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冒险、冲撞、相识:美中关系史第一个一百年的故事

冒险、冲撞、相识:美中关系史第一个一百年的故事

时间:2022-03-23 11:34:39 浏览次数:

一年来,我为花城出版社翻译了两本中美文化交流史的书《中国传奇: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和《初闯中国:美国人对华贸易、条约、鸦片和救赎的故事》,作者约翰·海达德(JohnHaddad)专攻“美国研究”。这个两部曲总体上研究中美关系史,涉及美国人的在华外交、商务、宗教活动,以及美国国内涉及中国的重要政治、商务、文化活动,侧重文化史;历史叙事以时间顺序展开,却以纪传体为核心,讲述若干重要人物的故事,借以反映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

两本书的时间跨度是美国建国后第一个一百年,主题相同,视角略异,是为双璧。

《初闯中国》(犃犿犲狉犻犮犪’狊犉犻狉狊狋犃犱狏犲狀狋狌狉犲犻狀犆犺犻狀犪)的“闯”字含两层意思,既保留adventure“冒险”的一面,又突出美国人强劲个人主义的“闯荡”精神。

副标题“美国人对华贸易、条约、鸦片和救赎的故事”点明了美国对华贸易、外交和传教的活动。

一、一老一小,初步相识

《初闯中国》的起讫点是1784年和1867年。

1784年,美国的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驶往未知的中国,船长约翰·格林(JohnGreen)携带盖有国会印鉴的公函,并将其呈交给广州地方当局。

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和最古老的国家在广州相遇了,却互不相识。

彼时的美国地域不大、国力不强、外交笨拙,国会的公函将其小国地位暴露无遗,全文照录:

最最宁静、最最强大、高贵、杰出、高尚、令人尊敬、令人敬仰、贤明而审慎的皇帝、国王、共和国、公爵、伯爵、男爵、领主、市长、议员,以及基督教国家或世俗国家的各城、各地的法官、行政官、司法官和摄政官:阁下读到或听到公函上授权的内容时,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国会知会阁下,“中国皇后号”的船长约翰·格林乃我国公民,他驾驶的船乃我国公民的财产,我们希望看到,约翰·格林从事合法的商务活动时,我们祈愿,他及其货船货物平安抵达,阁下予以垂顾,以合乎贵国礼仪的方式接待,允许他以通常的缴费通关、航行和造访港口、关口和领地,以便完成交易,允许他以恰当的方式通商。我们为此而深表谢忱。(11页)

到1843年,泰勒总统对中国也不甚了了。他派特使顾盛(CalebCushing)出使中国,意在分享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抢夺到的特权。为拉近与中国的距离,泰勒总统致信中国皇帝,但庄重的公函反映了美国人仰视中国的谦卑姿态:

我希望皇帝强健。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你有千百万臣民。美国的26个州和贵国一样大,但我们的人口较少。旭日东升时,照耀中国的山山水水;夕阳下沉时,照耀着同样大小的美国的山山水水。(214页)

1861年,林肯总统任命蒲安臣(AnsonBurlingame)为美国第13任驻华公使时,他对中国仍然不甚了解。

所幸的是,蒲安臣是善良正直的外交官,深受清政府信赖。1867年,清政府破例任命他为特命全权大使,代表中国出使西方列强,为中国争取权益。1868年,他还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使两国互为最惠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等条约。

不幸的是,美国国会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使《蒲安臣条约》沦为一纸空文。

二、美国商人,有善有恶

《初闯中国》介绍的美国冒险人物数以十计,许多人罕有耳闻,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波士顿豪门托马斯·珀金斯靠海地奴隶贸易、美洲西北部海岸的皮货贸易和对华贸易这个三角体制发迹,后来又倚重广州一地的鸦片贸易大发横财。

其大家族的晚辈约翰·珀金斯·库欣、罗伯特·本尼特·福布斯、约翰·默里·福布斯、保罗·福布斯和托马斯·福布斯均涉足对华贸易,合法非法的贸易双管齐下,善恶集于一身。

另一个最成功的商人是内森·邓恩。他谴责鸦片走私,热爱中国,尊重中国的贸易体制,深受皇帝和官员喜爱和信赖。由于广结善缘,他突破了清政府广州“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体制。20余年(1818—1832)间,虽然囿于广州,他却能靠巨额财富和广博人脉收集海量的中国文物和实物。他的巨额财富依靠的是他独树一帜的伦敦—广州—费城的三角贸易体制。

1832年,邓恩回到费城创办中国博物馆。其展览是“迷你中国”、百科全书。有史家称,他的馆藏之丰富令人咋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中国藏品只及他收藏的1/10,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中国收藏也难望其项背,成了小巫。1838年至1846年,他的“万唐文物”(Ten ThousandChineseThings)展在费城和伦敦公开展出,长期轰动。

一个商人,何以能创建举世无双的“中国博物馆”?

