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6篇)

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6篇)

时间:2023-05-02 11:20:05 浏览次数:

篇一: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

  

  中国古代的田径项目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的田径项目有哪些呢?是否清楚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跑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由于军事作战中的车战改成兵团作战,因此训练士兵的走和跑成为重中之重。具有长跑能力的人,就成为当时军队的重要人才。在汉代画作《车马出行图》中,有两个被称为“伍伯”的武士,就是当时的长跑健将。他们在飞驰的马儿前边奔跑,拥有出众的长途奔袭能力,这也使得他们在传递信息或者重大的战役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汉代开始,长跑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专业的比赛。元代曾出现一种“贵由赤”的长跑比赛,“贵由赤”是蒙古语,就是快行者的意思。当时“贵由赤”比赛全程距离约90公里,大家知道,现代马拉松比赛全程为42.195公里。而元代的“贵由赤”比马拉松的距离长得多,时间上还要早六百多年。由此可见中国古人长跑运动的强度和历史。

  跳

  跳也是中国古代田径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六韬》、《吴子》等战国兵书中,都记载到将领会选择善投掷、善跳跃的士卒组成特殊兵种进行训练的史实。秦汉以后,跳跃活动不仅作为军事训练中的重要项目,在民间也很流行。南北朝时期,民间曾经流行着一种跳跃运动——“赌跳”。赌跳以跳高为胜,就连当时的刘宋皇帝也鼓励大臣、军队进行跳高比赛。此举也对整个军队、民间跳跃比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辽金元时期,跳跃活动仍然流行。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中流行着一种跳骆驼的跳高活动。据《辽史》、《金史》记载,辽国的青年将领萧忽古、金国的萧仲恭都可以身着重甲纵身一跃,跳上高大的骆驼。而如此优秀的弹跳力,如没有平时的"艰苦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到了清代,跳骆驼这一项目仍继续盛行,并成为一项例定的竞技项目。

  投

  现代田径比赛中的投掷项目,在中国古代也很受重视。战国时期,秦军为了统一全国,曾经在部队中提倡一种“投石超距”的训练方式,让士兵们通过投石从而练习臂力,极大地增强了军队以及士兵的素质,提高了战斗的能力。到了唐代,唐高宗还曾下令征召“投石、超距,勇冠三军”者,“具录封进”,也就是说军队对于有投掷技能者会进行嘉奖。投掷的发展,对现代体育中的铁饼、标枪、铅球等项目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历史孕育了许多充满生命力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尽管岁月给它刻上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但它仍然像深深扎根在大地上的古树,历尽沧桑而不衰,至今郁郁葱葱。可以说,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既是中华各民族体育文化汇集、融合的结晶,又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田径项目】

篇二: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

  

  第37卷 2012年第2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VoI.38 No.2.2012 我国古代投壶运动考 秦海生 (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安阳45500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考古法对我国古代投壶运动的起源及发展进行探讨,认为投壶运动是一项集观赏、娱乐、健身、竞技为 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关键词:体育文化;古代;投壶运动;渊源;传承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2)02—0053—06 Research on Tau Hu—an Ancient Chinese Sport Qm Hai——sheng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Henan China 455002)

  Abstract:By using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ical method,the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AU Hu,a sport in ancient China,believing that

  Tan Hu is a traditional sport that integrates speetation,entertainment,fit—

  ness and competition.It has a long history wih itts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inherimnce signiifcance.

  Key words:sports culture,ancient,Tau Hu,origin,inheritance CLC number:G812.9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2)02-0053一O6 我国古代投壶运动就是把规定数目的箭或筹等杆 状物,在规定的距离之外,用各种方法将其投入壶内,以投人的多少决定胜负。投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如图3所示)。该投壶圆颈折腹,通高36.0cm,颈高 14.0cm,口沿直径5.2cm,壁厚0.5cm,底部无款,直径 11.0cm,陶质呈酱色,从口沿至腹部共有水波纹2条,弦纹6条,青釉剥落,使用痕迹明显,颈腹处断裂。

  是不可取代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研究我国古代投壶 运动不仅有其文化层面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现代投壶 运动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72年礼泉县唐越王李贞墓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瓷 投壶(如图4所示),现藏昭陵博物馆,投壶喇叭形口,直颈,圆腹如胆状,高35.0cm。颈部和腹部饰有弦纹,1 古代投壶运动的实物器具考证 1.1 投壶 颈部左右两侧各有一贯耳。整器造型淳朴,釉色整体 为赭黄色,晶莹润泽,局部釉色发褐,截釉处有明显的 蜡泪痕,底部及圈足露胎。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南 宋时期龙泉窑都烧制过的青釉瓷投壶(如图5所示),另外巴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清代的清代 从考古发现和流传至今的投壶实物来看我国古代 投壶的制作主要分为两大类:陶瓷类与金属类,陶瓷类 投壶包括陶制和瓷制,金属类投壶主要以铜、铁、金为 主。陶瓷类投壶由于易损坏,现保存下来的较少,目前 我国现存的最早古代投壶实物为春秋时期的陶投壶 (如图1所示),其出土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春秋莒国 墓,瓶为长颈、鼓腹、平底,颈肩部有四道凸弦纹,腹部 朱绘三角雷纹,虽然残损较为严重,但仍然可窥视其全 貌。河北易县北董村战国时期燕国都城燕下都遗址的 珐琅彩瓷投壶(如图6所示),明清时期投壶运动所用 之壶多为金属制品,陶瓷类的壶多为艺术品了。

  硬陶壶也是我国早期的投壶实物之一,仿青铜器式样,足部有一约2.0cm高的足圈,总高31.0cm(如图2所 示)。在安徽省怀远县博物馆文物中有一件汉代投壶 图1春秋时期的陶投壶 图2战国硬陶壶 作者简介:秦海生(1977一),男,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2—01—1O ?53?

  第2期 秦海生:我国古代投壶运动考 2012血 型:A型2件,平头圆柱形,圆棍形铤,矢身长7.2cm、铤长12.0cm(如图15 A型投矢所示)。B型8件,平 头稍显圆锥状,圆棍形铤,矢身长5.0cm、铤长7.6cm (如图l5 B型投矢所示)。投矢帽4件,与矢同时出 土,杆已朽成灰,杆帽为长筒形,中空,平底。其中二件 2古代投壶运动的玩法演进 2.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投壶只是用它代替射礼,到战国时期 才正式成为士大夫的一种宴会娱乐活动,并形成了一 在一端侧面有长形小钉孔,长4.4cm、径0.8cm(如图 15 A型投矢帽所示)。另二件则无钉孑L,长4.4cm、径 0.8cm(如图15 B型投矢帽所示)。这是我国现存最 套投壶规则,其玩法较为简单,具体细则如下:①被投 的壶用席间的酒器,为了不使投的箭跃出,壶中盛有小 豆,壶由司射放在宾主前,室内距离坐位五尺,堂上距 早的投壶实物中的投矢和投壶帽。1984年,零陵地区 的文物工作队在湖南永州市摇鹞子山基建工程中发现 的古墓葬为西汉时期的刘疆墓,墓主生前富有,死后陪 葬品繁多,为零陵地区的贵族之一,陪葬品中有一长颈 铜投壶,长颈,扁圆腹下垂,圈足,肩部一周微凸带饰,内口径4.0cm,腹径19.2cm,通高29.8cm,壶内装有5

