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最大的事业

最大的事业

时间:2022-05-13 17:05:04 浏览次数:

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尤其明显,再加上西藏受到特殊的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财政在助力西藏民生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做好民生工作就像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郎福宽所说,是“最大的事业”。

自治区成立以来,财政支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在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同时,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文化、科学、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加大。据了解,“十二五”以来,自治区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当年财政总支出比例的70%以上。

农牧民住进了新房子

在西藏采访期间,从一地到另一个地方的路上,记者不时看到坐落在公路两旁农牧民的民居,一幢幢以二层为主的小楼,规划整齐,富有现代感的同时不失民族特色。从2006年开始,西藏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和“兴边富民”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在尊重农牧民自愿选择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的原则,整合了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援藏资金。截至2014年,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各方累计投入资金310余亿元,完成52.36万户的建设任务,受益人口达250余万人。

民居附近配有健身器材和可供遮阳避雨的公车站,由此不难看出,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已经愈发社区化和现代化。据自治区财政厅安居办介绍,当地推出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10年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2010年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投资5.27亿元,其中自治区补助3.46亿元、地(市)补助0.88亿元、县级补助0.45亿元、农牧民投劳0.47亿元,实施了500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

2011—2014年,在试点的基础上,自治区组织实施了4000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总投资42.19亿元,其中自治区补助27.7亿元、地(市)补助7.13亿元、县级补助3.6亿元、农牧民投劳3.76亿元。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重点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综合文化体育设施工程、村级广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医疗室设备完善工程、太阳能公共照明工程、村庄道路建设工程、农村垃圾污水整治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在内的十项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学生有了新校舍

在山南地区桑日县,记者走访了桑日中学,这是当地一所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主要服务于桑日县的三乡一镇。记者一行抵达时,恰逢课间休息,身着校服的学生在操场上嬉戏。学校校长带记者先后参观了学校的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电子琴房、图书室和美术室等地方。参观过程中,桑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吴跃中不无骄傲地对记者说:“我们在教育投入特别是硬件改造方面投入很大。与高原上其他县相比,我们感到很自豪、很有底气。”

吴跃中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于以2015年为例,桑日县本级财政对教育配套投入资金1520万元,而这种投入在近些年已经常态化。“因为按照我们这里的规定,教育支出必须占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0%。去年我们县财政收入有7600多万,按20%计算就是1520万,这笔资金被直接投到学校的建设上。另外在均衡教育上今年额外增加了1000多万投入。这个数字虽然跟内地不能比,但是从相对水平上说,我们投入比内地大,可以说我们的主要财力用在了教育上。”

作为一名桑日县中学的学生,可以在当地享受到哪些教育福利呢?记者粗略地算了笔账。这其中最主要的两项一是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用品费的“三包”政策,桑日县按照每年人均2900元的标准施行。另一项是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年人均800元,一年200天的标准计算。一名学生一日三餐的标准是两荤一素的三菜一汤,营养餐包括早餐一个鸡蛋、中午一个苹果,下午一杯牛奶。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和自治区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2013、2014年教育财政投入均超过100亿元,分别达到了120.67亿元和153.01亿元,年增长率超过了20%。50年间,教育投入由1965年的不足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超过160亿元,总投入超过1020亿元;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由1965年的不足亿元到2015年的超过25亿元,总投入超过165亿元。

1965年底,西藏全区有公办小学68所、中学5所,有小学在校生5.6万人,初中在校生1359人。到了2014年底,全区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696所,各级各类在校生近61万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园)率分别达到59.11%、99.64%、98.91%、73.37%和27.76%,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

自从1985年起西藏全区在农牧区中小学实施“三包”政策以来,先后14次调整标准,提高至如今年生均二类区2900元、三类区3000元、四类区或边境县3100元,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年生均6000元的标准。其中,伙食费占90%,服装、装备、学习用品占10%,调整后的标准与1985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近10倍。30年来,“三包”总共投入资金80.74亿元,占同期西藏教育投入的9.5%、西藏财政支出的1.2%。2015年国家及地方试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标准达到年人均800元(按200天核定,日标准4元)。实行“三包”+“营养餐”模式,资金统筹使用,分账核算,2015年总量达到3.05亿元,受益学生达38.28万人次。

