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语言学学派讲座第七讲乔姆斯基语言理论

语言学学派讲座第七讲乔姆斯基语言理论

时间:2022-06-25 11:25:02 浏览次数:

 语言学学派讲座 第七讲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语言学学派讲座第七讲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2010-10-19 21:27

 据《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巴比伦市定居,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巴比伦塔。上帝大怒,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这样就无法合作修建高塔.然而,人类在上帝面前从来就不是温顺的羔羊,他们总是在努力进行着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他们有的直接学习某种外语,有的对人类语言普遍规律进行探索,有的企图建立统一的世界语.从某种意上讲,这些有识之士都可以称作是再造巴比伦通天塔的工程师。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一、乔姆斯基其人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 年 12 月 7 日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1947 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1951 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 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从 1955 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 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阶段

 关于乔姆斯基理论发展的阶段,有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等说法,为了方便讲述,我们采取三个阶段的说法。

 从 50 年代末期至 1965 年为第一阶段,称为古典理论阶段,其特点是认为语义和语法分析无关;

 1965 年至 1970 年为标准理论阶段,认为语法分析可以纳人语义,但是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意义;

 1970 年起称为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认为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也起一定作用,转换不仅改变句子的结构,有时也改变意义;

 1980 至 1992 年作者又对此进行了修正,把语义解释放到表层结构中,并得出逻辑形式;

 1992 年后乔姆斯基把研究重点从规则系统转到原则系统,支配理论是其核心。

 三、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1、背景:

 一言以譬之,我们可以说:1)对当时生物进化论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借鉴;2)对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语言学的反动;3)对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和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扬弃;4)对惟理语法的继承.

 这里主要谈谈第三点,哲学上有所谓柏拉图问题,即人类知识的来源问题。柏拉图有一个灵魂回忆说的理论。(我们这里不提)笛卡尔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存在着一种精神实体,这种实体的本质包含在思维属性之,而不依赖于肉体;同时,他也承认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不依赖于精神实体的物质实体。显然这种二元论的观点不能解释观念的起源问题,从而得出人类认识的本质是超经验的。这就是他的"天赋观念"说的根源。以此为基础,笛卡尔认为有许多公理或原则不来自经验,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内在于人的心中的,非外来的。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还有另一种涵义,就是他把天赋观念等同于天赋的认识能力。梯利(thilly)明确地指出:"所谓天赋的知识,有时指头脑所感受的理念或真理,指灵魂于自身中发现的真理;有时指在经验的过程中,灵魂产生这种知识的固有的能力或机能。"笛卡尔本人在谈到天赋时说:"我既然有能力来存想一件事物,一种真理,或一种思想,则我这种能力一定似乎是由我自己的本性中来的。"他提出认识的能力、禀赋、倾向是天赋的,而且由这种能力产生的思想也是天赋的。

 2、天赋假说及经验触发论

 乔姆斯基在研究中发现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例如:儿童在五六岁时即可掌握母语,这个年龄的儿童,智力还很不发达,学习其他知识(如数学、物理)还相当困难,而学习语言却这样容易。这种现象,用洛克的"白板说"和"刺激一反映"论都无法解释。不仅如此,儿童所知的有些东西,似乎不可能是大人们教会的。例如:在 he lost his book 和he lost his way 中 his 的区别,以及 he told her to leave the party 和 he promised her to leave the party 中 leave 施动者的转换。再者,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表现了天赋上的差别,有的儿童善于学习数学,有的则精通音乐。而在学习母语上,这种差别则十分罕见。针对以上现象,乔姆斯基说:"很难令人相信,一个生来对语言基本性质毫无所知的机体可以学会语言的结构."他认为,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是人脑由遗传得来的,是人脑具有的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此机制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语言习得机制假说为儿童习得母语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供了解释。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内容要相当丰富,否则儿童得语言能力就不会如此之强.但另一方面,这种内容也不能过于丰富,否则他们只能习得个别的语言.