  根竹签,为投壶用的投矢(出土时的示意图如图16所 示),最长者为25.8cm,最短18.0cm,出土时较完整,仅细端纤维稍有松散,大端朝上,刀削痕迹清楚,为不 规则四方形截面,向下6.0cm左右,杆茎成细圆,直径 约1.5—2.0mm。大端近似竹质本色,下部圆杆呈棕 褐色,疑是壶内液体浸泡的缘故。在日本正仓院收藏 了我国唐代投壶用的矢共有23根(如图l7所示),分 为木质和竹制两种,木矢颜色较深,矢尾绘金银泥画,矢镞为木制。故宫博物馆有两种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 投矢,一为彩漆竹矢,另一为木矢,两种矢有一个共同 点,即手握的矢柄均被削成鸭嘴型,占全矢长度约五分 之一。彩漆竹矢做工精细,式样考究,柄上饰描金漆海 棠花纹,矢头呈圆状,头上缠麻丝约1.0cm高,防止矢 头破裂,木质矢较粗大,手柄处做成锯齿形,矢头缠蓝 布约5.0em高。两种矢的长短亦不同,彩漆矢长 66.5cm,木矢长74.2cm和80.8cm两种。每副矢十二 支,这是我国关于矢的珍贵实物资料。

  A型授矢 B垂投矢 A型投矢帽 B型投托帽 图 15战国时期的投矢与投矢帽 图l6■I 西汉时期的投壶与矢 图17唐代投矢 离七尺、庭中距离九尺,用投的箭测定。②投壶的场所 在室内、堂上或庭中,依时间的早晚和有无风尘而定。

  据注疏:“日中于室,日晚于堂,大晚与庭,在室以避风 尘,于庭以就明显。”③投中时用“算”和“马”计算,算 是投壶时计数的器具(如图18所示),箭杆状,长为周 尺一尺二寸,插于盛器中。④盛算器名为“中”,形似 伏兽。“兕中”用木材刻成伏着的野牛,是大夫投壶用 的,“鹿中”用木材刻成伏着的鹿,是士投壶用的(如图 l9所示)。西汉戴德、戴圣《礼记》曾对战国时期投壶 玩法有详细的记载:“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 扶。”“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VI径二寸半,容斗五 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华。

  矢:以拓若棘,毋去其皮。”“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 庆多焉。”“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人者,则司射坐而释 一算焉,宾党于右,主党于左。” 图18投壶中的“算” 图19投壶中的“中”

  2.2两汉三国时期 两汉三国时期的投壶无论是在器具上还是玩法上 都有所创新,汉代投壶所用矢改木为竹,使之有弹性,汉以前,投壶主要求中,为了使矢不弹出,就在壶中装 些小豆。汉代投壶不仅不在壶中装小豆,而且故意使 竹矢入壶再反弹出来,然后接之又投,称为“骁”。东 晋葛洪《西京杂记》对汉代“骁”的投法曾记载:“武帝 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 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 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语之为骁,言如博之坚,于辈中为 骁杰。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三国时期“骁”的 投法更为突出,魏邯郸淳《投壶赋》曾有记载:“既入跃 出,荏苒偃仰。俯仰趋下,余势振掉,又足乐也。若乃 撮矢作骁,累掇联取,一往纳二,巧无与偶,斯乃绝伦之 才,尤异之手也。” 汉代投壶输赢计分方法与战国时 ?55?

  第37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血 图26投壶之礼示意图 3.2投壶运动的道教化发展 投壶运动原来是一种雅礼,属于贵族的雅文化范 围,但是,当它道教化以后,便流播于民间成了俗文化,为民众所知晓、信奉与喜闻乐见了。西汉以后的投壶 运动开始融进丧葬文化里,成为宗教信仰对吉祥隐喻 的一种表达,在墓葬内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具有神圣 仪式与宗教信仰的功能。河南省南阳发现的东汉《投 壶》画像石出土于墓室里,不只是对当时生活的模仿 与再现,而是具有一定宗教信仰的功能,汉画研究专家 认为《投壶》图的出土是道教在萌芽产生和初步发展 时期对世俗丧葬观念影响的结果,其宗教仪式性质和 投壶活动的射礼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投壶运动发 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道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诗文歌赋中有具体体现,如三国王璨《棋赋》:“夫 注心铣念,自求诸身,投壶是也。”晋代傅玄《投壶赋 序》:“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l

  晋代李尤《壶 筹铭》:“投壶筹礼,揖叙先后,通风月,数分为王部。”

  更确切的史料表明投壶运动的确已经成为学道求仙的 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如葛洪《神仙传》日:“玉女投 壶,天为之笑。”东方朔撰《神异经》日:“东荒山中,有 大石室,东王公居焉,与一玉女投壶,没有人不出者,天 为之笑。”投壶运动道教化发展不仅存在于中原,西北 地区的敦煌也曾有记载,敦煌莫高窟出土文献中有道 家投壶诗歌,例如李翔《涉道诗?卫叔卿不宾汉武帝》

  日:“銮殿仙卿顿紫云,武皇非意欲相臣。便回太华三 峰路,不喜咸阳万乘春。涉险漫劳中禁使,投壶多是上 清人。犹教度世依方术,莫恋浮华误尔身。”l】

  这些记 载可以看出投壶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的游戏,在道教 推崇的理想中,而且成为仙人经常进行的活动,是仙界 ?58?

  生活状态的象征,这恰好勾勒出了投壶运动进入仙界 视野、投壶者身份仙化程度越来越清晰的完整过程。

  4结语 投壶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 较高的健身、休闲娱乐、观赏等价值,希望专家学者从 不同视角、不同学科对投壶运动进行挖掘、整理和开 发,制定出适合现代体育规则的新兴投壶运动,使之焕 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成为一项正式比赛的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文锦译解.礼记(下)[M].上海:中华书局,2006:882.

  [2](晋)葛洪辑,成林程、章灿译注.西京杂记全译[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186.

  [3]韩格平等校注.全魏晋赋校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70.

  [4]宋涛.中华传世家训(上册)[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社,2008:316.

  [5]李延寿.南史[M].上海:中华书局,1986:2790.

  [6]张承宗.六朝民俗[M].南京:南京出版社,20o2:358.

  [7]曹文柱.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北京: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2000:640.

  [8]周勋初.唐人轶事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57.

  [9]李季芳.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02.

  [10]麻国钧.中华传统游戏大全[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37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 (第三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75.

  [12]李之亮.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M].四川:巴蜀书社,2009:

  519.

  [13]关立勋.中国文化杂说茶酒文化卷九[M].北京:北京燕山 出版社,1997:156.

  [14]韦明铧.闲敲棋子落灯花中国古代游戏文化[M].云南:云 南人民出版社,2007:382.

  [15]徐永昌.文物与体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0:127.

  [16]高国藩.敦煌俗文化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245.

