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及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及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时间:2022-03-25 10:32:18 浏览次数:

摘 要: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一个组织对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业绩和社会业绩的自愿性公开报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是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而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推广《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充分了解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作用,GRI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影响,以及GRI《指南》所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原则,内容和三类业绩指标,对于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佥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作用大有裨益。

关键词: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6)09-0054-05

作者简介:钟朝宏,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干胜道,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四川成都610064)

为了提高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1997年,美国一个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负责的经济体联盟(CER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10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以下简称GRI)”。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推广和传播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一个共同框架”,目的是使这种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业绩的报告成为象财务报告一样的惯例。这项行动得到了多方支持。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Development)在《实施计划(Plan of Implementation)》的第17(a)段中指出,“……鼓励工业界采取自愿性行动,改进环境与社会业绩,包括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和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进行环境与社会问题的报告和认证”。这里将GRI与大名鼎鼎的IS0相提并论。本文对其进行较全面的介绍,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希望对学术界和企业界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国际动态

1989年,挪威的Norsk Hydro公司发布了全世界第一份企业环境报告。十多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或其它组织自愿、定期地在财务报告之外单独发布了环境报告、企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非财务报告,以反映企业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的业绩,即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贡献。非财务报告的内容涉及这三方面业绩中的部分或全部。其中,环境报告只涉及环境业绩,可持续发展报告则涉及三个方面。2000年以前,非财务报告以环境报告为主,以后则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报告(sustainability report)。

根据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的多次调查。全球非财务报告的数量在1993年不到100份,1999年有约1000份,而2005年已超过2000份。发布非财务报告的主要是跨国公司。全球财富250强公司中,发布非财务报告的比例1999年为35%,2002年上升到45%,2005年则为(161家)64%。

在国外,企业发布非财务报告的目的最初主要是应对激进环保组织的责难。近来,非财务报告日益与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等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企业计量并公开报告其可持续性业绩,与各种利益相关者沟通,对外有助于减少与各方的冲突、提高声誉,对内则有助于管理风险、寻找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经营成本的机会。与财务报告主要针对投资者信息需求不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用户可以包括银行、投资者、评级机构、政府、员工、社团组织、客户和供应商。由于财务报告为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设置了较高“门槛”,仅仅依据财务报告评估企业的财务业绩,难以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可持续发展报告通过提供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有助于识别各种无形资产,如声誉、创新能力、对社会福利的贡献等,补充和强化传统的财务报告。

二、GRI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

GRI于2000年发布了第一版(《指南》,2002年又发布了修订后的《指南(2002版)》。按照计划,GRI将于2006年发布“第三代(G3)”《指南》。《指南》的权威语言为英语,已被翻译为包括汉语在内的共十种语言。

2002年是GRI发展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它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以UNEP官方合作中心的身份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建立了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起的。全球契约(GlobalCompact)的合作关系;任命了第一届理事会,建立了独特的治理结构。包括利益相关组织,利益相关者委员会、理事会、技术咨询委员会和秘书处,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永久性总部。

GRI积极寻求与国际上有关组织及其准则相协调和综合,以求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包括“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多国企业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起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0系列、由英国的一家非政府组织AccounTAbility开发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报告和业绩审核准则AAl000系列、由“社会经管责任国际组织(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开发的社会责任准则SA8000等。GRI还专门为执行“全球契约”和经合组织的“多国企业指南”编写了指南书。

GRI及其(《指南》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截止2005年12月底,已有750家组织在《指南》的框架下编制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报告数量占前三位的是日本、英国、美国。2004年1月中,韩国的三星和现代两家公司和俄国都第一次出现了以GRI《指南》为框架提供的报告。我国香港建筑服务局、意大利2006年冬季奥运会组委会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于2002年1月发表了认可和支持GRI的态度公告,并承诺鼓励其成员积极支持GRI。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英国首相布莱尔和OECD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和多国企业指南工作室”都曾多次高度评价GRI及其《指南》。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SustainAbility公司和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于2004年联合进行的调查和评分,全球非财务报告得分前50名中的47份、第51至100名的45份均采用了《GRI指南》。基于《指南》提供的报告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非财务报告奖励。近来,国际上一些著名媒体(如,《华盛顿邮报》、《金融时代》等)、著名跨国公司(杜邦公司、宝马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等)都对GRI及其《指南》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主要内容