 乔姆斯基认为,人脑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ity grammar),具体地讲,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其他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的东西.那么,他如何解释有的人说法语,有的人说英语,有的人说汉语,而有的生理上完全正常的人却什么语言都不会说,比如说狼孩.这就不能不提到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经验触发理论。他们认为后天经验对于语言的习得也十分重要。例如:十几岁的"狼孩"不会说话,正是因为缺少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即"经验"。狼孩作为人类的一员,大脑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如果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会像别的孩子一样迅速习得母语。但是他(她)们在幼儿时代就与狼群共同生活,慢慢学会了像狼一样嚎叫。对人类语言,却没有一点了解。

 可见,没有接触过语言,是不可能拥有语言能力的。这种自幼对人类语言的接触就是乔氏所说的经验的触发。如果用 a 表示后天经验这个变量,可以得到一个公式:(略)

 在这个公式中,普通语法(universal grammar)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了.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它指在最理想条件下说话人或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乔氏亦称之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通过数 a(即儿童的出生地不同,周围的语言不同),可以得参出各种具体的语言。不妨说 a=a 时,a*ug 可能就是汉语语法;a=b 时,b*ug 可能就是英语语法。

 通过语言习得机制假说和经验触发理论,乔姆斯基创造性地解释了人类如何习得母语的问题。

 乔氏理论及其相关问题

 一、第一语言模式时期

 第一阶段是"古典理论"时期(又叫做第一语言模式时期),从 1957 年到1965 年,《句法结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有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以及语素音位规则。古典理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张语法自主,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在这一点上与此前流行的结构语言学的理论是一致的。

 1、直角坐标系上圆的公式的比喻

 我们都知道直角坐标系中的圆的公式

 一旦 a,b,c 的值确定了,直角坐标系上的任何一点(x,y)在不在这个圆上都是确定无疑的,乔姆斯基的目标就是希望建立一种类似于圆的公式一样的简单明确的语法规则,任何语句序列合法与否只要通过它一检验就一目了然,而就像公式中的参数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在圆上的无数的点一样,这些语法规则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生成无数的合乎语法的句子,职是之故,乔姆斯基的句法研究被称为生成语法.

 2、有限状态语法

 有限状态语法好似一台有特定状态的机器,从初始状态,经过不同的状态,到达最后的状态就生成了一个句子.它生成的全部句子就构成一种语言,叫有限状态语言,如下图所示,它可以生成这样的句子:this man has bought the book.these men have eaten some bread.在这种语法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种认识,英语中每个句子都是线性发展的,每个此的出现都决定了下一个词出现的可能性,而这是不符合英语的实际的,比如说,它无法处理这样的句子:

 anyone who says that is lying.因为其中两个相互依存的单位 anyone 和 is lying 被 who says that 打断了.乔姆斯基设计初这种语法是想证明:按照从左到右的程序组织语言是不现实的.因此他提出了短语结构语法.

 3、短语结构语法

 短语结构规则都是扩展规则,箭头左边只有一个符号,右边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句子成分的语符列,下面就是这样一组短语结构规则:

 这就构成一个十分简单的短语结构语法,它只生成有限的几个句子.其中 s=句子,np=名词短语,vp=动词短语,det=限定词,这组规则可以生成这样的句子:

 the man hit the ball.

 the man took the ball.

 这组规则可以用树型图来表示:(略)

 树型图有这样一些优点.1)它标出词的词类,2)它标出短语的范畴和构成,3)短语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比如说,man 和 hit 之间不能直接发生关系,因为它们不再一个节点,man 属于 np,而 hit 属于 vp.

 短语结构规则有两种,一种不受上下文制约,记做 x→y,意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把 x 改写成 y.一种是受上下文制约的,记做

 意为在以 wz 为上下文的情况下,x 可以改写成 y

 乔姆斯基认为短语结构存在这样一些局限性.1)他无法处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的问题;2)它无法处理动词的复杂的形式问题;3)在处理主动态与被动态的关系问题上它无能为力.