篇三: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

  

  中国古代的体育比赛项目

  “蹴鞠”是足球吗?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其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史记·苏秦列传》:“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鞠”也就是蹴鞠,又名“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说的都是用脚踢球的意思。蹴鞠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齐宣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19-前310年)已经盛行。汉代,更被视为“治国习武”之道。出身市井的汉高祖刘邦不但自己爱踢球,而且还专门在宫苑里建造“鞠域”,也就是足球场。汉武帝刘彻还把蹴鞠列为军事训练科目,以提高将帅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将蹴鞠作为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质的手段。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蹴鞠运动的专著《蹴鞠二十五篇》,这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体育著作。到了唐代,蹴鞠的制作艺术和运动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球变得更圆、更轻,而充气技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唐代分队比赛,由原来的直接对抗转为间接对抗,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为胜,而且还出现了女子蹴鞠。女子蹴鞠不射门,是以踢球的技法取胜,也被称为“白打”。唐玄宗李隆基、唐中宗李显等都曾是当时的"皇帝球星。宋代,蹴鞠变得更加兴盛,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亲身从事蹴鞠运动的情景。在球的制作方面,宋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制成的球要“正重十二两”,“碎凑十分圆”清代盛行骑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被誉为“马上皇帝”,所以蹴鞠渐被冷落。

  “十五柱球”是保龄球吗?“木射”是中国古代球类比赛的一个项目,亦称“十五柱球”,唐代时创造。据唐陆秉编写的《木射图》一书介绍,木射“为十五笋以代侯,击地球以触之。饰以朱、墨字以贵贱之。朱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墨者:慢、傲、佞、贪、滥。仁者胜,滥者负,而行一赏罚焉”。这种比赛一般在室内进行,场地的一端设立十五个笋形平底的木柱,在每个木柱上分别用红笔或黑笔写一个字:用红笔在十柱上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柱上用黑笔写“慢、傲、佞、贪、滥”。参加比赛的人用木球击打木柱,击中写有红字的木柱为胜,有赏;击中写有黑字的木柱为负,受罚。可见,木射与保龄球极其相似。

  古代有水球比赛吗?水球,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水球,宋代宫廷中就有水球比赛。不过,中国古代水球比赛与现代水球比赛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古代的水球比赛不是在水中赛球,而是把球投掷入水中,谁投得远,谁就是胜利者。宋徽宗赵佶的一首宫词《掷水球》便描写了古代水球比赛的情况:“苑西廊畔碧沟长,修竹森森绿影凉。戏掷水球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词中描绘了球

  像流星一样飞落水中,与粼粼波光相映。遗憾的是,除了这首《掷水球》的宫词外,这项水球运动鲜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中国古代有击剑比赛吗?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剑,比如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中国古人已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制作出了非常尖锐和锋利的青铜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剑”达到了一个顶峰,以吴国、越国铸的剑最为上乘,这就是《周礼·考工记》中所谓“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等名剑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佩剑、练剑、击剑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后汉书·马廖传》记载:“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此后,一种对抗的击剑比赛也日渐盛行起来。曹丕《典论》中记述了他同邓展的一次剑术比赛。一日,曹丕与奋威将军邓展谈论剑法,曹丕认为邓展所谈技术已经落后了,邓展则要求与曹丕比试。这时大家正在吃甘蔗,便以甘蔗为剑下殿较量。结果,曹丕接连三次取得胜利。唐代时,舞剑之风盛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描述的就是公孙大娘舞剑的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到了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传统的刀、剑、冷兵器便在自卫、健身、杂技表演方面继续发展,而未发展成现代击剑运动。

  “捶丸”是高尔夫球吗?捶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比赛项目,它是由唐朝“步打球”发展而来的。唐代盛行打马球,但由于人多马少,同时还兼顾女子柔弱的体征,于是在打马球基础上又分化出一种运动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徒步持杖打球的竞技方法,即为“步打球”。由于不善骑马的女性也能参与这种步打球比赛,所以当时极为盛行。唐王建在其《宫词》中的诗句:“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描绘的就是寒食节期间,唐朝宫女们进行“步打球”比赛的情形。步打球流传到宋元时期,称为“捶丸”。《宋史·礼志》记载,每年三月,宋太宗赵匡义都要亲自主持捶丸比赛。元人所著《丸经·集序》中载:“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上行下效,宋时民间“捶丸”比赛极为流行。元代,已经有了关于捶丸(步打)的详尽规制方法的专著《丸经》。根据《丸经》记载:捶丸是在空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数目的球窝,旁树彩旗,用棒从球基击球入窝,以用棒数少或得穴数多的一方为胜者。从所记场地、运动用品、竞争人数、竞赛方式、裁判规制等方面来看,与现代的高尔夫球很相似。

篇四: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

  

  古代中国运动史,那些有趣的古代体育运动中国上下五千年?明史,也不乏时尚的、有趣味的体育运动。现代的?们,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世锦赛、奥运会以及世界性的、洲际性的各种?型体育?赛曾出不穷,国内的体育?赛更是有很多,每年都会诞?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牌、银牌、铜牌,创造出不同的中国纪录、世界纪录。在遥远的古代,其实也是有体育运动的,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就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明史,也不乏时尚的、有趣味的体育运动。布达拉宫落成仪式壁画中的摔跤竞赛?清代?径运动,夸?逐?领衔,杨?眼速度天下?敌?径,是?项古?的运动。不管是长跑、短跑还是中长跑,其实在?常?活中是?得着的,尤其是古代,交通?具不发达的情况下,?切靠腿,如果不能跑,会遭遇很多危险。?如碰到野兽,碰到敌?需要逃?的情况下,跑得快的,?然?存机率?。在中国古?的传说中,?个叫夸?的?,是长跑的健将,夸?追?的故事,?熟能详。不过最后他累死了。夸?毕竟是传说中的?物,不能引为信史,真实的历史中,也涌现出许多国径健将,春秋时吴国的庆忌,“?及奔马”,古代“?”就是跑,跑得速度能赶得上奔跑的马;另?位东晋?诸葛朗,不知道是不是诸葛亮家族的后?,也和庆忌?样,可以跟马赛跑,并曾经试验过?次,取得了胜利,“?云能?与马等。桓车骑以百?布置埒,令豹奴乘马,诸葛竞?,先?者得布。便俱?,诸葛恒与马齐,欲?埒头,去布三尺许,诸葛?透,坐布上,遂得之”。

