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平和教育智囊系列

平和教育智囊系列

时间:2022-07-12 12:10:07 浏览次数:

 平和教育智囊系列

 一、打破“信念障碍”

 [ 故事]:

 :

 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一九五四年,罗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

  他之能创造这项佳绩,一来得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来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多次模拟以四分钟时间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全力完成这项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

  谁也没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纪录,却给其他的运动员带来无比的影响,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打破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纪录,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竟然有三十七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

  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个新的依据,大家所认为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曾经失败过,因而对于未来也不敢寄望会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目标,对于愿望能否实现心存疑虑。长久下来他们便开始学得务实,而终于平庸。

 [ 教育智囊]:

 :

 在学生们都很努力但是却无法取得明显进展的时候,教师可集中力量帮助其中一名学生取得突破。一个人的突破往往会带动一大批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一个班级里,教师往往无法顾及到全体,班级里总有极个别优秀的学生,也会有一些不上进的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而更广大的是中间一批不沉不浮可沉可浮的学生。这批学生有向上的愿望,但离那些班级里的顶尖高手有较多

 距离,无法望其项背。反而若是他们之中有一人取得成功,对其他人的促进作用将会是巨大的,大家必将群起而效仿之。如此,教师的工作便可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

 二、训海豚有术

 [ 故事]:

 :

 海豚经过驯养,可以成为出色的马戏演员。驯养海豚主要靠物质刺激,完成一个动作,奖励一条鱼,让它形成条件反射。训练讲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钻入圈这个节目,先让海豚学会钻圈,慢慢换一个冒烟的圈,再换一个有点儿火苗的圈,最后才换着火的圈。一开始就钻火圈,它当然不干。

  训练海豚跳高也是采取同样的办法。驯兽师先在水面下拉上细绳,海豚每次从细绳上方通过就会被奖励一条鱼,以此形成条件反射。驯兽师不断抬高细绳,尝到甜头的海豚也每次都试图从细绳上方通过。细绳一点点抬高,逐渐放到了水面之上,而海豚也就逐渐变成了“跳高高手”。

  海豚表演的其它传统节目,还有跳高触球,顶球人筐,水中拉车,钻火圈,识谱唱歌,跳迪斯科,水中救人等许多节目。当我们欣赏海豚精彩马戏节目表演的时候,也别忘了思索一下它是怎样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的。

 [ 教育智囊]:

 :

 循序渐进的道理每一名教师应该都懂,但是具体运作之时却又往往操之过急。想一想连海豚这样较低级别的生物都可以通过训练取得惊人的成就,更不用说我们的学生了。

  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小小的目标完成之后都要让他体会到进步的快乐。无论这种快乐如何产生,目的都是为了让他能够继续下去。只要他能够继续下去,日积月累,便会产生质的变化。

 三、“每桶四元”

 [ 故事]:

 :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

 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大感惊讶地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实在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可在偌大的公司里,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愉快地坚持着去做了。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在他之上的人,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成功是一种习惯。并不是非得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获得成功。从小事做起,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直到让做好小事成为你良好的习惯,你便具备了成功者的品质。

 [ 教育智囊]:

 :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学会的一项课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分化时,我们便会看到习惯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建议教师在起始年级学生刚刚入校时,应该将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第一学期学生工作的重点。磨刀不误砍柴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好习惯便能够成就人,而同样的一个小小的恶习足以让人坠入深渊。

 四、感恩节的快乐

 [ 故事]:

 :

 多年前一个感恩节的早上,有对年轻的夫妇却在发愁如何以感恩的心过这一天,因为他们实在是穷得可怜。圣诞节的“大餐”想都别想,能有点简单的食物吃就不错了。

  突然,耳边响起沉重的敲门声,他们家的男孩前去应门,一个高大男人赫然出现眼前,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服,满脸的笑容,这个男人手提着一个大篮子,里头满是各种能想到的应节东西:一双火鸡、塞在里面的配料、厚饼、甜薯及各

 式罐头等,全是感恩节大餐必不可少的。

  这家人一时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门口的那人随之开口道:“这份东西是一位知道你们有需要的人要我送来的,他希望你们晓得还是有人在关怀和爱你们的。”

  起初,他们还极力推辞,不肯接受这份礼,可是那人却这么说:“得了,我也只不过是个跑腿的。”带着微笑,他把篮子搁在小男孩的臂弯里转身离去,身后飘来了这句话:“感恩节快乐!”

