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幼儿教育特点

幼儿教育特点

时间:2022-07-01 08:20:08 浏览次数:

 幼儿教育的特点

  ①生活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认识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学习。但是这样广泛的学_习内容不可能仅仅依靠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实现,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的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

  ②游戏化。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游戏从本质上来看,是幼儿自身的一种自由自发的主体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对事物形成相对比较抽象概括的认识。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对幼儿来讲,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④潜在性。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内容、目的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小熊拔牙

 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和它的妈妈。一天早晨,熊妈妈对小熊说:“妈妈有事要出门去,过两天才能回来,你乖乖地在家里玩,记住不许拿饼干,不要喝蜂蜜,还有,别忘了刷牙。。。。。。”小熊不等妈妈说完,就嚷嚷起来:“好啦,好啦,我都知道啦!”妈妈笑着摸累摸它的头,出门去了。

  小熊平时就爱吃甜的东西,因为妈妈管得严,不能多吃,这回妈妈出门去了,小熊乐得又蹦又跳:“妈妈不在家,这下我可以大吃了。”它打开柜子,拿出了一盒饼干,一把一把地往嘴里塞。刚吃完饼干,它又抓了一把糖球吃了起来。吃完了还觉得吃不够,它就东找找西看看,终于在柜子下面找到了一罐蜂蜜和一瓶果酱。小熊裂开嘴笑了。它舀了一勺蜂蜜往嘴里送:“啊!真甜!”小熊又舀了一勺果酱送到嘴里:“啊!真香!”它越吃越爱吃,便端起蜂蜜大口大口地喝,把一罐蜂蜜全喝到肚里去了。到了晚上睡觉前,它又吃几块巧克力,没有刷牙,就上床睡觉了。

  夜深了,小熊睡可可香了。突然,从小熊的嘴里传出嘀嘀咕咕的说话声,原来是细菌们在开会,红头细菌说:“你们闻闻,小熊的牙齿有多香呀。”绿头细菌说:“是啊,又香又甜,还粘糊糊的,吃起来可真舒服。”黑头细菌说:“我们把家安在这个又贪吃、又不刷牙的小熊嘴里,怎么样?”红头细菌和绿头细菌齐声叫好。“咱们说干就干。”它们拿来了锤子,往小熊牙里打洞。洞打好了,它们伸出尖尖的脑袋,使劲往牙里钻,玩得好开心。小熊痛得从梦中醒来:“哎呀呀,牙齿好疼呀!哎呦,哎呦!”细菌们听到小熊的哭叫声,高兴极了,它们手舞足蹈,又蹦又跳,把小熊疼得直叫唤。

  妈妈回来了,连忙带小熊上医院。兔医生让小熊把嘴开。兔医生仔细瞧了瞧小熊的牙齿,皱着眉头说:“小熊,你的牙齿蛀了。”小熊急得直哭。兔医生说:“别害怕,让我给你治治。”它给小熊打了麻药,然后路拿起一把又长又大的钳子钳住小熊的蛀牙,使劲一拔。可是牙齿一动也不动,小熊疼得哇哇直叫。兔医生叫小猪小狗来帮忙,它们拔呀拔呀,还是拔不动,兔医生又叫来小猫小松鼠,大家再一齐用力,

 哎呀,蛀牙给拔断了,还有半截留在里面。小熊疼得双脚乱跳。最后,大家想方设法用力拔,总算把半截蛀牙拔出来了。红头细菌、绿头细菌、黑头细菌也跟着被拔出来。

  兔医生问小熊:“现在还疼吗?”小熊说:“不疼了。”兔医生说:“以后可要好好保护保护牙齿了,要不,牙齿都会蛀掉,就要这样拔掉。”小熊问:“医生,以后怎样才能不让牙齿蛀掉呢?”兔医生说:“要想不让牙蛀掉,就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刷牙时要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刷干净;睡觉以前不能吃糖果、饼干等,因为糖果、饼干是细菌的好养料,吃了以后再不刷牙、不漱口,细菌就会蛀坏牙齿。”小熊听了直点头。

