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10篇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10篇

时间:2023-04-30 18:35:05 浏览次数:

篇一: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2023年中国生猪市场数据分析简报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中国猪肉产量接近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2022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25亿吨,中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中国猪肉产量在全球猪肉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4.47%。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安全、吃得健康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要求逐渐向高蛋白、低脂肪的方向转变,禽肉、水产品在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但猪肉依然是中国居民第一大肉类消费产品。据相关学者考证研究,明代初年猪肉就成为了中国人的首选肉食,2022年,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4.6公斤,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

  中国生猪养殖历史悠久,养猪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大部分地区农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生猪养殖业逐渐演变成对资金、技术、管理等均具有严格要求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最近几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人工成本、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生猪产消环节严重分离,不仅放大了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也造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的下降,由此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同时产生了对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1.

  1.1.产出

  1.1.1.猪肉产量

  在2020年高猪价带来的高利润的激励下,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业高速扩张,养殖规模大幅增长,猪肉产量明显提升,猪肉价格大幅下降,部分生猪养殖企业亏损甚至倒闭;2022年,国内生猪产能继续释放,猪肉产量维持增长趋势,但在上一年行业大幅度亏损的背景下,2022年全国猪肉产量增幅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同比增长4.63%,距离恢复近年来的峰值产量(2014年,5820.8万吨)还有279.8万吨的差距。

  图表1:2022年中国猪肉产量及其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农小蜂)

  1.1.2.生猪出栏量

  猪肉产量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生猪出栏量的增长,2022年,中国全年生猪出栏7亿头(69995万头),同比增长4.27%。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率略低于猪肉产量同比增长率,说明得益于近年来国内种猪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头生猪的猪肉产出量

  (生猪胴体重)均有所增长。目前,国内猪种以国外引进品种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国内地方品种宁乡猪、内江猪、荣昌猪、太湖猪、香猪、东北民猪等养殖最为广泛,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生猪种业良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图表2:2022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及其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农小蜂)

  1.2.产能

  1.2.1.生猪存栏量

  从存栏量来看,202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继续回升至4.53亿头(45256万头),同比增长0.74%;生猪存栏量的持续增长保障2023年一季度生猪市场的充足供应。2022年是2019年以来,全国生猪存栏量持续回升的的第3个年头,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率明显缩小,回升势头明显放缓。

  图表3:202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及其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农小蜂)

  1.2.2.能繁母猪存栏量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保障生猪产能的核心部件,全年的生猪出栏量取决于1年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2022年年底,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4390万头,同比增长1.41%。按农业农村部2021年9月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2022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3895万头~4305万头)上限。

  图表4:2022年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及其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农小蜂)

  2.需求规模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同比增长6.75%。按14亿人口进行计算,全国居民家庭消费猪肉3766万吨,折合生猪4.76亿头,在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8%。就全国居民家庭猪肉消费量来看,目前全国猪肉供应供大于求现象较为明显。

  图表5: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农小蜂)

  2.1.消费结构

  2.1.1.生鲜肉消费

  猪肉的食用场景十分多样,不仅在餐桌上频繁出现,还被加工制成各种佐餐小食和零食作为日常消费或者年节礼物。中

  国猪肉消费类型以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为主,其中,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热鲜肉产品在全国猪肉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从市场份额来看,热鲜肉中国市场所占的比重约为70%,消费场所集中在农贸市场,保质期相对较短(1~2天);冷鲜肉保存时间在一周左右,价格相对较高,消费场所分布在农贸市场、加盟店、商超等,在中国猪肉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0%;由于冷冻会破坏猪肉原有的口感和风味,冷冻肉在中国猪肉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0%,但冷冻肉保质期较长(6~12个月),价格相对较低。

  图表6:中国生鲜猪肉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制图:农小蜂)

  2.2.2.加工消费

  肉类加工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按制作工艺的不同一般可以将肉制品分为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和发酵

  肉制品五类。从肉制品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中国市场上猪肉制品所占的比重在60%以上,所占的份额最大。

  2021年,中国肉制品加工量为1580万吨,同比下降7.76%;与2015年的1531万吨相比,增长了49万吨,增幅约为3.2%。从同比增长率来看,2015年至2019年,中国肉制品加工量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同比增长率在4%附近波动;2019年至2021年,中国肉制品加工量连年下降,且同比降幅呈扩张趋势。

  图表7:中国肉制品加工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制图:农小蜂)

  3.供需平衡分析

  从供给端来看,2022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呈增长趋势,产能持续释放,市场供应得到充分保障。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市场经济缓慢复苏,2022年猪肉消费与2021年相比较为平稳。一方面,随着追求健康的消费理念和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部分猪肉消费将更多的向禽肉、鱼肉等产品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居民家庭收入有所下降,人们对猪肉的价格波动更加敏感,消费意愿降低;中长期猪肉消费市场呈缓慢下降态势。

  整体而言,国内猪肉消费以自给供应为主,现阶段猪肉供给量仍大于需求量,产能释放周期仍将持续。

  4.

  4.1.市场规模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市场规模庞大。分别按“全国猪肉产量*猪肉平均批发价”计算得出的全国猪肉批发市场规模与“人均猪肉消费量*年末总人口*全国猪肉零售价(中间价)”计算得出的全国居民家庭猪肉消费规模作为标准进行分析。

  2015年至2022年,全国猪肉批发市场规模和全国居民家庭猪肉消费规模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全国猪肉批发市场规模始终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整体呈向上波动态势,从1.17万亿元(11742.45亿元)波动增长至1.42万亿元(14218.21亿元),增长了2475.75亿元,增幅约为21.08%;

  4.2.价格趋势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猪肉周均价格整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从年初第1周的23.11元/公斤波动上

  升至年末第52周的26.3元/公斤,上升了3.19元/公斤,涨幅约为13.8%。其中,全年猪肉周均价格最低点出现在第12周,为18元/公斤;价格最高点出现在第43周,为35.44元/公斤;即2022年全国猪肉周均价格波动范围的极差为17.44元/公斤。

  由于消费需求在春节期间得到大量的释放,2022年一季度猪肉价格呈下降趋势;二、三季度,全国猪肉周均价格开始缓慢上涨,其中,三季度猪肉周均价格维持较低水平平稳运行,四季度受部分养殖户二次育肥、压栏及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快速上涨。

  图表8:中国猪肉周均价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制图:农小蜂)

  4.3.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构成价格的基本要素,按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标准,生猪的养殖成本可分为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大板块,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包括仔畜进价、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饲料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医疗防疫

  费、工具材料费、销售费、管理费及水、电、煤等能源消耗费等。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在生猪养殖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高,约为92.9%。在物质与服务费用中,仔畜进价和饲料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5.61%和40.23%,两者合计所占比重达95.84%。

  图表9:2020年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构成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制图:农小蜂)

  4.4.饲料产量及价格

  饲料产品对生猪的生长、保育、育肥等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接近40%。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饲料产量为30223.35万吨,其中,猪饲料产量为13597.55万吨,同比增长3.98%;其在全国饲料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4.99%,主要生产区域依然集中在广东、广西、山东、河南、四川等产粮大省。

  4.5.替代品影响

  2022年,中国肉类消费产品中,除猪肉价格呈波动增长趋势外,牛肉、鸡肉价格均呈增长趋势,羊肉价格呈波动下滑趋势。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份,全国白条牛批发市场价格从72.98元/公斤波动增长至75.05元/公斤,增长了2.07元/公斤,增幅约为2.84%;白条鸡批发市场价格从17.19元/公斤波动增长至19.23元/公斤,增长了2.05元/公斤,增幅约为11.91%;白条羊批发市场价格从66.71元/公斤波动下降至64.71元/公斤,下降了1.99元/公斤,降幅约为2.99%。

  由此可见,鸡肉与猪肉的替代效应最为明显,在猪肉价格上涨时,绝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鸡肉作为替代,两者间价格相关关系较为紧密;牛肉、羊肉与猪肉的替代关系较浅,牛肉、羊肉价格变化对猪肉价格影响较小,其中,羊肉价格与猪肉价格的相关性最差。

  图表10:中国牛、羊、猪、鸡批发市场价格趋势对比

  (数据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制图:农小蜂)

  5.主要品牌及市场主体分析

  5.1.地理标志农产品

  截止2023年,全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生猪产品86个,其中,有6个认定于2022年,分别是淳安花猪、确山黑猪、公馆猪、东方乳猪、黄平黑毛猪、甘南蕨麻猪。

  5.2.名特优新农产品

  目前全国获得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的生猪产品共有57个,累计认证生产规模760.91万头。其中,和林猪肉、石拐区猪肉、夏家店风干猪肉干条、黟县黑猪、霍邱黑猪、霍山黑猪、城厢黑猪、荔城肉猪、叶县猪肉、龙归生猪、三台黑猪肉、永寿猪肉、海勃湾区肉猪、临河郝驴驹草猪、临河巴马香猪、乌拉山猪肉、海虞二花脸猪、太仓梅山猪、金寨黑毛猪、顺昌闽北花猪、九龙猪肉、宝丰生猪、长葛猪肉、乐昌

  粤牧梅花猪、南雄土猪肉、陆川猪、合川黑猪、永丰黑猪肉、农多多黑猪肉、赣南香猪等30个产品认证于2022年,合计认证生产规模581.56万头。

  5.3.有机产品

  截止2023年3月1日,全国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生猪产品共有117个。其中,除安徽省领众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2个生猪产品的有机认证外,其他获证书机构均只获得1个产品认证。

  5.4.经营主体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格局相对分散,大规模猪企数量偏少,散户养殖依然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3月1日,全国猪饲料生产企业4320家

