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旅游码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图文)

旅游码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图文)

时间:2022-07-13 08:15:03 浏览次数:

  千岛湖东北湖区码头地勘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详

 细

 勘

 察

 )

  经

 理:丰明星

  报告编写:胡腾逸

  校

 对:吴宗德

 项目负责:章四清 审

 核:马海龙 审

 定:毛立祥 总工程师:毛立祥 法定代表人:毛立祥 工程联系电话:13675875XX 公司传真:0579-89163602 勘察证书业务范围:

 工程勘察专业类 (岩土工程(勘察))乙级 证书编号:B233028672 营业执照:3307001901700 单

 位:XX 市大华勘察 XX 公司

 地

 址:XX 市婺州街 116 号 B 座四楼

  目

 录

  1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 3

  1.1

 拟建工程概况 ........................................................................................................................................... 3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 4 1.3

 勘察依据与执行的技术标准 ................................................................................................................... 5 1.3.1 国家标准: ................................................................................................................................................... 5 1.3.2

 行业标准: ................................................................................................................................................. 5 1.3.3 XX 省标准: .................................................................................................................................................. 5 1.3.4

 其它: ......................................................................................................................................................... 5 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 5 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 5 1.5.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 5 1.5.2 工程地质调查 ....................................................................................................................................... 6 1.5.3 勘探设备和方法 ................................................................................................................................... 6 1.5.4 室内岩、土试验及水(土)腐蚀性分析 ................................................................................................ 6 1.5.5 勘探完成工作量 ................................................................................................................................... 6 1.5.6 勘探点测放依据 ................................................................................................................................... 7 1.5.7 资料整理、报告编制 ........................................................................................................................... 7 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 8 2.1

 气象和水文情况 ....................................................................................................................................... 8 2.2

 场地地形、地貌 ....................................................................................................................................... 8 2.3

 地基土构成及特性 ................................................................................................................................... 8 2.4

 不良地质作用、地下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 ........................................................................................... 9 2.5

 水文地质条件。

 ....................................................................................................................................... 9 2.5.1 地表水 ................................................................................................................................................... 9 2.5.2 地下水 ................................................................................................................................................. 10 3

 岩土参数统计 ............................................................................................................................................... 10 3.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 ......................................................................................................... 10 3.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 ......................................................................................................... 10 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 11 4.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 11 4.1.1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评价 ......................................................................................................... 11 4.1.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 11 4.1.3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 11 4.2 地基土分析评价 ....................................................................................................................................... 11 4.3

 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 12 4.3 .1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 12 4.3 .2 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 12 4.4

 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确定 ............................................................................................................. 12 4.5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 12 4.5.1 天然基础条件分析评价 ..................................................................................................................... 13 4. 5.

 2 桩基方案分析评价 ...................................................................................................................... 13 4.6 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分析 ............................................................................................................................... 16 4.6.1、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 ............................................................................................................................. 16 4.6.2、地下室抗浮设计 ..................................................................................................................................... 16 4.6.3、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 ............................................................................................................................. 16 4.6.4、降排水及止水 ......................................................................................................................................... 16 5

 结论与建议 ................................................................................................................................................... 17

  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

  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3、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4、地层分布统计表 5、标贯试验成果表 6、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 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测试成果统计表 8、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表(复印件) 9、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复印件)

 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

 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XX县文昌镇,距杭黄高铁淳安站约2.0公里,北面为花屋线,南面为302

  国道,现均不能直接联通场地,场地交通条件差。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 43165.0 m 2 ,总建筑面积为17775.0m 2 ,建筑密度为30.0%,容积率为0.11,绿地率为30.0%,拟建物上部结构设计均采用框架结构,下部基础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桩基础。地基允许变形值按常规要求,拟建建物特征一览表见表 1。

 拟建 主要 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表 1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建筑占地面积(m 2 ) 层 高 最 大 单柱 荷 载(KN) 结构类型 室 内 设 计地 坪 标 高(m) 拟采用基础类型 1 游客中心 4282 3F 3400 框架结构 109.0 独立基础 或独立基础+桩基础 2 导服中心 360 2F 600 框架结构 112.0 独立基础 3 地下车库 13020 2 F 3800 框架结构 110.0 独立基础+桩基础 我公司受业主的委 XX 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 .2

 勘察目的 、任务 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目的是为拟建物施工图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具体任务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埋藏的河道、河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设计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6、评价地下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7、对地基基础的分析评价 8、对成桩的可行性评价及对环境影响评价;

