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韩德民光荣与梦想

韩德民光荣与梦想

时间:2022-05-18 11:10:03 浏览次数:

(导读)当医生,最要紧的是责任感,因为你所面对的是人,不能有半点差错和失误。一个好医生永远会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高大魁伟,尽管已届知天命年,身形体态却丝毫没有中年男人逃不脱的臃肿,洁白的大褂就那样恰到好处地穿在身上,权威与信任也就和谐地集聚起来,让人由不得心生敬意,甚而,那敬意又会转化成感激、感动,甚至爱慕。

他,就是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中国著名的耳鼻咽喉及头颈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德民。

出色的农把式

“同仁”源于圣经,取“大同”、“仁爱”之意。

116年前,当西方技术与文明开始进入中国,并率先侵入清代朝廷时,一家由美国人开设的眼科诊所,悄悄在京城诞生了。那时,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百年之后的命运,就像韩德民也不知道甚至从未想过他能当上同仁医院院长,并在耳鼻咽喉领域颇具造诣一样。

韩德民是大连人,曾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老三届”。于是,他就像所有顶着这特殊名词的学生一样,上山下乡,于1968年去到辽宁盘锦农场插队落户。干任何事都要干好,如此秉性让这位大连学生迅速获得当地农民的认可,仅仅两年,他就被选为生产队长。“那时,我真的下了决心,要扎根农村60年不动摇”。韩德民院长说起当年,像在说一个久远的故事,却依然充满深情。生产队年年得先进,“因为德民是队长”,乡亲们对这位城里来的知青,心悦诚服。

然而,历史的变换,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先是那般无情地颠覆了青年学子的生活轨迹,接着再试图把一切又校正回来。多少人在那样的大背景下,失落、忧伤乃至颓丧。终于,他们像洪水退潮一般,知青大返城开始了。

韩德民并没有裹挟到这样的潮流中,他的出色表现,成为村里乡亲挽留他最实在的理由,而他恰恰也做了“扎根农村60年”的准备,先后五次放弃了返城的机会。

1973年,韩德民参加了一次推荐考试,成绩十分优异,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看了他的简历后,当即拍板,这个人,我们要了!院方找到韩德民所在县的县长,坚持要人。县长也被打动了,发下话来:送韩德民去上大学。

当时,韩德民正领着社员修大堤,与他同时接到消息的,是村里的乡亲。他们围到德民身边,舍不得他走又不得不送他走。这情景把韩德民感动的一塌胡涂,他也动了感情,找到村支书说:“要不,我就不走了。”村支书摇着头说:“这是县里的决定,你还是走吧。”

送君送到大路边,知心的话儿说不完……韩德民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来了,硬是一起走了五里多地,硬是把他送上了车,直到车子不见踪影。

拔尖的双博士

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中国辽宁农村少了一个出色的农把式,中国医学界却多了一位杰出的耳鼻咽喉全科专家。不过,这位未来的专家从走进医科大学的那天起,想做的却是外科医生。年轻气盛的韩德民,似乎觉得只有外科大夫,才是病人心目中真正的“一把刀”。他开始忘我地学习,很快就成了医科大学出名的尖子,甚至成了学校在读期间就能够独立操作外科手术的学生。

然而,命运还是和他开了个玩笑,毕业分配时,他被分到一所医疗队的耳鼻喉科,现实就这样离梦想渐行渐远。

几番周折,医疗队耳鼻喉科年近7旬老主任的身体力行,打动了韩德民,他开始从外科医生的憧憬中走出来,走进更深奥更繁琐的头颈医学领域中。

这期间,他从耳鼻咽喉的基础——解剖学入手,开始了大量的解剖和诊治工作,许多疑难手术,也很快可以独立操作,并藉此积累起丰富的临床经验。韩德民一步步领会到自己所从事专科的魅力:还有什么比医疗和救治人体“司令部”,更具诱惑呢?