  就是那一刻,小男孩的生命从此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是那么小小的一个关怀,却让他晓得人生始终存在着希望,随时有人—— 即使是个“陌生人” —— 在关怀着他们。在他内心深处,油然兴起一股感恩之情,他发誓日后也要以同样方式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到了十八岁时,他终于有能力来兑现当年的许诺。虽然收入还很微薄,在感恩节里他还是买了不少食物,不是为了自己过节,而是去送给两户极为需要的家庭。

  他穿着一条老旧的牛仔裤和一件 T 恤,假装是个送货员,开着自己那辆破车亲自送去,当他到达第一户破落的住所时,前来应门的是位拉丁妇女,带着提防的眼神望着他。她有六个孩子,数天前丈夫抛下他们不告而别,目前正面临着断炊之苦。

 这位年轻人开口说道:“我是来送货的,女士。”随之他便回转身子,从车里拿出装满了食物的袋子及盒子,里头有一双火鸡、配料、厚饼、甜薯及各式的罐头。见此,那个女人当场傻了眼,而孩子们也爆出了高兴的欢呼声。

  忽然这位年轻妈妈攫起年轻人的手臂,没命地亲吻着,同时操着生硬的英语激动地喊着:“你一定是上帝派来的!”年轻人有些腼腆地说:“噢,不,我只是个送货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来这些东西的。”

  随之,他便交给妇女一张字条,上头这么写着:“我是你们的一位朋友,愿你一家都能过个快乐的感恩节,也希望你们知道有人在默默爱着你们。今后你们若是有能力,就请同样把这样的礼物转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年轻人把一袋袋的食物仍不停地搬进屋子,使得兴奋、快乐和温馨之情达到

 最高点。当他离去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之情,让他不觉热泪盈眶。回首瞥见那个家庭的张张笑脸,他对自己能有余力帮助他们,内心升起一股感恩之心。

  他的人生竟是一个圆满的轮回,年少时期的“悲惨时光”原来是上帝的祝福,指引他一生以帮助他人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就从那二次的行动开始,他展开了不懈的追求,直到今日。

  以行动回报当年他及家人所得到的帮助,提醒那些受苦的人们天无绝人之路,总是有人在关怀他们,不管所面对的是多大困难,即便是自己所知有限、能力不足,但只要肯拿出实际行动,就能从其中学得到宝贵的功课,寻着自我成长的机会,以至最终获得长远的幸福。

  这个年轻人后来成长为世界第一名的潜能大师,他的名字叫做安东尼·罗宾。

 [ 教育智囊]:

 :

 在一些重要的节庆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礼物,自己选定一个同学校的不认识的低年级的学生为接受对象,然后亲自送去,假称自己只是跑腿的,让他感受对方的惊喜,同时也亲身体验给予和付出的快乐,对学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

  这种做法可以推而广之:默默地帮助一个人而不留姓名,为不认识的人在他能收听到的电台里点一首歌,做一名校园里的无名志愿者,等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在现场亲身感受到受惠者的欣喜与快乐之情,施与者本身会感到极大的愉悦。而受惠者也将更有可能成为下一次的施与者。

 五、立志为先

 [ 故事]:

 :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瘾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给送了,就因为在酒吧里看不顺眼一位酒保而犯下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

  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跟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不久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监。

  另外一个儿子可不一样了,他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

  为什么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会有不同的命

 运?在一次个别的私下访问中,有人问起造成他们现况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

  “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们经常以为一个人的成就深受环境所影响,有什么样的遭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实在是再荒谬不过了,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绝不是遭遇,而得看我们对这一切是抱持什么样的信念。

  有两位年届七十岁的老太太,对于未来也因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然而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是怎么个想法。

  于是她给自己订下了更高的期许,在七十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二十五年里她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

  当她九十五的时候,她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大大有名的胡达.克鲁克斯老太太。

  人生到底是喜剧收场还是悲剧落幕,是丰丰富富的还是无声无息的,就全在于这个人到底抱持的是什么样的信念。

 [ 教育智囊]:

 :

 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学生自然千差万别。但是,教师千万不要抱怨学生的不良家庭环境,环境虽然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学生的信念。更何况,我们也无法改变学生的家庭环境。

  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学校里对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立志,这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资产阶级的家庭里也会生出革命的人士,学生心中的信念所起的作用比他身处的环境要大得多。也许,我们以后每天见面应当相互问一句:今天,你教学生立志了吗?