  1 .3

 勘察 依据与 执行 的技术标准 1.3.1 国家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1.3.2

 行业标准:

 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2、《房屋建 XX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__年版)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3.3 XX 省 省 标准:

 1、《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3、《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1.3.4

 其它: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2、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及坐标、高程资料 1 .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 .5

 勘察 方法 及 勘察 工作量 量 1 .5 .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要求结合本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等规范的有关规定,钻孔沿建筑物角点及边线布置,孔共布置钻探孔 24 个。详见附图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 .5 .2 工程地质调查 在勘察施工前,对区域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地震等资料附近行搜集。根据工程平面图先开展地质调查,对场地地质构造采用地质界线追索法进行了解,对场地采用穿越法进行了解,并对周围岩土层作初步勘查;对填土层了解其填入时间及埋深概况。调查面积略大于用地面积,精度相当于 1:1000。

 1 .5 .3 勘探设备和方法 根据勘察目的和施工条件,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手段,使用 XY-1 型工程钻机施工。通过现现场鉴别、取土(岩)分析和原位测试(标贯、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场地地基土的力学性质进行综合评价。

 1 钻探 本次钻探使用 1 台 XY-1 型工程钻机施工,采用回转钻进方式,对砂性土采用钢套管护壁。每回次进尺不大于 2m,及时填写钻探报表和岩芯编录。钻进中测量初见水位,退场时一次性测量静止水位,并采用岩芯或碎石土回填钻孔。

 2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锤重 N63.5kg,试验分两段进行:a、预打阶段:先将贯入器打入土中 15cm,记录数据;b、试验阶段:将贯入器打入土中 30cm,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 的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固定落距的自动落锤的锤击方式,锤重 N63.5kg,落距 76cm,试验时连续贯入,锤击速率一般为每分钟 15-30 击,当连续三次 N63.5>50 时,即停止试验。

 3 取样 原状土采用厚壁取土器,优先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如采用锤击,则尽可能做到重锤少击。取样质量相当于II级,土样取出后及时蜡封,以防脱水,湿变。蜡封样后及时贴上标签,以免混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扰动样采用分拣法,即在一定长度土芯范围内,从中劈开分拣。岩样采取后及时用透明胶封闭,以防脱水,湿变。岩样采取长度大于 10cm。

 1 .5 .4 室内岩、土试验 及水( 土) 腐蚀性分析 室内岩、土测试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及时完成。其中原状土作常规物理性分析试验,岩石样作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

 1 .5 .5 勘探完成工作量 野外作业日期:20__年 02 月 12~28 日。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见表 2。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 2 勘察项目 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附注 钻

  探 鉴别孔 个 6 深度进入持力层>5m

 控制孔 个 18 作原位测试、取样等,深度进入持力层>6m

 取样孔 个 (13) 取土样或岩样

 勘探孔数 个 24

 375.10m

 取

 样 原状土样 个 7 厚壁取土器、密封

 扰动土样 个 / 拣块、不密封

 岩

 样 块 18

  原位 测试 标贯试验 次 5 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

 动探试验 米 6.0 重型(N63.5),自动落锤

 室内 试验 颗粒级配 个 / 筛分法

 土工常规试验 个 7 按国家标准

 抗压强度试验 个 18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 .5 .6 勘探点测放依据 孔位坐标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及地形底图读取。测放控制点为位于场地西北侧湖湾两岸山体上“A268”点(X=3290865.237,Y=515850.679,H=104.16m)及 “II-45”点(X=329082.030,Y=515883.550,H=104.02m) 。高程引测点为“A268”高程校准点为“II-45”,采用淳安 2000 坐标系,1985 国家高程基准,具体位置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上的标示。场地地貌为剥蚀丘陵地貌。地形上有半岛、湖湾及千岛湖水域。场地高程处于 94.0~122.0m 之间,相对高差约 28.0m。

 1 .5 .7 资料整理、报告编制 勘探执行勘察纲要,野外资料完整齐全,经编制人员检查复核后,按照建设部《房屋建 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__年版)及时进行报告编制。采用本工程使用上海华岩岩土 XX 公司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系统》(HY2009)版本制作各类图表,编制程序符合技术要求。

