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课改与课程》心得体会郭艳蓉

《课改与课程》心得体会郭艳蓉

时间:2022-07-15 18:30:02 浏览次数:

 《课改与课程》心得体会 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点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所以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持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几点感想和收获: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水平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理解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实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注重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有,是学生适合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

 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所以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水平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个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但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升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动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展开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注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协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但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注重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协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能够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能够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 总来说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水平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以前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课改 课程

猜你喜欢