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2013年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

2013年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

时间:2022-05-14 08:10:03 浏览次数:

2012年,我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缓升的浅U型走势,全年经济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展望2013年,全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仍将缓慢。国内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显效,企业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企稳缓升。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

阅读1

2012年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进入2012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减速态势逐季下滑。为遏制经济减缓的势头,2012年5月开始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金融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中小企业税费优惠等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着力点,加快启动带动力强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出台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增加低收入群众收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这些措施陆续出台并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势头,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目标,也为2013年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

1、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到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连续七个季度回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7.7%,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仅为8.9%,为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随着去年5月份以来宏观调控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从9月起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出稳中缓升的态势,工业生产速度逐月提高,预计四季度经济回升至7.8%左右,全年经济增长7.7%。与此同时,就业形势稳定,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高于前年同期水平,失业率维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

2、国内最终需求支撑作用增强。去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7%,增幅同比放缓3.8个百分点,消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量比前年同期有所提高。从分项投资看,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先降后升增长13.9%,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2.8%,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16.7%,降幅达到13.2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逐月加快,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2%,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由于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特别是农民收入连续两年高于经济增幅,粮油、纺织、通讯、建材等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3、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国际贸易份额继续提高。去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同时,企业消减库存,进口品价格下降,进口增速回落幅度更大。1-11月份,出口增长7.3%,进口增长4.1%,贸易顺差1995亿美元,增加44%。我国外贸的贸易伙伴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出口产品结构、贸易主体格局、区域外贸结构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企业竞争力和出口产品质量继续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由2011年10.5%提高到去年1-9月的11.1%。

4、企业库存大幅度下降。自从2011年四季度以来,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去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8.3%,低于当月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库存增量从年初的下降20%左右扩大到10月的下降60%左右,表明企业产成品库存压力在减少,企业消减库存的速度较快。这次企业去库存下拉经济下降约0.8个百分点。

5、总体通胀压力减小。国内经济减速过程中总供求矛盾明显缓解,部分制造业产能甚至出现严重过剩,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有所回落,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价涨幅呈现逐月回落走势。自去年8月份以来,国际玉米、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洲央行直接货币购买政策出台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国内食品、原材料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服务业产品价格也由于低端劳动者工资提高处于稳中缓升的走势,我国物价总水平呈现温和回升的势头。去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较前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坚持搞好房地产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按照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1-11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6.5%,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首先,从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的关系看,我国失业率较低,物价降至温和水平,说明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很大程度上是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资本边际收益降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已从过去平均10%左右降至目前的8%左右。其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说明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工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增长相对偏弱,总体经济在潜在水平的下沿运行。这与房地产投资减缓、企业库存周期性调整、出口下降较快等需求不足有关。第三,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去年9月份以来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的结果,企业自主投资动力相对不足。

阅读2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1、国际经济略好于上年,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不会好转。2013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美国“财政悬崖”引致的财政政策调整会使美国经济受到一定冲击。欧元区“经济增长”与“财政紧缩”的两难选择导致欧洲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日本巨额债务、增税措施和内需不足使经济难有起色。全球能源、原材料新增需求放缓,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资源出口国受到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对国际市场激烈争夺,对本国市场大力保护,贸易战和汇率战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全球充裕的流动性将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通胀风险有所抬头。

2013年全球经济有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世界经济略有改善,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5%左右,略高于2012年3.3%的水平。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好转,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降低能源成本,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增长,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优势也正带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美国经济仍会继续复苏。德国等国捍卫欧元和欧元区的立场坚决,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有利于稳定欧洲金融市场,使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冲击得到缓解,欧洲经济2013年表现可望略好于去年。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开放步伐,印度近期放开了零售、航空和广播电视等行业外资持股比例,并出售大型国有公司股份,遏制经济增速日益下滑的局面;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推进远东开发将加速“新经济”进程。

