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目录例文

目录例文

时间:2022-06-27 15:50:05 浏览次数: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汇编

 2012

 2012/4/1

   目

 录  中英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研究 ....................................................... 1 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 ................................................................... 4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高中生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7 以人本思想多元构建中学德育体系 ..................................................... 10 中英高中数理化课程及考试研究 ......................................................... 13 基于 moodle 平台的信息技术主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 15 “模型创生式”作文导写策略研究 ..................................................... 19 苏教版与美国 Harcourt 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统整及应用的研究

 ................... 21 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 ......................................... 25 小学生数学自学实效性的研究 ............................................................. 28 教育信息化与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 ..................................................... 30 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实效性研究 ......................................... 33 小学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研究 ......................................... 35 寄宿制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 ................................................................. 38 整合初中英语校本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 ................. 4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上的学生主动性策略研究 ............................. 43

 高考阅读与作文的“打通”研究 ......................................................... 45 演讲对高中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促进 ............................................. 47 家庭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 49 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 52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妙”与“高效”辩证关系的研究 ..................... 54 书法写出班级特色发展新路 ................................................................. 56 运用图示语言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 58 渗透现代艺术与设计,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研究 ............................. 61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现状研究 ......................................................... 63 初中生篮球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研究 ............................................. 65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 ..................................................................... 67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评课方法研究 ................................................. 69 小学生数学解题中检验意识的培养研究 ............................................. 74 高中体育课程社会适应目标调查研究 ................................................. 77 英国 A-level 数学考试与江苏高考之比较研究 .................................... 79

  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  中英美 中 学 信息技术 课程 比较 研究

  主持人

 周晓燕 一、

 研究目的意义(背景、现状、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课程是门舶来品。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中学教育的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更新迅速的技术性课程,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外教学理念和新兴技术的影响。英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发达国家,他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研究。

 我校中学国际部自 2009 年起开设高中英国 CIE 课程体系中 A-LEVEL 考试的COMPUTING 科目、美国 GAC 课程体系中 COMPUTE SCIENCE 科目、美国 AP 课程体系中的 COMPUTER SCIENCE 科目、初中英国 IGCSE 课程体系中 ICT 科目等相关信息技术课程,分别由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授课;同时,我校普通中学课程正常同步开设江苏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由中方教师授课。鉴于这几年的实践教学,我们觉得有必要对现有的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实际上,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已经关注中外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些发展现状并对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刘琳1 等人以英国牛津郡小学 6 年级 ICT 课程教学实例为典型,对其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学习模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任海鹰2 对英国 NCC 电脑小先锋课程和 ICT 课程与其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了课程内容设置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为知识传授为主,英国以活动为主,内容螺旋式上升并且更重视程序设计。

 柯俊3 将英国与中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从适用对象、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价值取向、适应性等多方面分析了两国课标的异同之处。

 朱安平4 从基础设施投入、技术支持、整合应用等方面对中英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比较,认为经济条件、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教育的差异。

 王海顺5 等人对我国和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比较后认为政府的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理念的渗透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沈娜6 将中日美三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从规划、基础设施、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多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加强投入整合资源提示理念的建议。

 这些研究给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大多是从文献资料分析层面进行的比较研究,研究不够深入;将国外课程放之国内与之整合真正实践的研究较少。另外研究比较范围也较为宽泛,针对中学段的课程尤其是高中课程的研究更少。

 1 刘琳,张海,王以宁 -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03 年 11 期,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启示 2 任海鹰,中英信息技术课程的比较研究,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中外中小学信息技术实施的比较研究》 3 柯俊中英两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析,黄山学院学报,2004 年 12 月,p28 4 朱安平,人才奠基,各尽其责———中英信息技术教育比较有感,软件导刊,93,2011 年第 12 期(下半月)

 5 王海顺王海燕,中美两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 19 期,p196 6 沈娜,中、日、美三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第 7 期,p9

