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基层干部学习.doc

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基层干部学习.doc

时间:2022-05-11 18:35:05 浏览次数:

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基层干部学习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我”在基层?向航天英雄们致敬?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就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多家主流媒体相继刊发了时长两分钟的11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名场面,笔者看过之后,不禁热泪盈眶,心中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在基层,向航天英雄们致敬。?“我”在基层,致敬“艰苦奋斗”的他们。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初是落后于当时其他航天大国的。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走跨越式发展路线,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多少中国航天人,以苦为荣,与苦为伴,常年忍受难以承受的压力超负荷工作,最终换来了一个又一个航天胜利。我们身在基层,要不怕苦、不怕累,一样要“艰苦奋斗,就一样能够“逐梦飞天”。?“我”在基层,致敬“勇于攻坚”的他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载人航天工程是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和极具风险性的工程。中国航天人从大漠深处到浩瀚大洋,从发射场到测量船,处处彰显了他们知难而上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赢得胜利。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保持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的勇气,秉承“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做一个笑对一切的“小学生”,写好基层“大文章”。?“我”在基层,致敬“开拓创新”的他们。与时俱进是顺应发展的需要,开拓创新是积极作为的要求。科技是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要素,面对各种尖端课题,航天科技人员始终坚持不懈,钻研航天技术,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展示了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的工作涉及到群众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时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政策,创新思维、积极作为,让人民群众信任,让人民群众安心。?“我”在基层,致敬“甘于坚守”的他们。“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视频的1分16秒处,我看到了未曾飞天已经退役的首批航天员。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早见证者,可以说中国航天梦想的“实践之路”是从那一代人开始的。即便他们已经退役,仍在默默地关注与支持着中国航天事业。基层工作者,在岗时要坚守岗位、尽职履责,离开岗位后要时常惦念、发挥余热,这是航天精神的普遍“高度”,更是基层工作者的应有义务。?“我”在基层,致敬“无私奉献”的他们。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无数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毕生智慧,献出了热血泪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老一代人甘当人梯,新一代人茁壮成长。正是有了这么多宁可“隐姓埋名”,也要为祖国赢得胜利、赢得荣誉的“航天英雄”,才有了祖国“迈向太空”的脚步。我们身在基层,仍可大有作为。帮孤寡老人做做家务、和留守儿童一起玩耍等,能做的有很多。我们也将在无私奉献中获得快乐和成长。?两分钟的视频,涵盖了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的各种艰辛不易,展现了太空漫步、交会对接、太空授课等一个又一个难忘的记忆。“我”会牢记“航天精神”,激励自我,奋勇前进!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携手并肩,接续前行!?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从“天问一号”探火之旅中感受精神的力量?近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的消息火遍全网。刷着“天问一号”以探索之心刻下火星“脚印”的实时播报,笔者内心涌动着的既是惊叹和敬意,更是自豪和自信。“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绝非偶然,中国科学家不畏“星际之远”,不懈探索、顽强拼搏、矢志创新,用硬核的科学实力,展现了中华民族逐梦的精神。?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传递着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稀薄而不稳定的火星大气,复杂的火星表面地形,极其严重的火星尘暴,再加上十多分钟的通信延迟,“天问一号”经历了此次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的“黑色9分钟”,并且毫发未损,顺利完成了软着陆,其背后除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保驾护航外,也传递着中国科学家对未知世界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天问一号”完美探火,中国人民渴望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歇。红色的星球承载着红色的梦想,即便是熔岩沙海,即便是尘暴荒原,即便从未有过生命诞生和凋零,中国人民要仍然弄清楚我们居住星球的起源,搞明白地外文明的可能性,想办法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经历千难万阻,探索的脚步越来越坚实,中国科学家用大无畏的“精神之钥”开启了星际探索的大门。?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传承着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星际探索作为人类科技的前沿领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体现。“天问一号”惊心动魄的短短几分钟,凝结着几代科研工作者昼夜不息执着攻关、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是中国人民的宝贵品质,代代传承,奔流不息。无论是建国之初,面对外部经济、科技封锁,仍几十年如一日在科研基地攻克“两弹一星”的老一辈科学家,还是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而继续向深空探索的科研工作者,都将国家、民族、人民牢记心中,用迎难而上的勇气,奋勇争先的锐气,顽强拼搏的胆气,夜以继日向困难发起挑战,为实现科技飞跃,实现伟大梦想,贡献着青春乃至生命。探火的旅途远未结束,新的蓝图已在擘画,唯有发扬和传承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伟大事业定会更加进步,伟大梦想定能更加趋近。?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凝聚着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天问一号”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中华民族是敢于创新的民族,踏上红色星球,正是中国科学家发扬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绝非一片坦途,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中,登陆火星的难度远大于登陆月球,此次“天问一号”软着陆火星,就运用到推力系统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技术,环绕器上的火星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技术前沿等高端科技,充分映照出中国人的科技底气。