  夸?逐?南北朝的另?位北魏英雄杨?眼更邪呼,他在应聘时,凭借跑得快?取得先锋军职。杨?眼跑得多快呢?他将?条三丈长的绳?系在他的发髻上,然后开始奔跑,因为速度超快,这条绳?平直起来,奔马追他都追不上,“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绳直如?,马驰不及”,杨?眼速度,令考场的考官?瞪?呆,当场录取。其实奔跑运动,还有两位键将,就是岳飞的两个书僮兼保镖,听评书的都知道,?个叫马前张保,?个叫马后王横,这?位与岳飞的宝马赛跑,结果?个跑到了马前?,?个跑到了马后?,其奔跑速度着实厉害。古?重视?径,跟步兵发达有关系。遥远的古代,中国的步兵是最发达的,?步兵的脚?,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旦遇上急?军,就是考验跑步的时候。所以在每个朝代,?乎都有“神?太保”出现。?浒中的“神?太保”戴宗,只不过是作者将其神化了?已,其实就是他跑得快,跟甲马没关系。球类运动,蹴鞠、击鞠、捶丸、?射等各领风骚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其实也很发达,最有名的就是古代?球“蹴鞠”,宋朝的?俅,因为这项运动玩得好,被皇帝赏识,成了当时的国防部长。虽然宋徽宗很昏庸,但从?个侧?可以看出?们对古代?球的热爱度。其实蹴鞠的发明远?宋朝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流?,汉代更成为?种兵家练兵之法。玩了两千多年的?球,现在被国?踢成这个样?,实在是给祖宗丢脸。中国古代的马球运动名叫“击鞠”,早在中国的汉朝就已经流?,这是?种骑在马上击球?门的运动,三国时期曹植的诗篇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唐朝诗?王建有“?队红妆伎打球”、“寒?宫?步打球”之句,明朝官员王直有“?勒千?马,雕?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筹。庆云随逸?,缭绕殿东头”的记载,可见当时的马球之盛。唐朝的马球是?项军事训练课?,诗歌“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呼”便是其反映。马球?被称为马上?尔夫,现在成为?种?雅的运动形式。蹴鞠说起贵族运动?尔夫球,其?祖乃是中国古代的“捶丸”运动,捶丸在唐朝时?叫“步打球”,宋朝改名捶丸。关于步打球的诗作也有不少,鱼?机有“坚圆净滑?星流,?杖争敲未拟休。?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拦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王建有“殿前铺设两边楼,寒?宫?步打球。?半?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捶丸在唐宋时?常流?,可见这项?雅的运动,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贵族。还有?种?雅的运动,是类似于西?保龄球的“?射”,发明于中国的唐朝。?射?叫“?五柱球戏”,也就是树?五根柱?,其中?根?红字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根??字书写“傲、慢、佞、贪、滥”,然后在?边?球状物击打,击倒红柱胜,击倒?柱负。这项运动与西?保龄球玩法?分相似,但具有中国特?。

  射箭、赛马,历史最悠久的体育运动射箭与赛马,是古代历史最悠久的运动之?。?少在两万?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箭,当然那个时候还是?器时代,发明的是?箭头。?箭的发明,可以远距离对付野兽,也可以远距离对敌?造成杀伤。所以从远古时候起,?箭都是不可或少的攻击武器。到了夏朝时,中国进?奴?社会,国家有了专门教习射箭的机构,名叫“序”,商周时期关于教习射箭的机构得到延续,儒家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就是指射箭。儒家?祖孔夫?,其实还是?位射箭??和驾车??,?武全才的?物,不然他如何教育他的学?们。周朝时还发明了射礼,分为?射、宾射、燕射、乡射等,使射箭成为?种带有?化?息的表演艺术。?箭从远古?直到清朝,都是战场上最重要的武器,不曾断绝。关于射箭还形成了理论,?如“李将军射法”、“魏?射法”等,神射?更是曾出不穷,?如先秦时的养由基、纪昌、逢蒙,汉朝的李?,三国的黄忠,隋唐?的王伯当,?浒传中的花荣等。传说中的后羿还能射太阳,神的离谱。赛马赛马也是?种古?的体育运动,早在?万五千年前古?类的壁画中就出现了马的形象。不过,马最早是?来吃的,后来才经驯化?来驮东西、耕种、骑?。马在古代交通运输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军事上的作?更为明显。?匹好马,可帮助战?战胜敌?,三国时的关?就因为骑术?明,骑的马快,速斩了袁绍的?将颜良、?丑。战国时的赵国,靠了“胡服骑射”改?,才成为七雄之?。善于相马的孙伯阳,被称为伯乐。因为马的重要性,赛马成为古代最受重视的体育运动,最著名的赛马故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帮助?忌赛马的故事。马还被?泛应?于古代驿站,??千?或是?百?的马匹,被成为宝马良驹。举重运动,秦武王为弘扬该项运动?死举重运动的历史也?常悠久,在冷兵器时代,?量?常重要,所谓“??降?会”,拥有强?的?量,在战场上战胜敌?将发挥巨?作?。为了练习?量,古代发明了举重运动。古代的举重,举的重物不同,有的举?,有的举?锁,秦朝的秦武王是最重视举重的诸侯王,他重?的??,多是?量型的举重??,?如任鄙、乌获、孟说等,秦武王本?也是?位???,不过在?次举重?赛中,他失?将??砸伤?死。

  举重历史的举重???数不胜数,除了秦国的???们外,孔?的?亲叔梁纥便是?位举重???,曾经?举千?闸,秦末的项?便是?位??可拔?兮的???,?能扛?便是他的杰作。三国中的吕布、典韦、许褚、关?,隋唐时的雄阔海、李元霸、罗?信,?浒中的武松、鲁智深等,都是?量型的??。古代考武举?,?量是最重要的?项?试本领,最重的巨?,有三百?。投掷运动,训练?兵的必备“兵技”现代体育运动,投掷类的有铅球、铁饼等,古代的投掷运动,最早也是训练?兵的投掷技能,?于杀伤敌?。不过,在没有发明铁鉼、铅球这些专业体育?品之前,?兵们投的是?头和标枪。在战场上,往往??选择好有?于??的地形埋伏,等敌?进?埋伏圈,则?投掷?头或标枪等击伤之,与?箭?起使?。投掷历史上最有名的投掷??,是西汉时期的?延寿,史载他“投?拔距绝于等伦,尝超逾?林亭楼”,其中的“投?”,便是投掷?块。?于?块多?,并没有?定的限度。尤其在?中,?块随处可见,居?临下投掷伤敌,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将司马懿??引诱进上??,就是先命令?兵们?块击敌,后??攻的。可惜最后天不做美,让司马懿??逃出?天。?上项?,游泳、龙?、滑雪是拿?绝活古代的?上体育项?,也挺丰富多彩的。其中游泳在南?,尤其流?。?战不懂游泳,那是?法取得胜利的。三国时曹操与孙刘联军交战,就是吃了北?不习?战的亏。历史上有许多游泳达?,南朝名将杜曾,能?披沉重的铠甲游泳,这个很厉害了,?般来说游泳时?上的?服越少越好,披着沉重的铠甲游,需要的?量绝?常?可?;另?位叫周?育的,也是南北朝时期的游泳??,?时候就能在??游??地;圣?孔?曾见过?位游泳??,“悬?三?仞,流沫三??”,这样的长度和耐?,连孔?也?为叹服。

  划龙?划龙?这项运动,并不是从屈原去世后才有的,纪念的?物,也并不是单是屈原??。有祭祀远古五溪各族的始祖盘瓠的,这位盘瓠是三皇五帝时代帝喾的?婿;也有纪念吴国的伍?胥的,他是?位?忠?,被吴王夫差含冤赐死;还有纪念东汉时期为救?投江的烈?曹娥的,纪念东汉开国元勋马援的,纪念五代时期闽国建?者王审知的。等等。当然,以纪念屈原的最为流?。不管纪念哪位先贤的,赛龙??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犹在。?于滑雪,主要出现在北?的?真民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出现了滑雪?具“?马”,宋代出现了最早的冰床。努尔哈?时期,有了第?届古代冰上运动会。满??关后,滑雪与滑冰都进?中原,?直到现在仍在流?。武术摔跤,有中国特?的体育?赛武术,?少在商周时期就已在中华?地出现,最早的武术,是武舞,作为训练?兵之?。春秋时期出现格?技术“?试”,除了徒?格?还有宝剑、?具及其他武器的使?。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侠?、刺客,其实都是闻名当时的武术?家。楚汉争霸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从另?个?度表现了武术在当时的应?。项?称为霸王,不只是???,他的武艺?平,也是?流的。武术是中国的特?,因为有了武术,中国古代英雄辈出,哪朝哪代都有?们?熟能详的?物。神医华佗,发明了五禽戏,他不但是神医,还是武术的?祖级?物。