 乔姆斯基认为,要处理这些现象需要另一类规则,这就是转换规则,所以他提出的第一语言模式包括三个部分。(见前页图)

 下面我们只讲讲转换结构规则

 4、转换结构规则

 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列出了十六种英语转换规则,这里举例介绍几种:

 1)先看主被动态的转换规则

 如果下列句式合法(略)

 那么下列句法也符合语法(略)

 比如说 i eat lunch.正确的,那么 lunch+be+en+eat+by+i.也是正确的,当然要转换到自然语言 lunch is eaten by me.还需要一系列的转换,比如说词缀跳位,系动词选择及词格变化等,这里不谈.

 2)再看否定规则,请看例句

 分析可知,第一个成分 np,第二个成分是情态动词,have,be,do 和它们的时态,人称的变化,我们记为 c+m,c+have,c+be,c.否定词后的第三个成分我们用删节号代替.现在将这三部分分别记为,否定转换规则可写为

 当然还要加上一条 do 追加规则.

 3)so 结构转换规则

 先看例句:

 我们可以把这几句还原为:

 这几句可以也分析为以下结构

 其变化结构如下:

 这就是"so 结构转换规则".

 乔姆斯基的转换规则远不止这么简单,比如说他把转换规则分为强制性和随意性(又叫选择性)的两种.为了形式化的描写和分析简单明确,他采用了许多符号手段

 乔姆斯基这一时期的理论和语法都存在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作了改进,从而进入了他的标准理论时期.

 二、标准理论时期

 乔姆斯基认为他的第一语言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转换规则的力量过大.句子可以随意转换而没有限制.乔姆斯基接受了他人的意见,认为转换不许改变原意.句子有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之分,前者决定句子的意义,后者决定声音.2)乔姆斯基的规则既可以生成正确的句子,也可以生成错误的句子.比如用s→np+vp,vp→v+np 两条规则,我们可以得出 john drinks wine.和 wine drinks john,这说明动词和名词之间有一定的选择限制.3)主被动转换规则使用有限制.比如 john married mary 和 mary was married by john 的意思完全不同.前句中约翰是玛丽的新郎,后一句中他们根本就不太可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乔姆斯基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在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中提出了新的语法模式.他说,生成语法应该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句法部分,音位部分和语义部分.句法部分又叫基础部分,包括改写规则和词典部分,改写规则生成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规则再把深层结构变成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对深层结构从语义上作出解释,音位部分对表层结构从语音上作出解释.三部分的关系如图所示:(略)

 下面我们先看看乔姆斯基的基础部分的系统规则,再举例说明它生成的基础短语标识是如何转换成句子的.语义部分及音位部分不讲.

 1、基础部分的十八条规则(略)

 这些规则可以分成两类:即改写规则(1-5,16-18)和对动词名词加以分类的再分类规则(6-15).下面我们选择几条稍作解释:

 改写规则:第一条意思是句子由名词短语和谓项构成,第二条对谓进一步说明,意思是它可以是不完全动词(也叫做助动词,包括 be have do 和其它一些情态助动词)及动词短语再加上表时间地点的成分构成,其中后两项是选择性的,可有可无.第三条是对动词短语的情况详加说明:它可以由系动词引导,可以是动词加介词短语构成,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等等.第五条说明介词短语可以是表方位的,表时段的,表地点的,表频率的,等等,不一而足.第十六条,助动词可以是表时态,表情态的,也可以是表示动词的体的.第十七条对限定词作了说明,它可以是冠词加前后成分构成,第十八条从是否限定的这一角度对冠词进行了分类.

 我们再看再分类规则(以名词为例):第八条意谓名词有复杂的符号,第九到十三条用一些标准对名词进行了分类,这几条综合起来可用下面的树型图表示:(略)

 乔姆斯基认为具体到每一个名词,词典中应该如下标出:(略)

 这一时期的结构规则是有序的,生成的语符列是有限的,词典部分的再分类规则和选择限制,避免了产生"酒喝约翰."这样的句子.第三,等式的右边出现了s 范畴,这就意味着句子中可以套句子了.