 由此,也促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中外信息技术课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这在当下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研究目 标 理论上,从表象分析到因素分析,找到中外信息技术课程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客观分析中外各自的优势所在,探讨可借鉴并适合我国现阶段中学教育的经验。

 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大纲、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教学思路;结合多种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设计试验性教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创新开拓教学思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特别对越来越多的国际班学生,还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国外的学习方法和考核体系。

 三、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主要在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一)知识体系构成 本课题以江苏省中学信息技术课为基点,以江苏省统一教材为切入点,以英国初中段 IGESE 课程体系、高中 A-LEVEL 课程体系以及美国 GAC 课程、AP 课程中相关 ICT 课程为参照,期望通过对中外教学大纲、教材、授课方法的比较研究,讨论大到章节安排,小到知识点的讲授、作业布置等具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通过借鉴国外的最新教材,使得授课内容更能紧密联系 IT 产业的发展;通过借鉴国外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灵活运用诸如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经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工程观念。

 (二)考核体系比较 目前江苏省内高中采用省内统一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初中(以我市为例)也有相应的统一测试进行考核。而英国美国则在国家层面上有相应的科目考试。英国 A-LEVEL 考试,美国 GAC 考试、AP 考试体制中均有 ICT 的相应考试科目。

 本课题通过比较中外信息技术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和评分原则,结合培养目标,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传授具体的知识外,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怎样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应该如何训练,如何体现,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国外和中国迥异的考核体系甚至考题中得到启示。

 (三)教学目标归因 本课题期望通过中英美相关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在不同国家教育体制和工业技术发展现状的大背景下,寻找其合理性。

 (四)系统研究 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系统探讨涉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诸多原则性问题,例如:学科地位、信息素质的培养、如何与大学学习接轨等等,最终提出经过充分论证并有建设性的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成果,建立符合我校实情的校本课程。

 四、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为了把握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国内外相关教学大纲、教材等文献研究,明确课程设置的归因。

 2.比较研究法。通过中英美课程的实施,对研究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教材教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建立中外中学信息技术实际教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就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因此在课题组外聘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践的结合,以实践促研究,以研究阶段成果修正实践本身,是本课题基本的研究方法。

 五、

 步骤和计划 (一)准备阶段,文献收集(2011.10-2012.5) 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实验队伍;制定课题活动常规制度;初步建立课题档案框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二)初步研究阶段(2012.1-2013.1) 1.资料比较研究 2.开设对比课、试验课 3.中学普通班和国际班信息技术教学比较 (三)深入研究阶段(2013.1-2013.6) 基于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理念、学科地位等方面做系统性的总结归纳。结合中国国情,研究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思路和发展方向,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如产生校本课程的可能性。

 (四)结题阶段(2013.6-2013.12)

 以论文、公开课、成果汇报等形式总结介绍课题研究成果。

 六、

 成员及分工 序号 姓名 任务分工 1 周晓燕 文献资料收集、英美中学课程教学、论文撰写、课堂实录 2 赵凌君 中国普通初高中课程教学、论文撰写、课堂实录 3 金雷华 中国普通初中课程教学、论文撰写、课堂实录 4 康立平 网络资源管理、技术支持 5 Michael Coury 英美高中课程教学督导 6 Noah Elmhorst 英美初高中课程教学、课堂实录 七、

 预期成果 序号 形式 方向或内容 负责人 1 论文 中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考核方法的比较等 周晓燕 赵凌君 金雷华 康立平 2 课堂实录 中外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录 周晓燕 赵凌君 金雷华 Noah

  3 教案集 中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案集 周晓燕 赵凌君 金雷华 Noah 4 公开课 中外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研讨活动 周晓燕赵凌君金雷华 5 成果汇报 进行成果汇报会,展示研究成果 周晓燕

  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  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  主持人