 六、残忍的猴子军团

 [ 故事]:

 :

 古罗马的皇家宫苑蓄养着一支猴子军团,成百上千的猴子养在一个封闭的大院里,训练它们列队操练,分队进行搏斗。当然,这个军团并不用于战斗,而是

 用来表演,供人们取乐。

  军团大院内摆着一把铡刀。每只猴子捉进来时,都要把它的尾巴铡掉一截,通通只留五寸那么长,成为这军团猴子的标志。铡断尾巴肯定是很痛的,被铡的猴子又蹦又跳,发出尖厉的叫声,自己舔着流血的尾巴伤心不已。铡断了尾巴的猴子从此变得驯服,没有尾巴可翘了,训练起来相当容易。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这种铡尾巴的入团规矩,开头由人来执行,到后来就由那些先来的猴子们代劳了。每只新来的猴子一塞进来,猴子们就一拥而上,把它按倒在地,动作利索地把它的尾巴铡掉。当刚铡掉尾巴的新来者凄惨地嘶叫的时候,猴子们却围着它欢蹦乱跳,兴高采烈。每只猴子都经受过这一规矩带给它的痛苦,但每只猴子又都参与执行这种规矩来对待它们的新伙伴,并从中得到乐趣,一代接着一代,猴子军团存在多久,猴子铡猴子尾巴的规矩就持续多久。

  时间和惯性会使人精神麻木,即使是最残忍的行为也会当作正常的做法自行传承下去,没有谁感到奇怪。

 [ 教育智囊]:

 :

 高一的新生进校之时来自四面八方,各不相同,进校之后,便沉浸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之中。最初的一两个月,他会觉得新鲜,也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不多久,他便会融入进去,成为这所学校一名普通的高中学生。

  等到他对校园里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之时,他自己亦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到了来年,新的高一学生到来之时,感受到的便是像他这样的许许多多的普通学生所共同构成的校园文化。一些所谓百年名校的历史积淀便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改变一所学校的文化或精神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程,可以在新生中实施,让新的文化或精神成为他们的一部分,然后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谁也不会感觉到奇怪。

  要改变一个习惯也是如此。最难的是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七、容忍是一种智慧

 [ 故事]:

 :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舌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就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同的斑纹。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这就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斑马的选择使它冒有更多被狮子吃掉的风险,当然它也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扰。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选择,这便是人生。

  正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得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飞舞,正是这些小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大气层中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这些蓝光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吸收反射和散射着,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一种美丽的智慧。

 [ 教育智囊]:

 :

 在一个班级里,也有这样的一些“尘埃学生”,他们成绩一般,却十分活跃。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活动,在同学之间穿梭往来,有些人甚至热衷于认识学校里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或搞串联。他们学习不太努力,偶尔也会犯一点小错误。

  也许教师觉得他们不是好学生,有时也可能对他们冷言冷语,严重的还会勒令他们停止一切活动。殊不知,他们在班级和学校里沟通了人际关系,他们使学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加令人回味。

  教师容忍他们,也是一种美丽的智慧。

 八、最有效的惩罚

 [ 故事]:

 :

 我每天都要经过那条巷子,巷子口常有人乱倒垃圾,于是墙上就出现了一行

 字:请不要乱倒垃圾。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二天那行字改为:此处禁止乱倒垃圾。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三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者罚款五元。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四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者罚款一百元。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五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全家死光光。第六天,那里没有一点垃圾,以后也没有。———这就是我们的左邻右舍:可以不认道德,可以不睬权威,可以不理法制,最终却被迷信收服。

 [ 教育智囊]:

 :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也碰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话语对学生最有效?

