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思想汇报 > 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

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

时间:2022-03-13 09:56:45 浏览次数:

中篇:思想力推动“中国白”创意创新

陈仁海说:“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意;创意的灵魂是创新。”

一位由党和人民培育起来的艺术大师,为抢救、保护德化“中国白”文化遗产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体现在他的一件件作品中。他的作品表现的是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对传统艺术的自信,他在尽力以现代生活内容丰富“中国白”瓷雕艺术的内涵,使瓷雕意蕴多元化。一个艺术大师有一两个新的创意就已经难能可贵,能有一系列新的创意就更加难得。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神境界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思想力,就谈不上创意的创新。综观陈仁海的瓷雕人生,在创意创新方面,他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让人拍案叫绝。

人为物宝 土亦成金

沈阳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杨仁恺先生86岁时给陈仁海题词:“人为物宝,土亦成金”(图1)。杨老的题词,既精辟地道出了艺术价值的决定因素是人,是够得上“物宝”的人,又精练地概括了陈仁海成就艺术高峰的内在原由。

陈仁海出生于15代艺术世家,秉承家学,从师于启功、赵朴初、张仃等名家,起点高,天赋好,向为同道推许。他内心燃烧的艺术激情从不困惑与退缩,乃至我们也常被他热情、专一的敬业精神和超前的艺术思维所鼓舞。

陈仁海在诗、书、画、塑等领域踽(ju)踽独行,上下求索,艺不流俗,惟妙惟肖,其国画追徐渭,拓新不俗,喜欢画“四君子”的水墨画,作品热情奔逸或轻灵秀雅,引人入胜。他于景观设计、包装设计和装帧艺术等,变而通之,得心应手。

陈仁海的书法追赶米芾、王铎,激情四起,洒脱俊逸,除二王一脉书家墨迹外,常临写曹全碑、张猛龙碑,以其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感悟,使其书法八面出锋,拙中见巧,观之耐人寻味。更有趣的是他两手都能书会画,时而左笔习书,右笔作画,时而左笔作画,右笔习书,在圈内外传为美谈佳话。

陈仁海善于根据自己创作的瓷雕作品赋诗,他浓厚的思辨语言与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令人叹服。他的瓷艺创作始终处在动态的新鲜的不断生发的过程中。“法先人而为我用,师造化以抒我情。”他以顽强的毅力,精研史书、哲学、逻辑学、美学,努力赋瓷艺作品以完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集众善于一身,相得益彰。

“功夫在瓷外”,诗书画作为瓷艺上的缀饰,确实超出一般装饰之上而别具哲学意味,也流露出他个人的世界观。陈仁海的文学艺术底蕴,给其作品以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陈仁海思想解放,创作路子很宽,作品的种类与表现手法很多,而且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变。如果从中寻找出他作品所以受欢迎的奥秘,归结起来,是艺术与群众、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传统、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创作的再现与表现、主观与客观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与处理,使其作品达到“和谐美”的艺术境界。

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赞其作品“与时俱进”;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赞其作品“雕里见画,塑中有诗”;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称赞他“德化瓷艺好,声名传九州。继承和创造,今有辛默楼”(图2);福建画院院长丁仃赞其作品为“中国德化极品”;泉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宋长青由感而发题词“诗书画塑,仁海一绝”(图3)。

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孜孜不倦、虚心好学的精神,为陈仁海的思想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和智慧,形成了他对中国瓷雕艺术独到而深刻的思考。

陈仁海经常讲:“一个人没有想法很可怕,如果有了想法不去做就更可怕。”他不但有想法,而且不遗余力地将他的想法、他的理论和思想付诸行动,还必须求得最满意的艺术成果。

综观陈仁海大师的“中国白”“中国红”系列瓷雕作品,件件都闪耀着创意创新的思想光芒。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陈仁海大师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他说,我国雕塑大师刘开渠从法国学成归来后,到中央研究院拜见蔡元培先生,当时在场的鲁迅先生对刘开渠说:“做菩萨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轮到做人像了。”鲁迅先生的话对刘开渠影响很大。在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刘开渠的影响力,鲁迅先生的话也影响了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走向。但鲁迅先生的话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陈仁海认为,鲁迅先生讲的“菩萨”,应该是泛指佛教,佛教作为人类伟大的精神信仰与寄托之一,一直在追求世界和谐之道。佛教之道,绵绵不绝,究其根底,在明心见性,自净其意。心为诸法之本源,若人人修心正心,扩展胸怀,放大心量,熄灭贪、嗔、痴,由个体而家庭而小区而国家而天下,则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这也是佛教之积极性所在。

中国的瓷雕中佛教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而且也有不少精品力作。就“中国白”而言,以明代何朝宗大师“渡海观音”为标志,形成了德化以佛教瓷雕为特色的传统。陈仁海说,任何艺术家都有创作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必须服从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佛教题材作品应该既具有艺术价值,又体现“和谐由心”的社会价值。陈仁海的佛教题材作品仿古而不复古,既高度体现佛教倡导的“和谐”境界,又赋予作品以时代的精神风貌。