  摔跤到了科举时代,不但有?举?、?状元,还有武举?和武状元,从隋唐到清代,有?千三百多年历史。除了各种武术套路、各门各派的实?技巧外,徒?搏?的“?抵”、相扑、摔跤其实都是武术的分?。?浒传中的燕青与任原?赛相扑,就是别类的武术?赛。岳飞枪挑?梁王,就是考武状元时出现的“意外事故”。到了明清时期,武术在中国可说是遍地开花,门派达到??种甚?上百种,出现了许多武术之乡。清末?家熟知的??王五、霍元甲、杜?五等,都是传统的武术?家。因为武术的繁荣,受?中华圈?影响的其他国家,?如?本、朝鲜、蒙古、越南等,都出现了武林??。棋类?赛,围棋、象棋?深莫测?于棋类?赛,中国有围棋与象棋两种最为古?。史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早在三皇五帝时期的尧帝时,就发明了围棋。国际上公认,围棋当是中国的特产娱乐活动。孔?说过:“饱?终?,?所??,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其中的弈就是指的围棋。第?位有确切记载的围棋??名叫弈秋,这是孟?记载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等都是围棋??。到了唐朝时,出现了专门陪皇帝下围棋的“棋待诏”,明代时出现了围棋流派,清朝时更是名家辈出,围棋因为巨?的影响,传播到了?本、越南、印尼乃?欧洲各国。下棋象棋的发明则扑朔迷离,有说是印度发明传到中国,有说是中国本?发明的。但印度最早的象棋游戏,是在公元三世纪,?中国早在战国时期象棋就已经流?了,《楚辞·招魂》中就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的记载。可见中国象棋还是中国?发明的可靠些。当然,最早的象棋不是现在这个样?,?少在?药发明之前,是没有炮的。??药是中国发明的,所以现代的象棋,?定是中国最后完善的。象棋虽然?围棋稍晚,但也?少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类象棋的体育?赛,都远?外国时间长得多。古代体操,多种形式丰富多彩古代的体操,早在原始社会就有萌芽,秦国时期的“乐舞百戏”,是古代体操运动的成熟期。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筋?、倒?、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技巧。东汉时期出现了“杠?功”,明朝时的绘画作品《明宪宗元宵?乐图》,有着“登轮、钻圈、倒?旋?、柔术以及叠?等内容。可见?少从秦到清朝,体操运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五禽戏中国古代的体操,有着鲜明的中国特?,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着以五??卦为理论的“导引养?术”,其中的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器械运动均是中国古代的体操。另外,中国古代的杂技,其实也是体操的?部分,最有名的河北吴桥杂技,?鲜明的事实,说明中国体操运动之悠久。杂技之祖,中国?推为?仙之?的吕洞宾,?吴桥杂技的先祖纪晓堂,据说就是跟吕洞宾学会了三百六?套杂技把戏。现代体操的许多内容,脱胎于中国古代体操。与西???起来,中国?相对瘦?灵巧,因此从古?今,中国都是体操?国。古代中国的体育运动,综上介绍的只是冰???。事实上,今?有今?的活法,古?有古?的活法。不管是?量上,还是灵巧度上,古?并不逊?于今?。中国?球现在踢这么差,宋代的?个街头混混?俅,因为踢球好受到了皇帝赏识,当上了国防部长,就是?个令今?汗颜的例?。(陆弃)

篇五: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

  

  投掷运动

  投掷运动(颤搐,挥舞症,偏侧颤搐,偏侧投掷运动,偏侧投掷症,偏侧舞动动作,偏身颤抽,偏身抽搐)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偏侧投掷症最常见病因是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如内囊区梗死或出血,患者常有脑血管病易患因素如糖尿病等,部分患者CT或MRI检查,可见基底核腔隙样状态。

  2.颅内感染包括各种急、慢性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朊蛋白感染(Creutzfeldt-Jakob病)等,近来报道AIDS患者颅内隐球菌感染可出现偏侧投掷症;以及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颅内并发症等。

  3.部分为锥体外系疾病,如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出现偏侧投掷症临床表现。

  4.颅脑肿瘤、脑外伤、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等,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也可伴发投掷症。

  (二)发病机制

  偏侧投掷症的多数患者是由于丘脑底核及其传出束梗死、出血所致,偶可由感染、转移性肿瘤和脱髓鞘病变引起。

  丘脑底核受损的后果,是使正常的张力性兴奋作用减弱,使苍白球和黑质正常对丘脑的抑制性输出(GABA)减少,丘脑则向大脑皮质输出更多的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导致本病症状的产生。因为,此类药物减低纹状体对内侧苍白球和黑质网状部的抑制作用,所以谷氨酸或多巴胺拮抗药可治疗本病。

  【症状】

  1.通常起病突然,少数亦可数周内逐渐发病。

  2.临床表现为有力、粗大、形式多变、迅速的无目的投掷运动。常见于面、颈、躯干和肢体等。偏侧投掷症累及一侧上下肢,而仅局限于单肢则称单肢投掷症。肢体投掷运动由近端肌与远端肌复合动作,手指亦可受累。

  3.仅出现于觉醒状态,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停止。患者常保留一定程度随意控制异常运动能力,可进行简单动作,但一次随意控制时间只有片刻,不能持久。

  投掷运动(舞动动作,ballism)表现为肢体不自主的强烈、挥动性舞蹈样运动。依据其典型临床症状,诊断不难。但导致投掷运动的原发病诊断,则需要依据不同的诊断标准来确定。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主要是预防可能引起投掷运动(ballism)的原发病,同时注意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

  【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脑脊液常规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1.脑电图检查,可有异常。但多甚轻微,于病程高峰时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最高,临床症状恢复后,脑电图亦逐渐恢复。这种异常改变并非特异性。

  2.头颅CT、MRI检查具有病因及鉴别诊断意义。

  【鉴别】

  须注意与其他病因舞蹈病及类似症状疾病鉴别:

  1.习惯性痉挛

  也称习惯性动作,多见于儿童,特点是动作刻板式重复,局限于同一个肌肉或肌群,无肌力、肌张力异常及共济失调等。

  2.先天性舞蹈病

  舞蹈样动作可作为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在2岁前发病,常伴智能障碍、震颤和痉挛性瘫痪等。

  3.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syndrome)见于儿童,表现快速、刻板的反复不规则多发性肌肉抽动,常累及头面部、颈肌群和咽喉肌,还有发怪声或吐脏话。