  5.5.产业集中度

  从生猪出栏规模来看,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2077.74万户生猪养殖场中,年生猪出栏量1~49头的1948.92万户,所占比重约为93.80%;年出栏50~99头的71.04万户,所占比重约为3.42%;年出栏100~499头的41.56万户,所占比重约为2.00%;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2022年,中国生猪出栏7亿头,同比增长4.27%;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同比增长4.63%,在全球猪肉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4.47%;大部分产出由四川、湖南、河南、云南、山东等生猪养殖大省贡

  献。2022年年底,中国生猪存栏4.53亿头、同比增长0.74%,繁母猪存栏量接近4390万头、同比增长1.41%,市场供应保障充分。整体而言,中国生猪市场规模庞大,居民家庭猪肉消费规模约为2万亿,猪肉消费以自给供应为主,现阶段猪肉供给量仍大于需求量,产能释放周期仍将持续。

  2.猪肉是中国居民第一大消费品类,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4.6公斤,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6.9公斤;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国猪肉消费整体较为平稳,上半年由于消费淡季且位于价格周期底部,猪肉价格在20元/公斤附近频繁波动;三季度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少,经济逐渐复苏,猪肉消费及价格快速回暖;四季度受疫情冲击,且大部分消费需求在三季度得到示范,市场逐渐降温,但整体价格仍在较高位运行;预计在供应充足的背景下,随着大部分需求在2022年下半年释放,2023年上半年全国猪肉消费整体偏弱,价格回落较低位运行,波动明显放缓。

  3.2022年,全球猪肉贸易量预计达1130万吨,同比下降11.3%,主要原因是中国猪肉进口需求明显放缓。受近两年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扩大的影响,中国生猪产品进口需求明显减少,出口规模小幅度增加,2022年,中国生猪产品进口总量为286.49万吨、同比下降42.86%,进口总金额为454.29亿元、同比下降47%;由于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与进口规模相比,中国生猪产品出口规模较小,出口总量为27.63万吨、同比增长9.99%,出口总金额为90.25亿元、同比增长2.55%。

  本文为报告正文的简要内容,报告正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2022年中国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进出口、价格、成本收益等数据,从中国生猪市场供需平衡情况、价格行情、国际贸易等角度为从事生猪产业科研、育种、养殖、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企业和单位提供参考。

  《农小蜂:2022年中国生猪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农小蜂:2022年中国肉牛产业分析报告》

  《农小蜂:2022年云南省肉牛产业研究报告》

篇二: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最全中国生猪养殖数据分析,不看别后悔!2018-06-2100:21消纽

  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近半,是名副其实的生猪产销大国。自今年3月开始,我国生猪

  养殖业因供应而持续宽松导致猪价快速跌破成本线,生猪价格步入猪周期的下行阶段。芝华数据分析

  师团队特别从纵向产业发展与横向产业比较等方面入手,结合芝华自采数据,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行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

  一、中国生猪养殖产业体量巨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我国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

  总养殖量56.6%,我国生猪养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猪肉在中国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

  超过百分之六十。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1.3万亿,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

  约56.6%,生猪产业体量巨大。

  全球生猪期初存栏分布

  图1全球生猪养殖分布及中国畜禽饲养产值分布

  二、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生猪养殖发展阶段

  单位:

  万头

  一

  生猪存栏量(左)

  一能繁母猪存左

  50000n450004000035000-30000t25000-2000015000,1000效据来源:USDA、芝华数据

  图2中国生猪养殖发展阶段

  纵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猪供给严重不足,1949-1978年。开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期,国内经济缓慢恢复,生猪产

  业发展非常缓慢,市民以凭“猪肉票”消费猪肉。1978年全国生猪存栏3亿头,能繁母猪存栏2415万

  头,出栏量1.61亿头,猪肉产量789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8.2千克。

  第二阶段:生猪产业恢复发展,1978-1984年。农民获得生产自主经营权,生猪养殖积极性提高,1984年生猪出栏量22047万头,较1978年增长37%,年人均猪肉占有量13.84千克,生猪供应紧缺程度

  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第三阶段:生猪产业快速发展,1985-1997年。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面放开,市场自由交易开始,1988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后,生猪养殖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大幅增加至

  3596.3万吨,较1990年增长58%,年人均猪肉占有量29.1千克,首次超过美国年人均猪肉占有水平,这一阶段生猪供给紧缺局面彻底扭转。这一阶段生猪养殖主要是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户为主。

  单位2千克

  中美年人均猪肉占有量《千克》

  数据来源:农业部,美国普查局,芝华数据

  图3中美年人均猪肉占有量

  第四阶段:生猪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即1997-2006年。这一阶段生猪产业面临养殖效率低、收益低、饲养成本高、食品安全以及环保压力等问题,促使生猪产业向提高生产效率、追求商品质量和优化养

  殖结构的方向转变,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较大幅扩张,到2002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

  占比接近10%,2006年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15%。例如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

  原般份,1994年的生猪养殖总规模2000头,到1997年出栏商品猪达到10000头。2006年生猪出栏

  量6.1亿头,猪肉产量4650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35.38千克。这一阶段,能繁母猪存栏增幅45%,生猪存栏增幅20%。

  数据来源:芝华蛀据,农业部

  图4中国生猪不同出栏量规模养殖比重

  第五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生猪产业快速发展,受宏观经济、大资本涌入、疫病、国家政策调控、食品安全事件、进口肉、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生

  猪供应时而充足时而紧缺,供给和需求难以达到稔定均衡,生猪和猪肉价格呈周期性大幅波动。生猪

  产业上到饲料供应商、疫苗兽药供应商,中游的生猪养殖场户,下游的屠宰加工,以及终端消贽者,无一例外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风险波及。

  2007年农业部针对生猪养殖低产出低收益,成本高、突发疫病等问题造成供应短缺猪价大涨的情况,提出《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稔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政策上大力扶持生猪产业,促进生猪规模化

  和标准化发展。2007年全国生猪养殖户总数8235万户,年出栏超过500头以上养殖场户数12.5万户,占比全国总户数0.15%,出栏量1.752亿头,占比全国总出栏量21.8%。

  在2007年-2014年这一段期间,猪疫情、政府补贴、瘦肉精事件、宏观经济下滑等左右生猪行情大幅

  波动,能繁母猪存栏在2012年达到最高点,之后猪价经历漫长的下滑期。在这一阶段,发展比较好

  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始横向整合、猪场收购合并、扩产。

  单位:万

  10008006000400——全国生猪饲养规模场(户)数

  ---------------------

  _

  2000-I-----------------------1---------------1---------------1---------------1--------------1---------------1--------------1---------------1--------------1数据来源;中国密牧兽医局、农业部、芝华数据

  图5全国生猪饲养规模场户数

  2015年以来,国家新环保政策实施,生猪养殖而临前所未有的限养禁养政策。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企业大幅扩张。芝华数据统计显示,生猪主产区广东、福建、安徽、湖北、河南等主产行份

  退出比例最高达30%。中小散户退出,或养殖区域转移,规模养殖企业继续增加产能,截止2015年

  末全国生猪养殖户数量降至4000万个。2016年年出栏500万头以上出栏量占比达到45%。

  2016年4月份农业部发布十三五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即《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政策上指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由横向发展向纵向延伸,进行全产业链覆盖,从产业链获取利润并分散风险。

  三、当前中国生猪产业现状

  L生猪供需结构

  生猪的供需格局和猪肉的供需存在天然的强关联性,生猪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也受其下游产品猪肉的供需关系影响。按照产出顺序,生猪和猪肉的关系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产品,猪肉是生猪的下游产品,两者发生转变的环节在于屠宰环节。

  中电相用腼格分析耐

  后备母结存拦置

  仅式

  天气,生先出拦盛

  枝病

  生祐

  "供给嵯

  生魏

  密械

  生物的城

  生免出拦均近

  图6中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分析框架

  .生猪养殖分布广泛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行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10%左

  右,消费流向比较好。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贽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

  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

  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

  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

  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为用

  图7中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图(2016年数据)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表1各地区生猪出栏量比重地区

  占比

  2016年肉猪出栏

  头数(万头)

  华东

  华中

  西南

  华南

  东北

  华北

  西北

  总计

  24.16%23.57%20.60%10.72%8.87%8.38%3.70%

  100%16548.1316149.1114111.167341.666072.845742.12537.0468502.04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主要消贽群,猪肉调入量巨大,2016年这些经济圈有代表性省份

  的猪肉供需缺口量数据显示,上海190万吨、广东187万吨、浙江151万吨、北京131万吨、天津

  127万吨、福建77万吨、海南76万吨等。

  30040单位,万咤

  32010-1020数据来源:芝隼敛据

  ■各省猪肉调出量

  图8各行猪肉调出量

  2016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

  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

  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

  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

  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

  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均电发展区

  潜力增长区

  适度发展区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表2规划区猪肉产量占比和特点

  区域

  重点发展区

  约束发展区

  潜力增长区

  适度发展区

  猪肉产量

  占比

  2166.62188.11054.4262.238.2%38.6%18.6%4.6%3.养殖模式多样

  (1)根据生产组织模式划分主要分为散养和规模养殖,散养模式目前在我国占比在加速下滑,规模

  养殖占比在加速增加。规模养殖中"公司+农户〃和“公司自繁自养”两种模式相对较多,近几年国家政策

  鼓励农民养殖合作社形式,发展也比较迅速。"公司+农户”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大型养殖企业的一种扩

  张方式。"公司+农户"模式是公司提供仔猪、饲料、疫苗等,生猪养殖环节由农户完成,在养殖过程

  中执行统一的养殖技术、规定饲料以及疫苗的使用,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根据合同将猪成品交

  由公司回收并进行统一销售。公司完成销售后根据委托养殖合同以及合作农户的养殖管理成绩等情况

  与合作农户进行结算。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是“公司+农户”模式创始者并且是发展最成功的企业。“公司自繁自养”模式是生猪饲料、育种、养殖均由公司完成。国内以公司自繁自养模式为

  代表并发展成功的龙头企业是牧原股份。

  表3各阶段养殖生产周期

  生K阶段

  配种“奸娠期.哺乳期

  保育期

  包养?

