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艺术品投资的入门要领(二)

艺术品投资的入门要领(二)

时间:2022-04-11 09:48:51 浏览次数:

本刊2007年第4期刊登《艺术品投资的入门要领(一)》一文,就艺术品的品质、品相、价格波动和妥善保管等四方面阐述了作为高门槛的收藏投资艺术所要了解和掌握的四大入门要领,在今次刊登的文章中,我们将就其余的入门要领做进一步的分析。

五、警惕艺术品特有的交割风险

交割能力风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艺术品能否顺利交割;第二,艺术品能否以预期的价格交割。在艺术品市场上,艺术品的价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被形容为“ 日三价”。2004年,在浙江皓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 场拍卖会上,卢坤峰的 件工笔花鸟画《鹰击长空》成为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件拍品的委托人是一位姓董的个体老板。拍卖公司为这件拍品定了28万元的起拍价,而委托人则希望能以100万元的价格转让。据了解,这幅《鹰击长空》是委托人经朋友介绍,慕名前往卢坤峰家中,以100万元现金购得的。最近,由于连续几个投资项目都不尽如人意,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委托人不得已才决定忍痛割爱的。可是,当他接触了杭州的多家画廊之后,才发现根本无人愿意接盘。最后,他只好找到了浙江皓翰国际拍卖公司,打算通过拍卖的方式为这幅画寻找买家。在拍卖会上,这件拍品以28万元的底价起拍,到了30万元的价位以后,就再也无人响应了。最后,因为没有到达拍品的保留价而流标。据委托人介绍,在浙江的众多画家中,他最欣赏卢坤峰的画。当初去买画的时候比较盲目,并没有事先了解艺术品市场行情。事实上,近年来卢坤峰的绘画作品的市场价格约在每平方尺1-2万元之间。以100万元的价格购入此画,显然难以有效保值。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例子,从古到今都不鲜见。民国时期的溥儒曾收藏有一件现存最早的中国书法作品一一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平复帖》的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因为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所以取名为《平复帖》。该帖共84字,字体是汉隶转为草书的“初草”,使用麻纸书写,纸质粗糙,笔法古拙,极少顿挫。张伯驹最早是在湖北的 次赈灾书画会上见到《平复帖》的,当时归溥儒所有。张伯驹委托硫璃场一家古玩店的老板作为中间人向溥儒求购。然而,溥儒的索价高达20万大洋。中间人表示,如果降到10万大洋,愿意促成这笔交易。不过,溥儒坚持认为:“少 分钱不卖”。第二年,张伯驹再次请张大干向溥儒求购,同样在2 0万大洋的要价前止步。因为当时的20万大洋,足以买到北京城的10座豪宅。后来,一直对此念念不忘的张伯驹偶然得知溥儒丧母,急需钱财为母发丧,经人斡旋,终于以4万大洋购得。

由此可见,艺术品的变现,并不像其他那些可以进行标准化交易的投资品种那么容易。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将艺术品出手,更是困难重重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品投资的交割能力风险与羊群效应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其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信息真实性的行为。在艺术品市场上,一些艺术品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市场火暴的时候,即使是三五十万元都有人抢;而当市场萧条的时候,却是三五万元也没人接。

六、切勿以感性冲动取代理性分析

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最怕买到赝品。对于有经验的收藏者而言,如果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反复观察、揣摩和比较,大多数赝品实际上都是有不少破绽的。但是,如果遇上_‘埋地雷”、“编故事”,让收藏者必须当机立断作出购买与否的决定,或者让收藏者感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紧迫,那么,理性的分析很可能就会被感性的冲动所取代。

在福建泉州后城的旅游文化条街上,一位操外地口音的中年人拿起个品相颇佳,底部打着“江西瓷业公司”的红色底款粉彩笔筒,爱不释手,他司道:“老板,这个粉彩笔筒什么价?”摊主则假装卖关子,并不回答,而是朝对面地摊旁边的一个戴眼镜的老人招了招手说:“这位先生是瓷器行家,这里的人都认识他,要不你先请他过过眼。”“行家”拿起那个粉彩笔筒,眯起一只眼睛,用放大镜看了又看,然后很有把握地断定,笔筒是清代道光年间的正宗货。由于那位中年人是刚入行的新手,对那个“行家”的话信以为真,便开始向摊主问价。摊主至少要1600元。正当他们讨价还价的时候,旁边突然闪出一个人来,也说看中了这只笔筒,并装出要抢着买那个笔筒的样子。中年人怕煮熟到嘴边的鸭子飞了,便恳请“行家”做“中间人”帮他砍砍价。“行家”佯作为难地说:“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我怎么好开口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确实是件好东西,平时比较难遇见,老板你就给他腾出一点空间吧,我出个公道价1300块钱!”摊主也故作难以割舍的样子,最后咬咬牙还是点头成交了。他说:“第一次就当交个朋友,真的没有挣你的钱。希望你以后常来光顾。”说完后立即用报纸为他打包好。事实上,江西瓷业公司成立于光绪28年(1902年),光绪34年(1908年)才开工生产。根据笔筒上的阴历年号“乙卯”推算,应该是1915年。换句话说,这个笔筒是地道的民国初年的产品,并不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老货。最多值300元到400元。等到买主走,摊主立即给那位“行家”递去200元,给那个说要买笔筒的人递去100元。显而易见,这两个人都是摊主的“托儿”。