  也并不是恶狠狠的话语就一定有效,我曾见过学生当着教师的面摔门而去的场景。苦口婆心的话语呢?这世界上苦口婆心的母亲太多,而真正听话的儿子却又太少。我也曾见过一位教师和蔼耐心地对一名学生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学生最后却睡着。

  教师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话语最能打动孩子的心?你有没有过轻轻的一句话让学生泪流满面的经历?有没有一声棒喝惊醒梦中人的成功?最有效的话语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一句话有些人毫无感觉,有些人却回味不已。

  在惩罚学生之前,你要知道学生怕什么?你的惩罚他怕不怕?如果他根本不在乎,那么赶快换一种惩罚。如果学生天不怕地不怕怎么办?用心去找,总有他怕的东西。他不怕罚款总怕迷信吧,他不怕处分总怕失去自由吧!努力去找,找到他怕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你的法宝。

 九、不断完善的规则

 [ 故事]:

 :

 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堡举行了奥运会。比赛正常进行着,但在进行撑竿跳高比赛时,却发生了意外。

  日本运动员佐间代富士在试跳时,他从容不迫地慢慢走进沙坑,把手中的撑竿用力插到沙土里,把一端搭在高处的横梁上,固定好后,他顺着竿子往上爬,一直爬到最高处,然后越过横梁后,从另一边顺着竹竿滑下来。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怎么会有这样的撑竿比赛方法?全场嘘声一片。裁判们十分犯难。因为按

 照比赛规则,日本选手并没有违反规则,只不过他投机取巧了而已。经过裁判组的讨论,结果还是取消了他的成绩。

  日本选手据理力争,认为自己并没有违反规则,他可以这样做。于是裁判补充了撑竿比赛的规则,要求运动员必先有一段助跑过程。

  日本选手在第二次试跳时,有了助跑动作。但跑到沙坑附近,他又抓住撑竿,顺着竿子往上爬。这一次他又取得了好成绩,这让裁判莫名其妙,又不得不承认他钻了规则的漏洞。于是,裁判组再次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撑竿比赛要有助跑,并且不能交替使用双手的动作。这项规则确定下来之后,一直延用到现在。

 [ 教育智囊]:

 :

 规则不完善,必然有人投机取巧。有制定规则的人,就有钻规则的空子的人。

  不要责怪学校搞应试教育,因为规则就是一考定终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所以大家就得研究应付高考这个规则的最佳办法,应试教育应运而生,这不但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吗?很简单,只要取消高考分数的选拔功能。如果大家都意识到那个分数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了,他们自然会有相应的调整。简单的下一个行政命令是根本没有效果的。要是仍然觉得高考是目前为止相对公平的唯一办法,就得容忍目前这种应试的现象继续下去。要是不能容忍,就继续制定相应的规则。

  同样的,也永远不要埋怨学生。不要问学生犯错误的理由,先问学生不犯错误的理由。要改变学生,先改变规则。

 十、最深刻的记忆

 [ 故事]: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的知识引入经济学,并因此获得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卡尼曼得出的结论看上去颇为荒谬,甚至违反直觉。1996 年,卡尼曼做了一个最为有名的实验,他研究了 682 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他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人的结肠镜检查稍做延长,即检查结束后,先不抽出管子,

 而是静静地放一会儿,这时候病人会感到不舒服,但已没什么大痛。做延长检查的病人(不管开始阶段有多么痛苦)事后都反应不错,觉得下次选择还是要选结肠镜而不是钡餐和 X 光。而那些没有延长检查时间的病人下来后则大叫:“真像下地狱啊。”

  卡尼曼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一个时间长短的因素。也就是说,最后阶段的痛苦(或欣悦)程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与评价。这对我们预期某种决策以及每天利用这一“捷径”做出上百个决定极为有用。

 [ 教育智囊]:

 :

 教师若是开一节公开课,开头固然不可忽视,结尾其实更重要。若是一节课在最后阶段安排一个高潮,在高潮中结束,会给听课者尤其是评委老师留下一个极佳的印象。

  与学生的谈话结束了,在学生离去之前,别忘了鼓励一下学生,此时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会在学生的心头逗留很久。

 十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故事]:

 :

 美国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杰斐逊纪念馆大厦年久日深,建筑物表面斑驳陆离,后来竟然出现裂痕。虽然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无法遏制。后来专家调查发现:冲刷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而该大厦墙壁每日被冲洗的次数,大大多于其他建筑,受酸蚀损害严重。

  但是,为什么要每天冲洗呢?因为大厦每天被大量鸟粪弄脏。为什么这栋大厦有那么多鸟粪?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特别多的燕子。为什么燕子要聚在那里?因为大厦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这里的蜘蛛多?因为这里有很多蜘蛛爱吃的飞虫。为什么这里飞虫多?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得特别快。为什么?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尘埃本无特别,只是配合了从窗子照射进来的过于充足的阳光,形成了特别适宜飞虫繁殖的温床。大量飞虫聚集在此,以超常的速度繁殖,于是给蜘蛛提供了大量的美餐,于是燕子飞来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拉上窗帘,挡住过分充足的阳光。