  周期

  (1)初产母猪约在2301」龄可

  111II16-18.血血?②经产母猪在仔猪断

  奶后7天左右可再次配种。

  ③种公猪约240H族可采精“保育至,①外日断奶?70日龄.,千克外销40-1日龄

  日於

  后备

  舍。

  猪舍类型,后备舍、空怀舍、公猪舍一

  怀孕舍“哺乳舍”保育舍”

  数扼(2)根据养殖阶段专业分工划分分为:专业二元母猪养殖、专业育肥、自繁自养、一体化养殖。

  专业二元母猪养殖是从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进二元母猪,通过人工授精或者自然配种专业繁育仔

  猪,再将仔猪供应给专业育肥猪的养殖户。主要承担母猪繁育和仔猪成活风险。

  专业育肥是通过外购仔猪进行专业育肥,至少需要四个月以后出栏变现。

  自繁自养模式涵盖了从种猪到育肥猪的整个生产过程。按照规模不同分为小、中、大规模自繁自养。

  由于产业链周期覆盖较长,小规模自繁自养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行业占比在逐渐下降。中大规模自繁

  自养专业化水平、资金实力和盈利水平都比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行业竞争能力比较强。

  一体化养殖覆盖产业链比较广,涵盖上游机械设备、饲料加工业、育种、养殖、屠宰甚至终端零售。

  例如温氏股份、双汇发展、中粮集团、正大(中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等。

  .龙头企业引领养殖模式发展

  表4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养殖模式

  公司

  成立时间

  生猪经营模式

  饲料、温氏股份

  1983年5月

  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

  工、农

  饲料加

  牧原股份

  2000年7月

  自育自繁自养

  猪饲养

  完整生

  正大集团(中

  饲料生

  1921年

  国)

  公司+农户

  殖,谷

  加工及

  饲料、正邦科技

  1996年

  自育自繁自养

  售。

  饲料生

  雏鹰农牧

  2003年5月

  公司+基地+农户

  加工、式。

  饲料力

  中粮肉食

  2009年3月

  公司+基地+养殖大户

  工、冷

  于一体

  饲料、宝迪

  2000年5月

  公司+基地+养殖大户

  温肉食

  产品物

  新希望

  天邦股份

  1982年

  1996年9月

  2002年

  公司+规模农户

  公司+家庭农场

  饲料生

  饲料-云

  饲料生

  大北农

  平台+公司+猪场

  种子、饲料、业链

  良种售

  唐人神

  1992年9月

  公司+家庭农场

  罗牛山

  1993年3月

  公司+农户

  业、1产业链

  大康农业

  2002年8月

  公司+养殖大户+农户

  饲料生

  端零售

  饲料生

  新五丰

  2001年1月

  公司+适当规模小农场

  猪屠宰

  易于一

  .猪周期拉长

  最近三轮〃猪价格周期〃梳理:(1)2003年5月?2006年5月,历时37个月。

  元/公斤

  5444236324112猪价格周期

  二>00z

  二

  N00Z283军5月-2006隼5月

  286年€月一2。1。隼4月

  201。年5月-2015年3肩

  2015年4■月三今

  s"sooz周期时间

  IC900Z69aoz80az80Z

  2600Z

  20T0Z

  、、二、二、600?

  二、、二0I0NISI0ZSN00Z低价月

  2003/5/12O0S/5/12010/4/12015/3/16Z0Z图io猪价格周期

  s致想来沌:芝华数兆、衣业酊

  最低价

  5.55.949.5312.2最高价

  9.514.8&

  19.&S

  20.4.5高价月

  2Q04/9/L

  2008/4/12011/9/1201S/5/1到价格起点历时

  1623114谷底玉容峰波动

  71.56%

  162.89S4IX.51%

  S6.&7%

  图11猪价格波动周期

  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4)2015年4月至今

  芝华生猪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

  10080604020-2040。14/115/116/117/1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图12芝华生猪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

  猪饲料成本趋势

  3.53.012.52Q

  1.51I?―

  2011/12012/12013/12014/12015/12016/12017/12018/1数据来源:芝华数据

  图13猪成本趋势

  四、中国生猪养殖发展趋势

  L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饲料成本18/1如果我们把猪肉消费主力算成是70后、80后、90后人群,由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健康的消费理

  念,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品牌和特色猪肉产品更加喜好,消费越来越多样化。消费升级倒推产业升

  级,安全、健康、有特色的产品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产业链上游积极向下游延伸,下游企业也

  开始往上游拓展。

  猪肉终端需求可分为:低端安全猪肉(饲料喂食)、中端有机猪肉、高端地方特色猪肉。

  .养殖向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正处在规模化发展起步加速阶段,生猪养殖专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未来行业龙头

  不断纵横向整合壮大,其他养殖户将走专业化分工,生猪养殖模式将会越来越标准化、专业化。除了

  传统的繁育到肥猪出栏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外,种猪培育一仔猪哺育好育肥饲:养,各养殖阶段的专业化

  分工协作比例将不断增加。

  表5生猪养殖模式分段

  养殖分段

  种猪培育

  仔猪哺育

  育肥饲养

  特点

  种猪繁育,为猪场提供二元母猪

  二元母猪培育,为猪场提供商品猪苗

  投入仔猪,饲养至出栏

  .养殖区域分布调整,冷链物流体系完善根据“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的生猪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增

  长区,重点发展区在满足本区域需求同时,还要供应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潜力增长区是发挥其资源

  优势,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建设,发挥其产业带动作用。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在东北和西南的云贵

  地区的布局已有规划和建设,是将来产业发展重点。

  不管是重点发展区还是潜力增长区,都离不开生猪或肉品的物流调运。2018年3月份农业农村部发

  布关于加强畜禽移动监管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养殖、集中

  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提升畜禽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建设畜禽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减少

  畜禽长距离移动,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冷链物流配送

  体系将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完善。

  .产业与金融深入结合

  由于生猪养殖天然周期的存在,生猪价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即"猪周期"。猪周期对整个产业链影响

  巨大,猪价上下波动,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利涧极不稳定,市场风险很大。产业规避风险的诉求很迫切,从国内外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生猪产业融合金融工具将成为产业上下游规避风险、稳定生产的趋势。

  生猪产业目前国内已有探索的金融工具有期货+保险和饲料原料套保,国内生猪期货品种已立项获批,距离上市也指日可待。金融工具的运用对生猪产业乃至全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

  用。

篇三:生猪养殖市场分析篇四: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

  1养殖规模:行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

  集团场生猪养殖规模快速增长。根据生猪养殖上市公司2021年/2022Q1销售数据,牧原股份

  2021年/2022Q1出栏生猪4026.30/1381.70万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公司。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出栏规模亦在1000万头以上,2021年分别出栏生猪1321.74万头、1492.67万头。新希望、大北农、天邦股份2021年出栏生猪997.87、430.78、428.00万头。其余公司2021年生猪出栏量在400万头以下。(本文以2021年出栏400万为标准对上市生猪养殖企业进行区分)

  上市猪企CR8持续提升。2021年/2022Q1上市猪企CR8=14.0%/14.4%,规模化养殖企业市占率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2021年/2022Q1,8家头部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达到9365.59/2824.49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占比为14.0%/14.4%。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按照各公司出栏计划以及行业集中度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头部企业市占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上市猪企养殖模式主要包括自繁自养以及“公司+农户”模式。自繁自养以牧原股份为代表,该模式采用重资产扩张,公司对育肥环节的控制力更强,具备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公司+农户”模式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由公司统一提供种、供料、供药,并对合作农户进行养殖培训,而农户仅负责育肥环节。“公司+农户模式”相对轻资产。但在非瘟疫情期间存在一定相对劣势。

  2盈利水平:行业深度亏损已延续至2022Q12.1收入端:多数上市猪企受猪价下跌拖累收入显著下滑

  受猪价下跌影响2021年多数企业生猪养殖业务收入明显下滑。收入方面,牧原股份

  2021年生猪养殖业务营收规模达到750.90亿元,同增36.3%,在行业中收入规模位列第一,在2021年猪价低迷的背景之下,仍实现生猪销售量同比增长122.3%至4026.30万头,驱动收入规模增长,此外,大北农

  2021年生猪养殖业务营收受出栏量同比增长132.8%推动,生猪养殖业务同增129.0%至85.74亿元。而其余公司受2021年猪价低迷影响收入多呈现显著下滑趋势,以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三家头部企业为例,生猪养殖业务营收分别同降41.4%/14.7%/23.0%至271.42/297.13/190.89亿元。

  收入结构情况有所差异,受猪价下跌影响,生猪养殖收入占比普遍同比降低。从收入结构来看,牧原股份、东瑞股份以生猪养殖业务为主,2021年生猪养殖业务营收占总营收95.2%/89.6%,而其余公司除生猪养殖外,业务结构中包含饲料销售、其他畜禽养殖、屠宰、动物保健、种子、食品等农业相关业务,受2021年猪价大幅下跌影响,生猪养殖业务营收占比普遍呈现同比降低状态。

  2.2成本端:养殖成本差异较大,多数企业成本高于行业平均

  2021年多数企业生猪养殖业务平均营业成本有所提升。其中牧原股份成本优势仍较为突出,2021年平均营业成本在13.7元/公斤左右,头均成本在1539元/头左右,同时大北农、傲农生物、巨星农牧、天康生物、东瑞股份等上市公司2021生猪头均营业成本亦控制在1600元以下,通过自繁自养为主的养殖模式以及对饲料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对整体养殖成本的有效控制。

  营业成本中包含:饲料成本(通常70%左右)、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直接人工、养殖结算成本(公司+农户模式涉及此项)、猪用药物