 2、转换规则

 乔姆斯基以 the man who persuaded john to be examined by aspecialist was fired.来说明基础部分生成的基础短语标识是如何转换成实际句子的.假如基础部分生成了以下三个短语标识:(略)

 短语标识 1)中的△是个假位符号,意思是它在句子表层结构中并不出现,但我们假设它在深层结构中存在.它是动词的逻辑主语,是没有指明的施动者.所以1)可以生成这样一个句子:the s"man was fired.但它含有 s"成分,并不独立.同样 2)可以生成这样一个句子:the man persuade john of△s".它也不独立,s"需由其他句子来实现.3)中的 nom 意为视情况而定,我们把 nom 照抄,它可以生成这样一个句子:john nom be examined by aspecialist.现在我们把 3)代入 2)中的 s"则得到:the man persuade john of△john nom be examined by aspecialist.现在用省略转换去掉其中一个 john,再用 to 转换让 to 来代替of△nom,这时得到句子 the man persuade john to be examined by aspecialist.将这代入 1)中的 s"处,则得 the man the man persuade john to be examined by aspecialist was fired.再用省略转换删去其中得一个 the man,用关系转换加上关系代词 who.这时就得到我们的例句了.这里我们运用了被动转换,代替转换,省略转换,关系转换的多个单项转换,这样的转换叫做综合转换.

 标准理论有了许多改进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乔姆斯基继续发展了他的理论,这就进入了扩充后的标准理论时期.

 三、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

 乔姆斯基的标准理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1)转换规则仍然权力太大,2)他原以为句子的意义取决于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无关,转换过程中句义保持不变,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3)英语中有句谚语说规则就意味着例外,而他对这种例外情况注意得不够.扩充式标准理论为克服这些缺点进行了努力.

 下面是乔姆斯基扩充式标准理论的结构图,如果把它与标准理论时期的结构图对比,我们会发现这样几点:1)基础部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完善,2)为了防止大量不合法的句子的产生,转换规则中增加了一些限制规则,3)格确定原则也是标准理论时期所没有的,4)乔姆斯基现在把语义解释完全放到了表层结构中,因此,表层结构变得比原来复杂多了.

 下面我们按照基础部分,转换部分,表层结构三大块择要介绍.

 1、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的短语结构规则(又叫改写规则)最大的进步是引进了 x 阶标理论,因为本人没有完全读懂,这里不讲.我们看看词汇部分.词汇分两部分,一是词汇

 入构项,一是多余原则.词汇入构项是从标准理论时期的十八条原则中的再分类原则演变过来的,乔姆斯基认为它应该包括词从语音,形态,语义到语法的一切特点.这个我们可以从标准理论部分所举的 boy 和 girl 的例子推知.我们前面提到,规则就意味着有例外,词汇部分的多余原则就是对例外情况进行说明的.比如说许多动词都符合:v:+[--np to np]→[--np np]。而表捐献意思的单词donate 就是个例外,标出这种例外情况就是多余原则所要求的.

 2、转换部分

 转化部分有两个内容,转换规则和限制规则.这一时期乔姆斯基把转换部分归纳为一条规则,即移动 a 原则,它包括名词移动和 wh-词移动两种转换,这里涉及到空位的概念.请看例句:

 this book was read by that student.

 先看它的深层结构:

 其中的 e 代表空位.把名词短语移到空位处作为主语,原来的位置就留下一个踪迹,我们用 t 来表示.我们看看转换后的树型图:

 wh-转换与此类似,比如 what have you done?就是由 e you have done what 经过转换得来的.