  褚明洁 一、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者们发现,3—8 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地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 1982 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等,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在我国,早期阅读也正日渐受到重视,各类低幼读物琳琅满目,但多见益智类、手工类、涂色类等读物,并且由于出版社良莠不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相当部分的早期读物质量低下;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上,甚至是否适合认字,而不是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们把通过阅读知识、科普类早期读物,收获某些知识或技能等显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隐性教育因素,而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读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它的表达形式多样、物象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点,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我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并以 4 月 23 日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以世界经典绘本为抓手,组织实施了全园性的“书香宝贝行动计划”。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活动倡议书、班主任随访、幼儿园网页、班级博客、家园园地、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长宣传“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共享”、“图书漂流”、 “自制图画书”、“绘本主题活动周”“书香宝贝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交流、探讨,生成了“绘本教学之我见”“自制图画书研讨”“骨干教师绘本教学观摩研讨”等创新性园本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组织实施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也为我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 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

 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 5 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美国教育家德金认为:“儿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阅读的好处就越大。”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此课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研究,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教师能够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指导幼儿阅读绘本,并与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以及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了解绘本,并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通过感受绘本画面的精、美、妙,体验绘本所带来的真、情、趣,培养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发展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审美等多种能力;为幼儿、家长、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三、研究内容

 1、书香校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1)创设公共阅读环境的研究 (2)营造个性化的班级阅读环境的研究 2、教师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 (1)绘本教学中绘本呈现方式的研究 (2)绘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3、绘本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园合作,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1)亲子阅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教师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网终、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目前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成果,对其长处加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发展创新。

 2、观察法:主要用于绘本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活动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动研究法:用于完善教师组织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

 较科学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教学策略。对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也主要采用此方法。

 4、问卷法、访谈法:主要用于调查、了解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和绘本的认识。

 5、个案研究法:用于跟踪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显著变化。

 6、经验总结法:用于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成功经验进行阶段性小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范例。

 五、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2010 年 8 月——2011 年 2 月):课题的准备阶段 1、撰写申报方案和研究方案 2、进行前期的教师培训 3、收集文献资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2011 年 3 月——2011 年 8 月):初步实施阶段 1、制订初期“幼儿园绘本阅读”内容计划 2、适宜书香校园环境的创设 3、各年龄段实施绘本教学 4、家园合作,探索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 5、实施“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6、进行阶段性反思和小结并进行年报工作 第三阶段(2011 年 9 月——2012 年 7 月):系统实施阶段 1、完善并梳理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2、各年龄段进一步实施绘本教学,完成“绘本教学活动方案” 3、完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4、进行阶段性反思与小结 5、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四阶段(2012 年 9 月——2013 年 7 月):总结阶段 1、对“绘本教学活动方案”园本课程进一步修订 2、形成一套完整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3、撰写研究报告 4、进行课题结题工作 六、成员及分工

 序号 姓名 课题研究任务及分工 1 周瑶 引领课题的方向,统筹安排课题人员的调配及课题研究 2 褚明洁 制定课题计划,对过程性资料梳理、管理,阶段性进行小结,并负责国际部课题开展。

 3 商珺宁 负责实验部课题开展工作。

 4 徐敏 协助负责国际部课题开展。

 5 胡亚琴 主要进行大班绘本教学的策略研究 6 王文淑 担任“家园合作,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7 苏丽峥 协助子课题开展各项工作 8 沈伶娟 担任“书香校园环境创设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9 潘云 主要进行中班绘本教学的策略研究 10 郑淑娜 主要进行小班绘本教学的策略研究 七、预期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1、 绘本主题教学方案集 方案集 2、 绘本教学教案集 教案 3、 绘本教学活动观摩 公开课 4、 绘本教学论文集 论文 5、 亲子绘本书制作集 作品集 6、 好书推荐 DV 展 视频 7、 书香家庭 DV 展 视频

 国家级子课题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高中生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以人为本,构建高中国际化多元校本课程的实践 与探索》子课题  主持人