  及疫苗和其他成本等,不同公司间统计口径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由于能繁母猪亦属于固定成本项,因此当能繁母猪购置成本较高或自繁自养模式中育肥舍产能利用率水平较低时,平均折旧摊销成本或偏高,从而导致营业成本较高,同时种猪生产效率亦直接对平均折旧摊销成本产生影响。

  预计多数企业完全成本水平高于行业成本线。完全成本的计算除营业成本外还包括三费等,个别公司采用综合成本口径,综合成本相较完全成本还包括母猪死淘成本以及相关计提事项等,因此综合成本>完全成本>营业成本。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投资者交流内容,我们对部分可获得的完全成本数据进行梳理,多数企业完全成本水平高于17元/公斤,预计成本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成本线。

  我们分析原因可能在于:1)上市猪企前期产能扩建较为激进,尤其自繁自养或一体化养殖模式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坡过程,对应的折旧摊销部分成本较高;2)2020年购置高价母猪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部分处于较高水平,而很多散户通过自留三元母猪做能繁降低了折旧成本;3)散户人工成本、租金成本并未计入养殖成本,且环保成本相对较低。

  2.3利润端:深度亏损从2021年延续至2022Q1生猪养殖公司2020年盈利水平较高,2021年起普遍陷入深度亏损。利润端,2020年猪价高位震荡背景下,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均实现大幅盈利,而在2021年猪价低迷背景下,行业盈利情况普遍转盈为亏,其中牧原股份、巨星农牧凭借相对成本优势保持正向盈利,东瑞股份凭借供港销售均价较高保持正向盈利,神农集团、京基智农凭借养殖以外业务盈利支撑公司层面盈利,而其余公司均出现归母净亏损。进入2022Q1,全部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均出现亏损。归母净利率方面,牧

  原股份凭借行业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在2020年/2021年归母净利率分别为48.8%/8.8%,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进入2022Q1在猪价继续低位以及成本上升压力下,牧原亦进入深度亏损状态,以归母净亏损/出栏数量估算头均亏损约在275元/头左右,预计行业其他养殖企业头均亏损在300~800之间。

  3资金情况:目前行业资金状况普遍紧张

  2021年2月猪价开启趋势性下跌,猪价低迷致生猪养殖陷入亏损。本轮猪周期内,生猪价格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维持高位震荡后,伴随能繁母猪补栏以及生猪出栏量的恢复,生猪价格自2021年2月进入快速下跌阶段,其中2021年11~12月由于春节提前以及腌腊需求等前置,猪价小幅上涨,但由于能繁先于2021年6月到达高点(4564万头),产能惯性带来行业生猪出栏仍呈增长趋势,供应过剩趋势难改变,且整体消费需求仍偏弱,猪价在2021年12月末再次进入下跌进程。由于2020年仔猪价格高位,仔猪购置高成本压力下外购仔猪养殖模式于2021年2月率先进入亏损状态,此次亏损周期长达8个月,而自繁自养于2021年6月进入亏损状态,猪价经历2021年11~12月小幅反弹后自繁自养再次进入深度亏损阶段。

  伴随猪价飙升,生猪养殖企业普遍于2020年加大资本开支进行扩张,而2021年以来资本开支有所放缓。生猪价格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维持高位震荡,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借此机会加大资本开支,扩大养殖规模。2020年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合计达到1448亿元,同比增长191.7%,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

  2020年资本开支分别达到460.71、299.91、103.49亿元。进入2021年,伴随生猪价格回落,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在2021年显著放缓,2021年合计资本开支992.96亿元,其中部分年出栏量400万以下、资金状况尚可的企业选择逆势继续扩张。

  从本轮猪周期来看,生猪养殖企业对于扩产、资本开支的决策与猪价与猪周期预判有一定相关性。2018Q2-2018Q3猪价处于底部,各公司普遍减少资本开支;而2019Q1-Q3行业产能加速去化,规模场一方面通过外购能繁母猪(生产性生物资产)、仔猪进行补栏,一方面加大自己固定资产建设规模以迎接下一轮猪周期。自繁自养模式下,一旦公司进行扩产即伴随大规模资本开支,资本开支增加的幅度和出栏的增加幅度呈现正相关。2020年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65.3%至955.97万头,一举跻身到全国出栏量前三水平。2021年猪价开启下跌趋势后,大部分企业自2021Q2起收窄资本开支规模,其中部分年出栏量小于400万猪企在资金情况尚可前提下选择逆势扩张。

  3.2资产负债率:行业负债率高位,资金链紧张

  生猪价格低迷致行业亏损,叠加前期庞大的资本开支规模,生猪养殖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从资产负债率角度看,2022Q1多数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本轮猪周期的高点,更达到公司历史高位。2022Q1,年出栏400以上猪企中资产负债率水平最低三家为大北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截止2022Q1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55.65%/65.18%/66.48%,我们尝试剔除可转债影响,得到剔除后的三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65%/63.76%/63.30%。年出栏400万以下猪企中最低三家为神农集团、东瑞股份、立华股份,分别为11.12%/21.40%/46.77%。18家猪企中超过一半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可见生猪养殖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3.3偿债能力:部分企业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偿债能力角度,部分公司净资产/有息负债比值已小于1。截止2022Q1,18家猪企中超过一半企业净资产/有息负债处于小于1的水平。其中,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傲农生物该比值小于0.5,面临较大的资

  金压力。(温氏股份于2015年上市、立华股份于2019年上市,导致比值出现异动)。从近1年的季度数据来看,大部分生猪养殖企业净资产/有息负债比值呈现逐季下降趋势,体现猪价低迷、行业陷入亏损的行业环境下,生猪养殖企业面临持续加大的资金压力。

  3.4现金流:再融资形成一定补充,但现金流仍紧张

  扩张需求&资金压力下,各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及定增进行再融资。2021年至今生猪价格持续低迷,2020-2021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上市猪企通过发行可转债及定增等方式进行再融资,为企业经营提供资金保障,度过生猪价格下行周期,2020~2022年4月,18家上市公司共计完成募集资金561.19亿元,此外4家企业分别有不同规模定增项目在途,其中3家企业已过会。

  再融资为企业提供一定资金保障。221年末部分企业货币资金通过融资实现补充,其中新希望、温氏股份在年内发行可转债,天康生物、唐人神、巨星农牧、新五丰在年内完成定增,神农集团在2021年上市获得IPO募资,大北农依靠其他业务正向现金流补充,资金紧张状况略有缓解,而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傲农生物、华统股份、立华股份、金新农、京基智农货币资金相较2020年末有所下降,资金状况较为紧张。

  从季度数据看,由于行业延续深度亏损,大部分企业2022Q1货币资金水平环比2021年末有所下降,其中牧原股份由于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实施获得相应投资款以及通过增加银行贷款、授信额度的使用等,货币资金水平环比提升,立华股份主要受益于黄鸡业务正向现金流补充。

  大部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22Q1为负。自2021Q2猪价开启下跌趋势后,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存在

  较大幅度波动,且分化较大,年出栏400万以上六家企业中,正邦科技、新希望、温氏股份由于出栏结构中外购仔猪比例高于其他企业,与行业外购仔猪模式同步进入亏损区间,2021Q1~Q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而牧原股份在出栏规模快速增长以及成本优势的基础上,2021Q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创下历史新高。而从2022Q1数据看,大部分企业已进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状态,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4产能:2020年以来积极扩展,行业去化主要由散户贡献

  4.1生产性生物资产:2021年账面价值普遍回落

  资本开支投入带来产能显著扩张,多数企业暂未出现明显去产能趋势,行业产能去化主要由中小散户推动。产能角度,各上市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规模普遍在2020~2021年期间增至峰值、在2021年末起有所回落,我们认为主要由于行业普遍在2020年加大资本开支且彼时外购母猪成本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上市公司普遍进行高效产能替换,而2021年母猪成本已显著下降,加之部分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行业种猪账面值普遍下降,2022Q1则环比基本持平。

  2021年上市生猪养殖企业普遍大幅计提资产减值。由于生猪及能繁母猪价格在2021年均呈现大幅下跌趋势,因此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在2021年进行不同程度减值计提,计提规模前三分别为新希望、温氏股份、天邦股份,分别计提28.9亿元、21.94亿元、11.49亿元,其中温氏股份以计提种猪减值为主,新希望、天邦股份以计提肉猪跌价减值损失为主。

  自主扩繁能力普遍得到显著恢复。生猪养殖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加方式主要由外购以及自行培育两种方式,2020年受非瘟影响,各上

  市公司普遍提高外购生产性生物资产比例,2021年各公司自行培育生产性生物资产均有明显提升。从各个公司来看,牧原股份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加几乎全部源于自行培育,新希望、大北农、巨星农牧、天康生物、金新农、东瑞股份自行培育占比亦达到90%以上。

  4.2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增长显著,在建工程投入有所放缓

  生猪养殖上市公司2020年起固定资产规模普遍提升。固定资产建设规模与养殖规模成正相关,年出栏40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显著高于400万头以下企业,同时自繁自养模式固定资产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养殖模式,以采用100%自繁自养模式的牧原股份为例,其固定资产规模2021/2022Q1分别达到995.51/1009.38亿元,同比增长70.1%/43.8%,远高于其他生猪养殖企业,而采用“公司+农户”模式为主的温氏股份2021/2022Q1固定资产规模分别为354.04/348.00亿元,同增24.2%/18.3%。

  在建工程情况:头部企业规模收窄,部分“小猪”企业呈现增长趋势。根据公司扩产计划以及养殖模式的不同,不同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在建工程规模有所差异,从变化趋势来看,出栏规模400万以上猪企2021年在建工程规模显著大部分呈现收窄或持平状态。而部分出栏规模400万以下企业由于前期低基数,叠加2020~2021年资本开支水平相较以往显著提升,在建工程规模普遍呈现稳中有升状态,支撑产能扩张,同时其中个别资金状况相对宽松的企业,则有逆势加速扩张趋势。