出色的医术与医德,使他又一次引起各方关注,被调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86年,当了十年医生的韩德民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被他称作“工农兵大学生鲤鱼翻身”的硕士学位拿到后,他又乘胜前行,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日本鼻科学会主席山下公一教授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访问时,正赶上观看韩德民的手术,山下被眼前如此完美的手术震惊了,他盛情邀请了正准备去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的韩德民到日本去,并用最快的速度办完了全套赴日手续。

盛情之下,韩德民只好放弃了穿越太平洋的机会,东渡扶桑,来到日本金泽医科大学。他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四年的课程,获得医学博士和医学哲学博士双学位。在日期间,他首开外国人不可能在日本医院领台手术的先河,成为日本医生观摩手术的范例。

在日本3年半,韩德民不仅让日本人领略了一位中国医生的精湛与气度,也坦诚自己学到了许多先进的医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成竹在胸的他,谢绝了山下教授再一次热情的邀请,也谢绝了太平洋彼岸再次伸来的橄榄枝,调头西上,回到了祖国。

杰出的医学专家

回国后,韩德民依然回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为从此就可以安稳地干下去。谁料,一位在日本进修的同仁医院医生,向自己的医院推荐了韩德民。同仁发来了盛情邀约,1990年,韩德民作为中国最早的博士后,跨进了这家以眼科著称于世的百年老院。

加盟同仁仅一年,韩德明结合大量的临床经验,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向院方提出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十年发展规划”,此份报告中清晰地提出“三年打基础,三年图发展,三年上水平”的大胆设想。几年后,由他出任所长的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用国际上最新的鼻内窥镜技术,先后治疗了几千例五官科各种常见疾病,而且不用开颅开刀,只从鼻孔、耳道、口腔里进入,就可以解决上至颅底、下至咽喉、食管部位的疑难病症。

韩德明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耳神经外科、耳显微外科、鼻科、喉科、头颈外科五个三级学科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结构,在同仁医院先后组建了临床听力学中心、鼻内窥镜诊疗中心、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噪音综合检测中心等五个临床研究中心。

从此,人们谈起同仁医院,不再只谈它的眼科,还会赞不绝口地提到耳鼻咽喉专科。

韩德民说:过去受治疗手段的局限,一些手术创伤大,较痛苦的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如今,在我们中心,已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采取微创或无创手术获得满意的疗效。如鼻内窥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以往需要掀开唇龈实施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纤维血管瘤等创伤型手术,变为在鼻腔内操作的微创手术。同时,还可以将内窥镜外科技术的应用,延伸到耳鼻咽喉科和头颈外科领域,突破了传统手术的禁区,不开颅即可成功地治疗位于颅底部的垂体腺瘤等难治性疾病。

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上,韩德民也是顶级专家之一。曾经,他为一个小女孩植入人工耳蜗,当这个女孩能够听见,并接受了相应语言训练后,第一个想要找的就是给她治疗的韩大夫。她趴在韩大夫耳旁,开口说出了平生第一句话:谢谢韩伯伯!

创新的管理者

面对“什么人才能当医生?什么人才是好医生?”的问题,说话沉稳却又不乏激情的韩德民这样表述:当医生,最要紧的是责任感,因为你所面对的是人,不能有半点差错和失误。其次,做医生一定要身体好,这个职业十分辛苦,没有好身体支撑不了。第三则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医生面对的永远是新事物,知识的更新,病症的千变万化,让医生的知识没有稳定期,永远在变化,永远要接受新事物,否则你就做不了专家。医生这个职业,就是有看不完的书,值不完的班,做不完的手术,心态不好怎么行?第四则要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风险意识,抢救危重病人是把双刃剑,一个好医生永远会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实施最有效的措施。

2000年11月,沉稳、冷静,具备了好医生全部天赋的韩德民,被历史性地推上同仁医院院长的位置,这位深具医学天赋的专家,不可避免地又被挖掘出管理和驾驭全局的潜能。

管理事务,千头万绪,特别是改造和管理一家老院,远比建立新院困难得多。

韩德民强调内部机制的良性建立,一次广泛的MBA招聘,让真正的管理人才走上医院的管理岗位;加速信息化建设,严格医疗质量管理,拓展医疗市场,进行医疗资源整合,都是这位院长心中发展大计的重要环节。