 张中

 一、 概

 述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高中生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以人为本,构建高中国际化多元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的子课题,该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级中学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高中生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国际化教育背景”是指在人类经济、文化等全面进入“地球村”时代,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教育因应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我校现同时有普通高中、CIE 高中、GAC高中、海外高中等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经在学生来源、教师组成、教材种类、大学选择等方面有了国际化、多元化的广泛尝试。“培养目标”是指学生个体综合素能的愿景。包括以下方面: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个人品行,学习的愿望

 和能力,创新能力,文化底蕴,身体素质,劳动素养等。“理论”是指借鉴现有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创新,总结出能指导一定未来时间内的高中教育教学方向和可操作性的理论。“实践”指以我校各高中学部为主,涵盖各学科以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并包括课外实践、研究性学习等非常规课堂活动。

 三、研究价值 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村”的含义。教育更应有超前意识,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人才。目前国内国际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现状通常局限于单一类型单一地域教育特征,一所学校内同时具备上述类型高中学生和班级罕见,这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子课题目的是探索一条培养植根于中国,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具有世界眼光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创新型国际公民之道路。其价值在于为处于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教育走向提供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创新理论,并给理论以实践支撑。

 四、研究内容 探索高中素质教育的本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总结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创新理论。

 具体学科:

 语文:试图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探究地域文化,增长文化知识,开阔人文视野,提高探索能力,培养高雅志趣,提供一个契机和平台,也为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研究措施:每学期进行不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必修一到必修五学习期间,开展“苏州文化名人研究”活动;《史记》选修期间,开展“《史记》中的历史名人研究”活动;《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期间,开展“我喜爱的唐代诗人、宋代词人研究”等活动。

 思想政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人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科技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来说则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抢占 21 世纪的人才高地,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探索人文素养培养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联系。探索人文素养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联系。探索人文素养培养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探索人文素养培养与《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联系。探索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文精神教育简况。

 英语:探索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途径。英语原版教材的渐进式切入的意义。如何走向全面开放的国际课程。探索形式多样的课程辅助活动的方式。

 数学:研究比较国内与国外的数学课程的异同,比较的方面包括: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通过比较,着重提炼出我国与国外数学课程目标上的差异,以期能对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调整有所帮助,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学课程的国际化。

 地理:探索高中地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素养提升。探索

 如何在地理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技能的素养。探索在地理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素养。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素养。

 生物:探索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物理:探索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探索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精神。

 探索如何结合我校实际,在进行日常物理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物理奥赛辅导的方法与有效途径,辅导有方法,竞赛有成绩,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立新的亮点。

 历史:探索如何体现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探索如何关注历史课程的生活特性。探索世界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之比较 化学: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渔”少“鱼”。探索如何利用实验课的探究阵地,发现生成性问题,深入研究,有所收获。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同时,探索如何养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身心健康一辈子” 的锻炼身体习惯。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习惯。

 研究重点:在国际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品质与内涵、责任与义务。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为适应新形式、适应未来世界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课堂及其延伸为主阵地,探索教育教学实践新模式,为创新理论提供实践支撑。

 研究难点:理论创新。有目的的实践探索是创新的源泉,大量的探索需要认真细致的思考才能升华为理论。我们要通过文献研究,对目前高中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进行系统反思。在比较传统人才培养目标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炼出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品质与内涵、责任与义务的要义。

 五、研究思路、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系统调查和梳理不同类型高中教育教学现状,并进行科学分析。

 2、调查、研究、分析同一学科不同类型课程的异同。

 3、实践验证确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记录。

 4、总结反馈,修改再实验,得出结论。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2-2010.6)

  组建研究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1(2010.6-2010.12)

  各学科分别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2(2010.12-2011.8)

  重点进行前一阶段的总结,及时补充、调整、完善预定方案。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2011.9-2012.12)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教育观察法。4、个案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