  5投资分析:重视资金状况,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影响因素逐渐增加,中期看周期反转时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产能去化仍将继续。2022年4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快速反弹,截

  止2022年4月2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13元/公斤,环比上涨4%,且价格仍在反弹。我们认为近期生猪价格反弹原因包括:

  供给端——①根据2021年6月能繁母猪触及高点以及8~9月出生仔猪触及高点,预计2022年3~5月仍处于出栏高峰,4月中旬逐渐临近出栏升至高点回落时间点,行业价格变动相对敏感;②3月末以来新冠疫情导致运输一定程度受阻,养殖端存在被动压栏;③行业普遍看好下半年行情,近期二次育肥、屠宰贸易商囤货以及外购仔猪情况显著增加,其中二次育肥增加生猪购买需求但并未真正形成出栏;④广东5月起禁止生猪调运,只调肉不调猪对市场供给形成一定冲击。

  需求端——新冠疫情管控导致居民囤积物资需求异常旺盛,出现“淡季不淡”现象,5月起端午节假日需求临近,行业普遍预期需求将维持并持续转暖。

  中期看猪价或震荡,下半年价格中枢或高于上半年。多重因素影响下生猪价格走高,但对供给端分析我们认为生猪交易(二次育肥、屠宰、贸易商交易)短期未必形成猪肉上市,实际上市量难以监测,后续随运输受阻情况缓解,不排除猪肉上市量存在向上波动可能。而从36城市猪肉价格情况看,近期价格稳中有升,价格波动幅度与速度显著小于生猪价格,而短期消费需求或因新冠管控而波动,餐饮行业景气度偏低需求大幅减弱背景下行业需求是否保持亦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认为供需两侧在中期仍有可能出现错配,而生猪存栏量自2022年5月起将确定性进入下降区间,因此中期看价格或呈现震荡,同时大概率高于前期12元/公斤左右价格低点,下半年价格中枢整体或高于上半年。

  产能去化将延续,周期反转时间或延后。从产能去化角度看,截止2022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降至4185万头,相较高点降低8.3%,参考

  以往10%以上去化幅度来看,产能去化幅度仍有空间。一季度以来行业成本线因饲料成本上涨或有提升,预计目前在17元/公斤左右,近期粮食价格有所回落但降幅有限,因此行业成本线预计亦将维持相对高位,预计生猪价格低于17元/公斤时,行业产能仍将继续去化。根据以往经验,能繁母猪去化的速度与幅度可一定程度决定周期上行时间以及周期高度,目前猪价的不确定性波动或对产能去化节奏形成一定影响,我们认为周期反转时点或延后,而具体时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资金状况需重点关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目前多数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完全成本水平高于行业成本线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022Q2或延续亏损状态,而根据我们此前分析,上市生猪养殖企业无论从资产负债、偿债能力以及现金情况来看均处于较为紧张状态。其中成本优势显著、现金相对充裕的养殖企业顺利度过周期底部确定性更强,叠加出栏规模增长与成本优化,更有望享受周期反转红利。因此综合考虑出栏弹性及确定性、资金状况以及完全成本下降空间等多重因。

篇五: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概述

  生猪,即生活着的猪,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的家猪的统称。生猪一般可分为大白猪、太湖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种类。

  二、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饲料,疫苗兽药、仔猪等;中游为生猪的养殖培育;下游为生猪的屠宰加工、及各类销售渠道。

  2、上游端分析

  我国生猪养殖上游端包括饲料、疫苗兽药、仔猪等行业,其中饲料所占比重较大。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不断发展,猪饲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猪饲料产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我国猪饲料产量为11740万吨,同比增长44.9%。

  3、下游端分析

  我国是全世界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而生猪屠宰行业是链接生猪养殖和肉类制品消费的纽带,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猪肉市场行情的重要节点之一。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生

  猪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为1.63亿头,同比2019年减少

  三、行业现状分析

  1、出栏量情况

  养殖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产业一方面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等引致的需求强力拉动,另一方面因生猪产业已经演变成农村居民重要收入来源和城镇居民菜篮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政府的强烈推动,使我国生猪产量长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19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生猪出栏量为49193万头,同比2020年1-9月增长35.9%。

  2、存栏量情况

  从生猪存栏量情况来看,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3764万头,同比2020年1-9月18.2%。

  3、能繁殖母猪存栏量

  生猪的繁育是生猪养殖的关键,是形成生猪养殖体系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能繁殖母猪存栏量为4459万头,同比2020年1-9月增长16.7%。

  4、猪肉产量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日常肉类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市场需求规模较为庞大,是我国第一大消费肉类。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和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去产能的共同影响,我国猪肉产量下滑严重。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猪肉产量为3917万吨,同比2020年1-9月增长38%。

  按猪肉各省份产量情况来看,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为四川省、湖南省和河南省,产量分别为394.8万吨、337.7万吨和324.8万吨。

  5、进出口情况

  从生猪进出口量情况来看,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继续下跌,再加上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进口量、出栏量和存栏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使得2020年国内猪肉的库存量远低于国内需求量,只能通过大量进口生猪来维持国内猪肉的供需平衡。2020年我国生猪进口量为1482.8吨,同比增长2813.2%;2020年我国生猪出口量为8137吨,同比2019年减少23.4%。

  四、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往规模化生态养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明显提升。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养殖模式的企业已经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将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趋势。

  2、冷鲜肉及深加工肉制品供给将加大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未来生猪的跨省调运可能受到严格管控,猪肉市场的格局可能发生较大改变。由于我国北方生猪产区的本地消费能力有限,生猪跨省调运受到严格管控,将迫使大型养殖企业加大猪肉制品深加工的投资和布局。未来东北、河南等北方主要生猪产区的屠宰加工能力将明显提升,以满足“调猪向调肉”转变的政策需求。同时,随着“调猪向调肉”政策的执行,猪肉消费者对热鲜肉的偏好可能受到影响,大型养殖企业将增加冷鲜肉及深加工肉制品的市场供给。

  3、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视,促进高端猪肉品牌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以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是引发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散养情况下,政府监管部门无法对散养户进行全面监管,猪肉质量和安全无法保证,对于规模养殖企业来说,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极高,规模养殖企业将食品安全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具备更高的养殖和育种水平,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出肉质和口感更好的肉猪,同时养殖成本也因为规模化的优势而更低。这种情形客观上促进了国内高端猪肉品牌的发展。

篇六: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2022-2022年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6.9%,低于2022年的7.4%。受经济持续放缓、内需不足影响,国内居民中高端牛羊肉消费需求进一步下滑,猪肉和禽类产品等低价动物蛋白影响较小。生猪价格涨跌不仅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相关产业具有影响。2022-2022年生猪产业现状及进展趋势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快速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定趋势。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

  在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饮食文化使国人形成了对猪肉的特别偏爱,也造就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生猪养殖和消费的大国地位。据发布的生猪养殖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进展趋势讨论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

  “规模快速增长,价格波动加大,猪周期依旧存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纵观“十二五”,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高校生命科学院教授陈瑶生总结出了这几个关键词。

  面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期,“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

  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定趋势。”陈瑶生告知《中国科学报》记者。

  “猪周期”被打乱

  中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中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二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数字足以引起社会对生猪产业的关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3季度,生猪累计出栏量为49754万头,同比下降了4.12%;全国猪肉累计产量为3828万吨,同比下降3.63%。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猪价格的波浪式特征给生猪产业带了较大的转变。以近几年为例,2022年猪价一路飞涨,平均净利润400元/头;而接下来的3年,养猪成本逐年上升,利润持续下滑,2022年和2022年分别降到75元/头、50元/头;2022年几乎全行业亏损。

  在陈瑶生看来,猪价的波浪式特征打乱了“一年赚,两年平,三年亏”的猪周期,在肯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生猪产业将整体进入“微利时代”。

  2022年,生猪价格有所好转。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5.1元/公斤,同比上升12.3%。

  内蒙古赤峰市的孙龙2022年养了200多头猪,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今年状况好于往年,平均每头净利润在300元左右。

  据相关机构对全国600多个生猪价格定点监测,今年1月9日

  ~15日,全国仔猪、生猪、猪肉平均价格连续走高,原料市场连续之前的平稳震荡态势。

  而不同地区的状况也不一样。在统计的22个省市地区中,仅甘肃、江西、四川地区的价格较上个统计时段有稍微回落,其他地区价格均有程度不同的小幅反弹。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所讨论员吴敬学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我国养猪生产表现为不同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四大区域。“这些地区也是粮食主产区,饲料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区位优势。”

  “最终的黄金沃土”

  与国外成熟养猪模式相比,我国养猪业在设施化水平、规模化程度、生产效率等方面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养猪行业的进展空间很大,曾被称为“最终的黄金沃土”,引大批资本竞折腰。

  陈瑶生认为,近年各路资本纷纷跨行进入养猪业,加速了我国规模化养殖的进展,逐步引导我国生猪养殖迈进工业化时代,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可能把养猪业带进利润低谷,甚至导致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

  多年来,什么样的规模适合生猪养殖业的进展,业内争辩不一。

  农业部对生猪规模养殖的定义为,养殖场(户)年出栏生猪量在50头以上(含)的养殖模式,2022年依据生猪产业进展需要,将年出栏500头以上(含)的养殖场定义为规模化养殖场;国家发改委对生猪规模养殖定义为,养殖场(户)年存栏量在30头以上(含)

  的养殖模式。一些大型“公司+农户”企业,也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500头以上。

  依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出栏占比44%。“在将来很长时间内,规模经济仍将驱动我国生猪产业的转型进展,有56%的小规模生产者随时可能退诞生猪行业,这个空间需要规模化养殖者来弥补。”陈瑶生说。