七、“文物”定义各有不同遵循与熟悉相关法律政策

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珍贵的文物。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际上并没有对文物的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而是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了文物的范围:“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从法律对文物的定性来看,法律明确保护的“又物”,必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不是以其存在时间长短为标准。一件年代久远的日物,如果不具备“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不是文物。

但是,在国家文物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和海关总署四个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文物市场管理的通知》(1992)中,却将文物界定为:(一)1 911年以前中国和外国制作、生产、出版的陶瓷器、金银器、铜器和其它金属器、玉石器、漆器、玻璃器皿、各种质料的雕刻品以及雕塑品、家具、书画、碑帖、拓片、图书、文献资料、织绣、文化用品、邮票、货币、器具、工艺

美术品等; (二)1911年至1949年间中国和外国制作、生产、出版的上款所列物品中具有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者。具体品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报国家文物局备案;(三)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名单由国家文物局确定。该《通知》还规定,1911年至1949年间的上述物品经批准后,可以在日货市场销售,但必须实行文物监管,即所谓“文物监管品”。但是,在这一时期的物品中,“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者”仍然属于文物。上海市《文物市场管理办法》、广东省《关于对旧货市场文物监管物品实行管理的通告》中的相关条款,对文物的界定与该《通知》的内容也是一致的。而且,许多类似的地方性法规,至今尚未修改。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这些地方性法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对文物概念的界定是大不相同的:在国家法律中,对文物的界定是以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衡量标准,而《通知》则不论价值高低,几乎完全以时间划定文物。在国家法律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文物概念的歧义所带来的执法窘境依然没有得以完全解决。据周坚等人的调查,由于国家立法部门没有明确废除《通知》的法律效力,上述《通知》至今仍然有效,依旧是艺术品市场管理者的主要执法依据,执法人员依然在依照这些《通知》,屡屡违反国家文物法保护公民合法流通文物的规定,检查和处罚一些民间文物经营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品投资的法律政策风险,显然不容忽视。

八、留心收藏种类的偏好转移

所谓偏好,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喜爱或厌恶,以及喜爱或厌恶的程度。换句话说,偏好就是HYDFRLINK消费者”人们的购买欲望,偏好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愿望。经济学家们通常认为,偏好不会随着个人支付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偏好并非总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艺术品投资而言,偏好是决定收藏者选择什么种类艺术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管偏好的转变并不频繁,然而,偏好的转变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在不同种类的艺术品,或者同一种类艺术品的不同类型身上。

以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上的偏好转移为例,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人们偏爱深红色。因此,红色碧玺和红色珊瑚的价格极为昂贵。而到了同治和光绪年间,官员们所佩的碧玺尚浅红色,于是,人们争相购买“双桃红”、“胭脂水”等名目的碧玺。当时,一块“双桃红”就值白银千两。可是,到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之时,由于接连举行“国丧”,朝廷禁用红色,“双桃红”、“胭脂水”等碧玺的价格一落千丈。又如,清代的中央政府对不同爵位和品级所用的朝珠、顶珠、翎管和带钩的质料、颜色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那个时侯,一些质料名贵、颜色不凡的朝珠、顶珠和翎管的价格很高。一个带钩就值白银千两。不过,到了宣统年间,原来值几千两银子的带钩,只值几十块钱了。民国以后,更是无人问津了。清朝四品官的顶子规定用青金石。青金石有深蓝、紫蓝、淡绿之分,颜色美观,朝廷用青金石作为四品官的顶子,它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个顶子就值几百两白银。然而,清王朝一覆灭,青金石就变得几乎钱不值,只能作为制作蓝色颜料的原料了。

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在面对艺术品投资的诸多风险时,收藏者必须全面兼顾,小心防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品质是艺术品投资的最大风险。在收藏界流传着一句话:“不怕买贵,就怕不对。”更准确地说,品质风险实际上就是以真品的价格,购买到赝品时所引发的风险。规避品质风险的一般原则是:对于收藏者自己熟悉的,把握大的收藏品,应该冷静分析、明察秋毫;对于收藏者自己拿不准,把握小的收藏品,应该尽量请教信得过的鉴定专家。如果需要当机立断作出购买决策,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那么,收藏者应该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真伪尚不明朗的收藏品。

此外,出于规避品质风险的考虑,收藏者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倒不如“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因为收藏者的精力和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同时收藏多种收藏品,显然绝非良策。对于收藏者而言,如果能够选择一两种收藏品作为自己的主要投资对象,以归核化投资代替多元化投资,不失为一种分散投资风险的良策。例如,如果哪位收藏者对青花瓷器感兴趣,那么,专门化地收藏青花瓷器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策略:从永乐青花瓷到宣德青花瓷,从康熙青花瓷到乾隆青花瓷。总而言之,“做熟不做生,只做青花瓷。”(完)

推荐访问:要领 艺术品 入门 投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