 [ 教育智囊]:

 :

 有学生坐在教室里烦躁不安,看书写字都效率很低。题目一做就错,思维极不敏捷。

  为什么会烦躁?因为精力不能集中。为什么精力不能集中?因为他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为什么会产生厌倦?因为他在教室里已坐得太久?为什么会做这么久?因为我们规定的。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规定?因为希望学生多学习一点知识。为什么学生反而学不进呢?因为当人的一些正常需求没有满足时,他什么都做不好。他的正常需求是什么?只是出去玩一会儿。

  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很简单了,放学生出去玩一会儿,再次回来的时候他就更有效率了。

 十二、变罚为奖

 [ 故事] :

 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里面种满了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但时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发生。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门上方竖起了一块告示牌:“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金 200 美元。”打这以后,植物园再未出现过丢失花卉的现象。有好奇的游客问管理人员,为何不写成“凡偷窃花卉者罚款 200 美元”。管理人员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那样写的话,只能靠我们有限的几个人去看管,而这样,就可能充分调动游客,使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人参与我们的管理。而且,还会让动机不纯的人产生一种“四处都有目光”的惧怕心理。

  变罚为奖,变管住人人的被动局面为人人参与管理的主动局面,这着实让人拍案叫绝。事实上,这只是源于管理人员转换了思维角度,巧妙地改动了一下管理的支点。

 [ 教育智囊]:

 :

 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很多老师采取的是扣分制,即违反了哪一条扣几分。其实采用加分制更好,做到了哪几条加几分。最后不是看谁扣分多,而是看谁加分多。

  靠堵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奖励虽然不能杜绝所有的不良现象,但是作为一种

 引导,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不良行为。变罚为奖,我们不妨都来试试看。

 十三、攀登另一种巅峰

 [ 故事]:

 :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时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这位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攀登者名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顶的时间是 1953 年 5 月 29 日。身居都市的希拉里知道这几步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顶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珠峰。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欲望的高度要比珠峰高得多。但 50 年前的那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最为灿烂的光辉,比起冲顶的那一瞬,或许更加辉煌。

 [ 教育智囊]:

 :

 告诉学生,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挑战,不是面对的问题有多难,而是自己有多懒。告诉他们,人生的过程就是攀越巅峰的过程,而最难攀越的巅峰,就是人自身的欲望。

  教师自己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内心的欲望的高度要比珠峰高得多。我们战胜了自己的欲望了吗?

 十四、放大学生的优点

 [ 故事]:

 :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

  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 18 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沿着它也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 教育智囊]:

 :

 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至少有一个第一,这个第一可能是全校第一,可能是全班第一,至少也是全小组第一。

  对于这名学生来说,这就是他的宝藏。只要教师愿意挖掘,一定可以挖出一个令人惊讶的金矿。

 十六、懂得身教

  [ 故事]:

 :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南开学校的创办人。有一次,他在操场的角落里看见有个叫刘文伯的学生在抽烟,便马上把他叫到校长室来训斥:南开学校是不允许学生抽烟的。抽烟是恶习,沾染上就难戒掉了!学生正是读书的

 时候,抽烟浪费钱,荒废学业,损害身体……

  这个学生站在那里,一转眼看到校长的办公桌上摆着的烟碟里放着多半根雪茄,还有个玳瑁的烟嘴,便说:“校长的话很对,谢谢校长的教育,我一定改,从此不抽烟!学生来学校,不只学老师的学问,也学老师的行为和其他一切!我本来不会抽烟,到这里看到有的教师抽,我……”张伯苓恍然大悟。于是,他站起来,说了一声“好!”,便把烟碟中的雪茄和烟嘴扔进痰桶。从此,张伯苓再不抽烟。

 [ 教育智囊]:

 :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学生要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要求学生人人都做到,一定是不可能的。

  你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吗?