 转换规则中还涉及到踪迹理论,前面说过一个成分在移动后原来的位置会留下踪迹,踪迹虽然在表层结构中语音表达是零位,但它仍然占据原有范畴的位置.比如说,英语国家的人认为我们可以说 what do you want to win?或 what do you wanna win?但我们只能说 who do you want to win the title?不能说 who do you wanna win the title?因为前者的空位在 win 后面,所以它们可以连读成 wanna;而后者的空位在 want 与 to 之间,所以句中的 want to 不可以结合在一起.

 限制规则尽管进行了多次改进,扩充理论仍然会生成许多不合法的句子,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乔姆斯基对转换规则提出了许多条件限制,这就是限制规则.比如特定主语条件,邻接条件,特殊疑问句规则就属于这种限制规则.

 3、表层结构部分:

 这一时期的表层结构内容较前期复杂了许多,它包括了:1)与语音表达有关的省略规则,过滤规则,音位规则等.2)与语义解释有关的语义规则(包括控制规则,制约规则,解释规则),逻辑式等.下面说说过滤规则,控制理论和制约理论.

 1)过滤规则乔姆斯基的转换规则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成能力太强,尽管加上了一些限制规则,在实际情况中,即使遵从了所有的规则,到了表层结构阶段,仍然有大量不合语法的现象出现,过滤规则就是用来排除这种现象的.比如说经过转换规则和条件限制,我们仍然可能得到这样一个短语:the man who that isaw.过滤规则中有这样一条:一个补语化成分位置不能同时出现像 who that这样的两个外显成分,因此我们可以宣布它是不合法的,它必须运用一次省略规则,省 who 或 that 才是正确的.

 2)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如何解释在语音上是零的名词短语"准代词".先看例句:

 john promised bill to leave.

 john persuaded bill to leave.

 乔姆斯基认为这两句的实际结构为:

 john promised bill[pro to leave.]

 john persuaded bill[pro to leave.]

 应该在词汇的入构项中说明动词的特征,以保证 promise 句中的 pro 主语所指相同,而 persuade 句中的 pro 与动词宾语所指相同,而且用下标标出来:

 johni promised[bill proi to leave].

 john persuaded[billi proi to leave].

 这就是说动词 promise 分派主语控制,而 persuade 分派非主语控制.

 英语中还有一种 pro 为任意所指的情况,如:it is unclear what[pro to do t.]意思是谁也不清楚该干嘛.

 3)制约理论制约理论涉及到照应性词语与非照应性词语两个概念:照应性词语没有自己的独立独立的所指,而是与另外一个成分的所指相同;非照应性词语与其他词语成分的所指不同,具有自己独立的所指.举例来说,在一定意义上讲,代词 him 是非照应性的,而反身代词 himself 就是照应性的.控制理论就是为了保证照应性词语与它的先行词在性,数上的一致,成分上的统制与及时态等方面

 的符合.比如我们可以说 i love him.you love him.但不能说 i love himself.you love himself.因为 himself 是照应性词语,它必须与它的先行词共指.其他有关性,数,时态等方面的例子就不列举了.

 我记得赵敦华先生在他的《西方哲学简史》前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史展现的就是高尚心灵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较量。虽然没有一个哲学家的结论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没有一种直到现在还被普遍认可的哲学真理,但是,哲学家们为解决哲学问题而提出的论辩证明至今仍给人以启发,成为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从哲学史的观点看问题,问题的提出比答案更有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达到的结论更有价值."我觉得这话也可以用在语言学史上,用于所有巴比伦通天塔的建造者身上,特别是可以用在乔姆斯基身上,从古典理论的提出开始,乔姆斯基和他的追随者从来就没有停止对语言问题的思索,尽管乔姆斯基没有成功建造出他的巴比伦通天塔,他的语法根本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但他的语言观,他的研究角度,都不容忽视,他在语言学界引起的革命还是影响深远,以至于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茵斯评论道:"不任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具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任何…语言学家都不敢忽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建树.目前,每个语言学流派都要对照乔姆斯基的看法来阐述自己的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乔姆斯基又是成功的。

 特别声明:

 1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 :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推荐访问:语言学 学派 讲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