  也有学者认为,规模养殖主要以使用工业饲料为主,规模比重的增加意味着对粮食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也势必会造成“人畜争粮”的冲突。因此,在推动规模化养殖进展的同时,如何解决饲料粮供应(农业部十三五推动粮改饲方案)、环保等问题特别关键。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瞩目。

  2022年3月,“黄浦江漂移死猪”大事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2022年4月,青海、湖北、江西等地又相继消失“死猪漂流”大事。一时间,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2022年1月1日开头实施的新《环保法》,其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加大对相关排污企业的惩处力度。新法指出,病死猪需要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养殖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因素,养殖企业也必需持续探究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进展的模式。”陈瑶生表示。

  长期以来,中国生猪产业以中小型散户为主。据了解,虽然我

  国年出栏猪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群体已经达到了44%,但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养猪户还占56%。

  2022年,受长期低价的困扰,我国生猪价格自5月以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猪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30%~50%,美国、丹麦、加拿大等猪肉生产大国虎视眈眈,加大了对我国猪肉出口的力度,与这些养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效率相对较低,饲料等成本高,国内猪价长期大幅高于国际市场,很可能导致猪肉进口的快速上升(目前我国猪肉进口检疫口岸已达44个),我国生猪产业在将来必将面临国际竞争力的压力。

  随着家庭养殖户的快速退出,中小规模养殖者直接面临新的冲击。依据农业部统计,2022年有500万户中小规模养殖者退出养猪行业,甚至一些大型规模养殖者因资金链缘由被迫转让。

  “资本整合成为2022年生猪产业的热点。”陈瑶生举例说,如深圳金新农(002548,股吧)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控股湖北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河南新大牧业,并与东进农牧共同成立5亿元的生猪产业基金。

  “由于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以及疫病形势的简单化,生猪养殖业规模门槛越来越高,规模经济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小生猪养殖户退出加快,由此2022年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产业整合会进一步加强,生猪产业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陈瑶生说。

  引领肉类产业进展

  在畜牧业中,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滥用等问题的消失让人们担

  忧。消费者对猪肉产品产生信任危机,更整个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据陈瑶生介绍,欧盟2022年全部禁用饲用抗生素,美国拟于2022年全面禁用抗生素,中国抗生素每年用量20万吨,其中9.7万吨用于畜牧业,每生产1公斤肉的用量是美国的4倍、丹麦的22倍。

  2022年9月,农业部公告禁止了四类抗生素不仅在饲养过程不行以用,而且治疗过程也不行以用,“无抗化”成为大势所趋。

  就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而言,陈瑶生建议,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制定粪污处理补贴机制;连续加快实质性推动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全国性根除方案等,同时加快讨论无抗猪肉生产工艺,为我国早入迈进无抗时代奠定基础。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高校教授杨公社建议,建立共性化育种体系,提高育种效率,构建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通过育种效率的提高,保障猪肉质量平安。

  “加强不同加工方法下,对猪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变化的分析监测,宣扬猪肉满意人类需要的关键要素。”陈瑶生表示。同时,可通过完善猪肉产品溯源体系,提升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信念。

  2022年的宏观经济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有经济专家估计2022年GDP增长率会维持在6.3%~6.9%之间,很可能低于2022年的水平。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猪肉的消费需求会受到进一步的抑制,估计全国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将低于1%。

  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团队看来,肉类生产加工的终极目标是为消费者供应养分、健康、平安、美味的食品。

篇七: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2022年国内生猪市场分析

  对2022年生猪市场分析来说,总结下就是,2022年是金猪年,2022年是银猪年。从2022年6月生猪价格升到最高后,国内生猪价格呈现见顶回落态势,业内已进入周期性下跌期中段。由于现阶段猪肉价格占CPI权重较高,精确

  对2022年国内生猪市场分析对推断把握全年物价形势显得特别重要。

  2022年无疑是中国生猪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好时代。2022年金猪年重现猪市,然而实际上是一个超级金猪年重现猪市。猪价创出了21.21元/斤的历史罕见新高,猪周期也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创出历史新高度,并且整个2022年都处于猪周期的高峰区域。

  因此整个2022年假如不发生严峻的猪病,生猪供应将会持续增加。猪周期也将渐渐告辞2022年的高峰区,进入周期性下跌的前段和中段。不过估计2022年的生猪市场依旧不会亏损,年度均价有可能从16年的18元/斤回落到15元/斤,年度头均盈利也将从756元回落到300元之间,缩水一半。生猪市场将告辞持续了一年的超级金猪年,正式迎接头均盈利300—500元的银猪年。

  供求波动均较小

  从需求来看,变化较小。一是200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22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至29.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2%。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我国居民消费

  支出中食品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二是十多年来,我国人均生猪肉年消费量基本稳定在20公斤左右,需求变化很小。三是由于2022年猪肉进口均价为6.5元/斤,大幅低于国内猪肉价格,进口替代意愿较强。

  从供应来看,短期增幅有限,中长期产能恢复增长。从前两个生猪周期(即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下降阶段的产量波动看,猪肉产量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8.3%、12.1%)是导致生猪价格快速下跌的最重要缘由。2022-2022年,我国猪肉产量分别为5671万吨、5487万吨、5299万吨,不断下降。同时,2022年1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1.5%;国内生猪存栏量环比大降2.9%,同比下降2.8%。这说明今年全国猪肉短期供应力量仍受到肯定制约。但同时由于生猪价格连续大涨,连续三年的能繁母猪去产能过程基本结束,生猪存栏量稳定增长,中长期猪肉供应力量开头恢复增长。

  从进口来看,进口猪肉增速将明显回落。2022-2022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分别为52.2万吨、58.4万吨、56.4万吨、77.8万吨、162万吨,进口均价稳定在12-13元/公斤左右。2022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同比大增108%,占全球出口份额的21.3%,进一步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估计进口增速将明显下降。

  2022年国内生猪市场分析

  依据调查全国各地养殖户统计得到的数据和大家反馈的真实状况,我们对二元母猪价格和总存栏及母猪存栏部分进行深化的分析,小通觉得母猪存栏在15年3、4月份的时候已经触底,之后5-8月份也都经受了一段小幅的恢复,并保持平稳状态,2022年3-7月快速回升、8-12月温柔回升。经过历时一年半的、三个阶段的恢复性增长,截至2022年底母猪存栏产能缺口已经恢复过半,还有5左右的缺口也将恢复至供需均衡的状态。而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母猪存栏恢复性增长的速度,进程也远远低于预期,分析主要缘由是环保拆猪场这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母猪产能的恢复。

  因此,假如16年底17年初春节前后的冬季不能发生像15年冬季那样严峻的猪病疫情的话,17年的生猪供应必将是持续增加的。生猪存栏已经于16年上半年转入了恢复性增长的阶段,16年8、9月份后猪价下跌、10月中旬跌破16元/斤……这当中除了进口猪肉的影响,其主要缘由就是国内生猪存栏的恢复性增长。16年底,17年初这个春节的猪价是否能超越15年底16年初春节的猪价,将会充分的验证这点。16年初的春节高点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市场价18.6元/斤,猪料比价7∶1,猪粮比价近10∶1,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为800元。如今16年底距离春节仅剩一天,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市场价为17.4元/斤,猪料比价为6.6∶1,猪粮比价为9.5∶1,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为650元左右。

  母猪存栏和生猪总存栏均进入恢复性增长的大军中,这意味着17年假如没有重大猪病疫情发生的话,整体将是持续增加的。17年3、4月份前的冬季猪病严峻程度直接打算了2022年国庆之前生猪的供应状况。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3、4月份后,随着天气的转暖仔

  猪的成活率还会大幅的提高,这将导致17年8、9月份直至年底生猪的供应都会持续增加。

  结合猪肉消费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南方制作腊肉、北方杀年猪的消费习惯也将春节前的猪肉消费推向最高峰,同时也不同程度的透支了春节后直到5月份这期间的生猪需求。17年5月份直到年底冬季消费旺季到来前的夏秋季将是天气最为酷热、蔬菜瓜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同时也是猪肉消费的淡季。

  从总体的2022年生猪市场分析来看,或许受到短时间供应力量有限的制约下,2022年生猪市场价格或将维持在15.5-17元/公斤左右的较高价位,而1月初的18.41元/公斤将是年内的最高点。明年起,受中长期供应力量提高影响,生猪价格将进入13.5-15元/公斤的震荡下跌阶段。由于玉米等饲料价格短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养殖户生猪盈利仍将高位微降,猪粮比在9-10区间波动。

篇八: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2022年生猪行业的价格走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2022年已过半,可想而知,时间就像沙漏一样,转瞬即逝。在过去的半年里,养猪人可谓尝尽了苦与甜。而上半年的猪价可用四字形容:淡季不淡,养殖户们的春天是否来临呢?以下是我整理分析的2022年生猪行业的价格走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生猪价格走势总体来数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月份到3月中旬,二是3月份中旬到6月末。

  1月份到3月中旬

  1月,元旦之际,全国人民预备年货,猪价有所上涨,但仍在6元时代。到了下旬,年关之际,猪价仍在下跌。直到大年三十,猪价仍没有上涨的迹象,红红火火的新年,养猪人“暖冬不暖”。过了年之后,被称之为淡季,猪价却显涨势,但仍旧没过多久之后又现下跌,连元宵也挽救不了。直到3月中旬,猪价才触底反弹。清明、五一前后也只是略微震荡而后无一不重拾涨势。端午直接震荡可以无视,大有一股谁都阻挡不了猪价上涨势头的态势。而那时养猪人不知道的是,猪价至此翻身,直线上涨。

  3月份中旬到6月末

  猪价自3月份中旬上涨以后,始终到6月末,始终在涨,甚至

  一天一个价。而7月份猪价也仍是涨势。

  3月份中旬生猪价格的上涨,可以说山东金锣的病猪大事是一个催发剂,提前让猪价现涨势,并且在2022年养殖户大量退出而造成的生猪供应削减引起供不应求的有利条件下,猪价从今不涨不行整理。一开头说猪少,养殖户是拒绝的,但随着猪价的越涨越高,收猪人催猪的电话越越急,养猪人不得不承认并意识到机会:猪真的少了。

  而上半年的生猪存样和能繁母猪的存栏始终在削减。直到2022年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615万头,比上月削减0.2%,比去年同期削减9.8%;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比上月削减1.2%,比去年同期削减15.5%。这也是连续第21个月持续下滑,生猪养殖业“去产能”力度和时间均远超预期,虽然去产产能化速度渐缓,但很明显,淘汰仍在连续。

  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比标准的4800万头削减将近千万头,而母猪的存栏,关系到一年后的猪价,可想而知,后期的猪价将不会太低,至少不会回到2022这个养猪人的“末日”。

  猪价上涨,能繁母猪削减,养殖户看好后期猪市从而补栏热忱大增,仔猪价从而也始终高企不下,外三元仔猪标准体重甚至达到500元/每只的高价,当然,这也蚕食着养殖户后期的利润。

  总的来说,养猪人临时的春天是来临了。如今全国均价上8,部分地区上9,养殖户猜测能上10,养殖户的春天就要来了!但养殖户还是不行大意,养好猪,在猪价高的时候有猪可出,便是赢家!