2、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突出。当前,国际经济低迷不振、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企业经营困难。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发生转折性变化,15-64岁总劳动人口在2012年达到10亿人高峰后开始稳步下降,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这虽然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消费率,但也在短期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在基准贷款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提高8个百分点。此外,土地价格上涨,环境保护支出增加,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明显上升。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并大量减少库存,企业的折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出现亏损。2012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增幅同比减缓2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0%多。

二是局部地区金融风险显现。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资金紧张,不良贷款率上升,借贷风险开始暴露。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资产的担心,加大了向企业和地方政府催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资金链压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进入还款高峰期,部分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现象。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总额超过10万亿,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62.6%,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占21.8%,这些负债中85%左右依靠土地收入支撑借贷和偿还。尽管对部分融资平台还款进行了展期,但2013年后将迎来还款高峰期,一旦土地收入下降或项目不能按期完成,部分地区会面临违约风险。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过快,缺乏有效监管,部分资产质量不高。这些风险与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相互作用,处理不好将影响经济发展,使潜在的风险变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三是稳房地产投资和稳房价面临两难选择。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重工业和家电、家居消费用品等轻工业的发展,并且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与房地产市场运行高度相关。一旦经济减速,“松绑楼市”的呼声就起。但由于前几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明显超过居民承受能力。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了抑制作用,但部分地区房价仍在上涨,2012年6月份以来的实际情况也表明,与房地产调控有关的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稍有放松,房价就会反弹。既要稳经济,又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难题。

四是制造业缺乏新增长点。前几年,我国钢铁、有色、建材、化工、汽车、造船等产业投资增加较多,形成的产能已陆续进入释放期。随着世界经济放缓和我国实施房地产调控,这些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直是压制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平板玻璃、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超过需求一半,船舶制造能力则超过了目前的全球总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加快,但总体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在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尚无法替代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个别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如风电设备、光伏一些新兴产业也有严重产能过剩问题。

阅读3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要切实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在淘汰过剩产能的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外需不足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在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和投资能力不足的同时,保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在部分企业可能破产和部分地区融资平台可能出现违约的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稳定当前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2013年的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增量调控能力和减税力度。2013年,加强“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和完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也会减少财政收入。同时,我国财政政策回旋余地较大,201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仅为1.5%左右,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债务余额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40%左右,可以把财政赤字率提高到2%左右。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20%的高位,高于1985-2012年平均值8个百分点左右,存款准备金率有较大下降空间。基准贷款利率为6%,也有下调的可能。完全有条件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改革,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2013年M2增速保持在14%较为适度,既可以保持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以“稳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可防范未来通胀风险的累积。

2、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对地方汽车消费限购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积极发展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停车场。培育和扶持有利于服务消费的建设项目。对文化娱乐、旅游设施、养老、养生健身、家政服务、电影电视、技能培训、网络信息、体育休闲等活动场所的建设经营要从信贷、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享受与工业项目同等政策支持。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抓好国家重点在建项目,确保按时竣工投产,保障重大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鼓励发展实体经济。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同时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建议在原有城市范围内继续实行限贷政策,同时公布房产税征收方案,在房价总水平上涨势头减慢的城市取消限购,放宽对改善性购房需求的限制。

3、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落实和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生产。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改造与建设等重点工程,抓好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步提高种粮直补水平和良种补贴标准,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持续增收。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力争尽早取得实效。可通过扩大和创造内需、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来消化、转移、整合一部分产能,对于落后产能,则需要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环境技术标准下决心予以淘汰。强化创新驱动,启动“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加快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编制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支持政策,健全行业标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5、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6、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守住底线就是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突出重点就是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完善制度就是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引导舆论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7、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体制保障。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落实现有的改革措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争取2015年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进入能源、铁路、金融等领域;对石油、煤炭等产品实行资源税从价计征。二是加快推出有利于结构调整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改革,尽快推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加快煤电、成品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价格改革。三是加快研究进一步全面改革方案,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阅读4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按照2013年的政策基调,结合经济运行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2013年我国经济稳中缓升,谨慎乐观,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通货膨胀处于温和水平,失业率基本稳定。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稳中趋缓。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占投资的25%左右;二是既具有投资功能也具有消费功能的房地产投资,约占投资的20%左右;三是企业主导的工业投资,占投资的35%左右;其余为农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平均需要两年多时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势头会持续到2014年。2011年5月份实施房地产限购和限贷政策以来,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呈现大幅回落态势,土地购置面积也在下降,预示房地产投资不会大增。近几个月房地产价格和销售量有所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有所增加,房地产投资不会大减,预计房地产投资总体上比较稳定。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2013年继续有效,42个部门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玻璃门和弹簧门”,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部分企业为节能减排和降低劳动力成本,会继续更新设备和用机器替代劳动力,一些企业也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能,但制造业产能过剩和企业利润减少,会消弱企业的投资能力,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工业投资会稳中趋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服务业投资会加快。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左右。