原因在于:(1)他不见利忘义,与中国官方和民间关系良好;(2)他痛恨鸦片、拒售鸦片、谴责鸦片贸易,深得中国官员信赖、皇帝垂青;(3)他学会了尊重中国人的“才干”和“才智”,对三教九流的人全都善待;(4)因此,官员和富商都愿意冒险犯禁,尽力帮助他收藏文物,包括收购和馈赠。

三、外交奇人顾盛和蒲安臣

顾盛本人是职业政客,父亲约翰·N.库欣是对华贸易名商。以这样的背景,他当然要争取美国的外交利益和商业利益。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美国人急了,不但想分一杯羹,而且想得寸进尺。顾盛奉命率团访问中国,目的是:会晤中国官员、北上觐见皇帝,签订一个类似英国通过战争达成的《南京条约》。

清廷派恭亲王南下澳门与顾盛谈判,经过几轮激烈的讨价还价,中美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这个条约使美国商人欢天喜地,使传教士大喜过望,也超过了总统、国务院和国会的预期。美国人最大的惊喜是,他们居然获得了治外法权,其他列强自然也随之获利。这是中国丧权辱国的又一严重标志。

蒲安臣是奇人中的奇人。由于正直的人品、迷人的魅力、正义的主张、合作的政策,他不仅成为驻北京外国使节里的明星,而且获得清政府超常的礼遇和信赖。中国政府做出史无前例的决策,任命他为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出使西方列强,为中国争取权益。他不辱使命,死在出使俄国任上。

四、传教模式,三种有别

美国早期来华的著名传教士有十来个人,我们择要介绍5个人:卫三畏、裨治文、雅裨理、伯驾和罗孝全。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有三种模式:文化研究模式、医疗宣教模式和硬闯恫吓模式。文化研究模式的代表有马礼逊(RobertMorrison)、卫三畏、裨治文和雅裨理,医疗宣教模式的代表是伯驾,硬闯恫吓模式的代表有郭施拉和罗孝全。

最精彩的是传奇式的卫三畏。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12—1884)是美国传教士、汉学家、语言学家、外交家、美国汉学之父、美中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传教凡43年;从名字“卫三畏”足见其对孔子和儒学的尊重。他编辑《中国丛报》《英华分韵撮要》《汉英拼音字典》等,著有《中国总论》《中国历史》《中国地志》《我们同中华帝国的关系》等。《中国总论》是美国汉学的奠基作,该书与《汉英拼音字典》曾经是外国人研究中国的必备书。

他主动承担起一个责任:向美国人“传教”,介绍中国之富饶、复杂、瑕疵———最重要的是中华文明总体的价值。他要向美国人解释中国人的行事之道。他曾经认为,中国人封闭的思想是阻碍上帝意志前进的最大障碍;到了19世纪40年代,他却觉得,美国人封闭的心灵是最大的障碍。他要用上帝的权威来轰击美国人无知的城墙。他意识到,他必须向美国人传授有关中国的真相。

他积40余年的精力,撰写了1600余万字的《中国总论》(犜犺犲犕犻犱犱犾犲犓犻狀犵犱狅犿)。临终前两年,终于完成了第二版。这是他的“上帝的攻城棰”。他说:“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能诚恳地说,我尽力了,那是为了中国的福利,为了推进她振兴的伟大事业。”

《中国总论》是世界顶尖的汉学著作,使美国的汉学后来居上,又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全书分26章,涵盖自然和人文各个方面,细说地理、人口、法律、教育、科举、文字、文学、工艺、科学、建筑、服装、历史、宗教、商务、外交……写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分析了中国的政治局势。

卫三畏宣传中国、教育美国人民,除了卷帙浩繁的《中国总论》外,他还在东部几个州巡回讲演,客观介绍中国,破除美国人的偏见。

为了拯救“耆英号”帆船上受迫害的中国船员,挺身而出,为他们打官司,及时把他们送回中国。

为了挽救容闳争取、组织并成功实施的“中国学童留美教育计划”,他联名美国各界著名人士(如格兰特总统、马克·吐温)向李鸿章和曾国藩写请愿信。

一百多年后,中国人还珍惜他的《中国总论》,出版了全译本(上海古籍,2014)。

裨治文(ElijahColemanBridgman)遵循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开创的文化研究模式,勤于研究和著述,编有《东西方考察与月报》《中国丛报》,著有《中国读本》《广州介绍》《儿童圣经读本》《致儿童书》《美国志略》等。

雅裨理(DavidAbeel)与裨治文一道来华,著有《1830—1833年居留中国和邻近国家日记》。1842年,他北上厦门鼓浪屿传教,发展的教徒不多,对自强运动的影响却不算小。他结识闽浙总督徐继,互相影响。