  下半年猪价将如何?

  上半年生猪价格完善地完成了从6元时代到8元时代的逆袭,下半年又将如何?

  如今是7月初,猪价已上8破9,那这下半年,真是要破10上11的节奏?

  首先来看7月,6月北方猪价大逆袭,反超南方带动猪价全面进8并破9,而南方在这期间一下是慢涨维稳的态势。缘由信任养殖户都知道,而7月份,这一份大涨的喜悦,将由南方接力,是真是假,我们一起来见证。

  8月并无利好猪价的特大节日,因而猪价的趋势只会根据猪市的自然规律平稳上涨。而母猪存栏今年始终下降,因而到了相对应要出栏的8月,生猪出栏量也将有所下降,因而猪价只会涨不会跌。

  而到了9、10月,各大高校纷纷开学、抗战成功日三天假、中秋节以及紧挨着的“10.1”的到来都将刺激着生猪消费,同样在缺猪的前提下,而消费量并无特大降低的状况下。猪价破10,并不是神话。

  11、12月渐渐进入冬季,那时出栏的生猪是5、6月份的仔猪,虽然5、6月份的猪存栏下降速度有所减缓,而产能的淘汰不能始终淘汰下去,总会渐渐止住,而且仔猪价格也在高位,所以那时的猪价就算有所震荡,无论从成本和供需方面看,都不行能有太大跌幅。

  自从3月份中旬猪价上涨以后,“缺猪”始终就成了猪价上涨的主流缘由。而如今无论是养猪人、收猪人、屠宰商都不得不承认猪少这一事实。如今虽然猪价在“疯涨”,对于后市也是一片看好,有

  人在热忱补栏的同时,也有人在退出。他们认为,“养猪如炒股,太熬煎人了,刚卖完猪,猪价就又涨了。”

  虽然后市有所看好,虽然猪价在“疯涨”,虽然有养殖户在上涨的过程中选择了压栏,但养猪网我要告知养猪人的是,无论跌还是涨,都要理性,不要盲目压栏、补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饲料价格:

  由上图可知,2022年上半年玉米由低至高。2022年1-6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由年初的2250元/吨低位盘整,自3月份开头稳步上行,至4月初全国玉米均价约2366元/吨,较1月初上涨约4.9%;4月中下旬玉米价格震荡前行,进入6月中下旬后持续弱势运行,截至6月底约2324元/吨,较4月初的最高点相比下跌1.8%,较上年同期的2455元/吨相比,下跌约130元/吨。整体而言,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较年初涨幅约3.3%,而上年同期涨幅约8.9%。

  那缘由是?

  1、供应

  玉米市场的行情走势离不开供求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供应是根本。从玉米的产量来看,近几年不论是单产还是总产量都是逐年增加的。过去十几年中政府相关惠农政策的鼓舞,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增加,加上肯定的“天时地利”、技术改进,单产上升明显,所以整体上国内玉米产量自然是逐年提高的。综合各家机构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玉米产量约在2.2亿吨。且不论这个产量是否准确反映国内玉米供应,但从国储粮来看,据本网跟踪数据显示,2022年东

  北地区临储收购累计6919万吨,跨省移库玉米950万吨,2022年至今累计拍卖成交2022年产东北临储玉米约850万吨,因此东北地区剩余的2022年临储玉米约在5120万吨,此外还有新收的逾8320万吨的2022年产玉米,以及库中的2022年玉米,粗略估量仅东北地区国储玉米库存约在1.3亿吨。总体而言,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压力显而易见。

  2、需求

  供应是需求的前提,而需求是市场行情走势的打算因素。国内玉米消费需求结构中,饲料需求占比最大,其次是工业需求,玉米市场而言主要关注的是淀粉、酒精行业消费状况。

  从饲料需求来看,终端养殖消费需求恢复缓慢,国内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历史地位,参照农业部最新数据可知,2022年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615万头,同比削减9.8%;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同比下降15.5%,生猪供应削减猪价得利好迎来上涨,但饲料需求却缺乏支撑,据农业部统计的180家饲料企业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猪料产量同比下降了12%,1-4月份期间,国内大部分猪料销量都是下降的。玉米饲用需求不理解,玉米市场难获支撑。

  从玉米深加工来看,近一两年来,玉米深加工产品淀粉、酒精利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据了解酒精开工率长期低于60%,而淀粉行业开工率最高也只是在70%左右。深加工行业利润长期不抱负,对玉米价格提振力度较弱。

  3、政策

  3.1玉米临储收购挡也挡不住

  2022/15年度东北玉米临储收购累计8328万吨,巨量收储再次创下新高。上年度临储规模约7000万吨,接连的巨量收储,国储库存压力高企。临储收购执行,对东北市场提振效果最明显。收储期内,东北产区现货整体表现坚挺,其他市场或多或少受支撑。进入4月份,随着市场余粮缩减、国储拍卖启动,收储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渐渐淡化。

  本年度的巨量收储市场关注颇高,但自政策执行至收储结束,期间几经波折。本年度收储时间开头于2022年12月15日,较上年相比时间上推迟了近两周,这也就从时间上限制了前期收储进度慢于上年同期;因本年度玉米生霉粒状况较严峻,质量不达标限制了前期收储进行,最终发改委下发补充通知,将生霉粒标准在2%之内调整为掌握在不超过5%,执行以质论价、平均扣量与扣价基本相当的原则。在最终临储收购中,生霉粒2%-5%的玉米数量约4098万吨,占据收购总量的49.21%;收储期内多次提及仓容紧急问题,但最终收储还是以“破八”收场。

  3.2临储拍卖提前开启,成交持续低迷

  今年的临储拍卖时间上有别于平常,年初(1月6日-8日)开头了首轮拍卖,此次拍卖实际上是玉米进口配额与国储粮的捆绑竞拍,但究其背后可谓是变相的刺激玉米消耗,对国储去库存化来说好像乐观的,当期对市场实际影响不大。进入4月国储拍卖开启,而此时东北收储活动尚未结束,收储期内政策粮投放,国储库存压力可见一斑。

  当期玉米市场供应充分,政策粮投放无疑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5月东北临储粮首轮拍卖开启,首拍成交不甚抱负,一方面在市场无供应缺口的状况下,参拍陈粮热忱不高,同时进口替代品使用火热,压制东北高价粮成交。中旬进行的其次轮拍卖中吉林、辽宁2022年产玉米首次进入拍卖流程,从当期2022年产吉林、辽宁、内蒙三等粮起拍价高出当年临储收购成本约50-100元/吨不等,拍卖底价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国储量顺价拍卖显而易见,对玉米市场形成肯定的底部支撑,但在市场供应充分、终端需求不佳、进口替代火热的形势下,市场成交整体清淡。由图2-2可以看出,虽国储拍卖渐渐进入常态化,周度拍卖量也达500万吨左右,与去年大多时间的平均水平相当,但实际成交有限,成交率节节下滑。

  3.3政策传闻不断,补贴也难提升消费

  玉米市场长期政策市特征明显,上半年的玉米市场也不例外。在国内玉米市场长期弱势行情下,市场主体寄盼望于政策面,关于政策传闻不停留,但最终得到验证的寥寥无几。今年政策面惠及的主要是东北地区部分深加工企业,5月中上旬黑龙江、吉林地区给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出炉,对于符合补贴标准的深加工企业,黑龙江省赐予200元/吨补贴,吉林省赐予150元/吨。6月中上旬,黑龙江省补贴政策再加码,玉米补贴标准调整为400元/吨。补贴政策落实,对于东北深加工企业是利好,基于成本优势,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但整体来看,补贴政策成效甚微。国储拍卖成交低迷局面难改,另深加工行情长期亏损,即使企业在原料有优势,但行业整体开机率水平

  不高,难以对玉米消费需求形成明显支撑。

  4、替代

  上半年玉米市场整体表现一般,除却3月份的一波上涨行情,大部分市场处于弱势震荡格局。而在玉米市场相对淡静时,进口替代品市场则特别活跃。

  “冷了玉米,火了高粱”来形容上半年的高粱替代颇为合适。截至5月份,国内高粱进口累计427万吨,近乎去年同期的3倍,高粱进口急增,持续挤占玉米消费市场。源于国内玉米价格长期坚挺的背景下,饲料企业选择的替代品种也渐渐多元化,随着技术不断改进、饲料配方优化,现在谈起高粱替代好像“轻而易举”。各家企业依据自身技术不同,配方中替代比例也不一样,在替代高潮下,有市场人士提出调整配方后,进口高粱可以做到百分百替代玉米。在市场供需失衡、政策失灵,玉米市场长期偏弱的形势下,进口替代品持续挤占玉米消费市场,需求不抱负,玉米价格进一步受制约。

