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沧源县“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沧源县“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时间:2022-05-19 08:20:04 浏览次数:

摘 要 当前,沧源县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有机遇,但也有压力和挑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刻不容缓。

关键词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遇;挑战;沧源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3.037

“十三五”期间,是沧源县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加快推进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期。在“十二五”农业生产连续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高点上,“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艰巨的任务。

1 沧源县“十三五”農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1.1 宏观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4—2017年连续出台了14个中央1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各种资源的配置更多地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在反复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农”战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农业部“十三五”畜牧业规划中将云南省列入全国畜牧业增长潜力区,并提出“转变生产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产增效”的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也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并先后出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沧源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沧源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2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

随着国家“桥头堡”“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深入实施,云南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使沧源县从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为沧源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省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习总书记把“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对云南省提出的“五个着力”之一,要求云南省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沧源县是总书记对云南省三个定位的一个缩影,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沧源农业发展赋予了新使命,为沧源农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十三五”云南省将实施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网络”五年大会战,沧源县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十三五”期间将得到突破性改善,为降低沧源县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运输成本、推进沧源县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大市场,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3 独特的区位优势及突出的特色产业

沧源县地处中缅边境,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地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内陆“黄金口岸”,是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是昆明通往印度洋缅甸海岸皎漂港最便捷的陆上通道。沧源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是天然的“大氧吧”和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的最佳目的地,享有“2015年中国十佳深呼吸小城”“2015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等美誉。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实行现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沧源县的农业开放合作将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时期。目前,沧源县建成了一批规模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沧源县高原特色农业主要品种种植面积15.27万hm2,其中竹子6.47万hm2、核桃3.4万hm2、甘蔗0.8万hm2、橡胶1.02万hm2、茶叶

0.71万hm2、咖啡0.21万hm2、粮食2.25万hm2、蔬菜0.22万hm2、生物药材0.2万hm2。

1.4 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的概念,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中,也强调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沧源县近年来围绕创建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加工体系、特色展示、庄园品牌、文化内涵、商业服务、市场体系“八星”庄园创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集中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购物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为沧源县加快城乡产业对接和要素流动,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等后续产业,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农业渗透,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1.5 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产品的消费层次已由普通农产品逐渐升级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尤其是对具有地方特色、原生态、高品质的农产品存在巨大的需求,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消费将成为社会需求的主要潮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社会对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集聚了社会共识。沧源县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3%。有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滚河国家公园。年均气温

18 ℃,年均降雨量1 800 mm,年均湿度8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100%,空气清新、山绿水清,四季花香;工业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环境污染小,空气质量优,水质好;农业生产资料源头监管到位,土壤污染小,区域性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条件优越,农业主要是露地农业、阳光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产的农产品生态、环保、优质、安全。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沧源县提供高品质农产品存在巨大难以复制的产地优势,国内外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升级又为沧源县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2 沧源县“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现阶段沧源县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农业增长方式依然基本上还是靠土地、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投入拉动,农业生产方式科技化、高效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运用和普及不高。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十三五”期间,加快转变沧源县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重点是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增产目标向增值目标转型升级,经营方式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升级,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型升级,增长方式从依靠物质投入向科技转型升级,生产方式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机械化转型升级。

2.2 农产品品牌建设依然滞后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品牌是信誉的凝结”“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沧源县农产品品牌多乱杂,基本上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有的甚至是一个企业几个品牌;大品牌小产业表现突出。“十三五”期间,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基地庄园化”的发展思路,以粮食、甘蔗、咖啡、橡胶、核桃、澳洲坚果、山地牧业和高原淡水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加大名牌商标注册、有机无公害食品认证、地域品牌标志等工作力度,着力打造好“重要绿色农产品基地”这块牌子。加快推进沧源农业品牌建设,重点打造碧丽源有机茶、佤山印象茶、沧源干巴等沧源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品牌。

2.3 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弱势运行,农产品市场价格接近“天花板”,加之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未来农产品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剧,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不确定性的因素增多,确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面临着新的压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农民工处出务工作数和工资水平双下降的趋势明显,工资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城乡间、区域间和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稳问题突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农民收入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的难度很大。2016年,沧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 717元,农业产值达101 040万元。“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提高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中的收入水平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流通环节中的收入水平,确保持续较快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持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转让、出租、互换,抓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建设,推进进城农民承包土地形成“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增收模式,多形式多渠道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持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大精准扶贫和救助力度,持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

2.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

近年来,虽然沧源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但沧源县农业“靠天吃饭”的境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农产品市场等建设滞后,特别是农村公路等级低,农产品生产、流通成本普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和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问题。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着力提高耕地地力;加强田间排灌系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着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新设备;加强设施畜牧业建设,着力提高畜牧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加强生态鱼塘工程改造,着力改善渔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物流业发展;加强先进适用机械设备推广,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2.5 农村劳动力紧缺依然突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对象中70%以上的劳动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对农业技术的普及、良种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影响越来越大;大中专业毕业生普遍不愿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开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普遍缺乏;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基层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十三五”期间,要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市场营销和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技术型和社会服务型的职业农民。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和有技能、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把农民培养成农商。

2.6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严峻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的增加,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工程性缺水等资源“紧箍咒”越来越紧,工业化、城镇化造成的农业生态安全“弹簧”越压越紧。以增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农膜,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大,农业面临着保饭碗和促增收双重压力。“十三五”期间,为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要树立绿色增产的理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科学施肥、加快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积极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积极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加快建立秸秆收储运输市场化机制,降低收储运输成本,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责任编辑:赵中正)

推荐访问:农村经济发展 形势分析 农业 沧源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