 六、预期成果 第一阶段各研究单位(以学科组为载体)制定详细计划,经讨论、修改后确定初步研究方案。

 第二、三阶段各研究单位应展示阶段性成果,第四阶段集中展示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论文成集,编写文本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刻录光盘等。

 阶段性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具体活动积累如示范课、学生课外活动等以摄影、录像(可刻成光盘)等形式收录并展示。

  国家级子课题 以人本思想多元构建中学德育体系  主持人李凤根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人本思想”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其发展要受个体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在家长、教师、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前提下,我们既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别,也尊重教师个体的教育风格差异。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并发展学生,要用高尚的师德培育人,用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另一方面,为人师者,本身受阅历、性别、性格与能力影响,德育工作理应博采众长,因人而异,百花齐放。

 (二)“多元构建中学德育体系”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谓的“多元构建中学德育体系”包含两个内涵概念,一是“多元构建”,二是“构建多元的中学德育体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以人本思想多元构建中学德育体系”研究系我校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一五”2009 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以人为本,构建高中国际化多元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中的子课题的衍生研究。鉴于我们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水平的局限,我们目

 前能看到与查证到的相关研究仅限于“人本德育”与“完整构建德育体系”。

 我们所看到的人本思想,尽管来自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但在西方却更多的体现在人力资源上,而成为“人本管理思想”。“人本管理思想”大致起源于 20 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西方学者认为,资本形态已经从货币形态逐步转化为知识形态,导致资本对人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于是,人的能力,尤其是智力开始作为资本登上舞台。出于对“人的能力”的需求,西方教育自然便有了更多“人性化举措”。如果可以将这个称之为西方教育中的“人本位”思想,那么显然将这种思想渗透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的行为,与我们所探讨的构建多元德育体系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二)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随着新时期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德育正面临着从理念层面到实践诸层面的转型,中学生主体性教育思潮日益高涨,人本化的德育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现今大文化背景下,我们以人本思想来多元构建高中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一定程度上更有刻不容缓的意味。尽管人本主义的思想教育理念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内涵为人本化的德育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但在设计人本化的德育内容时应遵循发展性和时效性原则,所以,我们考虑在德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中还是要根据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德育途径的隐性化、德育内容的个性化以及德育手段的现代化去实施参与式、渗透式、咨询式和自主式的多元化德育,从而构建相应的多元德育体系。

 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中的“多元”视角是独特的创新之举,在人本思想指导下,用多元化来构建中学德育体系,是对我们以往传统德育体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本项研究既融入了现代多元文化的背景元素,也填补了当今中学多样化办学与多途径升学所带来的德育空白,更涵盖了中学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及评价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个人的功利便是社会的福祉,社会的进步就是个人的快乐。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才知和能力,做那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然而这也不单为社会,同时为了自己,因为社会进步了,自己便能成为更高尚、更合理、更幸福的人。“以人本思想多元构建中学德育体系”研究的目的正是在于探索一套足以能够将当代中学生培育为一个一个合格的、快乐的、有益于他人的“社会人”的培育体系。

 我们旨在根据中国当前先进的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道德传统,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做到“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结合苏州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学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构建适应优秀思想道德建设、体现新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内容特点和前进方向的中学德育体系。

 (二)内容

 1.理论研究:

 本课题理论研究拟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对“人本思想”在德育中渗透的必要性研究;其二、人本思想与多元文化理论的实践研究;其三、构建多元德育体系的相关支撑性理论研究。

 2.实践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者均为中学德育实践的一线教师,本着“从实践来、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指导自己的德育实践,无论从德育对象还是德育实施者都有自我发展与成长的诉求。德育实践中存在着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所以德育的主体是双主体。教师主体性体现在对德育目标、内容的正确把握和对德育途径、方法的正确运用上;学生主体性则体现在对自我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对德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上。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唯有双边互动,才有实现德育目标的可能。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中学德育课堂,结合当前国情、校情、学情组织实施“人本思想下的多元德育体系”,从德育的内容、管理、方法、评价等方面加以多元构建。