 十八、生命的支柱

 [ 故事]:

 :

 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原来是一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的病人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加德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一张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7 年,加德纳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却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变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因为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钵水足矣。但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更无法奢谈什么成功了。

 [ 教育智囊] :

 我一直反对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所谓的“实事求是”:他很笨;他没有数学头脑;他没什么写作的天赋……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许多的学生,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被我们的教育教得认为自己不行了。那些“问题学生”为什么不要学习了?他们的精神垮了,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

  所以,教师永远要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精神,让他们活在自己的精神里,活得丰富多彩。

 十九、本源的快乐

 [ 故事] :

 某喜剧大师去找心理医生求诊,说他不快乐。心理医生劝告他,去看某喜剧大师的表演吧,他会让你快乐。可喜剧大师说,我就是他。我送给观众快乐,但那只是我的工作。快乐是他们的,我不快乐。

  这件事对心理医生触动很大,他弄不清楚快乐是谁的,于是也开始忧郁。心理医生去找喜剧大师,说我也不快乐了。喜剧大师说你治好了许多人的抑郁症,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快乐,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心理医生说,可那只是我的生活。快乐是他们的,我不快乐。

  我也曾有过不快乐时候,直到看到乔叶讲的一个故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她说公共浴池里有一位搓背女工,每次她去都要问:搓背吗?乔叶说不用。谢谢。女工说,老熟人了,可以少收钱。乔叶依然摇头。可你自己怎么搓呢?女工真挚地担忧着,不要钱给你搓,可以吗?

  故事讲到这里,乔叶和我一样地惊讶了,自然要问:那你图什么?女工说,我是干这个的,这是我的工作。工作本身就是美丽的,就是快乐的;生活本身也应该是美丽的,快乐的。

 [ 教育智囊] :

  啊!一直想找的问题的答案原来在这里!搓背其实是一项很无聊的工作,可是却有人喜欢,只因为这是她的工作。一直有人问这个问题,怎么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那么艰苦,学生会喜欢吗?

  原来有些快乐是没有原因的,它们是本源的快乐。在我们的课堂里,永远都

 有喜欢学习、享受学习的学生,他们是真正快乐的人。快乐就隐藏在学习之中,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它!

 二十、看着我的眼睛 [ 故事]:

 :

 2002 年,德国发生了一桩血案。一个 19 岁的小伙子,2001 年留级,2002年又因伪造假条,被校方开除。他决心报复学校。4 月 26 日上午,他戴着恐怖的面具,一手握一支手枪,一手拎着连发猎枪,闯进学校,见人就打,主要是瞄准老师,他觉得是他们让他蒙受了羞辱。在 20 分钟的疯狂射击中,他的手枪共打出了 40 发子弹,将 17 人打死,其中有 13 名老师。他还有大量的子弹,足够把数百人送进坟墓。这时候,他的历史老师海泽先生走过来,抓住他的衬衣,试图同他说话。这个血洗了母校的学生认出了他的老师,他摘掉了自己的面具。海泽先生叫着他的名字说,罗伯特,扣动你的扳机吧。如果你现在向我射击,那就看着我的眼睛!那个杀人杀红了眼的学生,盯着海泽先生看了一会儿,缓缓地放下了手枪,说,先生,我今天已经足够了。后来海泽先生把凶手推进了一间教室,猛地关门,上了锁。此后不久,凶手在教室里饮弹自杀。

  我惊讶海泽先生的勇敢,更惊讶他在这种千钧一发之时说出的这句话。

  正是这句话,唤起了凶手残存的最后一丝良知,停止了暴行。

  海泽先生是非常自信的。这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坚定的修养。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一位老师所有的岁月和经验,就化成了超人的勇气和智慧。

 [ 教育智囊] :

  从本质来说,教育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坚定的修养。这种修养需要经过长期的修炼提升,沉淀在你的内心深处。

  不需要多少花哨的语言,就是往那儿一站,一句简单的话语:看着我的眼睛!就有着超凡的教育力量。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吗?修炼自己吧!当我们的修养使我们具有了超人的勇气与智慧的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二十一、孩子心中的爱

 [ 故事] :

 现今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们的呢?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 教育智囊]:

 :

 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否就是对他们真正的爱呢?我看不见得。

  或许我们忘了,孩子不仅需要别人的爱,也需要爱别人。教师不妨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爱”你一次,有了爱别人的体验,学生对爱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二十二、开水瓶哲学

 [ 故事]:

 :

 在一堆刚灌满开水的开水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哪个是不保温的,只需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烫手的则是不保温的,而不烫手的才是真正保温的。

  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夸夸其谈,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而不善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也许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 教育智囊]:

 :

 学生之中的情况也是如此。许多毕业之后取得惊人的成就的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却可能表现得非常内向。他们言词虽少,内心却很可能有着更高的智慧。对于他们的成长,教师提供了怎样的帮助了呢?