1.GRl文件族及其《指南》的运用方式

GRI文件族(GRI family of documents)包括四类。一是“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是GRI

最主要的工作成果;二是行业补充(sector supplements);三是技术协议(Technical protocols);四是特殊问题指导文件(Issue guidance documents)。如关于南非的艾滋病问题。《指南》是所有其它文件的基础。考虑到各种行业可能会面临的特殊问题,GRI提供了可与《指南》一起使用的行业补充。技术协议是关于指标计量的。类似于指导财务报告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每个协议处理一个或一套特定指标,包括详细的定义、计量方法和程序、公式和参考。

《指南》并非一种行为守则和业绩评价准则,而是以自愿为基础的。但是,它可用于支持这些守则和准则。各种类型、规模、行业和地域的组织都可以运用《指南》。目前,GRI强调在企业的运用。《指南》不提供编制报告的方法,而是关注报告内容。《指南》共80多页,除序言、引言外,正文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指南》的使用、报告原则、报告内容、术语汇编和附录。

关于《指南》的使用,报告组织既可采用渐进法非正式地运用或参考《指南》,也可完全依照(in accordance)《指南》编制报告。由于各种组织提供报告的经验和熟悉程度不同,GRI建议报告组织在起步阶段只选择特定的原则、报告要素和指标进行报告。然后逐年推进。持续地提高报告的覆盖范围、透明度和结构上的严谨性。而追求高水平报告的组织则可完全采用《指南》。这要求报告者必须满足5个最低要求。其中。关键的两条是:(1)报告每个核心指标或解释省略的原因。可能的原因有专有信息的保护、缺少有关数据体系、特定指标与组织的运作不相关等。(2)包括由董事会或CEO签署的陈述书(statement),以证明报告是组织可持续发展业绩的合理呈报。“完全依照”《指南》编制报告并不要求进行独立审核。由于GRI和可持续发展报告都还处于发展早期。GRI设计的这种有弹性的使用方式兼顾了普及与提高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原则和内容

《指南》列出了11l条原则,分为四组,并详细讲解了每一原则的含义和作用。首先,透明度、包容性和可审计性(Auditability)构成了报告的基本框架,并贯穿于其它所有原则中。透明度是首要原则,要求全面披露报告编制的过程和所用假定,这对于提升报告的可信度至关重要。包容性是指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报告过程.促进组织内外交流、学习和信任。类似于财务报告审计,对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审核和验证将有利于提高其质量和可信度。其次,完整性、相关性和可持续发展背景(sustainability context)用于确定报告内容。完整性指报告应与所声明的经营界限、范围和时间框架三个方面相符。相关性是指以是否影响用户决策为标准。判断是否披露信息。报告应有助于将组织业绩放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GRI认为,重要性原则通过包容性、相关性和可持续发展背景等原则来实现,没有将其单列。再次,准确性、中立性和可比性用于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了纵向可比,报告应提供当期和至少前两期的数据。及已制定的未来目标。最后,清晰性和时效性则使披露的信息方便实用。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原则与财务会计一般原则大同小异,但强调应披露报告程序,尤其是与报告用户的互动。这类似于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会计政策。

《指南》的第三部分建议,在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应有五个部分。一是远景和战略。指CEO的陈述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简介,指对报告组织及其活动、利益相关者和报告范围的概述。三是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指报告者的组织结构、政策、管理体系和利益相关者所作的贡献。四是GRI内容索引,指用一个互相索引的表格指出特定信息的位置,使用户能清楚理解报告覆盖《指南》内容的程度。五是业绩指标,组织可以采用建议的格式,也可予以修改,以提高报告对其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3.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业绩指标