 3.子课题设想 (1)人本思想与多元文化对中学师生发展的影响作用 (2)学校、家庭与社会多元构建中学德育管理体系 (3)以人本思想构建中学德育多元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2009 年 11 月 10 日课题开题。课题组根据领导和各方提出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开题论证会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课题研讨会。

 3、课题组成员每月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写四份教育随笔。

 4、课题组成员在开学初期、中期分别完成本学期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初步设想,在此基础上,中期进行充实和完善,形成阶段性研究的成果框架和提纲。

 5、课题组成员学期末结合教育随笔撰写阶段性研究论文。

 五、研究人员及分工 1、核心成员 姓

 名 课题组内分工 李凤根 组长 董继文 副组长 陈

 杰 竞赛团队管理实践 吴志兰 班主任队伍建设 邵立峰 班主任工作实践及研究 2、参与人员 初中部、高中部、国际二部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人本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 论文/案例 2010.5 李凤根 多元化中学德育体系分项研究 论文/案例 2010.12 董继文 人本思想下的德育课堂尝试 案例/课堂 2011.5 李凤根 中学师生在人本思想德育体系下的个性发展 调查报告 2011.12 吴志兰 人本思想下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手记 手记 2012.5 李凤根 人本思想下构建的中学德育多元评价 论文集 2012.10 董继文 人本思想下的中学德育课堂实践案例 课堂/案例 2012.12 胡永成

  国家级子课题 中英高中数理化课程及考试研究 —— 《数理化国际课程校本研究与开发》子课题  主持人杨丹瑜 一、 研究目的意义( ( 背景、现状、文献综述)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并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等一系列发展方向。《规划纲要》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空间,而且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很多学校都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尝试。

 苏州外国语学校从 2007 年就引入了在国际上被称为“金牌教育体系”,在国内被许多专家称为“最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国际通用课程”—属于英国的国民课程 A-level 课程,经过 5 年的教学实践,数理化各科我们都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我们选择中英高中数理化课程及考试研究作为课题,希望借此推进中英教育比较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期待这种探索能够给国内课改提供一些有益的想法。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教育界有关比较研究的实践和在实践基础上的探索已悄然兴起,然而细细考量,比较研究的现状还不是非常乐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比较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真正从事国外课程教学人员的基数不高,教学实践不多,探索能力不强有关,也与有关的国外课程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对比较教学在整个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认知不深有关。

 由于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和实力地位,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课程研究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重视课程研究是当今世

 界各国教育研究的共同趋势。作为双语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那么对于国际课程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学也需要有针对性,对于国内学生学习国际课程,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所以在对中外课程的比较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把引入的英国 A-level 课程作为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也顺应了“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因此我们作为在国际课程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数理化双语老师,在进行中外教材、考试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作文本方面比较的同时,也会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其后续发展的学科知识。

 二、 研究目标

 英国 A-level 课程已经进入我国现有高中阶段的教育,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另外一种成才的途径,我们要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使得我国现有高中阶段教育更有效地和国际接轨。

 数理化作为国内学生的优势科目,在学习 A-level 课程时,很多学生会选择这几门作为主科科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英国课程以及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仔细研究英国教材,研究 A-level 考试,并与国内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考试作比较,架起中英教育的桥梁,博采众长把精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 研究内容

 一方面研究中英课程的教材,比较其在内容选择、例题设置、模块安排等方面的差异,另外一方面研究与课程相匹配的考试试卷,比较其在考试范围、考察角度、考题类型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教材和试卷两方面综合的比较,制定出适合课程的教学计划。

 本课题含有三个子课题,就是中英高中数学教材和考试研究、中英高中化学教材和考试研究和中英高中物理教材和考试研究,每个子课题都是一线双语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的表现和 A-level 考试中的发挥,做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四、 研究方法

