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2 _2022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2 _2022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时间:2022-07-10 19:50:09 浏览次数: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 2020- -1 2021 学年高二历史 2 12 月月考试题

 一 、 单选题(0 50 分)

 1.“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 C.融合了自然与社会法则

  D.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

 B.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 C.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

 D.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3.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下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

 A.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B.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 C.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D.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 4.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是夜洋中不可往,惟观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据材料可知 A.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B.指南针在北宋传入西方 C.北宋时期发现磁石指南

 D.指南针通过朝鲜传入欧洲 5.某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6.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D.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7.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文艺复兴后 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

  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 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信仰 8.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9.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说:“泰西思想界,现在依然是浑沌过渡时代,他们正在那

 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哩。”梁启超的这一认识 A.缘于戊戌变法的失败

  B.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C.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绝望

  D.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10.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达维特(大卫)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因《马拉之死》、《网球厅宣誓》、《拿破仑加冕》、《苏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据此判断,该画家属于 A.新古典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后现代主义流派

 D.浪漫主义流派 11.19 世纪 60~70 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

 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 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2.清末民初张春曾这样评价过宋儒:“我在家塾读书的时候,亦很钦佩宋儒程、朱阐发‘民吾同胞,物吾同与’的精义,但后来研究程朱的历史,他们原来都是说而不做。”材料反映宋儒的缺点是 A.重理学,轻心学

  B.重“外王”,轻“内圣” C.重“内圣”,轻“外王”

  D.重实践,轻“心性” 13.“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又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冰山,无情地压碎各种梦想,让它们化为无形的泡沫和可怜的眼泪。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下列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一“浪潮”的是 A.《红与黑》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1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当权者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这表明 A.民本思想得到践行

  B.无为而治广受推崇 C.以法治国成为共识

  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15.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其“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是 A.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B.分封制崩溃,宗法制瓦解 C.贵族没落,“士”阶层活跃

  D.“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16.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梦中爱上少年书生柳梦梅,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杜丽娘的鬼魂与之见面,并获再生。杜父反对他们结合,经杜丽娘一再坚持,加上柳梦梅被点中状元,由皇帝做主,二人终于成婚。材料反映了(

 )

 A.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C.婚姻自由成为了社会时尚 D.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17.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进步思想出现

 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理学影响根深蒂固

 D.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18.以下是 1917—1921 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19.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的竹简奏章需两个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的现象首先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

 C.制墨技术

 D.造纸术 20.《舌尖上的中国》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其中孙媳妇一手搀着 90 岁的奶奶,一手领着 3 岁的儿子来到饭桌前坐定,四世同堂一起吃饭,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家的味道和对团聚的向往。剧中,类似画面反映了电视艺术具有 A.经济商业功能

 B.新闻传播功能

 C.社会教化功能

 D.社会娱乐功能 21.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 A.推动了“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 B.是儒家学派治国理念的实践 C.有利于维护周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 D.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 22.“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铭文原文为“宅兹中国(指今河南洛阳)”。秦汉以后“中国”的概念随之发生变化,在王朝统治的地理区域内,都可称为“中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 B.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边远地方势力的发展 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23.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府)、县;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这体现了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 B.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负担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保持不变 D.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24.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 E 区域的机构是(

 )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57 页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25.宋代皇子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然后经由国公、郡王等级别升至亲王。亲王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宋代这样做的目的是 A.精简官僚队伍 B.防范宗室成员干政 C.制衡宰相权力 D.限制地方势力发展 二 、 材料题(0 50 分)

 26.(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

 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3 分)及成因(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2 分)和影响(3 分)

 27.(18 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 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话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主张?(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4 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4 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2 分)。

 28.(18 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和文化载体的双重角色,参与了时代建构工程,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梁启超说:“洋务派译出各书,多二十年之旧籍,彼中人士已吐弃不道,且屡经笔舌,每失其意。”“彼中群学,日新月异,新法一出,而旧论辄废”。他批评一些讲洋务的人,“其于西政非不少有所知也,而于吾中国之情势政俗,未尝通习,则其言也,必窒碍不可行。”康有为想要仿效俄国、日本的“以君权雷厉风行”,至于俄国、日本的变法“条理虽多”,也只是适当进行选择。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维新与学习西方》 材料

 共产党人正因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否则就没有这种可能了。这就是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上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所谓“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 年 1 月 9 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4 分)。

 (2)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思想相对于洋务思想的进步之处。(4 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意义。(6 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B,2.A,3.B,4.A,5.C,6.C,7.C,8.B,9.B,10.A,11.A,12.C,13.B,14.D,15.A,16.B,17.C,18.B,19.D,20.C,21.D,22.D,23.D,24.B,25.B 26 .(4 14 )

 分)(1)特点(3 分):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经世致用)。

 成因(3 分):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儒家思想伦理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2)背景(3 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显。

 (3)变化(2 分):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影响(3 分):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27. (8 18 )

 分)(1)教育主张(2 分):“有教无类”; 变化(2 分):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历史背景(4 分):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

 评价(4 分):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

 (3)特点(4 分):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目的(2 分):培养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为了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8 .(8 18 )

 分)(1)主要特点(4 分):既有传统文化背景的烙印;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救亡图存。

 原因(4 分):清政府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外来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2)进步之处(4 分):引进西方最新成果;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对西方文化有选择性地学习。

 (3)意义(6 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推荐访问:南昌市 江西省 考试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