例如,陈仁海2006年创作的《千手观音》瓷雕(图4),88厘米高的观音,立于高42厘米的莲座上,体态丰腴,面如满月,鼻梁隆起接额部,形成柳叶的弯眉。上下眼睑饱满,眼角下垂,千手栩栩如生,双耳几垂及肩,小口微含笑意。观音细发如丝,均根根到底,无一错乱。观音宝冠两侧各有一根飘带由肩垂下,与飘拂的长袖蜿蜒曲折至莲座,颇有“吴带当风”之韵。整座雕像精巧细致,神态如生,蕴涵着高深莫测、令人肃然起敬的神秘感。此作品被故宫博物院陶瓷名家叶佩兰研究员赞赏为“天工造化,中华瑰宝”,是价值连城的永世珍宝。

又例如,陈仁海创作的《欢喜就好》佛像瓷雕(图5),更让人爱不释手。作品以福建闽南人“欢喜就好”的口头常用语为创作主题,对传统佛像进行了重新创意,赋予作品时代精神内核。作品不仅选用德化上乘瓷泥制作,精雕细琢,温润洁白,质感如玉,被藏家称之为“很好摸的中国白”,而且在人物形态上体现笑口常开、诙谐风趣的意境。值得称奇的是,作者对佛像的手臂进行了艺术的夸张,高高举起的手臂,直指云天,将内心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一经问世,人见人爱,市场一路看好,人们争相作为礼品赠送和收藏。

其他佛教题材的作品,诸如《慈航普渡》《法海慈航》《送子观音》以及北京2008年鸣钟祈福奥运年大典纪念瓷《终生和谐》等,都可称得上是陈仁海佛像题材作品创意创新的力品之作。

根扎中华沃土心系民族情感

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营养,赋予作品浓郁而淳厚的感情色彩,是陈仁海大师创意创新思想力的一大特色。

从1999年起,陈仁海大师一直着力研究开发中国生肖纪念瓷雕,至今已历时10年。每年的生肖纪念瓷,他都以“贴近时代情感”为创意的思想主线,年年有创新,年年有新意。十年耕耘,十

年收获,已形成了中国瓷雕生肖纪念品中的一道最具魅力的风景线。

陈仁海的生肖纪念瓷雕,形态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手法无论是简洁还是复杂,均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均有各自的思想表达和情感所系。

例如,他创作的鸡年贺岁作品《梅竹闹春》(图6),把一幅魅人的“闹春图”呈现在人们面前:公鸡站在苍劲的梅枝上,引吭高歌,母鸡与小鸡展翅在花丛里尽情地觅食、嬉戏,好一幅“全家福”的美景;梅花开得那么鲜艳、璀璨,花瓣似乎还有点点残雪,似有“风雨送春归”的意境;还有那破土而出的翠竹,竹节挺拔,竹叶摇曳,象征着“节节高”的意蕴!令人叫绝的是鸡旁、梅旁,一个镂空的大花瓶,朵朵相连的梅花构成了瓶身,节节高的新竹构成了瓶颈,这一独到的构思,和谐的组合,把人们祈盼平安祥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例如:陈仁海设计制作的2008年鼠年纪念瓷,一款以端坐在似鸟巢又似元宝之上的“鼠击鼓而乐”为造型,通体洁白如玉,取名《子来福到》(图7),名自《诗·大雅-灵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表达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一款以卡通红鼠聚财为造型,作品主体红如火焰,喜气洋洋,取名《金鼠聚财》,寓意人们财富增加,幸福安康(图8)。

最值得称道的是陈仁海大师开创性地将生肖文化融入和谐文化之中,创造了“中国白”“中国红”“和谐一家”生肖个性化全家福系列收藏瓷雕。他将生肖这一炎黄子孙的生命守护神,从精神层面物化成可看可摸的物质形态,从中国传统的石刻造像、民间剪纸与当代动漫等造型艺术中,捕捉生肖造型的神韵,提炼成一种充满艺术魅力的“中国白”十二生肖肖像图式,将十二生肖肖像与精心设计制作的“中国红”瓷身完美结合,并对收藏者的生肖进行个性化制作,从而形成“唯一”的只属于自己的特殊纪念瓷雕。“和谐一家”系列生肖纪念瓷,有寓意夫妻恩爱的新婚、银婚、金婚结婚纪念瓷《和和美美》;有寓意家庭幸福美满的《圆圆满满》(图9);有寓意夫妻相亲相爱的《永结同心》(图10)等等。陈仁海大师的“和谐一家”生肖纪念瓷,其创意的思想力深刻、智慧、亲和,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品一经出炉,预定者络绎不绝,成为人们馈赠和收藏的时尚礼品。

与时代同行给历史留下永恒记忆

综观中国历史艺术巨匠,凡是其体现重大历史价值和重大文化信息的作品,都会流芳百世,价值连城。作为“中国白”瓷雕新一代的领军人陈仁海,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得出一个重要的创作思想: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行,以其作品为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留下永恒的记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使陈仁海的瓷雕创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时代性、艺术性、人民性,赢得了藏家的热捧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公认的国内最具代表的政治瓷、经济瓷、文化瓷、国礼瓷、本土瓷,被誉为“现代文物”。