2004年,同仁医院收购金朗大酒店,可谓浓彩重墨的一笔。

一面是同仁医院日益局促的就医环境,另一面却是慕名奔涌而至的越来越多的患者。恰逢此时,与同仁医院一路之隔的金朗大酒店经营不善,准备出售。医院能不能收购酒店,收购之后如何改造,一系列问题摆在院方面前。最后,同仁医院党委做出的决定是:甘冒风险,收购金朗。

原金朗大酒店被改造成同仁医院东区,改造方案参照国外先进的医疗环境来设计,于是,一个既有医院全部特征,又更加舒适宜人的医疗新区,提升了百年同仁的品质,患者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质量提高,真正达到了优质医疗的双赢效果。

韩德民说:机会永远提供给时刻准备上路的人,同仁收购金朗,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却开拓东区,同仁医院还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了南区,使这间具有百年历史医院,形成一院三体的良好态势,已拥有开放病床1200张,临床、医技科室57个,急诊量达到115-120万人次。医院设有荟萃首都著名专家的北京市眼科会诊中心、北京市耳鼻咽喉科会诊中心、北京市糖尿病综合防治会诊中心和北京泌尿外科会诊中心以及同仁国际眼病诊疗中心、同仁验光配镜中心等千余个特色鲜明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

此外,同仁医院还拥有博士点8个,硕士点25个,研究生导师80个,其中博导13人。近10年来,同仁共获得科研成果奖328项,其中国家级6项;自1987年至2004年共培养医疗专业本科生948人,研究生391人。还组织了20余名专家和医护人员,奔赴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内蒙古等地区,行程数万公里,完成百内障复明手术4000余例。

韩德民对百年同仁的期望是,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

生命的探索者

韩德民很忙,常常忙得吃饭没有钟点,几乎没有私人时间。然而,这位从容细心的院长,却可以随时发现前来汇报或请示工作的人员,当他们看到院长很忙准备离身而去时,却总会被叫住询问道:什么事?再一并获得“指令”。

有人说,细心是医生的天职。而韩德民院长给予人的,则是他内心深处对人力的尊重和理解。

2003年非典肆虐,韩德民临危受命,出任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总指挥。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不仅同仁医院先后派出医疗队奔赴一线,还有60余人参加医疗救治指挥中心工作,他还要关注全局,为整个控防工作出谋划策。

艰巨危机而又难忘的这一页终于翻过去了,韩德民回到同仁,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撰写医学论文,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他还带了几十个研究生。然而,不管多么忙碌,每周两次门诊,每年几百例手术,却几乎雷打不动。

穿上白大褂,坐到诊室里或站在手术台前,韩德民全部的心力都在病人身上。他以融合了良好职业素养和感恩生命的神态,让患者先声夺人地获得心理平衡;他以令人信服的专业技艺再辅之以先进医疗设备,使患者充满信念战胜疾病。

每逢此时,韩德民就是患者心中的上帝,是救治他们脱离苦痛的白衣精灵;每逢此时,韩德民仍如往常一样,轻轻掀开患者术后的纱布,以医生的眼睛注视着那平坦光滑的伤口,在病人的赞誉中,却不忘幽上一默:当然好,你想想这伤口是谁绣的嘛!

此时的韩德民,好像不再是院长,也不是专家,却是病人最亲密的朋友。

韩德民:1951年5月出生,大连人

197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先后获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医学哲学博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

1991年——1993年北京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博士后,后任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晚期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局部过继免疫治疗、喉癌前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鼻内窥镜外科技术、鼻眼相关外科、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症的外科治疗、小儿喉乳头状咨询的CO2激光治疗、复杂气管异物取出术、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前颅底侧颅底手术、听神经痛手术等。

现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等30余项学术团体和社会职务。

荣获国家人事部及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优秀归国人员、中国优秀博士后、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奖、北京市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奖等十余项殊荣,华夏医魂十大杰出院长。

推荐访问:光荣 梦想 韩德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