  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2 .1

 气象和水文情况 XX 县千岛湖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缘,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7.4℃,极端最高气温 38℃(7 月),极端最低气温-8℃(1 月);年平均降水量 1480~1534mm,平均降雨天数 156 天;降水集中于 5~7 月份,也是暴雨高发期,降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50%,期间最多日降雨量 206.2mm/d,最大时降雨量 59.5mm/h;持续降雨天数最长 18天,最大连续降雨量为 489.7mm。根据附近水文站多年的降雨观测资料表明,每年的 4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为汛期,特别是 6 月至 7 月的上旬,受冷暖气流控制连绵阴雨,每年 10 月中旬至次年 4 月中旬为非汛期。

 区内风向以西北风(冬季)及东南风(夏季)为主,平均风速 7.2km/h,历年最大风速70.9km/h。

 地下水以径流和渗透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动态极不稳定,完全受季节控制。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单井涌水量<100m 3 /d,具弱透水性,弱含水性。

 2 .2

 场地地形、地貌 勘察区地貌为剥蚀丘陵地貌。地形上有半岛、湖湾及千岛湖水域。拟建游客中心建筑物布置于半岛西南向斜坡上,拟建导服中心布置湖湾正南侧,拟建停车库布置于湖湾东北内侧,距离湖岸最近处 33 米,具体位置可见平面布置图。场地原始山坡植物生长较茂盛,以乔木为主,其次为灌木丛;山体自然坡度一般 20~60°,临近湖岸地段相对较陡。拟建场地经土石方开挖及回填已基本整平,场地不通公路路,但从山体西北侧坡脚有一条宽约 0.4~1.0 米曲折小道通往场地,场地建筑环境条件较差。

 场地上部土层为第四系(dl-elQ 4 )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宁国组(O 1 n)灰色、青灰色泥岩。

 2 .3

 地基 土 构成及 特性 性 根据钻探揭露及相关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岩土层,在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勘探深度范围内,按其岩性、成因类型划分为三大个单元层、细分为四个工程地质亚层,分述如下: 1 层 素填土(mlQ 4 )

  灰色,松散,干。成份主要由碎石和粘土组成,土质不均匀。碎石含量占 45~65%,其余为粘土,为新近人工堆积,时间约 0.5 年,为欠固结土,未作分层压实处理。场地除钻孔 ZK2、ZK12~ZK15和ZK22缺失外,其它钻孔均有分布,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击数为1~4击/10cm。层顶高程为 119.37~106.30m,层厚 13.10~0.40m。

 2 层:粉质粘土(dl-elQ 4 ) 灰黄色,干~稍湿,可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角砾含量 5~15%, 粒径 2~5mm, 棱角、 次棱角状, 母岩为砾岩。标准贯入试验(N)实击数为 7~11 击/30cm。场地仅钻孔 ZK2、ZK3、ZK4 、ZK12、ZK14 、ZK15 和 ZK22 有分布,场地其它钻孔该层缺失。层顶面埋深 13.10~0.00m,层顶高程 122.10~103.28m,层厚 2.20__.00m。

 3-1 层:强风化泥岩(O 1 n) 褐黄色、灰黄色,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属软岩,岩体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芯呈碎块石状,遇水易崩解,敲击易碎。场地除钻孔 ZK10、ZK11、ZK21和 ZK23 缺失外,其它钻孔均有分布,。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击数为 15~37 击/10cm。层顶面埋深 14.80~0.00m,层顶高程 120.00~101.58m,层厚 5.40~1.10m。

 3-2 层:中风化泥岩(O 1 n) 灰色、青灰色,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层理及节理裂隙发育,其中有铁锰质氧化物浸染,岩芯呈短柱状或长柱状。敲击声脆,锤击不易碎。岩芯采取率为 85~95%,岩石质量等级RQD 为 45~75,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在钻探深度内未发现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层顶埋深 18.10~0.50m,层顶高程 117.65~98.800m,本次勘探未揭穿该层,最大控制层厚 15.50m。

 2 .4

 不良地质作用 、 地下埋藏物 及特殊性岩土 经勘察及调查表明,拟建场为丘陵地貌,勘察期间场地无滑坡、滑移、崩塌、塌陷、泥石流、活动断裂、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场地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其它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1 层素填土: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厚度变化大,未经处理不应作基础持力层利用。

