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加快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调查报告

加快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0 09:35:04 浏览次数:

加快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既是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又是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我县改善经济结构、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一、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是国扶深度贫困县,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是陇上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和旅游资源大县,境内有堪称“高塬明珠、黄土神池”的天然池湫3个(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以潜夫山、原峰山、鸡头山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
现有考证价值的故城、故寨遗址25处,文化遗址36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

2015年以来,我县启动了北石窟驿景区和茹河川区乡村旅游生态廊道开发建设项目,以此为契机,经近年来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一驿一城一廊道”“三山三寺三池”和“两馆两园”(“一驿”:北石窟寺驿,“一城”:彭阳古城,“一廊道”:茹河川区乡村旅游生态廊道;
“三山”:潜夫山、鸡头山、原峰山;
“三寺”:北石窟寺、玉山寺、石空寺;
“三池”:太阳池、翟池、白马池;
“两馆两园”: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屯字烈士陵园、潜夫山烈士陵园)“八大基地”(临泾盛洋家庭农场、屯字天润阳光花海旅游基地、平泉镇洪河川区有机瓜菜采摘园、郭原乡王沟圈村生态休闲体验园、武沟乡5000亩万寿菊种植观光园、太平镇万亩苹果园、马渠生态旅游休闲项目、平泉镇马洼食用菌观光体验园)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建成富有丝路古镇村庄1个(太平柳咀)、“历史再现”村庄3个(中原原峰“乡村记忆”博物馆、太平彭阳村彭阳古城和玉山寺文化遗址、城关常山文化遗址)、传承红色记忆村庄2个(三岔高湾、屯字屯字)、生态观光乡镇6个(上肖、屯字、武沟、平泉、临泾、孟坝),带动全县建成旅游专业村和扶贫试点村3个、特色农家乐65个,增加直接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2017年全县旅游人数突破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73亿元,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镇原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速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产业虽然呈现出“稳中有升、遍地开花”的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正处于市场培育期,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政策针对性不强。目前,我县多个部门都研究制定了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没有一个真正全盘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致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政出多门,标准不一,职责不清等现象。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由于县财政财力困难,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投入资金有限,一些好的乡村旅游景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与大景区不能有效串联,点、线、面全面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是乡村旅游发展层次不高。由于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指导,功能单一,建设水平低,产品开发多停留在餐饮、观赏、采摘品尝、农事体验等层面,本土特色不够鲜明,品味档次不高,接待规模小,季节性强,淡旺季明显,整体消费水平低或配套功能差。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对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农业生产。目前乡村旅游规划交由县乡两级编制,起点低,定位不高,前瞻性不强,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绝大多数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素质不高且缺乏相关旅游知识的专业培训,不能适应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亟待加强。

三、对策与思考

面对实施乡村振兴和旅游强省建设的双重历史机遇,我县应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引,努力在乡村旅游景区建设、设施配套、产业培育、产品开发、环境优化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形成“点上有精彩,线上有风景,片上有产品,面上有产业”的乡村旅游发展良好局面。

一是以规划引领为突破,全力构建大景区发展格局围绕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景区和城市建设,依托北石窟驿、“三池”、潜夫山、红军长征三岔纪念馆等核心景区,统筹编制镇原县全域旅游发展、镇原县乡村旅游发展、镇原县茹河川区乡村旅游生态廊道创建等纲领性规划,全面引领我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扶持建设上肖凤山和屯字闫沟乡村旅游景区,力争带动全县在2020年前建成“一条生态廊道(茹河川区乡村旅游生态廊道)、四个旅游专业村(太平柳咀、彭阳,屯字闫沟,上肖西岭)、五大精品景区(创建一个4a级景区北石窟驿景区,亚美花海游基地、闫沟中医药养生基地、潜夫山和“三池”四个3a级景区)”和“每乡镇1个乡村旅游基地”的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是以设施建设为突破,全面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条件。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等工作,大力整治村容镇貌,深入开展乡村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等工程,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条件;
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和乡村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完善旅游道路沿线导游导览图、旅游形象标识、景点解说牌、旅游区标志牌等乡村旅游标识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
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游客接待、停车、环卫、通讯等基础条件,配套建设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重点景区道路、旅游厕所、观景平台、停车场、标识标志等全覆盖。

三是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全面推动“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全县文化旅游优势资源,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变”改革大好机遇,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多业态、多形式、多链条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富有“古风古韵”“历史再现”“红色传承”“中药养生”“农事体验”“运动健身”等特色的村镇。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带片”等方式,依托全县已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及全县电商网购网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或团队,包装推介以镇原油饼、烧鸡、麻花等为主的地方特色小吃,以苹果、杏脯、黄花菜、胡麻油等为主的地方土特产,以香包、剪纸、手工编制等为主的民俗工艺品,以书画作品、文玩为主的书画文化作品“四大”旅游产品,切实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农”字号产品附加值。

四是以宣传推介为突破,全面提升镇原旅游对外形象。围绕“节会宣传、媒体宣传、产品宣传、阵地宣传”四大宣传方式,积极参加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文博会等大型旅游宣传推介会,全面提升镇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围绕“书画之乡、丝路通衢、王符故里、人文镇原”四张名片,采取“公司+农户”“互联网+”等模式,举办富有镇原特色的采摘节、农事体验活动,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引导全县各党政机关、景区景点、宾馆旅店、特色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及农户围绕“书香镇原”“人文镇原”建设,在今后工作开展中,各行各业尽可能彰显文化元素,力争做到所到之处处处有文化影子,所见之物物物有文化内涵,使文化成为镇原旅游的招牌,让游客切实感受到“游在镇原,美在镇原,乐在镇原”。加强与西安、天津、银川等大中城市的区域联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五是以服务提质为突破,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全县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与食药、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对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监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品质。不断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管理人员、带头人、经营户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农家乐评星定级和摘星退出机制,促进农家乐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和质监执法检查,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严格落实旅游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对旅行社安全开展常态化检查,确保不发生旅游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一支素质过硬的旅游执法队伍,在全县建成星级农家乐10户,组织培训实用人才300人。

四、几点建议

深度贫困县相对于其他区域,有自然条件差,旅游资源匮乏等先天性不足。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促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实现贫困县区脱贫摘帽的支柱性产业。

一是加强领导,凝聚乡村旅游发展强大合力建议县上出台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就乡村旅游发展成立专门组织力量,统筹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项目、土地、规划、资金等问题。统筹整合宣传、文广、发改、农业、林业、交通、住建、扶贫等部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环境整治、城镇建设、文化活动等项目资源,集中物力人力财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基地,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探索可参考的新路子。

二是科学规划,差异性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持续利用的要求,建议根据全县地域特色出台乡村旅游发展指导建议性规划。在总的规划指导下,各乡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本土特色,因地制宜地编制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点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差异性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避免出现同质化发展的现象。

三是加大投入,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建议县上加大对旅游扶贫村、旅游专业村、特色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创新融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国内外各金融机构从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方式投资乡村旅游项目;
结合“三变”改革,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自有房产、果园、林场等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

四是统筹协调凝聚乡村旅游发展强大合力建立人才培训长效机制,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针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导游、讲解员等各类实用人才积极开展专业培训,让他们在逐步提高服务乡村旅游能力的同时,进而引导规范乡村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走出一条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档的新路子。

推荐访问:快速发展 调查报告 乡村 加快 旅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