  4.Huntington舞蹈病

  多见于中年以上,除舞蹈动作,常有遗传史和痴呆,少数儿童期发病者多伴肌强直。

  5.扭转痉挛

  常见于儿童期,有时扭转痉挛动作较快速可误认为舞蹈样运动。儿童期扭转痉挛常持续存在,无自限性,肢体扭动时肌张力增高,停止时正常。

  【并发症】

  偏侧投掷症多数由丘脑底核及其传出束梗死、出血所致,也可由感染、转移性肿瘤和脱髓鞘病变引起。故同时存在相应的原发病临床表现。

篇六: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

  

  中国古代体育(上)

  第一集:中国古代体育(远古到明清)

  “蹴鞠场边万人看,角抵罢时还摆宴。掷球戏水争远近,象戏翻能学用兵。”

  这首古诗并不是诗的原样,这是四首古诗的组合,而且是四首描写体育的古诗(四首古诗将在下文列出)。其中的蹴鞠指的是足球,角抵指的是摔跤,掷球戏水指的是水球,象戏指的是象棋。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体育诗就像是一朵奇葩,任何人看后都会过目不忘。它不仅生动形象描绘了中国古代体育生机勃勃的景象,也见证了东方体育对世界体育发展起的极大作用。

  宋太宗蹴鞠图

  中国古代体育最接近体育真谛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晚春感事》,写了他少年时在咸阳观看足球(蹴鞠)比赛的情景。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即将举办,作为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也时常见诸媒体,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这里的中国古代体育,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体育活动的出现,到十八世纪末西方现代体育传入中国为止的这个时间;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并发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它既包括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体育形式,同时还包括了在历史上民族交往过程中,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国家的传统体育形式传入我国并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

  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的词汇中,并没有“体育”这个词。这个词是十九世纪从日本传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体育,只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现代体育是时代的产物。在中国古代,表现体育活动的内容,在文献和文物资料中都有体现,包括从远古人类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关体育活动。当这些体育活动从远古人类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的时候,即被赋予了游戏的、竞技的、健身的和教育的功效与功能。

  现在我们一提起体育,就会想到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竞争的场面,因为这是现代媒体向大家努力灌输的概念。实际上,中国古代体育主要是指那些带有竞技特点的技巧娱乐性的活动形式,当然还包括人们为了增强自身的体格和技能而实施的一些自我训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古代体育的一些形式和现代体育,包括流行的一些体育形式有些相类,但并不代表我们把古代体育的一些和现代体育相类的形式重叠到一块。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体育之间还是有着不同的宗旨,他们各有各的正面,也各有各的负面。就竞技这一点来讲,西方体育强调的竞技性比较浓厚;中国古代体育强调的是娱乐性。

  唐朝时候的马球运动

  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中国古代体育本来不太注重竞技性,它甚至并不刻意追求超乎自然常态和令别人叹为观止的体格与体能,它也完全有理由拒绝仅仅用一些赛场上人为的量化指标,去判定人们的健康水准,特别是在人们为了身体某一部分过度发达而损害另一部分的健康成长时。更何况正因为中国古代体育讲究自家的切身体会,不需要别人去评判,无论男的老的少的、强的弱的,都可以身体力行。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古代体育倒反而更接近体育的真精神。

  中国古代体育的组成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中转化出来的一系列活动项目,包括射箭、“田径”运动形式,以及水上与冰雪运动项

  目;第二个部分,具有技击和保健特色的武艺、武术与养生活动;第三个部分,娱乐特色的球类运动――蹴鞠、马球和捶丸;第四个部分,在春秋时期已经相当普及的、具有益智特点的盘上棋类游戏;最后一个部分,是具有地域和民俗时令特点的民俗、民间体育,包括龙舟竞渡、还有其他的具有民俗特色的一些体育活动。

  孔子神射齐喝彩,北魏曾办“金杯”赛

  “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

  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一次在观看朝廷为提高士兵的武艺而举行的“角抵”(即现在的摔跤运动)比赛后,曾写的一首题为《角抵诗》的七言诗。

  中国古代体育的五个方面,第一部分就是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中转化出来的一系列活动项目。

  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中转化出来的活动项目包括了射箭、“田径”运动形式,以及水上与冰雪运动项目。

  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了。据考古发现,射箭在距今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这是用石头磨制的箭头,绑在木杆上作为当时射箭的用具。到了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工具的出现,石箭头开始向青铜箭头发展。

  到了汉代,随着铁制器械的发展,青铜箭镞逐渐地向铁箭镞发展。随着箭头的多样化,射箭的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譬如射箭在周代就

  被列入当时教育的内容之一,当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箭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当时,射箭是一种礼仪,射箭活动要喝酒,还要奏乐,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射箭比赛了。当时的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等,都是射箭爱好者,而且对学生身体力行,同时也鼓励学生射箭。

  到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经提倡“胡服骑射”,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技术引入内陆,同内陆传统的射箭结合起来,把射箭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到了汉代,射箭运动除了在实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理论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仅《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射法,就包括《李将军射法》、《魏氏射法》等等有八种六十九篇之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射箭出现了专业的比赛,在《魏宗室常山王遵传》里边,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北魏孝武帝在洛阳的华林园举行了一次射箭比赛,他把一个能容两升的酒杯,悬于百步之外,让19个运动员进行竞射,最后谁把这个酒杯射着了,谁就把这个酒杯据为己有,这在当时叫“奖杯赛”,在中国体育史上,这可是最早的一次奖杯赛了。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到隋唐,射箭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在武举制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从唐代到宋代,整个射箭在民间更为普及,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当时的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个,参加的人员有三万多,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运动员组织了。

  到了明清,由于满族人入主中原,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活动也带入中原,射箭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展。康熙61年(1722年),曾经将“木兰秋狝”定为恒制,把承德作为涉猎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提高了整个射箭的开展。当时,由于射箭活动比较普及,加上清代中后期

  西方的火器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射箭逐渐地从军事领域退出去了,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射箭比赛。

  清朝射箭图

  夸父原是“长跑将”,美人最爱“水中郎”

  水球运动在宋代称“抛水”,宋徽宗赵佶曾亲手为这种水中运动写过一首七言诗。诗曰:“苑西廊畔碧沟长,修竹森森绿影凉。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

  田径,在古代实际上也没有这个词,但是与田径有关的同义词,如跑的同义词“走”,投的同义词“掷”,跳的同义词“逾高”、“绝远”等等经常见之于文献当中。因为田径比赛是现代体育的基础,所以它在整个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体育史上,留下了许多很动人的故事,譬如“夸父逐日”、“逾高绝远”等等,这些都是反映当时“田径”运动的一些故事、一些传说。

  从战国一直到汉代,由于车战改成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所以士兵的走、跑是部队的主要训练方式,具有长跑能力的人,就成为当时军队的重要人才。在汉画当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画面,在《车马出行图》前边,往往有两个奔跑的武士,在当时,它的名称叫“伍伯”。

  辽宁辽阳汉墓壁画:车马出行

  因为“伍伯”经常在飞驰的奔马前边跟马一起跑,所以练就了长途奔袭的能力,他们在传递信息或者重大战役当中,往往发挥马拉松的作用。从汉代开始,由于长跑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后来就发展出一种专业的比赛。

