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浅议关联理论隐喻观

浅议关联理论隐喻观

时间:2022-07-07 08:40:03 浏览次数:

  浅议关联理论的隐喻观

 论文导读: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英国修辞学家里查兹(I.A.Richards)曾经说:“我们日常会话中,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本文中作者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用关联理论对隐喻的分析揭示出隐喻的使用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性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关键词:隐喻,关联理论

 1 引言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英国修辞学家里查兹( I. A.Richards) 曾经说:“我们日常会话中,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隐喻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知识的获取和交流”以及“语言知识的本质和局限”,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对隐喻怀有浓厚的兴趣。而语用学对隐喻有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中作者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用关联理论对隐喻的分析揭示出隐喻的使用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性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并提出隐喻与其他话语一样,使用和理解都受关联原则所支配。

 2、关联理论简介 关联理论是 Spenser 和 Wil son 在 1986 年出版的专著 Relevance :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是关于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交际中的信息推理过程,描述了人们对每个话语的认知过程和话语本身与语境的关联性。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归属为认知活动,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

 意图的活动。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环境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manifest ) 和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 ) 。共处的认知环境越大,互相显映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关联理论的重要贡献是它提出了两个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第一,对话语的理解是将其语境化(contextualized) 的过程,是将话语信息与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相关语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在语境中理解语言(Language is understood in context)。

 第二,关联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最佳相关的概念。相关理论把相关看成是话语语境效果和话语信息处理耗费之间的最佳平衡,适度的信息处理可以加强原有假设、消除原有假设、或者与原有假设合并产生新的假设,语境效果就是这三种新、旧语境互动的结果。因此,相关并非最大话语相关,即越相关越好,而是最佳相关,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

 3 隐喻的语用学研究 戴维森认为隐喻的含意无非就是其所涉及的那些语词的含意。基蒂则认为隐喻应解释为第二意义,“当话语的特征和语境向听话人或读者表明表达式的第一意义不可得到或不适当时”,就获得了第二意义。格赖斯和塞尔声称,听话人要把一个话语作隐喻解释,只有当他发现话语的字面解释违背了质准则或者该字面解释结果证明时非常有缺陷。他们观点的共同点在于:一个话语的字面解释与隐喻解释之间存在一刀切

 的界限,并且隐喻解释以字面解释为前提,派生于字面解释。但在关联理论里,被斯泊伯和威尔逊(Sperber &Wilson) 所否定。

 4 从关联理论看隐喻的使用、理解和接受 推理隐喻的使用与理解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关于隐喻,Spenser 和 Wil son 认为,那不外是一种随意的言谈(何自然,1997)

 。在松散的说话和隐喻中,话语的命题形式与说话人思想的命题形式并不是同一的,但彼此相似,即是说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逻辑性质。隐喻的使用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匡方涛,文旭)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看到张三的房间很脏、不整洁,于是你对张三说:这个房间简直就是个猪窝。这一约定俗成的隐喻使张三很容易接近具有这样的一个百科知识图式:猪圈是肮脏不整洁的。根据关联性假设,张三能获得房间是脏的、不整洁的这一含义。最佳关联性期望张三搜寻更多的含意,例如脏和不整洁就超出了清洁卫生的规范,房间的脏与张三的不负责有关等。因为没有这些含意,隐喻的使用就不可能是适当的、合理的。张三理解该隐喻话语的额外加工将会被这些语境效应所弥补。因此隐喻并不需要特殊的解释能力或过程:它是言语交际所使用的一些非常的一般能力和过程的自然结果。(Spenser 和 Wil son)下面再看一个例子。A:你们新来的秘书怎样?B:他是个老狐狸。

 B 的回答是一个典型的隐喻。从表面上它与 A 的问话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 B 已回答 A 的问题,大多数人会意它的语境含意:B 的单位新来的秘书很狡猾,诡计多端。尽管狐狸还有其它固定特征,

 比如有毛、有尾巴、有脚等,但; 是不会传递像这样的含义的:我们的秘书长着尾巴。因为现代的人不可能有尾巴,这就意味着的话“他是一个老狐狸”是; 的思想非直接解 释。; 这样的解释与关联原则一致么?从语境效应来看,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回答了: 的问题;从理解的加工来看,这也满足了,因为再也没有别的更经济的话语能传递语境含意了。由此看来确与关联理论一致,并且是 B 的话语的惟一解释。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受话语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关联理论把关联看作常项,把语境看作变项,不管交际者是否遵守合作原则,交际总是具有最大的关联取向,因此交际的目的不是去评价话语是否相关,而是从认知语境之中选择最佳相关的假设,以最小努力对话语所建立的新假设加以处理,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的解释。

 5 关联理论的隐喻观 Spenser 和 Wil son 在书中只用了很小的一个章节来讨论隐喻和相关的一些辞格。他们将话语的命题形式和说话者思想之间的关系描述成隐喻过程,认为隐喻涉及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命题形式类似于说话者的思想。但其他一些情况下并非如此,因为交际的标准不是真实而是关联。Spenser 和 Wil son 认为隐喻和许多相关的辞格仅仅是对语言使用的一种非常一般的方面的创造性的使用。这些语言现象纯粹是语体学上的形象表达,并不是说话者有意违反准则的表现。他们与普通的话语并无明显的分界,不是对正常语言的偏离,也

 不是对准则的违反。关联理论认为隐喻属于一般的话语,因而不需要特殊的解释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隐喻的含义也是通过寻找关联并根据一系列的语境假设推导出来的,只不过隐喻和话语的间接性有关,因而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关联理论从人的认知出发,对隐喻进行了阐释,揭示了对隐喻理解的本质,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是隐喻理论的新发展。

 6 结论 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学、哲学、文学、人类学等众多人类社科研究的对象。隐喻的研究涉及许多普通语言学和哲学问题。笔者认为,隐喻的使用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性而采取的一种方式。隐喻与其他话语一样,其使用和理解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

 参考文献[1]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 ]

 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 ] . 现代外语. 1998 , (3) .[3 ]

 匡方涛,文旭. 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 ] . 外语学刊. 2002 , (4) .[4 ]

 程鲲. 隐喻与认知[J ] . 中外社科论丛,2003 (2) :25 -[5]

 Davidson D. What Metaphors mean [M] . Oxford : Oxford[6 ]

 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推荐访问:隐喻 关联 理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