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第18讲农业区位选择(教师版)

第18讲农业区位选择(教师版)

时间:2022-06-25 12:40:03 浏览次数:

 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细化预测】

 考点

 细化

 高考定位预测

 农业的区位选择

 1. 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分类

 2. 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 2. . 利用材料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3 3. . 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 4. . 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2 2 .根据每年 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的发展特点

 3 3 .结合热点地区农业,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特征及发展方向

 4 4. . 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构建知识体系】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选择 区位条件 主要分布区 主要作物 主要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自然因素:

 第 第 8 18 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归纳梳理知识】

 —— 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

 【注意提示】

 1. 图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 1 .形成

 (1)

 的不同地 域分布。

 (2)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

 。

 2 2 .实质:

 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答案】动植物

 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

 【注意提示】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课前 基础 练习】

 —— 学生课前 基础知识 检测

 1 1 .0 1980 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 1 1 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

 A A .土壤肥力

 B B .热量条件

 C C .河流汛期

 D D .降水总量

 【解 析】选 B B 。高温多雨是水稻生长需要的主要条件之一,黑龙江省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得以改善。故选 B B 。

 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 2 2 ~3 3 题。

 2 2 .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

 A A .光照

 B B .热量

 C C .水源

 D D .土壤

 【解析】选 B B 。读图可知,自西南向东北纬度越高油菜的生长发育越晚,因此,产生 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

 3 3 .a a 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 )

 A A .水源充足

 B B .土壤肥沃

 C C .地势平坦

 D D .热量条件好

 【解析】选 D D 。图中 a a 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高原上热量不足,河谷地区因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油菜。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 4 4- -7 7 题。

 4 4 .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 )

 A A .地形

 B B .气候

 C C .市场

 D D .交通

 【解析】选 B B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与我国水热资源的分布规律相近,说明气候是影响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

 5 5 .图中 A A 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基地,其原因 不 可能是

 A A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B B .劳动力价格上升

 ( (

 ) )

 C C .气候变化

 D D .市场需求

 【解析】选 C C 。图中 A A 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 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6 6 .B 、C C 两地区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 )

 B ①B 地区海拔较 C C 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

 B ②B 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 C C 地区多

 B ③B 地区地热( ( 地下热水) ) 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光热条件优越

 B ④B 地区位于澜沧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A A . ①②

 B B . ③④

 C C . ①④

 D D . ②③

 【解析】选 A A 。图中 B B 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 C 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部( ( 藏北高原) ) ,B B 地区海拔较 C C , 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B B 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 C C 地区多;B B 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7 7 .有关图中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D ①D 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性因素

 E ②E 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不大,粮食产量低

 ③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 E E 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④ 春旱是影响 F F 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A A . ①②

 B . ③④

 C C . ① ④

 D D . ②③

 【解析】选 B B 。图中 D D 地位于新疆的干旱地区,缺水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E E 地位于东北北部平原,该地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F F 地位于华北平原,春旱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突破核心考点】

 —— 老师课堂讲解重点突破

 考点一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知识归纳总结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地形

 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 25° 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 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 )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 m 250 mm 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技术条件

 机械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

 【方法技巧心得】

 1. 图解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2. 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 土地。

 (1) 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 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 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 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如下表: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 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

 3.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 1 )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自然区位二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 2 )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

 【典型例题分析】

 【例 1 1 】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 A A 地年平均降水量 7345 .5 毫米,

 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61.4% ;1 1 月平均

 气温- 12.0 ℃ ,7 7 月平均气温 24.6 ℃ 。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

 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解析】本题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西北侧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东南地区以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果业。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图示中西北和东南部的区域特征来分析。

 【答案】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 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课堂针对练习】

 1 1. . 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 0 2000 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6 2006 年 年 6 6 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复使用。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 A .充足的 光照

 B B .丰沛的降水

 C C .肥沃的土壤

 D D .广阔的平原

 (2 2 )目前,全国各地都可品尝到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瓜果,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主要取决于

 A A .优厚的倾斜政策

 B B .发达的通讯网络

 C C .便捷的交通运输

 D D .丰厚 的居民收入

 【解析】

 (1)。

 新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从而使瓜果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