 从这以后,小熊再也不贪吃甜食,也不讨厌刷牙了,它每天早晚都认认真真地刷牙,饭后也认认真真地漱口,牙齿再也不疼了。

 如何对待淘气的孩子

 好动、好奇、好模仿是幼儿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形成,兴趣爱好的逐渐广泛,模仿力增强,探求尝试活动越来越多,以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这是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是,由于认知能力不高,自我制约力不强,往往做出令人哭笑不得、应接不暇的蠢事或恶作剧。尤以男孩居多。遇到这种淘气的孩子,家长可借鉴下列几种方法;

 (1)转移注意力。当我们专心致志、兴趣亦浓地做事时,最耽心别人打扰。孩子也有同样的心情。他们常常将家中的东西,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不管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拿来作为道具,兴趣十足的游戏。在这种时候,家长强迫、威吓幼儿终止游戏,是不明智的。可以利用幼儿注意力的自控能力较弱,稳定性差的特点,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随机将不可以玩的东西,放在幼儿不易拿到的地方为好。

 (2)正视现实。孩子的个性及兴趣由于各年龄阶段的不同,它们所体现的程度也有差异。家中如果真有一个小淘气,家长也要正视现实,理解孩子的心情,

 走进孩子的心里,与之交朋友,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及表扬,使他们在好的方面得到强化,以便改正错误。一味的责备、批评,会导致孩子心理偏差,适得其反。

 (3)利用幼儿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

 孩子的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又加之好动、好奇之特点是淘气的主要原因。为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幼儿进行有益的活动。如孩子爱玩打仗的游戏,家长可讲邱少云的故事,教育孩子既要勇敢,又要守纪律。孩子喜欢玩动手动脑的游戏,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玩具箱,放一些废旧的锁、手电筒、收音机、给喜欢飞机的孩子一架飞机模型,令其拆、装,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培养其兴趣。这些有益的活动,既丰富了知识,又满足了愿望,同时也帮助幼儿克服了淘气的毛病。

 快乐口袋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故事《快乐口袋》,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快乐。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习复述故事。

  3、愿意表达自己的快乐,能够用“快乐”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事。

  物质准备:自制快乐口袋一个;有关快乐的话的录音;小孔雀、小青蛙、小鸟、小象、小猪、小猴子等小动物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口袋,请幼儿观察画面。

  1、老师这里有一个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

  (二)播放“快乐的话”,请幼儿认真倾听。

  1、播放录音,请幼儿猜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2、再听一遍录音,验证声音是从口袋里传出来的。

  (三)教师有表情、有动作,富有感染力地讲述一遍故事。

  (四)出示小动物图片,以提问的方式回忆故事主要内容。

 1、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都是谁呢?

  2、有哪些小动物跑来对着口袋说话了?他们分别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指导重点:幼儿依次学习小孔雀、小青蛙、小鸟、小象、小猪、小猴的话,并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

  3、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小猴想起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5、最后小动物们怎么样了?是谁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6、为什么管它叫快乐口袋?

 (五)完整欣赏故事,学习复述故事、为故事起名字。

  1、这个口袋真的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听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用好听的声音跟着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

  2、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六)说一说: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1、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让你感到快乐的事。

  指导重点:启发幼儿从多角度谈谈自己的快乐。

  2、请几名幼儿对着快乐口袋说说自己的快乐的事。

  (七)讨论:不快乐的时候怎样就能变得快乐?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那么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那你们遇到过不快乐的事吗?当你们遇到不快乐的事时你是怎样做的就能变得快乐了? 活动延伸:

  1、将快乐口袋投放到语言区,鼓励幼儿去说一说快乐的事,不快乐的时候去听一听。

  2、下次活动将开展分角色表演活动。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