共服务需求。

3.完善和落实儿童监护制度,保障儿童获得有效监护。

4.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增托位数8.1万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3张。

5.巩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儿童基本医疗权益。

6.有效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覆盖率提高至85%以上。

7.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流动儿童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8.村(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进一步巩固提高,基本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9.市(州)、县(市、区、特区)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乡(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儿童保护。

10.每个县(市、区、特区)至少有1家儿童保护服务类社会组织,与每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儿童保护服务类社会组织不少于1家。

(五)儿童与家庭

主要目标:

1.支持家庭生育养育的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建成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覆盖率分别达90%和80%。

3.培养家庭教育指导专业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

4.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5.发挥家庭立德树人第一所学校作用,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6.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

7.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掌握运用科学育儿方法。

8.培养儿童成为好家风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9.增强亲子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10.提升家庭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六)儿童与环境

主要目标:

1.将儿童优先、儿童友好理念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

2.提供更多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

3.保护儿童免受各类不良信息影响,提升儿童媒介素养。

4.充分保障儿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5.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

6.增加公益性儿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外活动场所,提高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7.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以上,基本普及农村卫生厕所。

8.提高儿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

9.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优先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提升儿童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0.广泛开展儿童事务国际交流与合作。

(七)儿童与法律保护

主要目标:

1.完善保障儿童权益的法规体系。

2.建立法规政策儿童友好评估机制。

3.加强保障儿童权益的执法工作。

4.完善司法保护制度,司法工作体系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特殊需要。

5.提升儿童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公众保护儿童的意识和能力。

6.依法保障儿童的民事权益。

7.禁止使用童工,禁止对儿童的经济剥削,严格监管安排儿童参与商业活动的行为。

8.依法严惩性侵害、家庭暴力、拐卖、遗弃等侵犯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9.依法严惩利用网络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10.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分级干预。降低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未成年人人口数量的比重。

策略措施:

1.完善落实保障儿童权益的法规体系。聚焦儿童权益保护的实践问题和立法需求,适时制定修订相关法规。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探索建立向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征求意见的渠道,听取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增强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XX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XX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学习宣传,加强法律实施,落实法律监督。

2.加强法规政策儿童友好的评估和审查。探索建立法规政策儿童友好评估机制,从源头上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践行儿童友好理念。建立儿童友好评估专家队伍。推动市(州)、县(市、区、特区)开展儿童友好评估审查工作。

3.严格保障儿童权益的执法。全面落实保障儿童权益主体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监护侵害、家庭暴力、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食品药品用品安全隐患等问题。探索建立保障儿童权益多部门综合执法制度、儿童救助协作制度,强化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形成执法、保护、服务合力。

4.健全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体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评价考核标准。加强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配合衔接,加强司法机关与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等的合作,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干预、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等工作。

5.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依法保障涉案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落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程序关于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强制辩护、社会调查、心理评估、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附条件不起诉、不公开审理、法律援助、犯罪记录封存等规定。落实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制度。提高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效果。

6.依法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儿童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援助服务。推进专业化儿童法律援助队伍建设。保障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儿童获得有针对性的经济救助、身心康复、生活安置、复学就业等多元综合救助。

7.加强儿童保护的法治宣传教育。将未成年学生作为“八五”普法重点对象,深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发动政法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普法活动,推动儿童保护普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法治意识。

8.全面保障儿童的民事权益。依法保障儿童的人格权、身份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障胎儿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探索父母婚内分居期间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措施,依法保障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获得探望、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完善支持起诉制度。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烟酒销售、文化宣传、网络传播等领域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9.严厉查处使用童工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使用童工行为的日常巡视监察和专项执法检查。严格执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严格落实儿童参加演出、节目制作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企业、其他经营组织或个人、网络平台等吸纳儿童参与广告拍摄、商业代言、演出、网络直播等的监督管理。

10.预防和依法严惩性侵儿童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提高儿童、家庭、学校、社区等识别防范性侵害及发现报告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幼儿园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儿童工作制度,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儿童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健全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组织卖淫等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系统,落实入职查询、从业禁止制度。探索建立性侵害儿童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外籍教师无犯罪证明备案制度。依法严惩对儿童负有特殊职责人员实施的性侵害行为,依法严惩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儿童卖淫犯罪。推行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机制,使其免遭“二次伤害”。

11.预防和严惩对儿童实施家暴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及时受理、调查、立案和转处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采取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撤销监护人资格等措施对施暴人予以教育和惩处,对构成犯罪的施暴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隐私和安全,及时为未成年被害人及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医疗救治和临时庇护。