 (2) 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产品能及时输送到市场。

 【错误对照提示】该题考查我 国农业发展地区差异。出错的几种可能:①对新疆农业发展的特点与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不理解;②审题粗心,没有注意题干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中的“共同”而错选其它项;③对农产品市场扩大的主要原因理解不够。

 【答案】(1 1 )

 A

  (2 2 )C C

 考点二

 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知识归纳总结】

 分项

  概念说明

  举例

  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 条件) 。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 山区适合林业、牧业) 、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

  主导

 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 或条件) ,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类型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素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 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惟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少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方法技巧心得】

 我国部分农业区的因素分析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气温低

 南疆的长绒棉的生产

 光热条件好

 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

 【典型例题分析】

 【例 2 2 】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农业地带沿 0° 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

 A A .水分

 B B .热量

 C C .地形

 D D .土壤

 (2)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 A .光照

 B B .热量

 C C .水源

 D D .土壤

 【解析】

 (1) 农业地带的形成主要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地带的变化规律与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在此题中是一致的,农业地带沿 0° 经线变化的原因符合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成因,形成的基础是热量。

 (2) 甲地区是位于埃及的尼罗河下游的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棉产区。气候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此气候条件下,水 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只有拥有水源条件的地方才能发展农业生产,水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甲地正是得益于尼罗河这个水源。

 【答案】

 (1)B

 (2)C

  【课堂针对练习】

 2 2.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 2 )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 3 )请分析 0 20 世纪 0 90 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4 4 )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 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解析】(1 1 )从图中可知,四季青位于北京城郊,靠近河流和水渠,离市场近,所以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

 (2 2 )注意审题,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不能回答自然条件,北京蔬菜生产基地选择了更远的海南,这说明了交通条件改善了,蔬菜保鲜技术水平提高了。

 (3 3 )0 20 世纪 0 90 年代中期后,随着北京经济发展,人口增多,水资源的需求压力加大,而蔬菜生产对水需求量大,水源成为了制约因素。

 (4 4 )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自然条件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 量多。因而寿光则需发展大棚技术,弥补热量的不足。

 【答案】(1 1 )位于北京城郊;接近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附近水源丰富。

 (2 2 )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 3 )水资源缺乏。

 (4 4 )纬度低;光热充足;一年四季连续生产;降水较丰富。

 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考点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

 【知识归纳总结】

 1 1 、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 2. . 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3 3. . 案例分析

 ——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 东南部的墨累— 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方法技巧心得】

 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条件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它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关于农业生产布局的理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全部或绝大部分农产品都要以商品形式投入市场,因而利润( ( 纯收入) )的大小成了农业布局的决定性指标,任何无利生产在经营上都是不可行的。

 农业区位论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是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创的,其中心思想是不同农作物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各有其相对的优势区位。其理由就是农业发展是由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所决定的。以此为依据,画出以市场为中心的土地利用同心圆,围绕城市市场由内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业带、林业带、作物轮作带、谷草轮作带、三圃轮作带和粗放畜牧业带。

 现代农业区位论除了考虑市场距离以外,还考虑自然、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注意农业区域的优化组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典型例题分析】

 【例 3 3 】

 读“某 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 1 )- - (3 3 )题。

 (1 1 )图示农业属于( (

 ) )

 A. 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

 B.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

 C. 粗放农业与商品农业

 D. 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

 (2 2 )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 )

 A. 园艺业

 B. 游牧业

 C. 混合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3 3 )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 (

 ) )

 A. 恒河平原南部

 B. 波德平原北部

 C. 拉普拉塔平原南部

 D. 墨累 — 达令河流域南部

 【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示意图,特别注意图例,对主要流向和次要 流向的区别和理解。

 (1 1 )从图中的对牲畜的投入大和牲畜主要流向市场,可知该农业属于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2 2 )结合图和选项中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一一对比可知,满足图示的是大牧场放牧业。

 (3 3 )根据上题结论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地区。

 【答案】(1 1 )

 B

 (2 2 )

 D

 (3 3 )C C

 【课堂针对练习】

 3. 下图是某种作物在我国的栽培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该作物可能是

 ( (

 ) )

 A. 棉花

 B. 甘蔗

 C. 水稻

 D. 小麦

 (2) 该作物若要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首先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