而这些闪亮登场的科技结晶,正是中国科学家不断探索创新,爬坡过坎,在无数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无数困难中取得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的完美解答。?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从平“语”中探寻“新新”向荣之力?“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正在热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力,形之所以奋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个个金句伴随着精彩的讲解、释义,让我们深深领略了古代先贤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创新驱动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我国的创新成果令世人瞩目。我们要深刻领悟创新之道,探寻我国创新浪潮蓬勃发展、科技事业欣欣向荣的力量,并将这些力量共同传承下去,以形成磅礴的伟力,全力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古代圣贤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是我们“新新”向荣的“原动力”。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古代先贤们早就提出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思想和理念,有关创新的著作更是枚不胜举,如集哲学、物理学、数学为一体的伟大著作《墨经》、记录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等。前有蔡伦反复试验、研制终成“蔡侯纸”,后有李时珍为辨药材本性而亲自尝试终著《本草纲目》,古代圣贤们凭借创新精神、创新智慧,从思想学术到文学艺术,从四大发明到万里长城,创造了一项项伟大的成就。现在,我国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传承古代先贤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有很大关系,这是“新新”向荣的“原动力”,我们要使用好这一宝贵的“原动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赋能加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新新”向荣的“牵引力”。在《平“语”近人》节目中,围绕为什么要创新,思想解读人指出,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解决大而不强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在这份初心和使命的牵引下,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将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依靠制度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并将取得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我们“新新”向荣的“牵引力”,步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群众观,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新新”向荣的“内驱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创新之路是别人没走过的路,创新之事是别人没做过的事,创新之法是别人没想过的想法,艰难、未知就是创新的内在属性。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经历190多次失败方得“青蒿素”;
全体北斗人经过几十年不断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才有了“北斗导航系统”的问世。无论是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还是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家,无不是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面对技术上的瓶颈、研发的荆棘载途,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驱动下,不断地攻坚克难、破解难题,最终取得了骄人业绩。“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就是我们“新新”向荣的“内驱力”,我们要在创新之路上,继续运用此力克服艰难的干扰、突破思维的桎梏、抓住创新的机遇,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古代圣贤的创新精神、创新智慧,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这些“新新”向荣之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让我们共同用创新智慧来领航中国、行稳致远。?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感悟“天和”里的“精神密码”?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致电祝贺,同时也引起国人“疯狂”点赞,“天和”团队再次彰显了伟大航天精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新高度。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传承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各自岗位上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红心向党、砥砺初心,在“从0到1”的坚守与突破中筑牢理想信念。天和核心舱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一块“积木”,是一代代航天人为建设中国空间站“从0到1”质的飞跃,成果来之不易,其中艰辛可见一斑。因为心中有信念,所以不惧山有多高;
因为心中有理想,所以不怕路有多远。沉心静气、坚定信念,才能干成事、干好事,才会有举世瞩目的“天和”第一棒。在艰难困苦、风险挑战中不断锤炼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传承从无到有的突破精神,敢于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新挑战,干出新面貌,闯出新路子。?匠心精业、凝心提能,在“3个100%”的自信与从容中练就过硬本领。中国空间站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产品100%国产化、部组件100%国产化、原材料100%国产化。从航天事业的空白之地到核心技术被人“卡脖子”,再到中国空间站100%自主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航天“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不断挑战中增强攻坚克难本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理念,“事经我办请放心”,高标准对待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匠心精心换放心舒心。?公心为国、始终如一,在65年壮丽航天路上夯实始终如一的忠贞担当。从1956年聂荣臻宣布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正式成立到“天和”成功升空,65年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65年初心不改、65年砥砺前行、65年薪火相传,中国航天人始终如一、以身许国、九死不悔,在艰难险阻中求突破,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困难中寻求“真理”,曲折中追逐“光明”,“孤寂”中造就梦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追梦浩瀚星辰的伟大工程刚刚开始。