2、企业去库存阶段即将结束。随着企业大幅降价消减库存,企业逐渐消化了高价购进的原材料,加上近期国际石油、铁矿石、农产品等价格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开始稳定,企业去库存的速度减慢。从消减库存的时间看,从2011年年末起,企业去库存已经进行了近1年,从历史经验看,企业去库存一般持续10个月左右,到去年末,企业去库存将基本结束。随着企业消减库存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增速将有所稳定。我们计算了过去30年来,我国历次库存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企业去库存时期每年下拉经济减慢0.8个百分点;企业增加库存时期每年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3、消费增长相对稳定。在经济增长下行的过程中,消费对于经济起了稳定的作用,这符合消费经济理论的解释。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高收入阶层对低收入阶层的示范性更强,家庭消费决策往往参考其他同等收入家庭或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因此,消费即受本期收入的影响,也受到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当经济形势变化和收入变动时,家庭往往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的基本稳定。消费毕竟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消费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近两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为扩大消费奠定坚实的收入基础。网络消费、社区商业发展方便了居民消费。消费金融发展拓宽了消费市场空间,信用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占比上升到30%-40%,基本覆盖汽车、安居、车险、旅游、培训、留学、百货等民生领域。预计2013年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上年基本持平。

4、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没有太大影响,出口和上年持平,进口增速略高于上年,全年外贸顺差2000亿美元左右。世界经济略有起色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和我国对外投资。但由于各国激烈争夺有限的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这又会限制我国的出口。国内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以及领土争端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对加工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全球长期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将导致资源价格走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由于库存调整基本结束,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我国进口会有所增加。

5、物价稳中有升,处于温和水平。欧美国家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出现震荡上行趋势,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显现,带动部分上游工业品价格上升。但我国工业行业产能较大,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会基本稳定。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由于大豆与食用油息息相关,玉米是主要的饲料用粮,考虑到猪肉价格从2013年年中起,可能进入上升周期,今年我国食品和猪肉价格上涨的趋势较为明显。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成为必然趋势,会推动部分劳动密集的服务业价格上升。考虑到价格翘尾因素影响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0.6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约0.8个百分点,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1%左右。从房地产价格看,在连续两年购房需求下降后,今年房地产刚性需求会不断释放,推动房价温和上升。但以限购和限贷为主的房地产政策仍会对新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形成抑制,部分城市存量房较大,房价大涨的概率不大。除个别城市外,现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未涉及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对调控前持有多套住房的房地产所有者来说,持有住房的成本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房价的合理回归变得更加漫长。

6、新增就业继续增加,失业率基本稳定。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会发生转折性变化,新增劳动人口(平均初次工作年龄为20岁)在2010年达到2800万人的峰值后开始下降,预计2013年新增劳动人口为2080万人。从就业需求看,由于服务业比重提高,我国就业的需求弹性有所提高,由过去30多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100万人就业提高到目前的130万人左右,预计2013年我国新增就业可达1000万人左右。从就业结构看,我国加快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矛盾,制造业就业岗位将有所减少,而信息服务业、家政服务、住宿餐饮业等岗位将继续增加,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在4%左右。

推荐访问:经济形势 建议 和政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