不过,桑日县教育局局长张治国也向记者倾诉了当地办教育的难处。他说:“学校基建方面因为有国家和本地的投入,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不过学校建设得再漂亮最后抓的还是教学质量,这就要靠师资。但是目前师资上有两个缺口,一是我们中学教师编制有80多个,可只有60多位教师,尤其在数理化和政治方面的教师比较缺。第二是教师待遇方面,虽然现在规定财政投入的20%用于教育,却是直接投到学校建设上而不准用在教师身上,教师待遇上不来,教师的责任心、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有点难,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而且由于教师的职称待遇低,一是吸引不进来,二是吸引进来之后留不下来。”

医疗卫生标准化

在人才引进上面临着比学校更加严峻压力的就是西藏地区的医院。在山南地区扎囊县人民医院,山南地区卫生局调研员魏文霞表示随着当地医院的不断升级,医生、护士乃至床位也要随之升级,其中对中高级职称的占比也有刚性要求。

统观自治区全区,50年来,西藏已经建成了中、西、藏医结合,以拉萨为中心,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网络。以免费医疗为基础,政府投入为主导,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具有西藏特点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农牧区医疗制度保持农牧区人口全覆盖,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2013年首次将新生儿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牧区医疗制度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93%、85%和80%以上,年度医疗费最高报销额度(含大额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分别达到30万元、20万元和13万元。全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病种达到20种,职工、居民门诊特殊病统筹基金实际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9.14%、62.02%。政府对居民医保和农牧区医疗制度人均340元和380元的补助在各地得到落实。同时,取消了医疗救助起付线,2012年,全区实施医疗救助2.82万人次,救助金额5254.69万元。

从一位医疗卫生系统内的工作者视角看50年的变化,魏文霞说“这些年,纵向的比较,当地农牧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上,西藏自治区政府要求为全民建立健康档案,自治区的农牧民只要是农村户籍,不受年龄限制,每年都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目前山南地区各级财政对农牧区医疗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了420元,我们非常感谢中央和自治区的投入,420元里面自治区承担了415元。但是横向比较,农牧区的医疗保障和城镇职工乃至公务员的保障相比实在相差悬殊,保障水平依然相对较低。比如我们现在的支付封顶线是6万元,但是对于像癌症晚期、白血病、尿毒症这样的重大疾病,这笔钱可能仅仅是花销的1/10,所以这个封顶线是定低了。”

不过扎囊县卫生局局长扎西次仁说:“我倒是认为这6万元的标准定高了。扎囊县里达到6万元标准的人不多,但是2、3万元的人特别多,比如做个胆结石手术的花费就要一两万。”“自治区政府给每一位老百姓直接投保,对于超过6万元的情况可以申请商业保险赔付,按照规定,普通病种可以报7万元,特殊病种报14万,此外还可以继续到民政部门寻求医疗救助,报销封顶是7万元,由此算下来,大病医疗的报销上限为一名农牧民27万元,但是报销程序比较复杂,实际上是卫生局、民政局、保险公司各管一截。”魏文霞说。

社保全覆盖

在林芝市财政局社保科,记者看到这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忙碌着编制手上的表格,一边不时接待咨询业务的访客。虽然医疗、就业、社保、卫生、救助等这些方面的日常工作重点可以按照历年流程按部就班等着中央和自治区的指标下达后,再按照规定发放给卫生、人社、民政几个部门,不过虽然按照惯例的情况比较多,每年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额外增加一部分。

据了解,今年1-9月份,林芝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过3.2亿元,同比增长了24.91%,内容涉及落实2015年城乡居民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资金、2014-2015年冬春受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按月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财配资金、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等提标资金等等。由此可见,社保工作涉及当地居民民生关切,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虽然工作内容具体细碎却是一项都不容疏忽。

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社保处了解到,目前全区已经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面。200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按照“统一征缴、统一核算、统一拨付、统一调剂、统一结算”的办法实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将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含驻格尔木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城镇股份制、集体、民营(私营)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等四类人员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2005年起,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区连续11年对基础养老金进行了提标,截至2014年底,参保人数为15.25万人,其中领取基本养老金人数为3.66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正式在全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将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到自治区级。2011年,自治区正式建立了全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实行自治区级统筹。201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调整完善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从资金筹集、待遇支付等基本制度和责任分担机制、家庭联动机制、参保奖励机制、扶贫帮困机制等方面具体现出制度创新,体现了公平普惠、扶贫助弱的基本理念。

推荐访问:事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