新时期的“航天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广大党员干部当以热爱为魂、务实为本、奉献为根,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在各自岗位上乘风破浪、逐梦前行。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给黄纬禄同志的一封信?黄纬禄同志钧鉴:?您曾说过令人深受感动的一句话:“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像太阳那样,不论在哪儿都要主动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您这位“火箭老总”正是像太阳一样,散发出光和热,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出青春和热血。?1957年,您开始了自己的“导弹人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力量薄弱,火箭等相关技术领域仍处于一片空白,面对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撕毁协议的局面,您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我国的航天事业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您咬紧牙关,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突破设计难关,解决技术难题,搞出了自己的“争气弹”。您让我们知道了不能等靠要,要主动探索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挺直脊梁、迈开步子;
您用具体行动告诉我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挺身而出,为祖国荣誉而战,为民族节气而奋斗。?“创业维艰,奋斗以成。”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枚水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随着火箭划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眼前,您削瘦的背影愈发显得挺拔,您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有了成果。据您身边的人回忆,在导弹试射成功前的两个多月里,您时刻挂念着导弹的事,亲自检查每一个流程,核对每一组数据,过度操劳的您一下骤减了11公斤。大家都说,您是把自己身上的肉剜下来,补在了导弹上。您的“拼命”让我们明白,任何伟大事业都需要不懈奋斗方能成功。作为后辈的我们,不管处在什么岗位,都要以不服输、不畏难的姿态,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建设更富强的祖国而奋斗。?您“火箭老总”的称号更是名副其实,在潜地导弹研制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四共同”被奉为中国航天人的“金科玉律”。“有问题共同商量”道出的是您对工作的严谨,“有困难共同克服”体现的是您在工作中的原则,“有余量共同掌握”凸显的是您求知的情怀,“有风险共同承担”的背后是您给团队人员开出的“定心丸”。您带领团队合力攻关,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发展领域的空白。虽然您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但是,您创造的“四共同”仍被视为圭臬,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奋进。?愿您安息!?向您学习的小同志2021年5月21日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汲取两会力量不断奋勇前行?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季,两会在京顺利召开,梦想再次起航。两会的顺利召开吹响了“十四五”奋进的号角。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百年之际,两会高瞻远瞩总结过去经验、指导未来发展。我们要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奋勇前行,才能不负人民重托。?汲取高频词之力,明确战略导向,谋好发展局。发展才是硬道理。两会多次提到“高质量发展”一词,发展这个词之所以频繁出现,是因为发展对国家极为重要,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发展,并强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管是实现核心技术重大突破,还是步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都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没有发展便不会有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的跨越,没有发展便不会有“十三五”时期gdp从不到70万亿元到100万亿元的飞跃,没有发展便不会有由消除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的迈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发展的活力潜力,以人才带动产业兴旺,以科技催生新发展动能,在新的起点,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认识并遵循发展规律,抓住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汲取政策之力,做“老百姓的官”,算好民生账。3月5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审议,目标明确,对标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涉及民生福祉多个方面,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而把保民生落实到行动上,需要有政策为依据,让行为有迹可循。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对疫情冲击,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提高人民收入,坚决不让居民收入落后经济增长,而是两方面齐头并进;
提升国民素质,瞄准高质量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的义务教育,提升全民知识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这些政策旨在解决涉及民生问题的方方面面,为官从政者当始终心怀人民,以百姓心为己心,做“老百姓的官”,治国理政,也只有以人民为根本,民生根基稳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汲取榜样之力,以昂首挺胸之姿,走好奋斗路。两会顺利召开,“十三五”圆满收官,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如今的辉煌,离不开无数为国家、为人民不懈奋斗的英雄榜样。“人民英雄”张定宇,作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渐冻症,腿脚不便仍连续几十天奔走疫情一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患者的希望;
“最美公务员”刘双燕工作尽心尽力,舍小家顾大家,脱贫攻坚中先后经历母亲、爱人病逝,依旧初心不改,把最美好的八年芳华献给脱贫事业……他们的故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们平凡却又伟大,通过不懈奋斗,用自己渺小的身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当今时代大有可为,我们也应如榜样般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肩挑责任的担当,攻坚克难的韧劲,通过勤劳的双手、坚毅的内心脚踏实地做好人民“服务员”。?回首过往,我们不断拼搏,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但这不是终点而是又一个新的起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两个五年规划的接力点,应积极从两会中汲取力量,在新征程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推荐访问:自立 院士 自强 基层干部 讲话精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