  从今天开始,认真地关心一下班级里每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吧。

 二十三、盲目的悲哀

 [ 故事] :

 丰子恺先生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然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如此:就算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群而另觅生路的。后来看见鸭也如此。赶鸭的人把数百只鸭放在河里,不需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块。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二只,其余的都会跟上了岸。即使在四通八达的港口,也没有一只鸭肯离群而走自己的路的。”

  丰子恺先生在这里说的是动物们的盲目,然而,无数事实证明,盲目并不是低等动物们的专利,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实话,羊和鸭子只不过是没有思维的低等动物,故它们的盲目并不可悲。而人是有思维的高等动物,“万物之灵”也盲目,实在是可悲至极!当然,也有清醒的智者,他们绝不盲目追随。可遗憾的是,清醒的智者又常常陷入孤立,成为众矢之的,这又是一种悲哀。

 [ 教育智囊]:

 :

 家长常常在做盲目的事情。别人家的孩子去参加补课班了,自己家的孩子也

 得报名,别人家的孩子去弹钢琴了,自己家的孩子也得去学一门乐器。却从不去想想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教师常常在做盲目的事情。别的老师这么教,我也这么教。别的老师布置了这个作业,我也布置这个作业,却不去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教,为什么要做这个作业。

  盲从的教师太多,有自己独立思想真正能深入思考问题的教师太少太少。

 二十四、命令是这样传递的

 [ 故事] :

 据说,美军 1910 年的一次部队的命令传递是这样的:

  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 8 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被看到,这种彗星每隔 76 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 8 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 8 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 76 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 8 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 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 8 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 76 岁哈雷将军将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 教育智囊]:

 :

 许许多多的“拷贝不走样”的游戏也证明了信息的传递有一个被人理解和加工的过程。

  我有时在想,教师讲“传道”,那么教师传授的道理到了学生那里究竟还剩下百分之多少,有多少又已经被歪曲了呢?

 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传递知识,是一定要走样的。即使暂时不走样,时间也会让它走样的。

 二十五、那是你的油田

 [ 故事] :

  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家境并不富裕,只有一片收成很差的旱田。

 后来,在田里挖水井的时候,田里冒出一些黑浓浓的石油。于是水井变成了油井,旱田变成了油田,保罗·盖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开始雇工开采起石油来。

 保罗·盖蒂很用心地经营自己的事业,没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视。可是,他每次都能发现有人浪费原料,而且有闲人游逛。他把工头找来,要求工头们消除浪费和清除闲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罗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一去就能看得出浪费和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而不见?后来,一位管理学家一句话点醒了保罗,他说:“那是你的油田。” 保罗立即召来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效益的 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保罗再巡视油田时,发现不仅浪费现象消失,闲人也绝迹,而且产量大幅增加。

 [ 教育智囊]:

 :

 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启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不要浪费时间在所谓的点名签到上面,那样事倍功半。班主任也可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借鉴这个思路,要改变一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必须让学生觉得这个班级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二十六、耐心的人成功率高

 [ 故事] :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期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耐心是一种能力”的观点。这一观点最初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恩女士提出的,她最近推出了一本名为《耐心的力量》的书。BBC 的这篇报道提到:急躁削弱了我

 们的免疫系统,刺激着我们的胃,使我们的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并破坏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而耐心可以令人保持冷静,并做出理智的思考,使得我们在面临压力时,还能善待他人,对他人的小错误以幽默待之。耐心的内涵中有许多是关于你不想做的事情的。耐心让人在思想放松时能够保持克制,容忍原先所不能忍受的事情,平静等待自然的结果。

  增加耐心能够让人更加有效率,更少担心与生气,最重要的,耐心还能提高事业成功的几率。瑞恩女士说:“因为我们有耐心了,我们对待别人就会更有分寸,这反过来增加了对方善待我们的可能。” [ 教育智囊]:

 :

 耐心是一种能力。对教师而言,耐心更显得重要。

  有些人知道对待学生必须要耐心,但是一遇到具体情况,却无法耐得下心来,反而去怪学生不好。其实更应该反省的是他们自己,因为,这不是个情感问题,而是个能力问题!