医疗宣教的模式以伯驾(PeterParker)为代表。他是首位来华的医疗宣教士,1835年在广州创办博济医院,20年间治疗5万余人,包括林则徐;1838年在广州成立中国博济医局。和卫三畏一样,他也曾转任美国驻华公使。

硬闯恫吓传教模式的代表有郭施拉和罗孝全。郭施拉(KarlGützlaff)是普鲁士传教士,略去不讲。罗孝全(IssacharRoberts)则要多写几句。他在广州主持礼拜堂,有幸与后来的天王洪秀全有三个月的师生情谊。他长期在广州、香港、上海、天京等地传教,与洪秀全爱恨交织。太平天国末期,奉诏进天京,生活一年有余,但和洪秀全不睦。洪秀全试图让他就范,要他宣传拜上帝教,罗孝全则力图矫正洪秀全,宣传正宗的基督教。

五、中方人物,各自风流

《初闯中国》有许多中方人物登场,要者有:自强运动领袖和外交官恭亲王和文祥、钦差大臣林则徐、闽浙总督徐继、天王洪秀全、世界首富伍秉鉴。

恭亲王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洋务运动领袖,国人了解,不赘。

文祥为洋务派领袖之一,1861年任总理衙门大臣,1867年与恭亲王共同策划对美国人蒲安臣委以重任,让其全权代表中国与西方列强谈判签约。

林则徐的禁烟壮举妇孺皆知,但支持他禁烟的美国人却鲜为人知,需要介绍。传教士伯驾为他治疗疝气,裨治文为他翻译致英王的信函,查尔斯·金向他进言献策。

徐继为中国首批放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其《瀛寰志略》与魏源的《海国图志》齐名。《瀛寰志略》是在传教士雅裨理的启发下成书的。徐继敬佩美国总统华盛顿,颂扬其丰功伟绩,这篇颂词镌刻在华府华盛顿广场的华盛顿纪念碑上,抄录如次:

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238—239页)

《初闯中国》披露了几个传教士对洪秀全的影响。洪秀全在广州贡院门口应考时,接过美国人史第文散发的宣教册《劝世良言》,该书作者是中国第一个基督徒梁阿发。稍后,第四次科考不中的洪秀全浏览《劝世良言》,萌生创教冲动。他卧病在床,突发异梦:见异象,拜上帝,生异动,奉上帝之命除妖孽、鞭孔子。

于是,洪秀全就从花都乡下进广州城,到罗孝全的礼拜堂受训三个月,拜师学艺,欲求受洗当牧师,未果,悻悻离去。那是在1847年。

5年后,罗孝全获悉,昔日的学生洪秀全成了太平天国的天王。天王亦获悉其下落,召唤其进京,以共襄盛举。罗孝全欣欣然前往辅佐。本书只摘录了天王的召唤信(297页),为求保真,现将全文抄录如次:

分别许久,时切忆念。际此春风和煦,远人益深怀想。尊兄远涉万里重洋,敷扬救主真道,全心事主,竭胜钦佩。敬启者,弟虽愚劣,但承天父不弃,天恩浩荡,今已奄有两湖及江南广袤之地。前曾数次奉函,迄未获复。弟虽诸多公务缠身,未暇日夕宣教,但已将十诫布之于军民人等,教其朝夕诵祷,惟领悟福音者为数尚未甚多。现特派人前来问安,请尊兄不弃,多带兄弟前来,传布福音,施行洗礼,使获真道。嗣后弟之事业成功之时,当使真道布于全国,使人人归于上主,敬拜独一真神,次乃弟真心祷望者。余不尽言,即颂大安。愚弟洪秀全拜上。

六、“中国世纪”与世界大同

海达德认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他又断言,21世纪将被称为“中国的世纪”(3页)。他的前一个判断是事实,全对。第二个判断不全对。

19世纪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横行无忌,那个世纪的确是“英国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冷战结束后,它一超独霸,指哪打哪,可以说20世纪是“美国世纪”。

至于“中国世纪”,却要仔细辨析。季羡林先生云“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坚信中国的崛起。而且中国的崛起即将成为事实,但中国文化没有称霸的基因,只有和谐的追求。

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国人天下大同的宣言。

中国没有基督教文化那样的扩张性,没有卫三畏甘当上帝“攻城棰”的激情,没有罗孝全“调教”洪秀全的冲动。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是基督教的变种,继承了基督教的扩张性,这难道不是他天王梦碎的原因之一吗?

中美关系走过了磕磕碰碰的二百余年,总体向好,21世纪将更为紧密。为了两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从相知走向相爱。我们要共同努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鄙视一超独霸,憧憬太和之境,主张天下大同。

推荐访问:第一个 冲撞 一百年 美中 相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