综观陈仁海大师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作品,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陈仁海以瓷雕记录当代中国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让重大事件凝固成永恒的历史。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洗百年国耻。陈仁海大师的一款《紫归牡怀》(子归母怀)“中国白”作品应运而生(图11)。作品选用上乘“中国白”瓷土,构思巧妙,制作精细,以母子相拥为基本构图,线条简洁,人物生动,寓意深刻,通体洁白如玉,现已成为反映香港回归历史事件的重要艺术珍品。

《母亲,我回来了》是陈仁海大师反映祖国统一的又一件极品力作(图12)。1999年12月20日,蒙受400余年分离之痛的澳门回归祖国,在喜迎澳门回归的日子里,陈仁海心潮激荡,用什么样的“中国白”作品来纪念这一盛事呢?他反复推敲,数易其稿,最终一件由长城、腾龙、海浪、鲤鱼、童子、回归燕等艺术元素综合而成的作品问世。该作品不仅表达了全国人民喜迎澳门回归的情怀,而且寓意中华江山社稷永固的愿望。极少收藏现代瓷雕作品的故宫博物院鉴于该作品“似玉如脂的‘中国白’与高超手工技艺完美结合,是一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扛鼎新瓷”,而破例永久收藏。

2000年,经过多年艰难谈判,我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纪念这一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陈仁海大师历经一年的时间,创作了在“中国白”当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作《开拓辉煌》(图13)。作品集诗、书、画、瓷艺术于一体,气势磅礴,工艺精湛,价值难以估量。

此类作品,诸如党的十六大纪念瓷《欢天喜地》、党的十七大纪念瓷《和谐中华》《百年陈云纪念瓷》(图14)、中国首个航海日及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纪念瓷《郑和航海》(图15)等,都是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题材纪念”瓷极品。

第二,陈仁海以瓷雕记录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思想,让重大思想物化成人们可看可记的艺术坐标。

为了反映党的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陈仁海大师有两件作品可称得上是体现这一思想的传世之作。

一件是《携手共荣》(图16)。此件作品以我党邀请台湾三位党主席访问大陆为题材,准确表达了我党和平统一,共创两岸繁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携手合作的思想。作品以两个相连的葫芦花瓶为主轴,花瓶上镶嵌着华贵的牡丹花和菊花,花瓣薄如蝉翼,花蕊细如发丝,栩栩如生,几可乱真,对称的花瓶,犹如一个大的“囍”字,寓意祖国统一,两岸合作,双喜双赢。此件作品集中体现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德化白瓷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准,是现代中国白瓷艺术的巅峰之作,堪称国之瑰宝。

另一件是《挥师收台》。作品以《反分裂国家法》为创作思想,以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事件为表现形式,高度体现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的党心和民心。作品构图精美,制作精良,民族英雄郑成功头戴盔甲,身披战袍,手按宝剑,手指前方,率领战船劈波斩浪,收复台湾。作品高56厘米,寓意中国56个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人物高39厘米,寓意郑成功39岁为国捐躯,寓意中华儿女捍卫祖国统一的牺牲精神。此作品限量80件,现已到了一品难求的地步。

为反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陈仁海大师应运创作了以“国和为天”“天人合一和谐一家一和谐由心”等“和谐”主题系列作品,并在北京举办了以和谐为主题的“传世收藏——陈仁海中国白艺术展”,引起了党政军高层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首次在京公开展出陈仁海的“和谐”主题系列作品,因其思想鲜明,瓷好艺精创意新,定位准确,低价入市,为收藏、馈赠、投资陈仁海中国白艺术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第三,陈仁海以瓷雕记录当代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精神风貌演绎成一件件传递情感和愿望的艺术珍品。

此类作品,题材多样,品种众多,有件件是孤品的七彩琉璃结晶釉的《气贯长虹》《叠翠涌金》《吉祥福禄》等;有“中国红”《步步高升》《天圆地方》《吉祥福禄》《戎马生涯》《中华一统》《花样年华》《富贵鸿运》《吉星高照》《大象无形》等;有描金彩绘“中国红”《宁静致远》《前程似锦》等;有描金粉彩《步步登高》《蝶恋华堂》《和煦春风》《富贵圆满》《金顶重阳》《蝶恋双辉》等;有“中国白”《松鹤延年》《鹤鹿同春》《松龄龟寿》《四喜如意》《世纪富翁》等。这些洋溢着中国传统祝福文化和时代需求的精神产品,每一问世,即受到广大藏家和社会各界的追捧。

陈仁海以思想力推动“中国白”创意的创新,不仅给中国现代瓷雕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赋予他的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柳维和认为,陈仁海的“中国白”“创意深刻,内涵丰富”,他是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创意创新的杰出领军人。有关陈仁海以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请看下篇:《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价值创新》。

责编  水 清

推荐访问:力推 中国 传承 思想 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