  到了元代,出现了一种长跑比赛叫“贵由赤”。“贵由赤”是蒙古语,就是快行者的意思。当时“贵由赤”比赛是这么一种方式:在元大都,就是今北京一个点,元上都,就是内蒙古一个点,这个距离是180里,赛跑是两个地点同时进行。大家知道,现代马拉松是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创始的,它的距离是42.195公里,这个“贵由赤”比马拉松的距离长两倍多,而且时间上要早六百多年,所以说,中国古代“贵由赤”的长跑赛在体育史上比马拉松的意义还重大。

  除了跑,跳、投掷也是田径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战国兵书,像《六韬》、《吴子》以及其他兵书里边,都有这么一项:选择善投掷、善跳跃的兵组成特殊兵种进行训练,这一项训练方式,促进了田径运动中跑以及投掷、跳跃的发展。南北朝时期,民间曾经流行着一种跳跃运动,叫做“赌跳”,赌就是赌博的赌,赌跳就以跳高为胜。

  当时刘宋皇帝也鼓励大臣、鼓励军队跳高进行比赛,这对整个军队、对民间跳跃比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跑和跳以外,投也是田径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战国时期,秦军为了统一全国,曾经在部队当中提倡一种“投石超距”的训练方式,让士兵练习投、练习臂力,这样增强了军队以及士兵的素质,提高了战斗能力。

  从汉代一直到唐代,军队对于有投掷技能者都是“具禄封进”,进行嘉奖。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投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的方式,包括工具都有改进,像蒙古族使用的一种投掷用的“布鲁”,有好多形式,它一是投远为主,一是投准为主,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了。所以,投的发展,对现代体育当中包括铁饼、标枪、铅球等等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是讲的“田径”。

  另一个就是弄潮游泳与跳水。在东周时候,南方各国都提倡水战、舟战,所以水上兵士训练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壶壁上就有一幅雕刻水中进行游泳的画面,人与鱼共游是非常明显的,有的像自由泳,有的像蝶泳,整个画面给人以很清新的感觉。

  秦汉以后,游泳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到整个南北朝时期,游泳活动在全国各地普及,北方地区以及西北地区游泳都还存在。敦煌莫高窟就有一幅很典型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敦煌257窟里的一幅《弄潮游泳图》,从画面上四人游泳的姿势来看,跟现在的游泳姿势基本一致。

  当时,南方游泳主要集中在端午节五月五日举行,主要在钱塘江,还有一些比赛。整个游泳在当时得到很大发展,也受到了众多民众的喜爱。唐代一个著名的诗人李益,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五言诗,他说:“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朝有汛,嫁与弄潮儿”。就是说一个商人遗弃的妻子,竟然去嫁与一个在大海中弄潮游泳的好手,这说

  明弄潮游泳的健儿已经成为当时的“体育明星”了,受到人人的尊敬。

  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宋朝,整个游泳在南方是比较普及的,特别到了宋代,整个弄潮还是以南方的浙江之潮为主。当时钱塘江之潮,在全国都是挺有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经把当时在南方弄潮游泳的壮观景象用一首诗作以表达,这首诗是这么说的:“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游泳健儿在水上活动的场景跃然于纸上。到了明清,游泳在全国各地比较普及,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有这么一幅画面,反映当时的人在水中游泳、跳水的画面,而且非常形象。

  与游泳有关的,还有跳水、泅水。跳水在民间叫“扎猛子”,它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直到隋唐,随着游泳技术的改进,跳水的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到12世纪的宋代,在跳水项目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当时“水秋千”怎么跳呢?就是在大海当中的船上树两个很高的竹竿,竿上扎上秋千,当跳水运动员荡到跟秋千的横梁齐平的时候,突然一个跟斗从秋千上跳入水中。由于这种方式比较惊险,而且高度也比现在高,所以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力和勇气。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种跳水毕竟是民间的一种跳水活动,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现代西方跳水运动传入中国,整个国家的跳水运动才缓慢地发展起来。

  努尔哈赤冰球赛,花样滑冰中南海

  我国古代冰雪运动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首先掌握的。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竹马滑冰,人踏在竹马上,手执一根曲棍,向前滑行,这是最早的一种滑冰的方式。在《隋书》里,记载了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大兴安岭的“室韦人”曾经“骑木而行”滑雪,它是脚踏在两个滑板上,相当于

  现在的雪橇,进行滑雪。

  从宋明以后,冰上运动更为兴盛。据文献记载,明熹宗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冰上运动会,他进行的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花样滑冰表演。当时规定,凡是冠军获得者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到了清代,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把他们的一些冰上活动也带入内陆。规定:每年从全国各地选拔近千名“善走冰”的人,入宫进行训练,每年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就是现在的北海和中南海进行训练、进行表演。当时的画家金昆、程志道曾把这个壮观场面作了一幅《冰嬉图》。

  冰嬉图

  从《冰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表演有花样滑冰的金鸡独立、哪咤闹海等等。还有杂技表演的弄幡、爬竿等等,另外有军事训练冰

  上射箭,还有一种冰上踢足球,这都是当时滑冰表演的各种项目。所以这个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在的花样滑冰还丰富得多。

  “十八”般武艺精通,汉朝“三剑客”英雄

  中国古代体育的第二部分,是具有技击和保健特色的武艺、武术与养生活动,同时还有角抵与相扑、马术。

  武术,在中国古代体育的历史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器械,一个是拳术,一个是器械演练。武术器械在商周时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实它最初是从生产工具和军事兵器发展演化过来的。商周时期的一些青铜兵器,像戈、戟、钺、矛、斧、刀、剑、铩、殳等等都是最早的武术器械。秦汉,随着铁制武术器械的发展,整个武术器械的内容、范围和种类更加多样化了。

  在中国古代,由生产工具、军事器械发展出来的武术器械,有这么几大类,一个是钩击类器械,有戈、钩形器、戟、吴勾等等;击刺类器械,有矛、剑、铩、殳、枪、叉等等;劈砍类器械,有刀、斧、钺;砸击类器械,有棍棒头、鞭锤等等;卫体类器械,有护臂、护甲以及盾。

  器械的发展,促进了整个武术器械走向多元化,可以说我国古代武术器械多样化都是从这几类演变发展过来的。

  除了器械,拳术也是武术当中一项重要内容,最早在《诗经·巧言》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说明当时的拳术已经出现萌芽了。到了汉代,拳术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仅《汉

  书·艺文志》收录的,就有《手搏》六篇,这是最早的有关拳类著作的记述。从汉代一直到隋唐,整个拳术在民间比较普及,特别是在宗教寺院,在宗教圣地,拳术成为一种武术演练形式。在敦煌莫高窟,就有一类以拳术演练为主的图案,而且这种图案非常多,说明了当时与武艺有关的内容在整个民间是比较普及的。到了明清,拳术、拳法得以总结,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理论性的总结上升到一个高度,像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就曾经记载了宋太祖的“三十二式长拳”。明代,拳术已经出现了内外家,外家是以少林武术为代表,内家是以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武术为代表。到了清代,几大拳系已经逐渐形成了,当时文献记载的拳系有几十个,拳套路有几百多种。