12.严厉打击拐卖儿童、引诱胁迫儿童涉毒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和完善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一体化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严厉打击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出卖亲生子女、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拐卖人口等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安置查不到亲生父母和自生自卖类案件的被解救儿童。严禁除公安机关以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收集被拐卖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卖人员DNA数据等信息。实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开展对引诱、教唆、欺骗、强迫、留容儿童吸毒贩毒犯罪专项打击行动。依法严惩胁迫、引诱、教唆儿童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13.严厉打击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网络空间涉及儿童的违法犯罪的分析研究,以案释法,提高公众对儿童网络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或持有有关儿童的淫秽色情物品和网络信息。依法严惩利用网络性引诱、性侵害儿童违法犯罪行为。禁止侮辱、诽谤、威胁儿童或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诱骗儿童参与赌博以及敲诈勒索、实施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14.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对儿童的法治和预防犯罪教育。落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分级干预制度。及时制止、处理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和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严重危害他人及社会的行为。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依法惩戒与精准帮教相结合,增强教育矫治效果,预防重新犯罪。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免受歧视,依法实现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同等权利。推进“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强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层基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对规划实施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规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在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进规划的实施。

(二)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完善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规划,各级妇儿工委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责,承担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工作。

(三)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要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将儿童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署要求推进儿童规划实施工作,实现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四)制定地方儿童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儿童发展规划。市(州)、县(市、区、特区)规划颁布后1个月内报送上一级妇儿工委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并报送同级妇儿工委办公室。

(五)完善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机制。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规划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将规划目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并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健全督导检查制度,定期对规划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健全报告制度,成员单位每年向同级妇儿工委报告规划落实情况和下一年工作安排,市(州)妇儿工委每年向省妇儿工委报告本地区规划实施情况和下一年工作安排。健全议事协调制度,定期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妇儿工委全体会议、联络员会议等。依照有关表彰制度和规定,对实施规划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强化儿童发展经费的投入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实施规划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儿童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儿童发展,支持特殊困难儿童群体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发展儿童事业的资源。

(七)坚持和创新实施规划的有效做法。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构建促进儿童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实施促进儿童发展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分类指导、示范先行,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推进规划实施的作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讲好XX儿童发展故事,宣传XX儿童事业发展成就。

(八)加强规划实施的能力建设。将***关于儿童和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儿童优先原则有关内容、保护儿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实施儿童规划所需相关知识纳入干部学习内容,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增强政府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人员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加强各级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能力建设,保障有人承担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更好履职尽责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促进机构职能优化高效,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九)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关于儿童和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宣传党中央对儿童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儿童事业发展的成就,宣传儿童优先原则和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纲要和规划内容及实施的经验、成效,努力营造关爱儿童、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氛围。

(十)加强儿童发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各级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作用,依托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儿童发展研究,培育专业研究力量,加强儿童发展专家队伍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实地调研、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参考。

(十一)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发挥数据云平台的支撑功能,实现成员单位之间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儿童发展状况和法规政策实施效果的智能监测。优化建设有关妇女儿童云平台,做好信息查询与运用。拓展儿童重要发展领域信息查询和利用、网上办公、业务网上办理功能。

(十二)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规划实施。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公益人士参与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工作。鼓励儿童参与规划实施,提高儿童在参与规划实施过程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监测评估

(一)强化监测评估制度建设。对规划实施实行年度监测、终期评估。落实、完善儿童发展监测统计方案,组织开展年度监测统计,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向同级统计部门报送年度监测数据,及时收集、分析反映儿童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开展终期评估,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向同级妇儿工委提交终期评估报告。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强化监测评估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妇儿工委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由同级妇儿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领导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审核监测评估报告等。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

监测组由各级统计部门牵头,负责规划监测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指标体系,收集、分析数据和信息,向同级妇儿工委提交年度和终期监测报告。监测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本部门规划实施监测、分析、数据上报、分性别分年龄指标完善等工作

评估组由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向同级妇儿工委提交终期评估报告。评估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本部门规划实施自我评估工作,参加妇儿工委组织的评估工作。

(三)加强儿童发展统计监测工作。规范完善儿童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根据需要扩充调整儿童发展统计指标,纳入常规统计以及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分年龄统计工作,推进儿童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化建设。建立完善省、市、县儿童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库。鼓励支持相关部门对儿童发展缺项数据、未量化指标开展年度专项统计调查。

(四)强化监测评估工作能力。加强监测评估工作培训和部门协作,规范监测数据收集渠道、报送方式,提高数据质量。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丰富儿童发展和分性别统计信息。科学设计评估方案和评估方法,探索第三方评估。提升监测评估工作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五)强化监测评估成果充分利用。发挥监测评估结果服务决策的作用,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监测评估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监测评估报告交流、反馈和发布机制。加强监测评估结果的研判和运用。运用评估结果指导下一阶段规划实施工作,实现规划实施的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精准化干预、高质量推进。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儿童 XX XX省儿童发展规划-2025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