 2 .5

 水文地质条件。

 。

 2 .5 .1 地表水 勘察场区为新安江水库环绕,降雨时地表水自分水岭向东、西两面顺坡而下,最终直接

  入湖。据相关水文资料,新安江水库集水面积 10442km

 2

 ,水库建成蓄水后,库边雾区扩大,温差缩小,相对湿度增大,具明显“湖泊效应”。库内水位受季节影响明显,水库 20 年一遇洪水位 108.8m,100 年一遇的洪水位 109.6m,千年一遇的洪水位是 111m。全年平均流量为2.59m 3

 /s。平均水深 34m,水位最高达 108.41m,最低 80.0m。勘察期间新安江水库属枯水期,水位在 99.50m。

 2 .5 .2 地下水 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仅 ZK1 和 ZK5 钻孔内发现地下水,水位分别在 105.10 m(ZK1)和112.42 m(ZK5)。

 3

 岩土参数统计 3 .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 根据地基土层的划分结果,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分层统计,本工程使用上海华岩岩土 XX 公司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系统》(HY2009)版本,选择自动或人工剔除异常值方法。

 统计前对各层指标逐一检查,统计采用 Grubbs 准则进行,统计结果详见附表《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及有关附表。

 1

 常规土试指标:提供统计个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变异系数等。

 2

 原位测试指标:提供统计个数、范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等。

 3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统计个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值、变异系数等。

 3 .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 根据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结合地基土层特征,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XX 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要求提供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详见表 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及附表。其中常规土试提供算术平均值,嵌岩桩指标提供特征值,承载力指标提供特征值(建议值),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

  4

 岩 岩 土工程分析评价

 4 .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4 .1 .1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评价 XX 县发生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山洪、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本场地勘察期间未见不良地质作用,也未见发生过地质灾害。

 4 .1 .2 场地地震效应 评价 场地所处区域的地震特点是强度低、震级小、频率低。根据地震台站的历史统计及近期观测资料,本区历史地震震级均小于 6 级。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场地所在区域稳定性良好。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地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 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2、1.0.3、3.1.2 条等规定,建筑抗震设计可按有关要求执行。

 场地不存在粉土、砂土及软土,无需考虑地震液化问题和软土震陷的影响。

 4 .1 .3 场地稳定性 、 适宜性 评价 场地及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新构造运动微弱,场地属非抗震设防区,属浙西山区。根据地质调查,场地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经土石方开挖及回填已基本整平,在拟建停车库西侧、北侧和南侧分别形成新的边坡,长度约 15.0~140.0米之间,高度在2.0~15.0米之间,坡度一般45~65°之间,边坡土质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边坡现状较稳定,建议对以上边坡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治理,预计可消除边坡崩塌、滑坡的不良地质作用,治理完成后场地稳定性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4 .2 地基土 分析评价 根据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第四系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物质组分变化不大,岩土层分布较稳定。现将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分布特征综述如下: 1 层:素填土 高压缩性 松散,均匀性差,厚度变化大,物理力学性质差,未经处理不可利用。

 2 层:粉质粘土,中等压缩性,该层物理力学性质较低,标贯试验击数平均值为 7.4 击,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为 180 KPa,该层仅局部分布,且厚度较小,均匀性较差,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3-1 层:强风化泥岩

 低压缩性,该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但性质不均匀,重型动力触探标准值为19.10击,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80KPa,该层全场分布,埋深较大,厚度较大,

  厚度变化较小,均匀性较好,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3-2 层:中风化泥岩

 该层物理力学性质稳定,厚度大,强度高,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也是良好的桩基础桩端持力层。属较软岩。推荐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为1000KPa。

 4 .3

 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4 .3 .1 地下水( 土) 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邻近新安江水库渗流补给,本次勘探未采用水样作水质分析,根据区域资料分析,本场地水质一般较好。通常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 13-20℃,PH6.5-7.5。水化学类型以 HCO3-Ca 或 HCO3-Na.Ca 型为主。

 场地环境类型属于III类,本场地及周围未发现污染源。根据邻近工程水质分析资料可判定:受环境类型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若地基土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泡和淋漓作用,根据工程经验,地表水与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相同。

 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4 .3 .2 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 影响 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水:

 1、场地建筑物基础部位基本高于地下水,但应注意雨期基槽周边地面汇水的截排,做好基槽防水措施,基槽内积水及时抽排,防止地基土受冲刷、浸泡。本场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不良影响。

 2、地下水对桩基施工的影响:本工程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桩,成孔时需采取钢护筒或水泥护壁,地下水对桩基施工影响不大。