  除了拳术,器械演练也有很大发展。实际上,器械演练是随着武术器械的丰富和拳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到了秦汉,适应“近战决胜负”之需要,器械演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汉画像石就有许多表现器械演练的画面,在河南出土的汉画像砖上,有两个人在击剑。除了击剑,当时还有其他器械的技法,剑对钩镶、剑对戟等等多种,有单人训练,也有双人训练。所以说器械演练除了实战的,在民间互相之间的演习也非常普及。到了三国时候,这项活动也普及到民间,普及到一般老百姓当中,像三国吴朱然墓里边曾经出土了一个漆盘,上面有两个小童进行对棍表演的画面,这叫棍术,在民间都有存在。从宋元一直到明清,出现了一个关于器械演练的统称,叫“十八般武艺”。其实“十八般武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本身是一个器械演练的统称,它可以是十八般,也可以更多,这个名称本身并不是限定某个数字,表示了中国器械演练的技术已经相当丰富了。

  汉朝保健始流行,明清按摩最盛行

  与武术相关的还有一大类是古代的养生,保健养生被称为中华武术之魂,也可以叫做中国整个古代体育的基础。保健养生在古代主要

  分这么三大部分,一个是导引术,一个是行气术,还有一个按摩术。

  行气,又叫吐纳,又叫胎息,又叫练气。行气起源什么时候,现在文献记载还不是太明确,但是从考古资料来看,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存有一件《行气铭玉杖首》,这是一件玉器,它上面刻有四十余个字,用“三字诀”的形式,把行气的要领跟功能做了全面的描述,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目前发现最早的行气养生文献。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了一件写在缯帛上的《却谷食气篇》,也是一件文献,它的内容要更详细,这说明行气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与行气术有关的导引术,是以引伸肢体为主的一种锻炼,当然它也配合呼吸。导引术最早的资料也是见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这是一件《导引图》,这个画面比较丰富,它反映了四十多个人物徒手、执器械进行各种养生练习锻炼的情景,这个方式比较多样化。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保健养生体操。

  导引图

  我国最早的保健养生体操

  汉代以后,导引养生术常盛不衰,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一件编号为P.3810的《呼吸静功妙诀》,是

  当时很典型的一件行气文献,还有一件是南宋传下来的《文八段锦》,它以八个形式反应了当时的行气、导引的功法过程,是很珍贵的资料。

  与导引、行气发展的同时,以舒筋活络为主的按摩术在明清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医研究院藏的清人绘的《导引图》、中国医史博物馆藏的《十二度按摩图》,就很典型的把整个按摩的形式做了描绘。与此相关的,在故宫博物院及其他博物馆,还存有明清时期的按摩器,这都是按摩术盛行的标志。

  所以说,无论从行气,还是导引,还是按摩,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现在讲究的有关保健养生的一些体系,与古代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它是在古代保健养生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

  与老虎摔跤“报仇”,和燕青相扑“交流”

  摔跤基本上是沿着角力、角抵和相扑、摔跤这几个形式发展过来的,最早起源于古代“蚩尤戏”,“蚩尤戏”是为了纪念与黄帝逐鹿中原的蚩尤而在北方流行的一种民间的竞技活动。

  到了东周时期,角抵戏比较普及,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中非常多见。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一件铜牌,上面就有两个人在摔跤角抵的画面,这是比较典型的。在《史记·李斯列传》里也曾经记载秦二世胡亥在甘泉宫观看角抵的情景,所以角抵从东周一直到秦代还是比较普遍的。

  到了汉代,由蚩尤戏发展过来的角抵的形式,有很大的文化意义。当时有一出戏叫《东海黄公》,这个戏的大概意思,就是黄公的父亲被老虎吃了,黄公为了报仇,跟老虎进行相搏,就是角抵。这跟前面

  讲的蚩尤戏,是一个体系发展下来的,而且它在表演性质上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具有很大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后代戏剧当中的武打,与它们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东海黄公》可以说首开中国古代武打戏的先河。与此相关的汉代的角抵,也在各地有了发展,像出土于山东金雀山汉墓里边的一幅帛画,中间两个摔跤角抵人物正在跃跃欲试,整个动作都很典型。

  角抵经过战国秦汉的发展,到晋代出现了另一个名称,叫相扑。整个宋辽金元,它的发展占主要地位,宋代的一部有关记载角抵的书,叫《角力记》,它是一个署名调露子的人写作的。它把宋以前有关角抵的形式做了记录,可以说是我国体育史上最早的一部著作了。宋金元发展出来的相扑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候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式比赛的,就像打擂台。这种形式,我们大家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在《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的“燕青智扑擎天柱”,这个过程就是描写相扑正式比赛的一种性质。

  (《燕青智扑擎天柱》邮票)

  另一种相扑,是在表演场合进行表演的,它是给人看的,当时在

  东京,还有其他地方,在其他场合都有这种表演,而且表演的服装基本延续前代。

  金代相扑砖雕

  这幅画面是金代的砖雕,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这个画面就很典型的反映了两个力士在相扑前的一个瞬间,这个画面是上身赤裸,下身光腿赤足,仅在腰间系一个兜裆。这个相扑跟现在日本的相扑完全一样,也就是说相扑从中国晋代以后,逐渐通过文化交流传到日本去了,它基本上把这个形式保留下来。

  日本相扑柔道,源自中国摔跤

  明清时候出现了另一个名称,就叫做摔跤。现在所称的摔跤就从原来这个体系发展出来的。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陈元贇的,他在抗清失败后,曾经东渡日本,把中国的摔跤与中国的拳术进行糅合,在日本授徒传技。最后经过日本人士的辗转传播以后,发展成了日本现在的柔道。所以说,包括我们刚才谈的日本的相扑,日本的柔道,都与中国古代的摔跤有着很大的关系。

  到了清代,摔跤在宫廷当中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满族人入主

  中原以后,摔跤是本民族很传统的活动形式。当时的摔跤有两种,一种是“官跤”,摔跤的人叫做“布库”,当时宫廷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善扑营”来管理,善扑营的布库分一二三等,每年按等领取钱粮。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养心殿御前进行摔跤表演。说起布库,在历史上它还起过很大作用,看过电视剧、历史书的都知道,少年康熙皇帝擒拿鳌拜,就有他所训练的一帮布库们的功劳。

  《塞宴四事图》,四事之一就是摔跤

  清代的摔跤,除了在民间,在军队当中也作为一种练兵的方式,大家看到这幅画面是乾隆时期的一幅《塞宴四事图》,四事之一就是摔跤,尽管画面极力宣染其中的艺术色彩,但也难以掩盖其中的一些竞技气氛。

  除了“官跤”,在民间还有一种摔跤叫“私跤”,私跤就是老百姓进行的一些游戏活动。当时在北京东四、西四、东单、西单、日坛、月坛、地安门等等,都有当时的“跤窝子”,老百姓叫跤窝子,就是

  摔跤的场所。每到有关节日、有关集会的时候、休闲的时候,几对大汉就在跤窝子里进行摔跤。这是民间的一种形式,中国现在的摔跤在很大程度上与古代的摔跤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它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的。

  马术活动,在中国古代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体育运动,包括赛马,还有马戏等等。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岩画里边就发现了史前的赛马术,在郑州也发现了《赛马图》,这是很典型的描写赛马的。除了赛马,马戏也是当时百戏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马戏的表演惊险绝伦,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漆画当中,曾经留下了无数著名艺术家对当时马戏的精妙刻画。

推荐访问:我国古代的投掷运动有 投掷 我国古代 运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