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23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救治体会

23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救治体会

时间:2022-04-10 12:06:17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肾微造瘘术进行抗休克治疗,然后行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结果:23例患者经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休克症状均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2.8±7.6)min,结石一次清除率为91.3%;患者术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脏指数、峰时等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1年随访显示结石复发率为4.3%,无术后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结论:对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经皮肾微造瘘术联合输尿管镜取石术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促进肾功能恢复,防止结石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感染性休克; 临床治疗; 生化指标; 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9-014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9.072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科的常见疾病,结石会发生在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肾脏和输尿管最为常见。调查数据显示,该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为25~40岁,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在结石的影响下,患者肾盂压力增加,细菌回流侵入血液,造成感染性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的肾功能[2]。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6岁,平均(51.8±2.4)岁;病程1~7 d,平均(2.6±0.5)d;症状表现:发热或寒战20例(87.0%),腰部疼痛17例(73.9%),血压下降14例(60.9%),心率加快18例(78.3%),意识模糊11例(47.8%);结石部位:输尿管10例(43.5%),膀胱8例(34.8%),尿道5例(21.7%)。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肾脏病学》,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泌尿结石,且合并感染性休克,症状均表现为体温异常、心率加速、呼吸急促等[3]。(2)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脑等重要器官病变患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抗休克治疗 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使用广谱抗生素对抗感染。行中心静脉置管,通过补液操作来对抗休克,或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尽早行经皮肾微造瘘术。在B超的辅助下,穿刺点选择在11肋和肩胛线之间,局部麻醉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尿液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1.3.2 结石治疗 患者休克症状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取截石位,麻醉后置入输尿管镜,首先找到结石并探查,然后使用钬激光击碎结石,确保结石清除干净后,留置双J管引流。术后3 d复查,了解结石的清除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症状改善时间、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肾功能指标,其中前者包括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后者以利尿肾图中的肾脏指数和峰时作为评判标准;(3)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结石复发、并发症、死亡情况[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23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2.8±0.5)d,休克症状消失时间为(6.5±1.1)d;手术用时21~68 min不等,平均(42.8±7.6)min;结石一次清除21例,占91.3%。

2.2 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术后1 d的Scr和BUN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79,P=0.000;t=2.485,P=0.017);术后1周的Scr与BUN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03,P=0.116;t=0.582,P=0.563);术后1个月的Scr与BUN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90,P=0.240;t=0.173,P=0.863)。详见表1。

2.3 肾脏指数和峰时改善情况

患者术前的肾脏指数低于正常值,术后1周、1个月的指标明显升高,达到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74,P=0.000;t=9.064,P=0.000);患者术前的峰时高于正常值,术后1周、1个月的指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00;t=8.593,P=0.000),详见表2。

2.4 术后随访情况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结石复发1例,占4.3%。患者中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影响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尿路感染和先天畸形,另外还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合并感染性休克发病急、病情严重,主要是因为病原菌的逆行感染造成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早期使用抗生素对抗感染,然后通过引流解除梗阻[5]。

本次研究中对23例患者行经皮肾微造瘘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其中经皮肾微造瘘术的引流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穿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提高了患者的耐受程度。(2)直线型的导管具有柔软的前端,在正确的穿刺点可以直接进入输尿管。(3)穿刺过程的通道扩张简单,患者出血量少,减轻了手术痛苦。(4)相关研究表明灌注泵加压冲洗容易增加术后逆行感染的发生,该术式能够降低冲洗压力,防止发生感染等并发症[6]。当然,在杨小杰等[7]的研究中认为,不足之处在于导管直径小,偶尔会出现引流不畅的情况,需要多次实施低压冲洗,需进一步改进。该术式和传统开腹术相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恢复和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3例患者经治疗体温均恢复正常,休克症状均消失,结石一次清除率达到91.3%,和李国灏等[8]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患者术后的Scr、BUN、肾脏指数、峰时等指标均恢复正常,且术后1年结石复发仅有1例,占4.3%,无并发症或死亡病例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经皮肾微造瘘术联合输尿管镜取石术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促进肾功能恢复,防止结石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国灏,李运柱,陈琳,等.经皮肾微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性休克12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8):611-612.

[2]邱士禄,尉继伟.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中药治疗感染性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45-46.

[3]唐良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8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9):1251-1252.

[4]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3-1823.

[5]蒋光昶,黄桂军,徐娟娟,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防治体会[J].贵州医药,2014,28(3):252-254.

[6]徐磊,张国庆,车宪平.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尿路结石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8):4569-4571.

[7]杨小杰,张栋,雒启东.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一期治疗上尿路结石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5(22):159-160,162.

[8]李国灏,郭永连,陈琳,等.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感染性休克7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28(8):583-584.

(收稿日期:2015-06-08) (编辑:张爽)

推荐访问:泌尿系 结石 救治 感染 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