  从现在起,把耐心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

 二十七、知道自己的无知

 [ 故事]:

 :

 我有一位朋友,拿了美国博士学位,在中国做了一家中美合资公司的大老板,之后,又自费返回美国大学进修“商业管理— MBA ”课程。我好奇地问他,花了数万美元,到底学习了什么东西?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让我开了眼。”

  开什么样的眼界呢?

  其一,从一个画面说起。打开一个摄影镜头,从近距离开启,你可能仅看到一个人的眼睛,镜头拉开,这时出现了一张脸,然后是身体,身后隐约看到一些色彩。再来拉开镜头,乍然出现了天空,海洋,沙滩。随着镜头的杂乱,你可能开始感叹,情不自禁地再去拉镜头,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地球,接着你迫不及待地再去拉,啊!一个宇宙,无尽的星海,什么当初的那双眼睛,那个人体,甚至让你一时流连忘返的海洋,都在更大的视野中,渺茫,消失……这说明什么呢?站在不同的方位,你会看到不同的情景,而你选取的方位和得到的视野,影响了

 你的决策,决定了你人生路上的胜与败。

  其二,在我们的知识范畴之内,有这样四句话:

  第一句话:你知晓自己知道的知识。

  第二句话:你不知晓自己知道的知识。

  第三句话:你知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第四句话:你不知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第四句话的内容“你不知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是一个无知者的悲哀,也是一个人表现出狂妄自大的背后的真实。第三句话,当“你知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时,即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时,你才会去寻找,去学习,其结果,当然你会变得更加智慧。

 [ 教育智囊]:

 :

 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可以用这四句话来衡量自己,我们究竟是属于哪一个层次?我们知晓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吗?

  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可能曾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但是我们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教师。真心地希望老师们不要坐井观天,而是早日“开眼”。

 二十八、食草与食肉

 [ 故事] :

 看电视《动物世界》,你会憎恨食肉动物,怜悯食草动物,同时你又会发现食肉动物的智慧大于食草动物。更进一步你会发现食肉动物要比食草动物团结,而且还有着人类社会的纪律性和组织性。食草动物就不行了,它们表面看起来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然而,只要出现一只狮影,一只干瘦的草原狼,这成千上万的雄壮立即就四逃八散溃不成军。眼睁睁地看着同类的肉体喂饱了敌害的胃肠,全体才轻松起来,渐渐放慢脚步悠闲地啃草。

  食肉动物却不同。狮子们的团队精神令你惊讶,最强壮者冲锋在前,次强壮者从旁协助,无能者在家里看孩子;荒野中一只独狼遇到危险,就会发出撕心裂肺的求救哀鸣,立即就有同伴从四面八方赶来救助。食草动物不具有食肉动物的

 组织性与纪律性,是因为它们的生存太容易,低头啃食一动不动的青草,抬头咀嚼老老实实长在那里的树叶。而食肉动物要喂饱自己的肚子,却要面对拼死的挣扎和疯狂的逃窜。它们必须绞尽脑汁,用尽心机,必须纪律严明,团结战斗。艰难困苦会使人迸射出惊人的智慧,惊人的狡诈,惊人的勇气和惊人的创造;饱食终日会让人变得昏昏沉沉,无所事事。这其实是极其浅显的道理,然而,人们最容易忘记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浅显的道理。

 [ 教育智囊]:

 :

 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相信大家都有一致的答案。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做法都是在培养“食草动物”。

  为什么不敢放手呢?为什么不敢让学生犯错呢?听话的孩子不见得是好孩子,中规中矩的孩子也不见得将来就有出息。“陪读”更是要不得,那样会断送孩子的一生的。

 二十九、手表定理

 [ 故事]:

 :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 教育智囊]:

 :

 在家庭教育中,很忌讳的一点是父母亲观点不一致,而且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曾经有学生这样告诉我:在家里,当她的妈妈打她的时候,她的爸爸就打她的妈妈。

  学校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之间的观点如果不统一,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时,班主任要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要善于协调不同老师之间的观点,要给学

 生以明确的方向。

 三十、死亡暗示

 [ 故事] :

 非洲刚果有个黑人青年在朋友家作客,朋友准备了一只野鸡作为早餐。黑人青年的部落严禁吃野鸡,他就问朋友,早点是不是野鸡。朋友答,不是野鸡。黑人青年便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早餐。数年后,他们二人再次见面。那位朋...

推荐访问:智囊 平和 系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