 课堂案例研究,着眼于课堂,看制定的教学计划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撰写教学反思,阶段性回顾和总结课程教学中的得与失;调查反馈,通过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等措施观察教学的实效性。

 五、 步骤和计划

 制定计划、搜集资料、资料翻译、比较研究、提炼结论和论文撰写。

 六、 成员分工

 成员 分工 杨丹瑜、葛峰、蒋亦弓

 中英数学课程及考试研究

 曹磊、刘晓卫、马瑞雪

 中英化学课程及考试研究

 杜少梧、赵照、张海峰

 中英物理课程及考试研究

 Mike

 课题研究的顾问

 七、 预期成果

 序号 形式 内容 1 论文 《英国 A-level 数学和高等数学研究》 2 论文 《英国高中化学课程特色研究》 3 论文 《中英物理教材对比研究》 4 论文 《英国 A-level 数学与江苏高考数学之比较研究》 5 论文 《中英高中数理化教材和考试研究》

  江苏省教技所立项课题  于 基于 moodle 平台的信息技术主 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 主持人康立平 一、研究目的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美国的许多州,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使用 Moodle 多样化的功能,满足中小学教学的多种多样的需求。Moodle 是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如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集体智慧建构、在线互动教学、社会建构主义等的需要而开发的平台。

 Moodle 在中国的普及将受到教育观念和硬件条件限制的制约。

 苏州外国语学校是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知名学校,设施先进,校领导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设施方面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全校 100M 光纤到桌面,已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目前学校有自己的网站、管理平台、一卡通等系统,但缺少像 MOODLE 这样的学生自主学习系统。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采用主题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提高学习效果。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学模式由说教型讲授变为交互型指导,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从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学习素材、引导学习方法、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研究成为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

 2、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创造新的教育文化。

 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单围绕教师和课本,且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地收集整理信息,从传统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二是通过师生角色的换位,教师由主宰到主导,由教材的解释者到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等思想行为的转变,推动民主教学风气的形成;三是学生在学习实践的感悟中同步发展,智力和非智力的心理因素,不仅训练了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锻炼了意志力、组织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创新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基于 MOODLE 平台的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等方面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2、 MOODLE 平台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给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应用将提供极大的便利,使老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习惯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3、通过创建信息技术 MOODLE 网络学习新模式,改变学生班级授课制单一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Moodle 平台:Moodle 是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

 Moodle 这个词是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 Internet 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

 信息技术专题学习:是指利用 moodle 搭建信息技术学科教与学的平台。本命题针对信息技术课堂自身的特点,在学校内部进行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本课题支撑性理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方法 1、构建一种基于 moodle 平台下的信息技术主题网上探究性学习的课程体系,注重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变革传统的培训方式和学习方式。

 2、探索和总结一套基于 moodle 平台下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机制。

 3、研究利用 moodle 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探索网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4、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的应用。

 四、研究内容 (一)利用 MOODLE 平台,师生共同建设与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教学所需的资源包括学生学习资源和素材资源。制作学习资源通

 常采用的方法是设计课件、制作静态网页或利用一些交互网站平台。课件的制作虽然简单,但不便于学生使用;网页型资源制作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只适合于上公开课,不适合于常规教学使用。素材资源的使用通常共享文件夹来实现,虽然方便简单,但缺乏针对性。

 利用 Moodle 平台设计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实现学生、教师共同建设资源,在操作上也十分简单,师生只需通过在线插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就可以生成出图文并茂的网页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提示、学生制作作品的参考素材资源。

 (二)利用 MOODLE 平台,开放、丰富教学活动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常规课堂的教学活动以外,还有信息技术特有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Moodle 平台提供的活动有十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投票、讨论区、测验。这些活动都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反馈的教学信息快捷、全面,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三)利用 MOODLE 平台,有效实现课堂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吃不饱”与“吃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四)利用 MOODLE 平台,实现学生作品网络提交与多元评价 学生作品的提交与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

推荐访问:例文 目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