 ( (

 ) )

 A. 地形

 B. 热量

 C. 光照

 D. 水分

 【解析】

 (1) 我国的甘蔗主要种植在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根据图示分布区域可知该作物可能是甘蔗。

 ( (2 2) ) 从分布情况来看,该作物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一般情况下,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因此热量成为该作物分布区向高纬度 地区扩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

 (1)B

 ( (2 2 )B

 【剖析高考真题】

 —— 学生 熟悉 高考 命题特点

 (1 2011 年高考新课标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 0 20 世纪 0 70 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 ( 品种退化,出油率低) ) ,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 成 3 3 ~5 5 题。

 3 3 .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 A .技术力量较雄厚

 B B .气候条件较优越

 C C .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 D .劳动力较充足

 【解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 ( 转基因大豆) )第 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第 3 3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0 20 世纪 0 70 年代开始种植大豆”,

 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 C 。

 正确。

 【答案】C C

 4 4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 A .专业化水平较高

 B B .科技投入较大

 C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 D 。

 正确。

 【答案】D D

 5 5 .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 A .加大科技投入

 B B .扩大种植面积

 C C .增加劳动力投入

 D D .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 A 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 使用量不能提。

 高大豆质量。

 【答案】A A

 (1 2011 年高考安徽卷)图 图 0 10 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 5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 27- - 28题。

 27.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 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 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8.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 推广蔗基鱼塘

 B. 推广水稻种植

 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 发 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图示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蔗基鱼塘主要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适宜分布在南方,。

 该区域草地资源少,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C

 (1 2011 年高考福建卷)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 l l- -2 2 题。

 1 1 .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 土层薄

 B. 降水变率大

 C C. . 坡度大

 D D. . 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根 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选 C C。

 。

 【答案】C C

 2 2. . 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 A. . 调节大气温度

 B B. . 提高土壤肥力

 C. 增大空气湿度

 D. 增加日照时数

 【解析】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

 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答案】B B

  (1 2011 )

 年高考江苏卷)

 图 2 12 为 0 2000 年~7 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 3 13 为 2 2002 年 ~7 2007 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4 24 题。( ( 双选) )

 23 .0 2000 年~7 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0 2000 年~7 2007 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0 2000 年~7 2007 年耕地面积保持在 2 1.2 亿公顷以上

 C.2 2002 年~3 2003 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3 2003 年~7 2007 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解析】从图 2 12 可知,0 2000 年~7 2007 年耕地面积 不断减少,0 2000 年~7 2007 年耕地面积保持在 在 2 1.2 亿公顷以上 ,2 2002 年~3 2003 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3 2003 年~7 2007 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 不 相同 。

 【答案】

 BC

 24 .2 2002 年~7 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土地增加

 【解析】读图 3 13 可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 建设用地增加 了, 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林地增加,导致 2 2002 年~7 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 , 未利用土地 减少,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不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

 AC

 (0 2010 全国卷Ⅱ)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 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 S S 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0 20 世纪 0 80 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 下列问 题。

 (1 1 )

 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

 A A .原料地

 B. 消费市场

 C. 劳动力价格

 D. 交通运输

 (2 2 )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 S S 州的主要原因是( (

 ) )

 A. 接近原料产地

 B. 接近消费市场

 C. 利用廉价劳动

 D. 方便产品运输

 (3 3)

 ), 据材料推测,0 20 世纪 0 80 年代初期 ,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 )

 A. 原料生产环节

 B. 加工环节

 C. 运输环节

 D D .销售环节

 【解析】(1 1 )注意到题干的条件是“一般而言”,而靠近或布局在原料来源地通常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首选。(2 2 )通过题干条件:“东南沿海”、“拥有大型港口”可以分析出果酱的生产主要是利用靠近港口,水陆交通便利这样的条件。(3 3 )依题设“0 80 年代中期,专用轮船的使用之后,它的国际市场地位才得以巩固”,这说明主要问题出现在运输方面。

 【答案】(1 1 )

 A

 (2 2 )

 D

 (3 3 )C C

 (0 2010 )

 全国卷Ⅱ)

 (6 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图 图 4 4 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 1- -5 5 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 1 )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2 12 分)