 4 .4

 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确定 根据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土层特征,考虑埋深及厚度变化规律,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见《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及有关图表。

 4 .5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本工程拟建建筑物均为框架结构,根据本次勘察成果,结合拟建物初步设计方案,设计

  地坪高程与现状地面高程竖向高差较大,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或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结合桩基础的方案。各建筑物地基基础建议见下表 3。

 拟建(构)物地基基础方案建议表

  表 3 序 号 拟建建筑 物名称 地基基础方案 基础形式 建 议 持力层 说 明

  1 游客中心

 天然地基浅基础

 独立基础 3-1 强风化泥岩加 3-2 中风化泥岩

 天然地基浅基础+桩基础 独立基础+桩基础 3-2 中风化泥岩

 2 导服中心 天然地基浅基础 独立基础 3-2 中风化泥岩

 3 地下车库 天然地基浅基础+桩基础 独立基础+桩基础 3-2 中风化泥岩

  4 .5 .1 天然 基础条件分析评价 1、 、 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评价 3-1 层强风化泥岩埋深变化大,分布较稳定,承载力较高,结合拟建物结构特征分析,建筑物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可以 3-1 层强风化泥岩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采用独立基础。

 3-2 层中风化泥岩埋深较大,分布稳定,承载力高,结合拟建物结构特征分析,拟建筑物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以 3-2 层中风化泥岩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采用独立基础。

 3、 、 地基均匀性评价 场地基岩面坡度较陡,局部坡度>10度,场地地基属不均匀地基,易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4、 、 设计、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①场地建筑物基础部位基本高于地下水,但应注意雨期基槽周边地面汇水的截排,做好基槽防水措施,基槽内积水及时抽排,防止地基土受冲刷、浸泡。

 ②基槽(坑)开挖后应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采用钎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性况时,应及时通知勘察单位处理。

 4. 5.

 2 桩基方案分析评价 1 、桩端持力层分析评价 3-2 层中风化泥岩埋深较大,分布稳定,承载力高,是建筑物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若采用

  桩基础,可以 3-2 层中风化泥岩作桩基础桩端持力层: 2 、桩型选择分析评价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及当地成桩经验,本工程可采用的桩型有: (1)、机械冲孔灌注桩:因冲击能力大,穿透力强,在土层及岩石中均较易穿过,不受地下水影响,桩长、桩径灵活性较大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成桩形式。

 (2)、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的受力性能可靠,不需大型机具设备,施工操作工艺简单,可直接检查桩底岩土层情况,单桩承载力高,无环境污染,施工速度较快等特点。因工程情况需使用人工挖孔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人工挖孔桩为 XX 省限制使用类型, 不允许用于软土地层,地下水位高的砂土层等地层及含有沼气等有害气体的特殊地层。因工程情况需使用人工挖孔桩的项目,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论证。

 根据以上分析及地区成桩经验,建议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桩,桩端进入持力层应不小于 1倍桩径。

 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 为充分利用桩端土承载力,宜采用大直径灌注桩。若选用机械冲孔灌注桩,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第 5.2.2 条及第 5.3.9 条有关规定确定,初步设计时,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公式计算:

 QUK= u∑qsikli+ξrfrkAp qsik、frk—桩周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m 2 ) u—桩身周边长度(m) li—第 i 层岩土的厚度(m) ξ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取 0.95 估算假设桩径为Ф800mm及Ф1000mm,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1倍桩径,则计算结果见表 4: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估算

  表 表 4 位

 置 冲抓成孔灌注桩 持力层 孔径 有 效 桩 长Q UK (KN) Ra(KN)

  (m) ZK24 3-2 Ф 800mm 13.2 4792 2396 Ф 1000mm 13.4 7488 3744 注:1、桩长按设计地坪高程起算、侧摩阻力未计算及填土的负摩阻力未计算;2、孔底沉渣应<50mm;3、承载力未考虑桩身砼强度;4、Ra= Q UK

 /K(K=2)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5、上述为单桩承载力估算值,最终应通过桩基静载荷试验现场测定为准,必要时可通过桩径比或扩底方法增加承载能力。

 4

 成桩可能性分析及成桩注意事项 根据当地桩基础施工经验,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桩成桩无问题,但设计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机械冲孔灌注桩的施工 ① 根据本场地层情况及当地施工经验等,本场地旋挖钻成孔灌注桩对基岩以上的松散土层应采用钢护筒护壁。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 50㎜。