业绩指标是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核心。《指南》建立的业绩指标体系分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每一方面,《指南》都确定了核心指标和附加指标。前者是“完全依照”《指南》编制的报告所必需的指标。被认为对于大多数组织和大多数利益相关者都相关。后者则可能只有少数组织需要,或提供对于报告组织特别重要的一些利益相关者感兴趣的信息。附加指标可由报告者选择,以丰富报告的内容。在业绩指标的运用上。报告者应采用国际公认的度量衡制度,应结合使用绝对数据和比率数据(规范化数据),应恰当地对数据进行合并和分拆,应适当使用图表和摘要。GRI认为,报告中应尽量采用定量指标,但对有些问题定性信息反而更有价值。

经济指标反映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资源和对当地的、国家的和全球的经济体系产生的影响,有10个核心指标和3个附加指标。包括销售净额和购买成本,工资、养老金和其它支付给员工的福利,支付的税收和收到的政府补贴等。《指南》中的经济指标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也包括未在财务报告中确认的一些无形资产。财务报告注重股东和经理所关心的组织的盈利性,而《指南》中的经济指标关注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二者是互补的。

环境指标反映组织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的自然系统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土地、空气和水,有16个核心指标和19个附加指标。包括使用的材料、能源和水,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产生的温室气体与其它废气、废水和废物,对有害材料的使用,产品回收、污染防治、减废和其它环境管理项目,环境费用,违规的罚款和处罚等。在三类指标中,环境指标的发展最成熟,看法最为一致。《指南》鼓励报告者将其环境业绩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如,将排污量与当地的、地区的或全球的环境承受能力相联系。

社会指标反映组织在其活动中对当地的、国家的和全球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系统的影响.共24个核心指标和25个附加指标。分为四小类,一是劳工管理实务,二是人权。三是其它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四是产品社会责任。社会指标将反映组织的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本和声誉。由于许多社会问题难以定量描述,必要时应采用定性信息。包括政策、程序和管理实践。由于各个组织面对的社会情况与问题多种多样,为了尽量完整地反映社会影响,组织应向利益相关者咨询。

四、分析和启示

1.应当重视依靠企业这一主体,将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战略和抽象观念转化为微观层次具体的实践。因为,企业是资源的消耗者,也是工业污染的源头,更是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的实施主体。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以及当前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的讨论中,绝大多数强调政府这一行为主体,侧重宏观或中观,包括国家、区域、省、市等层次,涉及以企业为主的微观经济组织的行动还比较少。将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或业绩。

2.企业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且三者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我国学者和政府所提的“三生”(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三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国外所说的“3E”(Economy、Ecology、Ethic)和“3P”(Profit、People、People),都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三维观。我国在谈到可持续发展时,特别强调环境问题。但不应因此忽视了另外两个方面。而且,三个方面应当协调解决,达到共赢。换言之,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物质和谐和精神和谐。

3.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及和企业商务伦理问题,不但要靠政府规制。自愿性信息披露手段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自愿性行动可以避免隐瞒实情、虚报慌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而信息公开披露可以促进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还可以培育和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已于2003年9月发布《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其中规定了。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和。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但其作用和行文风格上,强制性规定的意味更重于指南。我国学者在论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时,常见的建议也是希望政府出台法规、准则,显然背离了国际发展趋势。

4.据笔者了解,中国石油、上海宝钢等几家中国企业已经发布了环境报告。总体上.我国企业对于主动提供环境报告还没有多大积极性。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未形成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氛围。而这有赖于全社会的努力,包括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尤其是会计部门、公共关系部门和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部门)、金融界、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及普通公众,而不只是政府“有关部门”。为了促进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业绩,学术界和政府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国际动态的介绍。对于企业而言,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环境管理,主动披露环境信息,甚至披露范围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三重业绩的信息。

责任编辑:吴绍中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报告 倡议 可持续发展 组织 指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