 (2 2 )指出 2009- -0 2010 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农业生产的影响。(4 24 分)

 【解析】

 (1) 通过图的经纬度来发现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并且图示地区位于河谷,河流提供灌溉水源;热量并不是很充足,只能说夏季充足;降水量比较少,但是比较均匀;适合发展畜牧业;对于农业生产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

 (2) 主要 是观察 1 1- -5 5 月份的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可以明显的看出,1 1- -4 4 月份气温低于多年平均,5 5 月份比较接近年平均但是还是比较低,所以得出气温偏低的结论;降水来说冬春季节比多年平均要多,所以得出可能会产生洪水灾害的结论。

 【答案】

 (1) 地形:有开阔的谷地(由河谷的等高线分布比较稀判断)。

 气候: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中温带);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四个季节的降水量都在 50- -0 90 ㎜之间)。

 水源:(图中有多条河流)有河流灌溉系统;

 谷地边缘:因灌溉条件较差,可以发展畜牧业或农牧业。

 (2) 降水:冬春季节的降水 (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

 气温:(总趋势)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从 0 2010 年看)0 2010 年则表现为 4 4 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 0°C ;4 4 月末到 5 5 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 C 0°C 以上。

 主要影响:(1 1- -3 3 月气温低于 0°C )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降水量比往年偏多)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9 (2009 广东文基卷) ) 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 (

 ) )

 A. 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 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 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 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2) 该村最可能位于

 ( (

 ) )

 A. 成都平原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第 (1) 题,单位面积蔬菜产值高于春小麦

 产值,结合甲、乙、丙处地租水平, 可得出正确选项。

 第 (2) 题,结合选项,春小麦只在东北平原分布。

 【答案】

 (1)A

 (2)B

 8 (2008 山东卷) )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 (1) ~ (2) 题。

 年平均气温( ( ℃) )

 年降水量(mm)

 1 1 月平均气温( ( ℃) )

 夏季平均气温( ( ℃) )

 生产成本( ( 元/ / 千克) )

 中国某产区

 8 8 ~ 12

 490 ~ 660

 -1 1 ~-8 8

 19 ~ 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 ~ 17

 470 ~ 520

 6 6 ~8 8

 18 ~ 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 8 ~ 12

 560 ~ 750

 >- 14

 19 ~ 23

 1.20

  (1) 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

 )

  A A . 30°N ~N 40°N 西海岸

 B B . 30°N ~N 40°N 东海岸

 C C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 D .五大湖区

 (2) 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 A .①③

 B B .②③

 C C .①④

 D D .② ④

 【解析】

 (1) 从表中看出美国苹果生产区的 1 1 月平均气温为 6 6 ~8 8 ℃ ,应为亚热带气候,即可排除 除 B B、 、D D 两项(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该地年降水量少于 0 800 毫米,不可能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 30°N ~N 40°N 西海岸为地中海气候,表中的气候要素都与之相符合。

 (2)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产区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与北半球最适宜区的气候资料更为接近。昼夜温差

 大有利于苹果的糖分积累,而非气温的年较差。美国产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条件更优越。表格最后一列给出了三个地区的生产成本,不难看出中国产区的生产成本最低。【 答案】

 (1)A

 (2)C

  9 (2009 全国卷 Ⅱ) )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0 20 世纪 0 90 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 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地处低纬) ) 雨量较 充沛,( ( 地势较高) ) 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 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 ( 为发展中国家) ) 劳动力成本低廉;( ( 政府政策) ) 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技巧归纳总结】解答本题首先要构建正确的解题思路,比较自然条件应分别从气候、水源、土壤和地形等方面考虑,从材料中寻找、提取相应信息;分析其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考虑,从材料中寻找、提取相应信息,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或编制答案。这样就不会答不完整,从而遗漏得分点 。

  【技巧归纳总结】

 表格的判读

 ①抓核心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中虽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核心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

 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判读表格重在认识表格统计资料所反映出的地理原则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作定性分析。大多数表格可以直接从中观察分析出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多少等变化。若题目要求作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解答表格题是作定性分析还是作定量计算,要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③注意表格中地理事物的横向 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点、相异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和特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

  【课后学习心得】

推荐访问:区位 选择 农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