  5、进口

  2022年1-5月份国内玉米进口累计177.7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1.57%。虽相较国内的玉米产量而言,每年的72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稍显“逊色”,但玉米进口同样值得关注。5月份进口量上升明显,同比环比增加明显,主要缘由在于5月份乌克兰玉米到货量增加明显。进口格局来看,乌克兰玉米取代美国玉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自5月下旬迎来到货小高峰,且根据合约推算,估计乌克兰玉米集中到货状况会持续到第三季度。

  而后市,国内玉米供应宽松是既定局面,而终端需求却难以跟上供应步伐,供过于求的趋势下,玉米价格上涨面临压力。国储库存高企、进口替代大量使用、饲料消费需求增速缓慢、深加工行情长期疲弱,多重利空制约市场,玉米价格整体弱势。下半年来看,7、8月份主要关注新作生产状况,若东北产区玉米不消失明显旱情,玉米长势良好,进入8月份玉米市场仍有走跌可能。待新玉米上市,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玉米价格必将承压走低。目前来看,玉米市场缺乏支撑,玉米价格难有起色,后期主要关注终端养殖行情恢复状况以及政策面是否会再有动作。整体而言下半年玉米市场整体仍是弱势。

  再来看2022年上半年的豆粕价格。可以说是直线下降,几乎要与玉米价格同价。在供应充分,需求低迷,豆粕价格连续大幅下跌。

  一般状况下,大连地区豆粕价格要高出两广地区150~200元/吨。大连地区亏损,意味着全国大豆压榨利润全部进入亏损区,这样导致油厂限产或者减产。依据巴西进口大豆5~6月均值3060元/吨计算,大连地区豆粕保本价格为2677元/吨。目前大连地区豆粕价格为2730元/吨,还有53元/吨或者略多的下跌空间。

  由此可见,在低价进口大豆渐渐到港、国内压榨企业开机率恢复的状态下,豆粕供应增加在所难免,而生猪养殖等消费端持续低迷。豆粕市场在超跌反弹后,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022年以来,国内农产品期货品种中,粕类和油脂期价呈现明显的分化走势,粕类期价一改往日强劲走势,期价持续下跌,但是油脂期价却表现出明显的触底回升走势。油强粕弱成为新常态。

  综上所述,后期豆粕期价反弹需要资金面更多的协作,而假如后期豆粕持仓量增加有限,那么估计期价仍以弱势振荡为主。

  总的来说,2022年上半年猪市是先苦后甜,猪价上涨,饲料原料价格总体来说保持低位,对于养殖户是个好事。而后市,猪价仍有看涨。但养殖户压力仍在,环保、人工等其他成本在涨。所以养殖户仍要以提高养殖技术为己任。关注行情,尽量让自己的成本、损失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发布的生猪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篇九: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1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状况

  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

  我国现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5,295.93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为5,172.60万吨,占同期全球猪肉消费量10,719.30万吨的48.26%,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2017年至2021年,主要猪肉生产国家及地区的猪肉消费量情况如下: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同时,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5,295.93万吨,占到肉类整体产量的59.59%。2021年,我国各肉类产量构成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的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决定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猪肉在我国动物蛋白需求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②非洲猪瘟疫情后,我国生猪出栏量显著下降,现产能基本恢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至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总体保持稳定,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6.5至7亿头之间。受2018年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严重受损,2019年、2020年生猪出栏数仅分别为5.44亿头及5.27亿头,均较2018年大幅下降。2021年,随着非洲猪瘟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生猪产能快速释放,全国生猪出栏6.71亿头,基本恢复到猪瘟前水平。2011年至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的变动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2017年末至2021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上表可见,2017年末及2018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稳定在4.3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产能受损严重,2019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较2018年末大幅下滑27.50%。2020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逐步恢复。2021年末生猪存栏量已恢复至非洲猪瘟影响前水平,存栏量达到4.5亿头。

  2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①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大国,但是与美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相比,我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中小规模养殖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与标准化、规模化大型养殖场相比,中小规模养殖场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环保措施不到位、疫情防控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已难以适应现代

  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下,中小规模养殖场不断缩减,养殖规模占比持续减少;规模化大型养殖场不断增加,养殖规模占比持续增长,且呈现加速转变的趋势。

  ②饲料、养殖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农牧行业产业链是指包括饲料原料、饲料生产、动物养殖、动物屠宰、肉食品流通与消费等环节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饲料、养殖企业产业链上的企业逐步通过上下游拓展,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进程。

  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情形包括:饲料企业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开展粮油加工或饲料原料生产、贸易业务,以获得低成本的、稳定的饲料原料;饲料企业向下游拓展养殖业,进行养猪、养鸡等规模化生产;养殖企业除开展上游饲料加工业务外,继续向产业链更下游延伸,开展生猪、家禽屠宰,或品牌肉食生产与销售。

  ③产业互联网将引发养殖行业变革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政策逐步落实,带动大量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实现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智能化。作为传统产业的养殖业目前正处于向现代养殖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养殖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也必将和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并逐步完成“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产业构建。

  结合互联网技术,已有大型饲料及养殖企业开发出针对猪场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智能设备及业务人员对养殖场

  的饲养情况进行个体数据录入监测、实时数据动态跟踪,从而可以及时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为养殖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方案,帮助养殖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④生猪育种技术是引领和支撑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育种技术为生猪产业中最具技术含量的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生猪育种产业重心逐渐向品种质量和重要经济性状改良倾斜,以品种选育和杂交为基础的各种育种技术日益成熟,并开始出现与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交叉的各种改进的育种技术。

  种猪育种工作包含纯种选育、配套组合筛选和符合市场需要的特色品种培育等。种猪育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而且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和长期技术与数据积累,国内养殖企业缺少自主育种能力,大多数依靠国外引种繁育。国内种猪公司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猪产品匮乏。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推动,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品类增多、质量明显改善,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逐年上升,在以传统BLUP遗传评估体系为基础的育种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的基础上,基因组育种技术逐渐兴起。未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有望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

篇十: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2022年我国生猪养殖市场分析:养猪市场回暖

  据行业最新监测数据统计整理显示,从6月底我国开头猪价涨势迅猛,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期。经受了3年猪价低迷,持续16个月养猪亏损后,生猪价格从今年4月开头上涨,最近几周“暴涨”。这意味着,史上最亏损“猪周期”结束,从最惨痛的谷底步入上升通道。2022年我国生猪养殖市场分析如下。

  近期有消息称与两个月前相比,大部分超市的猪肉价格都有不同幅度上涨,部分超市每斤猪肉甚至涨了5块多。猪肉价格的上涨也提高了生猪养殖户的乐观性,由于生猪存量有限,因此短期内猪肉价格仍有可能连续上涨。7月17日,记者在万家福超市北宫店鲜猪肉商品区看到,五花肉的价格为每斤12.88元,精瘦肉的价格为每斤14.5元。“现在猪肉价格涨了许多了,4月底的时候,每斤五花肉的价格只有6.98元。”该超市一名售货员说,五花肉的上涨幅度是最大的,精瘦肉、排骨等其他肉类也有肯定幅度上涨。

  记者在佳乐家超市新华店看到,该超市的精瘦肉达到了每斤16.5元,五花肉的价格为每斤12.98元。据售货员介绍,近两个月来,精瘦肉和五花肉的价格分别上涨了约2元和2.5元。“现在买猪肉明显感觉贵了不少,四五月份的时候,猪前肘和五花肉基本都是八

  九块钱一斤,现在都十几块钱了。”正在佳乐家新华店购物的陈女士说道,她最近购买猪肉的量比较少,想等超市有促销活动的时候再多买一点。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潍坊市区佳乐家福寿店、大润发潍一广场店、新丰超市等多家大型超市,发觉大多数超市的猪肉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与两个月前相比,涨价幅度基本都在1至3元左右,其中,大润发潍一广场店的精瘦肉更是达到了每斤18.5元。

  养猪市场回暖

  “猪肉价格终于涨上去了,要不然我都准备转行了。”昌乐县??镇枣园村生猪养殖户吴汉贞说。据了解,从去年春节后开头到今年3月份,养猪市场始终不景气,生猪出栏价每斤只有五六元,猪肉零售价每斤在七八元,不少人干脆把猪卖了转行。吴汉贞告知记者,对于散养户来说,生猪价格每斤6元便可以保本,但是去年以来,生猪价格多次跌破6元,养一头200斤的肥猪要亏损100多元钱,打击了许多养猪户的乐观性。而对于大型养猪场来说,卖到6.5元/斤才差不多能保本,由于还要支付工人大量工资。因此,大型养猪场的亏损也不少。

  据了解,2022年4月份以来,潍坊各地生猪的出栏价格都有所上涨,每斤均价在7.8元到8.5元,而大型养猪场的出栏价格每斤高出0.3元左右。不少养猪户表示,之前猪肉价格走低的时候,小猪崽养到差不多100斤就抓紧卖了,而现在大多数养猪户都把猪养到200斤以上,并且不急着卖,想等到价格连续走高一些再出手。

  肉价或连续上涨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都达到了近期的最高值,但是今后的价格仍旧有可能连续上涨。潍坊东方原种猪场负责人李全华告知记者,7月份以来,生猪价格还在小幅上涨,而今后应当还有不小的上涨空间,由于之前价格走低,已经让不少散养户转行,近期没有再养猪,而养猪场的养殖数量之前也有所降低,导致目前可以投放市场的生猪数量并不多。去年生猪价格始终走低,散养户和养猪场都亏损较多,因此打击了他们的乐观性,导致能繁母猪数量大幅度削减,也导致能供应市场的生猪数量削减,而这也将会为猪价长期上涨供应“动力。

推荐访问:生猪养殖市场分析 生猪 市场分析 养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