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时间:2022-07-07 11:00:03 浏览次数:

 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摘要:通过梳理泰州里下河地区农业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构建 5 个指标深入对比 9 个典型样本分析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路径,可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泰州里下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

 为了贯彻中央“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经济欠发达的江淮地区构建以生态功能、农业功能为主的江淮生态经济区。泰州里下河地区是生态经济功能区的关键节点,2017 年泰州制订并发布了《泰州市里下河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区域为兴化市全域,拓展区位姜堰区的溱潼、桥头、沈高、娄庄、兴泰、淤溪、俞垛、华港等 8 个镇,总面积 2859km2,总人口约 188 万人[1]。梳理该地区农业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构建 5 个指标对 9 个典型样本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路径,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可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选取与指标确定

 选取 5 个经济发达地区、1 个综合竞争力与兴化相近、1 个欠发达地区、2 个农业发达地区为对比样本。经济发达地区包括 3 个省内其他地区(苏州常熟、无锡宜兴、南通海安)和 2 个泰州辖区内地区(泰

 兴、靖江);综合竞争力与兴化接近地区为扬州高邮市;经济欠发达地区为淮安涟水;农业发达地区为山东荣城和吉林榆树。选取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 个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

 1.2 研究方法

 运用 Excel 软件对样本的 5 个指标数据进行汇总与梳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泰州里下河地区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条件和优势

 泰州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湖荡相连,水域面积近 8 万 hm2,湖泊湖荡数占全省里下河地区的 1/2。泰州里下河地区也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基地,其中,兴化是国家商品粮、蔬菜、淡水产品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连续 12a 居全国县级市第 1 位,淡水产品产量连续 28a 居江苏省第 1 位。近年来,该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空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高,农村水质优于三类水比例达 100%,生态环境指数居全省前列;传统优势制造产业加快转型,绿色食口原料生产、健康食品加工基础扎实;居民收入与支出稳步提高,农村社会稳步发展。

 2.1.1 基础设施较完善

 近年来,泰州里下河地区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物质装备条件,着力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化、农业园区建设。其中,兴化市通过整合项目和资金,2015~2017 年共完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6 万 hm2,为粮

 食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加修生态场与兴东镇之间圩堤和镇三角圩堤,新建农桥 13 座,维修排涝站 2 座、圩口闸 6座,新建电启闭闸站 11 座、排涝站 1 座,疏浚生产河道 12 条,土方8.86 万 m3,防汛挡排能力明显增强。持续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投资约 1920 万元对海蔡线、南蒋线、海北线、金老线等 4 条路和 9座桥进行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打造了省级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智慧农业服务中心、香芋产业园等重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2.1.2 经济基础较好

 里下河地区经济基础良好。2017 年里下河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81.78 亿元。兴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862.3 亿元[2],入选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市、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百强市、全国工业百强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姜堰区里下河八镇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219.48 亿元,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县区[3]。2018 年里下河地区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1100 亿元。兴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905.13 亿元。兴化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100 强,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姜堰区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

 2.1.3 农业生产基础良好

 里下河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基础良好。其

 中,兴化是国家商品粮、蔬菜、淡水产品等重要生产基地,2017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16.7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3.5%,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 206.28 亿元;2018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24.85 亿元,较2017 年增长了 7.0%,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 221.02 亿元。

 2.1.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17 年兴化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694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8465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2847 元,恩格尔系数为 33.6%;2018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991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66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17 年的 1.98:1 缩小到 1.97:1(图 1)。2017 年姜堰人均可支配收入 19208 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4334 元。

 2.2 样本量的对比分析

 2.2.1 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生产有待提高

 2017 年兴化市城镇人口 70.37 万人,城镇人口比例为 56.04%(图2),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例为 29.5%,居样本区域的第 2 位,比经济水平相当高的邮市高出 13.65 个百分点(图 3)。数据显示,兴化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较高,且农机总动力(9.58 千瓦/hm2)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0.89 千瓦/hm2)。兴化市要进一步加大农机投入力度,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生产尚有提升与发展空间。

 2.2.2 城镇化水平不高,一二三产发展不协调

 城镇化率是衡量 1 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兴化全市农村人口 55.21 万,城镇化率仅为 56.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图

 4)。2017 年兴化市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 13.5%、38.4%和 48.1%,与常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2.2.3 贫富差距较大

 2017 年兴化市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12847 元,农村居民支出由高到低顺序为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衣着。该地区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3.6%,高于其他 7 个地区,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达到最富裕阶段(图 5)。

 3 创新泰州里下河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思考

 泰州里下河示范区应强化水生态资源特色,整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环节,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以产业链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百姓增收致富共赢。

 3.1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3.1.1 定期动态调整建档立卡对象,精准核实信息,精准落实政策

 确保贫困户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充分发挥泰州“阳光扶贫”系统平台的监管作用,加强系统平台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立市级督查、乡镇互查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系统数据的精准度。提高困难学生资助精准度,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险待遇。

 3.1.2 精准核实信息,坚持分类政策

 充分发挥泰州“阳光扶贫”系统平台的监管作用,加强系统平台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定期动态调整建档立卡对象,

 提高系统数据的精准度。建立健全生态搬迁、渔民上岸等生态扶贫政策。提高困难学生资助精准度,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坚持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户,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户,构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低收入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脱贫;对与子女分户丧失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户,综合考虑子女家庭因素,实行捆绑评定;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殊贫困人口,通过低保、社会救助等方式进行政策兜底。

 3.1.3 实施“一村一品一网店”工程

 进一步整合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市财政经济薄弱村发展引导资金和村级自有资金、能人及社会捐赠资金等各类资金,积极推动每个经济薄弱村至少培植一个稳定的经营性项目,作为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的增长点[4]。

 3.2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3.2.1 改善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基础

 实施农村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和农机装备能力提质量增效。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为农服务综合体的服务范围和水平。

 3.2.2 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进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发展稻米、面粉、脱水蔬菜、虾蟹制品等传统优势加工

 产业,加快发展特色蔬菜、林果、花卉等高效产业。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支持规模养殖场加快技术改造。以建设智慧渔业生态示范园区为牵引,鼓励农户对现有提水养殖蟹塘进行改造,对稻蟹、稻虾等立体清洁种养给予补贴,逐步实现渔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目标。

 3.2.3 加快泰州里下河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提升培育质量

 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农民队伍的建设,因此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里下河地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强化对家庭农场指导服务。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高效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意农业等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支持村集体创办合作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5]。

 3.3 引导产业集聚,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

 3.3.1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配套能力基础上,逐步推进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打造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基地。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天猫、京东的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支持农村淘宝、村邮站等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鼓励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园,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培育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强化全域旅游示范,构建生态旅游产业链[6]。

 3.3.2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展智能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探索休耕轮作等方式,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发展立体农业,重点建设稻田和林下养殖等示范基地,探索“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新模式。推广“互联网+农业”,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大田种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

 作者:王芳 费汉华 徐静雅 张月兰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农业发展 路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