 ②钻机施工时,应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必要时可在场地辅设能保证其安全行走和操作的钢板或垫层(路基板)。

 ③ 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渣土。

 ④ 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 6m,并应及时清除。

 ⑤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 50mm。

 (2) 场地砾岩为软质岩,暴露地表后易风化,受水浸泡后易软化,成孔后经验槽确认桩端进入持力层设计深度及清底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浇灌混凝土。

 (3) 报告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初步估算的结果、桩基工程施工宜先打试验桩,进行承载力检验,以准确确定单桩承载力,必要时根据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桩基施工结束后,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桩身质量、桩端持力层及承载力检验。

 5 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本工程采用机械冲孔或人工挖孔灌注桩,成孔时如采取泥浆护壁,应对废弃的泥浆、

  渣进行处理,不得污染环境,基桩施工后应及时对泥浆池进行处理。

 (2)施工期间应注意控制噪声、粉尘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6 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分析 4.6.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 基坑深度约为9.0米,基坑的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主要土层为1层素填土和、3-1 层强风化泥岩和 3-2 层中风化泥岩。基坑地段四周无重要建筑物。

 4.6.2 、地下室抗浮设计 拟建地下停车场底板标高约为 110.20m,场地周边地表水体主要为千岛湖,所在区域属新安江水系。据相关水文资料,千岛湖水常年水位 100m 左右(黄海高程,下同) ,最高水位 108.41m ( 1999 年) ,最低水位 80m( 1979 年)。勘察期间新安江水库水位在 99.50m。停车场采用抗浮设计,建议设防水位取新安江水库历史最高水位 108.41m 。

 4.6.3 、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 建议基坑从现状地面分级开挖施工,坑壁可采用逐级放坡+挂网锚喷支护方案。

 基坑开挖监控: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监测方法及监测项目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8 条及表 3.8.3 的规定进行。建议进行基坑专项设计。

 4.6.4 、降排水及止水 千岛湖现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基坑开挖时无需降水,雨季施工时须做好基坑周围截水工作。建议沿基坑周围设置截水沟。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 4。

 层号 岩土名称 γ (KN/m 3 ) C (KPa) φ (度) 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

 征值 快剪 快剪 Frb (kPa)

 1 素填土 19.0* 10.0* 15.0* / 2 粉质粘土 18.91 25.5 14.8 25* 3-1 强风化泥岩 19.50* 37.0* 18.5 * 30* 3-2 中风化泥岩 23.0* 180.00* 35.00*

  注:表中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 M30, 施工中应通过试验检验;带“*”表示经验值。

 5

 结论与建议 1、经勘察查明,在勘探范围和深度内未见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场地在静力条件下基本稳定,适宜拟建建筑物建设。

 2、岩土层的总体特点是:岩土层种类较简单,可划分为三个地质单元大层,细分为四个工程地质亚层,土层分布不均匀,岩层分布较均匀,场地地基属不均匀地基。

 3、本场地特殊性岩土为 1 层素填土,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厚度变化大,未经处理不应作基础持力层利用。

 4、场地所处区域的地震特点是强度低、震级小、频率低。根据地震台站的历史统计及近期观测资料,本区历史地震震级均小于 6 级。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场地所在区域稳定性良好。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地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2、1.0.3、3.1.2 条等规定,建筑抗震设计可按有关要求执行。场地不存在粉土、砂土及软土,无需考虑地震液化问题和软土震陷的影响。

 5、不均匀地基易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6、场地建筑物基础部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对基础设计及施工无不良影响,但应注意雨期基槽周边地面汇水的截排,做好基槽防水措施,基槽内积水及时抽排,防止地基土受冲刷、浸泡。场地环境类型属于Ⅱ类,本场地及周围未发现污染源。受环境类型影响,浅层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B 类),浅层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对混凝土

  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7、场地内无地表水分布,场地周边地表水体主要为千岛湖,所在区域属新安江水系。据相关水文资料,千岛湖水常年水位 100m 左右(黄海高程,下同) ,最高水位 108.41m ( 1999 年) ,最低水位 80m( 1979 年)。勘察期间新安江水库水位在 99.50m。

 建议拟建工程设防水位取新安江水库历史最高水位 108.41m 。

 8、基坑围护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设计和施工。

 9、基槽(坑)开挖后,请业主及时通知我单位验槽。

推荐访问:勘察 码头 工程地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